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儿时纳凉欢乐多

[复制链接]

2019-6-24 09:25 9881 0

何仁 发表于 2019-6-24 09:25 |阅读模式

何仁 1#

2019-6-24 09:25

儿时纳凉欢乐多
王宇平
      农历五月一过,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热了起来。今年的伏天也将悄然来临。听说今年的伏天时间比较长,有四十天。那将是一个多么漫长而燠热的暑天啊!不过,如今人们有空调、有电扇,防暑降温的招数也越来越多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儿时的避暑纳凉的生活来。对于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们来说,儿时虽然没有电风扇之类,但纳凉方式也五花八门,加之生活在农村,童趣让炎热远离了我们。
水塘坝上“大通铺”
    我的故乡在宿松县大官湖畔一个叫做“王家大屋”的地方,门前是一口大水塘,水塘隔着田垄就是大官湖。那口当家水塘可是承载着我童年的许多乐趣,抓鱼、摸蚌、游泳、捉鳖、打水仗,在那文娱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这水塘就是我们的“乐园”。不仅如此,宽宽的塘坝还是大人小孩纳凉的好去处。炎夏的傍晚,劳作了一天的父老乡亲们早早地就将凉床(家乡称作“竹床”)抗到塘坝上。远处是开阔的田畈,田畈尽头就是宽阔的大官湖。每到夏天的夜晚,总有习习的凉风从开阔的田野吹来,这无疑是大自然给我的父老乡亲无私的馈赠。因为大家来自一个家族,所以也就不分男女老幼,凉床摆到哪儿就在哪儿,没有忌讳,不用“回避”。大老爷们穿着裤衩、打着赤膊,大姑娘小媳妇们则穿着睡衣或裙子,孩子们更贪凉,十有八九光着身子躺在凉床上。那时的人们纯朴厚道,夜里睡觉从不锁门,许多人家还大门敞开,出门了就碰见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哥哥姐姐们,在大家的眼中,就是一家人。小时候我也没有听说什么入室盗窃之类的事件发生,更没有姑娘媳妇睡觉是遭遇“咸猪手”之类的龌龊事儿出现。入睡前,大家坐在凉床上,尽情开聊,太太们柴米油盐、鸡猪狗牛的有话说话,爷们儿则大多谈谈农事,姑娘们窃窃私语,谈些“局外人”听不到的话语;也有胆大的,唱起了黄梅调,孩子们则蹦蹦跳跳抓萤火虫……,直到大家疲倦了,悄无声息,四周传来了唧唧的虫鸣,像天然的催眠曲,把人们带入梦乡……。
凉床高置避蚊扰
    也有无风的夜晚,那样蚊子就多了起来。蚊子不但吸血,让人痒痒难受,最让人讨厌的是,你迷迷糊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嗡嗡”的鸣声。这声音特别刺耳,像小日本的轰炸机,让人难以安生,有时轮番“轰炸”,让你彻夜难眠。那时没有蚊香(即使有了,室外也无济于事)、更没有电扇。为了让孩子们睡得香甜,母亲们总是不顾疲倦与炎热使劲地给孩子们摇芭蕉扇。也有“聪明者”,不知哪里拔来些荆条、艾草之类,用火柴点着熏蚊,一时间浓烟滚滚,呛得大人小孩眼泪直流……。屋场里有几个调皮的后生则搞了个“发明”,从家里搬来两条长板凳,放在竹床两头,将竹床架了上去,人迅疾爬到上面,放上枕头躺着,悠然自得高声喊道:“风来啦、风来啦……”。大家纷纷效仿,爬到“长高了”的凉床上面,果然有微风袭来。即使明明知道没有风,但蚊子确乎是少了许多。原来,这些后生们利用蚊子喜欢接近地面飞来飞去,“高处不胜寒”的原理,有效地避开的蚊子的干扰。老人们不得不佩服这些俏皮后生的“聪明”。在这种“高置”的凉床上面,我和我的乡亲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夏夜。
偷听帐内“吟诵”声
    在众纳凉的乡亲中,我的三爷最会享受。
    三爷是我爷爷的弟弟,因为地主身份,又当过国民党的乡长,所以解放后蹲过监狱,还经常接受批斗。我小时正赶上十年动乱,那年月人们除了参加劳动生产,时不时还要召开一场“批斗会”。往往在这时,像三爷这样的“地、富、反、坏、右”份子就被人们推到台前,弓着腰、低着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此时,台上义愤填膺、台下一呼百应,三爷们被告知“只许老老实实、不准乱说乱动!”有几次,在人们都举起拳头振臂高呼“打到地主份子某某某”时,我也举起手臂跟着起哄……,至今想起来真是少不更事。你说,解放二十多年后、已经接受过改造、连饭都吃不饱且年逾古稀的三爷们那时还能“乱说乱动”吗?
    但三爷毕竟年轻时受过教育,知书达理,人也聪明。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他头上的“地主”帽子也摘掉了,他虽然年过古稀,但捡起了往日学过的编筐编篓的手艺,变卖些零钱补贴家用,还不时用虾笼捕一些虾子黄鳝之类改善生活,在自留地里种植一些烟叶供自己消费。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节衣缩食自费订阅报刊阅读,掌握国家政策、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三爷会吟诗,有自创的,更多的是吟颂唐诗宋词。人们都说三爷聪明,也的确是。就说纳凉避蚊吧,他自己用竹子编了一张大大的竹席,四周安上稳稳的柱子,人睡在上面,空间阔大,比一般的竹床要凉快得多。不仅如此,他托人在外地买来一顶薄薄的纱帐,十分透气,用细细的水竹穿着插在凉席的四角,夏夜,他选择屋场塘坝尽头的一僻静处架起了凉床、撑起了蚊帐,这样,既凉快又没有蚊子干扰,他便高枕无忧睡起来……。
    曾几何时,有人告诉我,夜半三更时,三爷在蚊帐里“唱歌”,我不相信,那人说,今夜三更咱们去听,我同意了,是夜,月明星稀、夜半时分,人们都渐渐进入了梦乡,我和国平、春娃、祖德几个后生蹑手蹑脚来到三爷的蚊帐外。不一会儿,果然听见蚊帐内传来影影约约的吟唱声,我大胆地掀开纱帐一角,只见时年78岁的三爷剃着光头、雪白的胡须飘落胸前(他是我们这一带少见的“美髯公”),在急促的梦呓声中,我听见三爷在吟:“……燃豆箕,豆在釜中泣,……相煎何太急!”这声音既像读,更像在唱,老一代读书人都是这么读书的,讲究抑扬顿挫。我听出来了,三爷吟唱的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用箕煎其豆来比喻兄弟相残的愤慨和无奈!至于我的三爷为何一个人独自纳凉、又为何在深夜吟诵古诗,我百思不得其解。
    那以后不久,年近八旬的三爷溘然长逝!

2019/6/21夜
用心做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2383289468@qq.com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http://www.ah788.com/home.php?mod=space&uid=12719
:

主题5252

帖子9648

积分1398094

图文推荐

  • 宿松爱心企业家情系教

    近日,常州柳溪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伟先生通

  • (视频)安徽省宿松县凉

    (视频)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八二届高中第二次全

  • 宿松东北新城新地王诞

    《宿松县东北新城NE-01单元0101A地块规划暨建

  • 践行初心使命 传递助

    7月5日,烈日炎炎,酷暑难耐。华亭联络站党小组以

  • 恭喜宿松这三名学生在

    宿松融媒讯 7月3日,由安庆市教育体育局、安

  • 程岭初中开展暑期防溺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切

  • (视频)安徽省宿松县凉

    (视频)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八二届高中第一次全

  • 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

    关于下达宿松县2025年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投

  • 2025年全县统战干部及

    6月25日上午,2025年全县统战干部及党外代表人士

  • 净美校园迎假期,志愿

    净美校园迎假期,志愿行动展风采 随着假期脚步临

  • 宿松县2025年普通高中

    宿松县2025年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划定

  • 诚信迎考,安全度假,

    诚信迎考,安全度假,充实今夏──洪岭初中举行期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