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价一直是中国现阶段最敏感的问题,笔者一直牢记初中时政治经济学所讲的重要内容:中国现阶段最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物质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只要放开市场,任何国家在三五十年内都应该达到物质极大丰富的程度,其下一步的问题是任何避免经济危机。中国在经济上的很多现象都符合亚当斯密前一半的理论,但商品房问题出现后,亚当斯密的理论似乎失效了,房价与供求之间的联系好像被生生地撕裂了,表面看似乎房价居高不下是因为政府卖地太少,造成房子供给不足,但实际上政府、特别是大城市的政府早已把地卖得差不多了,因为那一届政府不想多卖地而得些实惠。所以我们不禁要问:房价在中国到底是什么问题?
关于房价的问题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都有论述,笔者只是想从非经济角度对解释高房价提供一点思路。首先,中国的很多经济现象但根本不是经济问题,或者不是经济本身造成的问题。房价也同理,房价背后实际还有两个社会文化因素。
第一是中国的城乡差异。城市化是全球性的趋势无可阻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民工的进城,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开始。城市化的意义在于城市具有极大的资源整合优势,可以利用城市的特点用最少的能源办最多的事。比如如果在乡村铺设自来水和下水管道,要平均多少人利用一公里?而城市呢?但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其独特的一个特点,即城市对社会公共资源掠夺性的占用。中国的城市在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等等方面都不断的集中,致使城乡差异之大无法想象,而且还不断加大。即使在城市内部,仅学位房这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现象足以折射出城乡之间的问题。正是中国城市和城市内部的社会资源不平等,就足以继续推动房价。如果有人设想,我们如果均衡社会资源,缩小城乡差异,或是平均分布城市内部的社会资源,房价问题不就可以缓解吗?当然有可能,但不会实现,原因好比每个人都知道不抽烟喝酒,多吃素菜身体就会健康一样,没人会去做,因为可以改变之人都已从差异中获利。
第二个原因更为另类,因为我们的文化中除了房奴没的可作。当很多智者鼓动穷苦人团结起来不作房奴时,我们是否想过,不作房奴作什么?到现在有多少国人知道旅游和度假之间的区别?确实有很多人立下决心有钱后一定去到处旅游,但多少人在旅游中还是停留在“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看庙”的层次。多少家长周末带着孩子一个班、一个班的上课,当然他们认为这样对孩子好。既然上课如此有用,又有哪个家长为自己报个班、上个学?把钱投资到中国股市也是泥牛入海。所以综合以上选择,我们真不知道不作房奴作什么?实际此问题继续引申还可以发现更多问题。自从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全球还有不少局部战争,但总体上经历了近七十年的和平期,而且这几十年又是科技急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全球性的积累了极大的财富。以前社会财富积累的一定阶段,随着一场战争烟消云散,然后大家再一点一滴的从头来过,中国人的勤劳可能就是这么养成的。面对和平年代加经济发展积累的财富,我们又能怎样呢?只有涨价呗,反正老百姓也不知道拿着钱干什么。所以当物价飞涨时,很多人感慨通货膨胀,笔者总不以为然,因为经济理论已经不能解释中国的现象,而且不少官员认为在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已经是极大的政治成就,所以老百姓只有不饿死,要钱又能干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