|
方济仁
小编的话:北山中学,创办于民国初年,是宿松县最早创办的一所新型私立中学,也是当时宿松唯一的一所中学,在宿松开新学教育之先河,以奉献、创新、育人之理念,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爱国英才。
清按察使段光清之子段喆,在退隐故里后,在今宿松长铺马塘购地一处,于光绪初年,建了一座堡垒式、外加护城河的四方形庄园,名“盘龙里”。因墙基围城多用坚硬的条块大石构建,又名“石头城”或“四方城”。因庄园座落在凿山之北,故又称北山段家。
段光清之孙段斌,自幼敏而好学,知识渊博。为人落落大方,见不平之事,敢于仗义执言;遇困难之人,乐于解囊相助。为求新知识,谋出路,他考入北京高等巡警学堂,光绪三十三(1907)年毕业。在北京耳濡目染清廷昏庸腐败,不就警官,毅然回乡创办矿山、林场等实业,建医院解决民间疾苦。特别是致力于兴办学校,传播文化。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段斌,既富有知识,又拥有财富。民国二年,他征得家族同意,将段氏义学田租捐出3000担作为办学基金,又将段觉公祠捐出改作学校。为支持丈夫办学,其妻贺荷球变卖嫁妆,以千金捐赠。当即命名为北山中学,公推其为校长兼董事长。他当校长不取报酬,学校资金不济时就自掏腰包。此校是民国初宿松县最早创办的新型私立中学,也是当时唯一的一所中学,开新学教育之先河。
北山中学改变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方法,课程设置赋予新内容,聘用具有新知识的教员授课,段斌亦是教员。他是主张教育兴国的,在开学讲演中指出:“兴国需要人才,人才出自教育,办好学校乃兴国之本,强国之基。”所以他治学严谨,善于诱导,敢于创新,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新人才。
段斌办学,曾受到民国大总统的嘉奖,先后于民国五年和民国十二年,给北山中学颁发了嘉禾章及嘉笔章。
民国三十年(1941)北山中学遭到日军飞机滥炸,大部分建筑被毁。有《七绝》为之赞曰:
重教传文不惜财,捐资致力筑平台。 胸怀大志兴家国,培育人才新学开。 (方济仁据相关资料,题目是小编加的)
方济仁与友人在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
【段光清】
段光清(1798-1878),字明俊,号镜湖, 宿松县仙田庄(今凉亭镇)段家老屋人。他少有大志,勤学好问,道光十五年举于乡;道光二十四年,又以大挑一等,用为知县,发往浙江,历任建德、慈溪、江山等县知县达八年之久,后任宁波府知府,补西防同知,盛誉播及各省。咸丰四年,升为杭嘉湖兵备道,调补宁绍台兵备道。咸丰八年,升浙江按察使,晋封吏部左侍郎、光禄大夫(一品)。同治四年,复任杭嘉湖兵备道,至时锐意兴修,使此处居民世受其泽,人称“青天”。光绪四年(1878年)七月二日,段光清在家病逝,享年八十岁,葬仙田庄王家屋南山之阳,李鸿章为他写了墓志铭。
【盘龙里】
盘龙里在县城之东约十里的今长铺镇的之马塘北山。盘龙里,因墙基、围城墙多采用坚硬的大石条块构建而成,因名“石头城”。又因里之坐落山丘位凿山之北向,故又称“北山”或“北山段家”。
盘龙里为清咸丰浙江巡抚段光清之子,江苏徐州漕盐驿兵备道段喆,于清光绪初所建的城堡式别墅。门楼墙堞、亭台楼宇交相掩映、规模宏伟、气派非凡。坚实的城墙上有炮眼,了望窗孔。城内布局严谨、有团勇把守。东山亭、驷马门、阳抱轩为里之几处标志性建筑,壮观、精巧、华丽。
东山亭,在里之门前,为进出的必经之道。亭壁上嵌有“圣旨”及大理石雕刻,有双龙拱日等图案,亭内悬御赐“乐善好施”匾额。有段喆亲书亭联曰:
中原战罢,老圃栖迟,往迹唯余秋水白;
今日楼台,昔年蔓野,蓬门幸傍北山青。
驷马门,为里之正门,古代官富有四马之车,或一车套四马。驷马门,喻里主人勉励子孙后代能够繁荣昌盛。段喆驷马门题联:
里号盘龙,作老夫怡情山水;
门开驷马,愿儿孙励志风云。
在里之西侧,建有取面对“阳抱岭”(地名)的阳抱轩。轩有段哲书联:
山势荫宗友,阴阳易转;君恩及父子雨露涵茹。
民国三年(1914年)段喆以盘龙里私宅创办宿松第一所私立北山中学,中学有国文教师吴蕴玉题“北门多学士,山国育英才”之大门联。抗日战争时,因该校师生反日情绪高涨,1941年北山中学遭日军飞机滥炸,仅存部分建筑。令人悲哀,可惜的是,盘龙里各种古老而精美的建筑石刻、石雕,近年也被县内文物贩子盗卖一空。(吴汉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