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6日,宿松县孚玉镇民西社区一起持续6年的下水道排污纠纷终于在双方握手言和中落下帷幕。对宿松县公安局孚玉派出所社区民警、民西社区党总支委员孙贺志来说,他所经历的这个“小时刻”,也是其借助“政法干警进网格”机制、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机制,组织多方合力调解这起矛盾纠纷最终化解的标志性“大事件”。 今年以来,宿松县公安局孚玉派出所依托“政法干警进网格”、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机制,创新实施“社区警务+”深度融合治理模式,全力打造社区警务“宿松样板”平安共同体,将社区民警从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变身为“主动者”。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理念,统筹协调社会治理资源,取长补短,固本顶梁,利用“社区警务+”深度融合治理模式,织密织牢覆盖各个社区的治理网络,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
社区警务与“政法干警进网格”机制 深度融合共织“平安结” “以前,孚玉派出所管辖的三个社区,都是一名民警负责一个社区,每个社区的实有人口多、行业场所多,任务重,管理难度大,社区民警根本应付不过来;政法委在全县社区推行‘政法干警进网格’机制,为我们破解了警力不足的难题,同时为我们实现社区警务工作精细化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孚玉派出所所长安延龄说。
今年5月20日,宿松县委政法委在全县社区推行“政法干警进网格”机制,将孚玉镇3个社区划分为26个网格,从法院、检察院抽调26位干警进网格,组织网格民警开展“五个一”活动,做到“五个必访”、落实“五个到位”。
如何让网格民警下沉网格、做实工作?如何有效借助网格民警的职能优势做好社区治理工作?孚玉派出所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围绕深度融合社区警务与“政法干警进网格”机制,研究工作路径。
该所通过积极探索,制定四个方面举措,一是搭建信息互通平台,二是建立社区信息共享制度,三是建立工作联动制度,四是建立交叉包保制度。民西社区民警孙贺志结合社区状况,及时将社区八个网格“两代表一委员”、单元长、联防长、特困群众和未化解矛盾纠纷等情况进行整理,通过建立社区工作微信群,通报给法院8名网格政法干警。
“我是负责民西社区第二网格工作,刚到网格报到的第一天,我就急着找社区民警小孙,带我去网格逐街道和小区搜集‘五个必访’人员信息,没想到他已把他们的信息搜集整理好了,还通过微信工作群发给了我。”宿松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殷琪是安排在民西社区网格工作的网格干警之一。当天,她在孙贺志的陪同下,将网格内的21位“五个必访”对象挨家走访了一遍。晚上,她又将网格内的在逃人员信息、未结矛盾纠纷基本情况和当事人信息仔细看了一遍又一遍。
5月26日上午,民西社区北门街某小区十几户居民再次与原轻工机械厂住户吴某因下水道排污发生纠纷。接到报警后,孙贺志立即将该警情发到微信工作群里。
“上次我看到了你发给我的这个未结矛盾,我就觉得化解它并不是很难,让我一起去试试。”就在孙贺志赶往北门街的路上,他突然接到殷琪打来的电话。
原来,该矛盾是一起历史性原因造成的矛盾,十几年前,该小区十几户居民的下水道都是从300米远的吴某家下水道排污,由于年久失修,每逢下雨该下水道里的污水就会漫出,导致吴某家中气味难闻,对其生活造成很大困扰。吴某遂将该下水道堵塞,由此造成该小区十几户居民的生活污水无法排放。6年来,双方为此频繁发生矛盾,由于涉及到下水道改造费用问题而未果。
在参与化解工作中,殷琪凭借掌握的民法知识,按照“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法律原则,提出了解决纠纷的办法,并作了深入浅出的法律解释。在殷琪的协助下,这起长达6年的矛盾纠纷终于画上句号。
5月28日,负责光明社区第二网格工作的宿松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李惠若,利用自己精通法律的优势,协助社区民警徐文华成功化解一起历时半个月的复杂矛盾纠纷。
据了解,“政法干警进网格”活动开展以来,26名网格政法干警协助社区民警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6起,化解率100%;其中历年矛盾纠纷21起,实现了历年矛盾纠纷清零的工作目标,民转刑案件发生率大大降低。
社区警务与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机制 深度融合共画“同心圆” “推动落实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是为了推深做实派出所基础性工作的需要,也是为了全面提升警务资源效能的需要。”今年4月17日,全县公安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推进派出所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
此举措,是该局推动基层派出所积极创建“枫桥式”派出所,着力打造基层战斗堡垒,充分发挥社区民警“1+2+4+X”专群联动工作中的牵头组织作用,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工作方法之一。
在孚玉派出所,已有8名社区民警在社区(村)“两委”挂任职务,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与基层组织的有机融合。
一个月前,小湾村社区民警祝弘毅经孚玉镇党委安排,挂任小湾村党总支委员。当上“村官”后,他跑社区比以前更勤了,与群众交往更密切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办法更多了。
5月25日,在通往小湾村的一条村路上,一辆轿车与一辆电瓶车发生相撞,骑电瓶车的妇女被撞伤,所幸只有一点皮外伤。事故发生后,当事双方亲友赶到现场,轿车司机称事故是骑电瓶车妇女违反交通规则造成的,要其赔偿驾驶室门油漆被刮掉带来的损失,而骑电瓶车妇女称其没有违规,要求对方赔偿其药费。双方各执一词,剑拔弩张,暴力冲突一触即发。祝弘毅赶到现场后,经了解,当事双方都是小湾村人。他立即通过电话,联系上当事双方所在村民小组的组长、老党员、老村干,动员他们过来协助处理。在他们的大力协助下,该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无独有偶。当天,龙跃村也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朱某驾驶的货车将村民郭某停放在路边的电瓶车撞到池塘里了。接到报警后,在龙跃村挂任党总支副书记的孚玉派出所社区民警孟军,立即通过微信工作群,将村里的13名联防长召集过来,组织大家利用挂钩和绳子,将该电瓶车从池塘里打捞上来。
“对于我们社区民警来说,我觉得当村官最大的好处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村民,更多了解社情民意,特别是能够知道哪些人在村里说话、办事有威信。”挂任村党总支副书记以来,孟军已参加了三次村里组织召开的党建工作会议,他对村里老党员都认识,并为村里的党员、联防长分别建立了志愿服务微信群,现在他只要在社区警务工作上遇到了棘手事,就会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联系他们。
“村里人都非常信任孟书记,大家也乐意帮他开展各方面工作,他和我们已形成了一条心。”龙跃村毛屋组老党员刘良汉如是说。
安延龄表示,孚玉派出所通过落实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这一创举,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合力,又加强了互联互动机制建设,实现了社区警务与基层组织的深度融合。特别是社区民警从参与者变为了管理者,从单打独斗的社区警务工作,到组织发动辖区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安全防范、综合治理、维稳协调、纠纷化解、信息采集、服务群众重点管控等各项工作,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真正实现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真正把加强基层工作落到了实处。(宿松警方:孙春旺/文图)
END 编辑:孙春旺 审核:褚学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