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体讯 九月深秋,走进宿松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
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市场大幅萎缩,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工业经济如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宿松经开区的民营企业家们铿锵作答:科技创新、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
厂区绿树环绕,犹如花园;车间一尘不染,整洁安静。9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宿松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红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被眼前绿色、生态、环保、智能的生产场景所震撼。
走进车间,只见各类机器快速运转,很少看到工人。公司总经理夏威介绍:“车间引进了智能化生产线,通过系统自动输送分配。”
这里的原材料供应中心采用WMS仓储管理系统,通过AGV搬运机器人,扫码上架,实现全流程条码管理,原材料条码管理,协同中心数据驱动,达到全智能的数字化管理,是目前全国行业领先的智能化服装企业,从裁剪完毕的零碎布料到变成一套直接可以销售的成衣,全程“脚不沾地”,都在吊挂系统上完成,从而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成本。
智能车间实现不同工艺要求产品的“混流”生产,提高了30%的生产效率。既节约了成本,杜绝了污染,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订单已经排到下半年了。”夏威的话里满是兴奋。
纺织服装产业,是宿松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产业。经过近几年的转型发展,绿色智能,已成为宿松纺织服装产业的新标签。
“经济开发区是我区对外开放、骨干企业升级和高端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我们一直致力于大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申报工作,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动态培育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宿松经开区财政局局长高福荣说。
目前,园区内共有中国驰名商标两个,分别是安徽中天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福满天、安徽红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家人;安徽省著名商标11个,有通玻璃、富悦达电子、龙成集团、大松树脂等;近年来,申报和获批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加快,2019年有柳溪智能、优品智能等6家企业新获批或复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第一批有诚越电子等7家企业已成功申报或复审通过,第二批已有红爱实业等4家企业上报申报材料等待评审。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另有臻荣电子等14家企业正在库进行高企培育。已申报成功战略性新兴企业10家。
安徽酷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紧张生产中
科技创新才有出路。为此,经开区管委会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县经开区与安徽工程大学就纺织服装产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宿松分园,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中天石化与清华大学、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普和电子、诚越电子与安徽大学签订了建设超级电容器工程技术中心协议;龙成集团与湖南农业大学就共建油茶加工技术研发中心项目签订框架协议;红爱股份与上海纪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针对服装个性化订单及大货混流制造系统/流程研究开展技术合作,与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并成立了“安徽红爱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恒达电气配件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目前被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即:中天、恒达、红爱、酷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即中天石化、春润食品;中天石化还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我们大力争取各级科技创新项目,目前我县正在实施的有中央引导地方专项1个即龙成油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2个即普和电子和中天石化、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1个即红爱实业。”宿松经开区办公室干部周田说。
科技创新驱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19年宿松经开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29亿元,同比增长123.3%;2020年1-8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08亿元,同比增长28.75%。
转型升级+培育精特新
“我们将立足实际、创新发展、科技引领、努力塑造以上市公司为龙头,以六大产业为支撑,以亿元企业为骨干,以高水平的专业配套为基础,塑造绿色智造广泛应用、研发创新十分普及、新生力量蓬勃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区域品牌影响强大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宿松经开区经发局局长林丽霞说。
近几年来,经开区一直把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推动转型升级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常抓不懈,引导和激励存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内生动力。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各级政策补助进行激励和支持。红爱服饰的“服装行业C2M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中天石化润滑脂数字化生产线改造项目、晨旺一二三厂部分车间数字化设备改造项目、松谷屋食品生产线工艺提升改造项目等等,通过这些重点技改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宿松经开区乃至全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2019年,宿松县首次被省委、省政府评选为“工业发展稳增长、促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全省105个县市区及16个地级市,仅入选6家。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宿松经开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红爱股份成功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这在安庆全市是第一家。
“我们鼓励企业以两化融合为引领,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各个企业纷纷响应。”经开区管委会干部周田说。
目前,红爱服饰、中天石化获批省级智能工厂;凯乐服饰等2家企业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红爱服饰获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刘氏蜂蜜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中天石化等2家企业获批为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恒达电器等4家企业获批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大力推进通过技术改造,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鼓励和引导企业绿色发展。”周田介绍说。红爱实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天宇纺织等5家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中安智创等4家企业获批“五个一百”节能环保装备产品;亿博环保等4家企业荣获“五个一百”节能环保生产企业。
经开区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做强品牌,中天石化、红爱股份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柳溪机械多次成功申报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红爱服饰成功申报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晨旺木业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三品”示范企业;组织龙成油茶等5家企业参与“精品安徽、央视宣传”活动;每年多家企业参加工信部及省政府在各地举办的电子信息博览会、世界制造业大会、徽商大会、中博会、西博会等各类展销活动,成效显著,企业反响良好。
近几年来,经开区通过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及工业发展奖补政策引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经开区企业申报兑现市2016年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项目13个、2017年12个、2018年29个。通过政策支持、政策引导和政策激励,有力支撑着宿松县工业经济“六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宿松经开区将以建设转型发展先行区、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创新创业试验区、辐射引领核心区为目标定位,努力建成长三角西南地区极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省级经开区。”林丽霞说。(融媒体记者 司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