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齐划一的民居,笔直宽阔的村道,生机勃勃的耕地,让宿松县永天圩内成为长江北岸的一颗耀眼明珠。近日,持续上涨的洪水使这里成为一片“泽国”,每天坚守一线落实安全防控措施的宿松县公安局民警辅警,在长江同马大堤构筑起一道坚强防线。
据了解,连日来受强降雨影响,长江全线水位暴涨,地处长江宿松县段的永天圩出现重大险情。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堤防安全,宿松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于7月11日18时前将住在长江外圩永天圩内的2000余名居民全部予以撤离,7月12日凌晨又将圩外洪水分洪到被作为蓄洪区的永天圩内。为做好蓄洪区安全防控工作,宿松县公安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持战时状态,严格战时纪律,始终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从交警、特警、相关派出所抽调百余名警力驻点执勤,实行“守点、巡线、建室”六字举措,竭力抓牢蓄洪区安全防控工作。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凌勇乘巡逻艇巡查永天圩进洪口和圩内进洪后群众是否全部安全转移
守点,扎紧“口子”
蓄洪区地处该县洲头乡泗洲村、汇口镇三洲村境内,宿松县公安局安排特警、交警和相关派出所民警辅警,在出入蓄洪区的六个路口设立卡点,搭建执勤帐篷,实行24小时值守;要求布置在每个路口的6名警力,相互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严守路口,防止已转移人员擅自返家。对执意返家者,加强政策和法律宣传,积极取得群众对县委县政府作出此项决策的理解和支持。在江西九江、湖北黄冈等地创业和务工的泗洲村、三洲村村民的子女,得知永天圩蓄洪的消息后,纷纷于7月11日晚上赶回宿松,并聚集在进入泗洲村、三洲村的路口,请求执勤民警让他们回家重新收拾一下家里物品,有的返乡人员情绪特别激动。此时,分洪的洪水已将出入泗洲村、三洲村的部分路面淹没。执勤民警迅速联合当地乡村干部,通过耐心讲解擅自进入蓄洪区的不安全性和违法性,稳控他们的情绪,打消他们的念头。在大家的合力劝导下,200余名返乡人员都表示配合支持蓄洪减灾工作,并主动离开现场。蓄洪工作开展以来,无一例人员通过卡点进入蓄洪区,也无一例强行冲卡案(事)件发生。
巡线,掐住“路子”
组织特警、交警和派出所民警组建四支流动巡逻队,沿蓄洪区内的同马大堤、外圩堤坝开展不间断巡逻,做到警车巡起来、警灯亮起来、喇叭喊起来、卡口严起来,确保江堤道路交通畅通有序,确保卡口守紧守牢。调用巡逻艇巡查永天圩进洪口和圩内进洪后群众是否全部转移,通过边巡逻、边查看、边蹲守等方式,严防村民利用救生工具偷偷通过水路溜回家里,或偷偷通过堤坝下的耕地溜回家里。同时,通过加强路面巡逻,确保同马大堤始终保持畅通状态,保障抗洪救灾物资随时运抵到各个防汛工棚。7月12日中午,三洲村刘某为了查看家里房屋是否淹掉,穿上救生衣,偷偷走到同马大堤下面的庄稼地里,准备涉水赶往家中。当行至200米处时,被巡逻至此的民警发现。当日下午,泗洲村李某为了回家拿衣服,找到家住洲头村的一个亲戚,借来一条塑料船,欲从水路回家。在塑料船划至距离泗洲村不远的江段时,被巡查民警发现。截至目前,巡逻民警通过加强同马大堤、外圩堤坝沿线的巡查和蹲守,及时制止村民擅自回家行为26人次,在蓄洪区筑起了一道严密的安全防线。
建室,找准“方子”
蓄洪前后,县公安机关积极协助,对永天圩道路和进出圩区水路实行全面交通管制,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第一时间分别在汇口镇汇口中学安置点、洲头乡洲头中心小学临时安置点设立警务室,安排特警和派出所民警辅警联合驻室执勤;要求执勤人员在学校保安协助下,加强进出登记工作,对安置人员外出实行报批制度,防止人员返家。同时,要求驻室执勤人员加强安置人员宿舍的巡查工作,及时了解安置人员思想状况;对思想不稳定、不服从管理的人员,及时加强思想安抚工作,疏导其对抗心理。年过六旬的徐梅琴老人,家住三洲村新埂组。自安置到安置点以来,思想一直不稳定,几乎每天都要吵着回家。驻汇口中学临时安置点警务室警长何良通过巡查了解情况后,多次找老人谈心,向老人讲明蓄洪减灾的重要意义。在他的耐心劝导下,老人回家的念头终于被打消。7月12日晚上,何良通过同安置人员促膝谈心,化解了安置人员之间因生活琐事引发的一起现行矛盾纠纷。对如何做好安置人员的思想安抚工作,通过与安置人员的密切接触,何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觉得:只有把安置人员当亲人看待,他们才会信任你并与你交心。
目前,永天圩蓄洪区秩序井然,防汛备汛工作在同马大堤如火如荼开展。(孙春旺/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