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松县洪岭初级中学位于皖西南边陲的宿松县佐坝乡,为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其前身为1941年张守默(系百年来本地第一位女校长)在元泰昌创办的中心小学;解放战争期间,当地文化名人洪鸾在此基础上创办私塾(精馆);1950年学校改为西洪乡公立小学;1951年改为洪岭高小,后改为洪岭辅小;1968年更名为洪岭初级中学。现有三个年级,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人。教职工3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中级教师14人。市骨干教师1人,市优秀、模范教师5人,市师德标兵1人。县教学能手8人,县优秀教师10人。乡优秀教师28人。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自建校以来,洪中人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十三五”以来,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深入人心,硬件设施大为改观,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百花齐放香满园
洪岭初中从义务教育的普及,到素质教育的改革,一直都处在基础教育的潮头。新时期,学校坚持以习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秉承“构建和谐校园,打造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思路,坚持“文明守纪、学创俱能”的教学理念(校训),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几十年来学校不仅在学生升学考试中,数领风骚,成绩斐然,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学生在各类征文比赛和艺术展演中频频获奖;学校体育考试一直稳居全县前十名,多年位列第一;更有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的世界顶尖的固体物理研究领域的博士生导师、地球与空间研究全球领先的中科大教授、国家信息领域中坚的博士公务员、身价过亿的商界精英。这一切赢得了上级党政部门的认可,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科创”“党建”相映红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秉持育人理念,凸显办学特色,学校以科普教育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全方位渗透科普教育,创造性地开展科普活动。学校成立“科创社”,精心挑选和培养科技辅导员,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作为学校课外活动的中心,由于工作落到了实处,成效十分显著。其学生制作的小发明,获宿松县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26人,二等奖33人,三等奖21人;科幻画获县一等奖7人,二等奖28人,三等奖9人。自2012年—2017年连续五年洪岭初中在汪定初、李文函等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制作的小发明参加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六次荣获省二等奖。汪定初辅导员连续四年被评为县优秀辅导员,2014年12月汪定初辅导员被评为安庆市2012—2013年度优秀科技教师。他辅导的学生汪志武荣获安庆市第五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017年度李文函与吴卫华老师辅导的刘延东同学再次荣获宿松县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安徽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其发明的“无缠绕螺旋桨”获国家专利。2016年11月洪岭初中被县人民政府评为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学校“科创社”被教育局评为优秀社团。
学校领导班子还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把党建摆在首位。不仅着力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凸显办学特色,而且积级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学校紧扣“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总要求,让全体教师因户制宜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明确帮扶措施,使帮扶计划周密,帮扶工作务实求真,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因此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2018年徐得江老师在安庆市委宣传部和扶贫办开展的《我的帮扶故事》征文中获三等奖,其帮扶事迹被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扶贫领域先进典型单位。
教育均衡促发展
洪岭初中为宿松县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之一,尽管学校建校已经五十多年了,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所学校才开始有了一幢始建于1988年的两层老式盖瓦楼房,还有的就只是两排低矮的瓦屋。那时这里没有球场,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这里晚上还是点着煤油灯,甚至吃的水都要到几里外的池塘去挑。
二十世纪末,时任洪岭初中校长的洪木生老人栉风沐雨、四处奔波,找项目、筹资金,才建起了四间三层铺盖水泥预制板的教学楼,以及一栋三层的综合楼。
新世纪以来,洪卫国校长励精图治,通过“校安工程”改造,争取政策支持,建起了学生宿舍楼、食堂楼,师生们的食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学校没有运动场、没有功能室、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甚至学校教职员工还是住在只有20多平米的家徒四壁空空如也的宿舍里,没有地板、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上厕所只能是到几百米开外的公厕。
“十三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有力改观。配备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室,体育器材室,美术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留守儿童之家,科技创新室等教育教学功能室。拥有图书9800册,计算机74台,班班通教室9个,接入互联网百兆宽带。目前,学校标准化的带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经过全力施工,已正式投入使用。
谈到学校的发展,现任校长王劲华高兴地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洪岭初中教师周转房已正式立项,明年将破土动工,届时将真正改善教职员工的住宿条件”。老校长洪木生先生也不无感慨地说:“经常还是梦到在学校工作的情景,看到学校现在发展得这样好,作为退休老教师,我们真的很高兴”。
桃李春风马蹄疾
一路风雨一路歌,丹心不改、默默奉献的洪中人始终坚持不懈,勇创佳绩,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不甘人后,在各类比赛和各级评选中,成绩斐然、成果卓著。近几年来,教师在市、县论文比赛中获奖60余人次,市优质课获二等奖2人,县优质课获一等奖4人,等次奖10多人次。学校2002年荣获乡“先进单位”;2006年受到县、乡两级通报表彰;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荣获“人民最满意乡直单位”;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被县科协、县教育局评为“科技创新示范学校”、“教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被评为县职校招生“先进单位”。
2014年省示范达线居全县前十名;2015年中考总达线率为79.3%,教育质量综合排名居全县第六;2016年中考总达线率为79.5%,位列全乡第一,居全县第七,获教育局宿松中学、程集中学定向奖励性指标各一名。2017年教育质量综合排名居全县第六名,获得教育局8万元中考奖励;2018年被评为县职校招生“先进单位”;2019年中考总达线率为71%,统招及考入实验班学生计5人,教学成绩排名居全县第六。
扎根乡村铸师魂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是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关键,可以说师德是立校之本,是教育之魂。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秉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围绕打造“让每一位教师绽放光彩,为每一个孩子未来奠基”这一中心,高度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在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成长的同时,更把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的培养置于首要地位,全方位、全过程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为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塑造优秀“班子”形象,学校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为健全相应的评价机制,学校成立师德考评小组,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考评,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师德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为规范师德管理,以理念塑造师表形象,学校经常开展师德师风评比活动。对勤于思考,教学精益求精,有端正工作态度的同志予以肯定;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的同志予以褒扬;对关爱他人,充满爱心,有崇高师德的同志予以表彰。通过各类活动,教师明确了应尽的义务,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激发了全体教师“学习先模见行动,立足岗位争奉献”的工作热情。全体教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为师德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年来,学校涌现出许多师德典型: 4人次先后被评为“扶贫先进个人”; 5人次先后被评为县、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洪兵老师被评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先进工作者”;范国兵老师被评为“宿松好人”、“安庆好人”。学校教师无一人违犯教育法规及教师职业道德。
经过努力,学校教师的职业形象得到提升,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各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家长的普遍赞誉。 教育最感人的旋律就是爱和奉献,洪中人正步步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扎实开展思想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由此形成了优良的工作作风,激励着全体教师在育人第一线不懈努力、艰苦奋斗。
谈到最后,王劲华校长深情地说:“顾看眼前鲜花,不忘来路泥泞。是感恩的心灵让洪中人不断追求;是自信的心态让洪中人昂首挺胸;是团结的力量让洪中人勇往直前;是远大的抱负让洪中人步步高升;是不屈的精神让洪中人顽强拼搏!”(子范)
稿源 县党员电教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