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黄梅戏是安徽独有的吗?

[复制链接]

2013-1-1 22:35 19160 6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15 15:02 |阅读模式

踏遍青山 1#

2012-11-15 15:02

本帖最后由 踏遍青山 于 2012-11-15 20:34 编辑

      前天,县志办的廖史官对宿松是黄梅戏发源地提出不同意见者发贴,“教训”尔等之流没有读书,错误是“写句子不通、辨事实不清、分文体不明、弄概念不懂……”、罪行是“坐井观天、闭目塞听、抱残守缺、本本主义、数典忘祖、丢家卖国”。本人观后深感诚惶诚恐,自愧不如。十分遗憾父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当年因家庭贫穷,初中还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家里和亲友中的确没有读书人,这水平“低下”还真让廖某人抓了一个正着。读书不多不能算是我的错,尽管本人没有他“牛”气,没有他的学历高,没有他的职业好,但我绝对可以保证不说外行话。在此,我也毫不谦虚地说一句:能看出廖史官文章“软肋”的人,其专业水平,其文化素质,其理论修养,决不在他廖某人之下。不要觉得自己所站的位置好,发了几篇文章,与书记合过影,通过网络炒作,就可以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要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民间自有高手。在这个论坛里布衣先生算是一个,他默默无闻,倾情民间,抢救保护宿松传统文化,不张扬,不炒作,做实不做虚,令人敬佩。这些人虽然没有机会发表长篇阔论,在老百姓心目中,他们同样是宿松的文化英雄。借用黄梅阁的一个贴子,贴出来凑凑热闹,称称门面,商榷“黄梅戏是安徽独有”的观点,敬请大家评论指正。
      黄梅戏早在2006年6月就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湖北黄梅、安徽安庆作为保护单位名列其中。也就是说黄梅戏的源头问题国务院、文化部已作定论,还有必要争论吗?当然争论黄梅戏源头问题也不是坏事,重在要客观、公正地去进行探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用史料佐证,用实事说话。
      源头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所涉及的历史跨度太长,地域范围太广,学科溶入太多,历史资料太少,且当事人、知情人纷纷谢世。仅凭一个专家、几个专家,或者一个资料,几个资料,是难以把它说清楚的,需要一批黄梅戏专家、学者、爱好者去关心,去参与,去探求,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去加以佐证,需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精神,抛开地域之见,去认真人研究。否则,争论是不会有结果的,也是毫无意义的。我赞成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安庆,并不是安徽独有的。笔者对郑立松老前辈说黄梅戏是安徽独有的观点,不敢苟同,但对郑老的观点,又不敢乱在评论。在此,斗胆谈谈我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黄梅季节”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黄梅季节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特有的季节,发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也就是六、七月份,雨水大量增加,有时一天里会时晴时雨地交替许多次;空气里湿度大增,随之而来的是山洪瀑发、水灾泛滥。建国前无论是在安徽还是湖北,都有十年九灾之说。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每逢这个季节都要背井离乡,沿门乞讨,维系生命。可想而知,遇上洪水泛滥的季节人们还有心情去唱戏娱乐吗?稍有戏曲知识的人都知道,戏曲命名遵循的是立地命名原则,全国300多个剧种还找不出一例是依据季节命名的先例。
    二、清咸丰丙辰六年(1856年)的对联不能证明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对联称:“颂德歌应抒白雪登高调不唱黄梅”。这幅对联无疑是黄梅戏历史的一个重要佐证资料,有力地说明了早在100多年前就有黄梅戏这个名称,也许还要更早就有黄梅戏的在流行。尽管对联是在安庆发现的,但不能证明黄梅戏就起源于安庆。有历史资料记载:早在明万历年间,黄梅知县、浙江萧山人来山聘提倡用黄梅戏酬福神。清康熙十八年(1679)石乔年的《重修黄梅资福寺记》一文中,曾切齿咒骂黄梅县的唱戏活动。清乾隆二十一年(1765)版《黄梅县志》亦记述了“八月二十二日宋昭侯神会”亦唱黄梅戏纪念,其规模“更为动众”。这个阶段的文人笔记也有“乡戏”酬祀宋益、宋昭侯的记载,此俗遍及黄梅全县各地。清乾隆年间到皖西南、赣东北闯荡江湖,授徒传艺的黄梅县黄梅戏名艺人就有邢秀娘、何仙姐等近百人,说明黄梅戏在清咸丰之前就已在黄梅盛行。
  
三、对湖北黄梅戏专家的观点理解有偏差。郑老先生在文中说:“以湖北戏剧专家、资深学者桂遇秋为代表的部分戏剧研究者认为,湖北省没有必要在黄梅戏上投入过多,应当在湖北采茶调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戏剧艺术,而“把黄梅戏请回来”,只会使“安徽增加一个剧团,而湖北丢失了一个剧种(采茶调)”。这只是桂遇秋先生等湖北专家对湖北省委提出的“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来”的个人看法,他们并没有否认黄梅戏起源于黄梅,也不可能去否定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因为黄梅戏在上世60年代以前,无论是在安徽还是湖北,都是以“三打七唱”形式进行表演的,是建国后安徽新戏曲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在黄梅采茶戏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革,配上了弦乐,把黄梅戏推向了新的高峰。所以,桂遇秋等专家的观点是要把黄梅戏请回娘家来,应当在黄梅采茶调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戏剧艺术,保持原来的艺术形式,象川剧那样仍然用锣鼓伴奏,突出湖北特色。
   
     四、有关黄梅戏的名称。黄梅戏的名称,目前出现最早的可能是郑老说的那幅对联。但往往说到黄梅戏时,很多网友都说黄梅的是黄梅调,安庆才是黄梅戏,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无论是黄梅调还是黄梅采茶戏都是黄梅戏的名称,这是一个戏曲常识的缺乏问题。黄梅调就是黄梅戏,而不是现在音乐意义上声调。因为黄梅戏在历史上的名称就有20多种,正式命名为黄梅戏是在上世50年代。如果是安徽独有的,怎么不命名为怀腔和徽戏呢?   
   
    五、《皖优谱》上的说法与现实是不相符的。郑老肯定地说黄梅戏是安徽独有的,列举了民国初年怀宁籍学者程演生所著《皖优谱》中有句为证:“今皖上各地乡村中,江以南亦有之,有所谓草台小戏者,所唱皆黄梅调。……他省无此戏也。”真的是他省无此戏吗?如果黄梅戏追溯至清乾隆以前缺少佐证资料,但民国年间的黄梅戏资料可以说是非常多的。鄂赣皖三省不仅有大批黄梅戏民间艺人健在,而且有大量文献资料可证,黄梅戏在三省各地广泛流传,怎么是他省无此戏呢?
    黄梅戏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黄梅戏的起源问题我好有一比:如万里长江她发源于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自西向东,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上海等省区,由涓涓细流而奔腾浩注入东海,成为世界第三条大河。尽管沿途汇入了无数河溪湖泊,她的发源地是永恒不变的,黄梅戏亦如
此。也就是湖北黄梅采茶戏是源,安徽黄梅戏是流。


全部回复6

热风吹雨2012 发表于 2012-11-15 15:50

热风吹雨2012 2#

2012-11-15 15:50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11-15 18:14

宿松布衣 3#

2012-11-15 18:14

怀宁籍学者程演生在其著作中果断的说出"他省无此戏也"是因为那是在民国初年,他一如宿松朱夫子生活在清初只知道皖江,所以我认为可以理解。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2-11-15 20:00

通德江南虎 4#

2012-11-15 20:00

      不得不佩服"踏遍青山"在没有预兆、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十多分钟就搞定一篇反对黄梅戏起源在宿松观点的文章!
      更要执问:如果黄梅戏真的是发源于宿松,你为何如此反对?
      在一个学术问题还没有正式定论的情况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再也正常不过的,这样的敏感,不是不很正常吗?
    不想多说~~~~~今看到郑老的观点只想亮给家乡人看看,不是一件喜事吗?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1-15 21:03

踏遍青山 5#

2012-11-15 21:03

本帖最后由 踏遍青山 于 2012-11-15 22:57 编辑
通德江南虎 发表于 2012-11-15 20:00
不得不佩服"踏遍青山"在没有预兆、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十多分钟就搞定一篇反对黄梅戏起源在宿松观点的文 ...


      不好意思,朋友言重了,我是一个被人瞧不起、而且没有读过多少书、无缘高等教育的人,哪有那高的水平,只是借用了一个贴子。朋友说我敏感,有点抬举我了,郑老的观点并没有说黄梅戏起源在宿松,只是说在安徽,发这贴子也就没有反对黄梅戏起源在宿松的嫌疑。赞不赞成黄梅戏发源地在宿松与爱不爱家乡无关,假如黄梅戏发源地真在宿松,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宿松“银”,我当然感到高兴,我会为之喝彩。问题是我看过大量黄梅戏史料,证明黄梅戏发源地根本就不在宿松。即使如郑老先生所说黄梅戏是安徽独有的,也轮不到宿松,安庆老六县早期的黄梅戏艺人都不在宿松,还有何颜面说黄梅戏发源地在宿松呢?考证历史不是儿戏,不能唯我独尊,容不得不同意见,要客观严谨,经得起理论;要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后人。为什么当我提出质疑的时候,就会遭到别人的攻击呢?我个人观点:持宿松是黄梅戏发源地观点的人,只不过是上演了一曲丹麦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装”而已。
       安徒生先生这个有趣的童话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什么都没穿裸体去游行!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他身上的新装多么好看,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道破“天机”,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孩子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结束了这场闹剧。
       黄梅戏发源地在宿松本来是乌有子虚之谎言,如果大家都为捏造者捧场,都为捏造者贴金,都为捏造者叫好,没有人去揭穿这一虚假的史实,将对不起祖先,对不起子孙后代 我没有读多少书,只认死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妥之处,敬请海涵。
热风吹雨2012 发表于 2012-11-18 13:15

热风吹雨2012 6#

2012-11-18 13:15

学历不等于学力。刘半农初中末毕业,做北大教授;毛泽东主席初师毕业,诗词文章名绝天下。至于高学历低能儿则屡不鲜见。社会实践则是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的永不枯竭的终身课堂。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3-1-1 22:35

踏遍青山 7#

2013-1-1 22:35

本帖最后由 踏遍青山 于 2013-1-1 22:41 编辑

衷心感谢新世纪论坛的朋友们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恭祝朋友们新年快乐、如意吉祥、财源广进、心想事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灌水之王 宣传达人 推广达人
:
下士6
:
635477669@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31

帖子545

积分78027

图文推荐

  • 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

    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总商会)开展庆祝“五一”

  • “五一”假期|宿松交

    “五一”假期,车流、物流、人流激增,我县交

  • 宿松公益-华亭联络站

    五一假期,当许多人沉浸在休闲与欢聚中,宿松县新

  • 温情传递,爱满宿松丨

    在宿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工会大家

  • 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

    5月1日傍晚,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召开五月

  • 宿松公益高岭联络站携

    在生活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让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洪岭初中成功开展消防

    洪岭初中成功开展消防演练,共筑校园安全防线今日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