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洲头乡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先后开展了乡贤人物进道德讲堂讲座、农民书画家书写乡贤格言、群众广场舞表演、交通安全乡村行等文化活动,培育了一批农民业余文艺团队,村级文化志愿者队伍日益扩大,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全乡建设实力和谐美丽幸福洲头注入了强大的动能。同时,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泾江文化,也为本地区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化站点全覆盖 最近几年,洲头乡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大、范围广,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投资100万元建成面积708.48平方米的乡综合文化站,全乡村级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全覆盖,建成金坝、乌池、官洲3个省级,坝头、宗营2个县级农民文化乐园和金坝、官洲、泗洲3个乡贤馆,坝头家规家训展览馆,13个室外文化活动广场。全乡11个行政村均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建成村级宣传文化室、科普教育室、道德讲堂等各类功能室56个,2011年10月,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目前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升级改造实现全覆盖。 地处乡域最偏远的乌池村湖边,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的渔民现在全部上岸,家家户户都装有有线电视,过着安居乐业的安定生活。村党总支书记刘象林说:“他们已经告别水上漂,浪里游的颠簸生活,转产上岸,现在他们与村民一样:劳动就业有出路,教育医疗有保障,社保政策能落实。” 文化站点的全覆盖让所有群众都能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利好。 文化活动全天候 洲头乡是远近闻名的诗歌之乡,也是一片艺术沃土。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先后举办关爱留守儿童文艺汇演、歌舞比赛、迎新春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等活动,主办“说说我们的好村干”、“敬业奉献”等主题演讲比赛,承办宿松县2016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宿松县“戏曲进校园”、宿松县乡贤文化工作现场推进会暨“乡贤文化进礼堂”主题道德讲堂总堂活动启动仪式。结合县“百姓明星送欢乐”开展区域文化系列活动,主办“舞动你我、舞动美好乡村”广场舞比赛、“助推乡村振兴共享美丽家园”经典诵读、书画联谊、图片展等活动,2015以来开展文体活动200多场,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三下乡活动,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观众累计达5200人次,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不少村组,几乎天天都有文化活动,乡贤文化、诗词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推动了乡风民风美起来、好起来。 最近几年,洲头乡群众文化开始欣欣向荣。各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加大投入,招募文化中心管理员,其中文化志愿者达到300人。全乡组建有健身舞蹈队、广场舞队、二胡演奏、黄梅戏表演唱等文艺队伍12支,群众文体活动开展常态化、内容丰富多彩。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热爱公益的文艺人才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创办《泾江风韵》期刊11年,出版刊物杂志17期,充分挖掘地方风土人情,展示对内对外良好形象,为洲头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还有一些村,整理出版村志,用先辈的精神激励后生扎根家乡、奉献乡里。 泗州村退休教师胡朝阳说:“作为移民村,泗州村群众早就融入当地文化,并发扬光大,村民在文化活动中享受到了时代带来的幸福。” 文明创建再深入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群众的精神文明状态和人居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乡党委政府通过广泛宣传和表彰身边的好人好事,给群众树立了正面的道德榜样。道德讲堂和文明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也给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广大群众在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精神文明创建中去,争做好人、好事。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群众满足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下夹村党总支书记潘玉峰说:“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本鲜活教材,其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功能不可小觑。一带十,十带百,典型影响力呈几何式增长。村里各项工作也好做多了。” 以典型带动促乡村文明,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为核心,洲头乡培树起一大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好人好事义举多发,与洲头乡典型多有着密切关系。培树先进典型,使其既具有时代精神、传统美德和感召力量,又可亲、可信、可敬、可学。 “我们大张旗鼓地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树立榜样必须靠有效的宣传。我们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让典型的示范作用入脑入心,成为引导大家推进乡村文明的精神动力。”洲头乡党委书记唐志华说。 努力先人一步,快人一步,洲头乡的文化发展一直立足于服务乡村振兴,通过保护和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泾江文化为抓手,推动了全乡的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