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凶猛袭来的洪水,面对受灾群众的无助,宿松县公安局广大民警辅警挺身而出,义无返顾地奋战在长江同马大堤抗洪抢险的最前沿,特别是那些即将退休的老民警老辅警,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转移群众、应急抢险、执勤值守等工作中,日夜奋战一线,坚持站好从警最后一班岗,让警徽在灾区熠熠生辉,60后民警吴大华、夏天发和60后辅警李春林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优秀代表。
吴大华 不惧风浪的“摆渡人”
7月18日,长江流域宿松段的天气一改往日,烈日下的江面刮起大风,浑浊的江水泛起汹涌波涛,撞击在被淹的树木及房屋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越是恶劣天气,越不能放松警惕,巡江工作决不能停止!”上午9点,水上派出所副所长吴大华仍像往常一样带领民警辅警乘坐汽艇,沿永天圩外的长江水域开展巡逻,由于风浪太大,他们选择能够避风的水域航行。
吴大华说,不止是大风天气巡逻危险,晚上巡逻和在江水淹没的区域巡逻也十分危险,看不清江面和水下的东西,但为了保护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吴大华回忆,7月11日,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永天圩在家居民撤离当天,县局就安排他负责水上巡逻工作,阻止撤离群众从水路返家、观察灾情、搜救群众等是他和同事每天巡查的工作任务。
7月13日上午,汽艇停靠在永天圩水域的泗洲村段圩坝边,他带领两名同事对圩坝上的民宅挨户排查中,发现圩坝的三个低洼处进水,江水流进了坝上房子里。如不及时堵住,房子会面临被江水冲塌的危险。他立即向指挥部报告。随后,他会同赶来的干部和民工,利用装运过来的沙袋,对三个低洼段加高,成功排除隐患。
当日下午,他在上岸巡查中,发现撤离的张某潜回住宅,正在家里收拾物品。此时,其房子在洪水的浸泡下,墙壁裂出约十公分宽的口子。情况危急,他强行将张某拽上汽艇,安全撤离。
“每天我们都要沿江巡逻来回四次,有时为了转移救助群众,一天要来回十几次,看到过往的小木船、小塑料船,我们就向他们喊话,提醒对方注意安全!”吴大华说。
从7月11日开展水上巡逻以来,吴大华带领同事共转移救助群众50余人,处置险情4起,有力地保障了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现年57岁的吴大华,曾当过兵,1992年从事公安工作以来,一直在派出所工作。
夏天发 不厌其烦的“劝导员”
“这里路口已经封掉了,不准任何人进去,希望你们理解我们的工作!”从7月11日以来,类似这样的话语夏天发不知每天要重复多少遍。
“只要群众理解我们的工作,配合我们的工作,叫我对一个人重复说上一百遍这样的话,我都愿意。”59岁的夏天发,明年就要退休了,他是在长江同马大堤参加防汛的公安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民警。他说,这次,到同马大堤防汛是他主动要求来的,以后以公安民警的身份参加防汛的机会再也没有了,他一定要站好从警的最后一班岗。
夏天发执勤的地方是进入三洲村的两个路口,两地相距三百余米。每天,他每隔半个钟头,就从这个路口巡查到那个路口,又从那个路口巡查到这个路口。来来往往,反反复复。哪个路口遇到难缠的对象,他就及时赶去处置。
7月17日早晨7点,一名男子扛着皮划艇来到位于三洲村的水域,欲以划艇方式去被洪水淹没道路的家里。同事制止无果后,立即向夏天发报告。
“你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但你也要理解我们的工作,如果你进去发生意外怎么办?你要知道人命关天,一旦发生意外,谁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在夏天发的一番劝说下,从外地返家的王某终于将皮划艇扛上岸。此时,时针指向上午9点,放在帐篷里的早餐都凉了。
夏天发说,做群众的劝返工作既要有耐心又要有忍心,有些想返家的村民,心里本来憋着一肚子气,在民警阻止他们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把气撒在民警身上,此时,民警的头脑如果不保持冷静,就容易跟他们发生冲突,劝返工作也就越做越复杂。
“老夏你好!你又在这里执勤呐!”通过劝说,不少三洲村人与夏天发成了熟人,大家都知道他是从华阳河派出所过来的外乡警察,也都知道他脸这么黑是晒黑的。
白天要在太阳底下晒,晚上常要熬夜,熬夜还被蚊子叮咬……对于在同马大堤参加防汛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环境是艰苦了一点,但对于从困难历史时期生活过来的夏天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即便上手臂晒出一个个小疱,他都毫不在乎。
李春林 不知疲倦的“搬运工”
拆空调、抬冰箱、搬化肥、卸大门、扛大米、捉鸭子……放在城市,这些很少有人经历的事情,在7月11日这天,让宿松县公安局洲头派出所坝头警务室辅警李春林全都经历了。
“7月10日下午两点,我从微信上得知同马大堤外圩的刘小圩溃堤了,就立即打电话给唐所长,说防汛所里是否缺人手,可以安排他参加。”回忆参加防汛转移工作的经历,李春林仿佛那天的事历历在目。
57岁、有着14年党龄的李春林,1983年加入公安辅警队伍,是宿松县公安局从警时间最长的辅警。在人们眼里,能文能武、戴着近视眼镜的李春林,虽年近六旬,但仍是一个“白面书生”的形象。可是,经历这次防汛后,他那“白面书生”的形象荡然无存,脸晒黑了,手臂也晒黑了。
为什么晒黑了呢?7月11日这天,烈日高照,李春林从早晨六点开始,就协助乡村干部,忙着通知泗洲村四组在家居民转移。他负责的四组共有27户,为了使转移工作做到一户不漏、一个不少,他挨家挨户上门通知,对不配合转移的,就做思想工作,找准思想上存在的症结,然后开展针对性工作。
年过七旬的汪生学老人,起初,极不配合转移工作。李春林得知其是为了把养的鸡鹅一块带走的原因后,第一个钻进30多米宽的围网里,左手抓鸡,右手捉鹅,不到10分钟,和同事就将31只鸡和10只鹅全部装进网兜里,然后用扁担挑着网兜,将老人和鸡鹅送上转移的汽车。
74岁的陈根发,因身体原因,无法将存放在一楼的十几袋化肥搬运到三楼,迟迟未从家里撤离出去。李春林了解到老人的困境后,自己将老人家的十几袋化肥,一袋一袋地从一楼搬到三楼;扛累了就抱,抱累了就扛。
村民王某因家里三台空调未予拆除,不配合转移工作,还同村干部发生口角。李春林得知后,立即上门做思想工作,向其宣讲政策。在稳定其思想情绪后,会同村干部一起,将其3台空调拆除并搬上三楼。
从早晨忙到下午5点,他负责的27户居民均全部撤离,而他的上衣全汗湿和弄脏了,两只手掌的皮都磨破了,右鞋的鞋底也磨掉了。
转移工作结束后,李春林被安排到同马大堤执勤点值守。在绿草如茵的同马大堤上,又经常看到李春林协助防汛民工钉防浪桩、搬防浪桩的身影。他,真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搬运工”。(孙春旺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