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古今纵览
一、《宿松古今纵览》是宿松县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先生编著的一套地情书,史料书。各册既可以自行独立,但又以宿松人、宿松事(宿松人在外地之事或外地人在(与)宿松之事)为血脉之根把它们联系成一体(套)。(首辑)2009年7月问世后,社会反映普遍看好。阅读过该书的不少朋友认为,这是展示宿松形象的闪亮窗口,弘扬宿松文化的精彩名片,整合宿松史料的精典宝库。2011年4月18日,九十二岁高龄、享受正省(部)级待遇的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叶老尚志先生给编著者来信写道:“近日喜阅您主编的《宿松古今纵览》,内容丰富。故乡古今,一览无余,爱不释手。”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朱文根认为,“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安徽通史》编委、安徽文学协会会长唐先田认为,她为挖掘地域文化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江阴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主编徐泉法认为,这在方志界是一项极具生命活力的创造性工作。北京以创作《毛泽东独到评点——1955中国元帅大授衔》系列巨著而闻名的欧阳青为代表的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们给该书予以充分肯定。 2011年5月6日,原江西师范大学学生处督导员何遇元先生给编著者发来信息:“近期在北京为一名宿松籍师级军官考察建筑风水文化时巧遇一本您编著的《宿松古今纵览》,拜读后受益匪浅!得悉第二辑即将出版,特提前向您致贺!……”中国新闻在线、中安教育网、安徽历史文化网、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新教育网、宿松县人民政府网等众多传媒先后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过该书问世的消息。国家、省、市、县和部分高等院校图书馆、档案馆收藏了该书。
二、《宿松古今纵览》(首辑)曾得到过县委常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剑峰、县财政局原局长、时县政府副县长胡友华、全国第一个跨省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宿松县驻常州党支部书记陈周宇、县行政服务中心原主任、时经信委主任、党组书记邓和寿、县地税局局长桂育新、县城建局原局长、时县人事劳动局局长吴灿华、县人事局原局长、时县编委办公室主任胡光耀、县劳动局原局长、时县人事劳动局党组书记虞邦久、县环保局局长石向东等同志的有益帮助。
诚然,近些年来,宿松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到目前为止,政府没有给该书安排过一分钱。就是编著者采访、组稿的差旅费用,也没有在单位报销过一分钱。
三、《宿松古今纵览》续一,喜获叶尚志、袁仲安两个年过九十的老前辈、老革命、老领导的赐稿。刘建辉、虞珍琼这对耄耋夫妇专门为该书题诗绘画。年近80的县政协原主席吴群弟拿出了自己收藏已40多年的材料。这些都是极其珍贵、难得的!由于受《导言》页面容量的限制,将难以避免会出现设置的栏目在内容方面存在重复或交叉,以至于同一篇文章既可以放在甲栏目中,又可以放在乙栏目中的情况。
四、为了让这项深入挖掘宿松历史文化瑰宝、全方位、多视角展示宿松形象的对人民有益、于社会有利的工作更扎实地做好,欢迎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今后,随着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随着我县“文化立县”决策的执行,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两、三年将出版一册该书的续书。我们在后面的续书过程中,保证本书宗旨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考虑对形像好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经济效益佳的个私企业(以下简称乙方)用彩色页面为其展示形象、树碑立传。乙方须提供合规、依法、真实、可信的相关材料。编著者(甲方)有权对乙方提供的材料进行核实编辑。欢迎一切有志于家乡文化建设的志士仁人不吝赐稿。电子稿发送至:"宿松古今纵览"各字的第一个字母连上网易或新浪邮箱即行.手写稿请寄:宿松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廖理南
五、《宿松古今纵览》首辑目录
特 载
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寒川石题辞
经商创业闯市场,离土离乡不离党
——全国第一个跨省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
宿松县驻常州党支部诞生记 廖理南
离土离乡不离党
——流动党员之歌 廖理南 石松林
创新工作思路,恪守审计职责
——宿松县审计局掠影 彬荣
为纳税人服务,为共和国聚财
——前进中的宿松县国税局 县国税局办公室
宿松县长江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宿实
安徽十二钗酒业有限公司 十二钗
前进中的宿松县人民医院 齐声
殚精竭虑谋民利,倾情卫护夕阳红
——兴旺发达的宿松县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局 石海峰
自来水厂玉液琼浆,黎河新园流光溢彩 水厂办
开业庆典增喜庆,广告策划添光彩
——技术领先、设备齐全、服务优质的天马广告公司 天马
春风拂面情满心,天南海北任君行
安庆汽运有限公司宿松分公司 宿汽
鸿编一卷足堪传 王振寰
安庆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舒劲草题辞
三博士之父芜湖一中蔡澄清先生信
黎河园赋 何庚明文、陈作璋书
前言 编著者
序一 武方华
序二 方济仁
序三 李克强
目 录
方 家 特 稿
关于宿松南乡(原坝头镇)若干史实 叶尚志 1
名 校 展 示
五十年风雨砥砺 半世纪成果辉煌
——发展中的安徽省示范高中程集中学 余 光 15
私 企 撷 英
审时度势抓机遇 畅游商海敢弄潮
——县长江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记事 邓楷模 21
黄梅故里美酒香
附:安徽十二钗酒业有限公司概况 廖理南 26
代 表 风 采
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 刘长春 35
先 贤 踪 迹
丹心一片耀松兹
——缅怀首届县令张何丹 廖理南 39
曾国藩和他的宿松情缘 廖理南 41
罗隐 逸闻佳话传宿松 廖理南 46
陈表二三事 廖理南 49
“布衣宰相”石良 石普水 51
林则徐钦佩的石敬斋 石普水 54
朱书 才思敏捷“产公羊” 刘帅钢 57
宿松自古封王第一人——周本 陈 洁 59
黎元洪与宿松黎氏 陈 洁 61
灵隐寺诗碑与王民皞陈 洁 65
风范永存
——怀念黎光祖先生 陈 洁 67
宿松的开山鼻祖——徐厉 石奎元 71
南宋时期宿松的大企业家汪信之 石奎元 72
陈友谅命丧泾江口 石奎元 74
书香绵世泽 曾孙四大夫 石奎元 76
一次战争中成功的政治攻势
——石达开与宿松守将汤贻汾 石奎元 77
十三省都解元——赵蔗泉 石奎元 79
熊元襄与中国法学 熊良工 81
一个旷古绝后最具震撼力的真实故事
——车氏割肝医夫 石奎元 83
品德高尚的县委书记柳成林 陈正友 89
踏遍青山为民富
——记县委书记柳成林三进山区 王绍先 陈正友 92
行 业 精 英
追求卓越 奋力拼搏 不断向新的医学高峰攀登
——记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张学军 祖 云 95
康兆郁访富问甜记 陈正友 107
公仆心 人民情
——中共安庆市委常委、秘书长赵晓和扶贫八斗工作、生活掠影 廖理南 110
滴水穿石终成器 寒梅傲雪品自芳
——记国家一级美术师寒川石 廖理南 114
全县人民的好书记于政宣 陈正友 116
面对新问题 要勤学多问 廖理南 120
邹继安 援越抗美战争中的一等功臣 廖理南 122
从农民工到总经理
——记省劳动模范、县广信市政工程公司总经理陈守明 黎承毅 125
搏击潮头竞风流
——记松兹小学校长吴汉生 戢华盛 130
佳家汪登保 石奎元 136
诚信经营 德艺双馨
——平德利家电精修店杨锡平师傅记事 廖理南 138
“做人德为重 行医仁为先”
——孚玉镇卫生院吴胜年记事 廖理南 141
深山沟里翰墨香 廖理南 145
特 别 报 道
八旬老太 心系汶川 轮椅代步 现场捐款 张留生 147
虎跃龙腾皖西南
——宿松县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奋力崛起 朱亚夫 148
改革三十年 交通大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宿松交通回眸 陈 实 158
九姑乡发现古墓 张留生 163
我县获誉“中国诗歌之乡” 朱众犇 163
中国诗歌万里行关于命名“宿松·中国诗歌之乡”的决定 中国诗歌学会 165
文 化 瑰 宝
黄梅戏与宿松 廖理南 167
黄梅戏发源地当属宿松 宫 礼 183
宿松是孕育黄梅戏的源头 李 宏 186
黄梅戏发源地在宿松不容置疑 王邦长 188
廖河发现30余种黄梅戏手抄本 廖理南 196
《辞海》修改“黄梅戏”词条的释义 廖理南 197
关于黄梅戏源头的争论、考证及其他 廖理南 198
机遇、困惑、建议
——关于黄梅戏工作的调查 廖理南 202
国务院关于公布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国务院 210
历届志书一览表 廖理南 212
风 景 旅 游
西源山记 方济仁 213
国家森林公园——石莲洞 廖理南 223
南国长城——白崖寨 廖理南 229
长江绝岛——小孤山 廖理南 234
关于“雷池“释义问题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通信 廖理南 239
桑洛洲今何在 邓乾彬 244
计 划 供 应
计划经济时期全县票证发放和物资供应情况的回顾 吴汉亮 251
工 作 调 研
陈汉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陈汉区委会 区公所303
回忆录(节选) 梅开发 311
安徽省人事厅给廖理南的信 省人事厅 315
唐先田先生给廖理南的信 唐先田 317
王列生先生给廖理南的信 王列生 319
马萧萧先生给廖理南的信 马萧萧 321
陈贤忠先生给廖理南的信 陈贤忠 323
对《宿松县志》再版工作的几点建议 廖理南 324
地方志续修工作问题之思考 廖理南 327
也谈听取群众意见 廖理南 330
读《尊重学者的个性》有感 廖理南 333
文 海 拾 贝
出版社出版著作一览表 廖理南辑录 335
作者代表作一览表 廖理南辑录 337
内部准印等著作一览表 廖理南辑录 352
人 世 百 态
胡开第其人 王振寰 357
话说洿池镇 何长明 364
也算跋 虞耀华 404
接下文
本文由宿松新世纪论坛编辑采集,来自宿松古今纵览百科,未经作者许可,严禁转载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