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钱是不是好东西?
钱是不是好东西?———“回家”(88)石普水我对钱不敏感,但是近来明显感觉到什么都涨价了。经济学家能精确计算物价涨了多少,我只是凭直观感觉。我一直在一个原来的学生那里剃头。今年6元,去年5元,前年4元;从佐坝搭车去县城,今年8元,去年7元,前年6元;石匠做工今年一天120元,去年100元,前年80元。更有趣的是前天看见一个算命的瞎子,有女人问他说算一个命今年15元,去年12元,前年10元。听说有人去年腊月去合肥买房,说好了价格,但是犹豫着今年正月去,结果涨价4万,一天涨价1000元。照此推算,1年涨价36万!啊呀呀,物价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我坐在家,风平浪静,天下太平。一想到钱,又有一点惶惶不安。拿出工资折,今年增资400多元,去年增资增资121元,前年增资40元。与猛涨的物价比较,我的工资增资基本原地踏步,忽略不计。我闭门不出,平日里买点米,买点药,买点鱼肉,买点衣服,如此如已。那些上有老下一小,又要买房,又要买车的年轻人,仅仅工资够用吗?难怪有权人以权谋私?难怪教师有偿家教?都说一块钱掉在地上没人捡。听说一个人出差钱包被小偷偷去了,平时他不吃馒头,肚子饿了,这时馒头成了美味。但是他身边没有一块钱,望着最便宜的馒头干瞪眼。真的人是英雄钱是胆,好汉无钱处处难 。同一块地方,去年有人准备做屋,村干部说不准做,现在不批准;但是,今年有个老板做屋,到了村干部家,村干部没说不准做。同一个地方啊,共产党的政策能因人而异么?或者这里做房子公事公办真的不行。但是,我们舌头是嘴里一块肉随人左往右揉。看山取财。有人神通广大,手眼通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白天抓超生户罚款,晚上鼓励另一个超生户——“你照生,手续我帮你办!”“你不生一个儿子,我书记就不做!”如此斩钉截铁!为什么?钱是好东西!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又不是好东西。屋里一位兄弟做大老板,在广州办厂买了房子。但是他母亲在广州住不惯,每年回家过年嫌家里楼房不好住宾馆。有人建议把家中楼房重新装修。于是乎,兄弟去广州做老板,家中楼房委托人重新装修。鸟枪换大炮,木窗、木门锤掉,换铝合金的;小的换大的,丑的换好的。重做厨房,门口浇水泥稻场。乒乒乓乓几个月,本来兄弟俩估计每人三、四万元钱,回家算算据说要十来万。花钱还不如意,委托人自然也不很高兴。我的一位亲戚母亲去世,本来打算风风光光地大操大办。农村有人做过的,他母亲做;没做的,他母亲也做。尽孝心啊,难得!但是,请人唱戏,屋里人不赞成,他们难麻烦,而且后来如果屋里人不唱戏也没面子。后来叫一班黄梅县女人跳舞,热热闹闹,路上看的人非常多,排场啊。死人出殡跳舞,的确是新生事物,路上看的人果然非常多,每个屋场都停下来跳舞。但是回来的路上停下来叫女人们跳舞,那些都年过半百的老女人们拖着黄梅老腔调说“真跳不得的!”是啊,游的路路太远,她们吃不消。开头我们还羡慕她们“拿人家的钱,锻炼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好职业。”有钱的舍得出钱,拿别人钱用的嫌麻烦,拿别人钱花的还埋怨,都是钱惹的麻烦。钱不是好东西啊!前几天我跟老师路过一处有钱人家的坟墓,墓地坐北朝南,大理石的墓碑挺讲究,挺排场,在我们这里算是首屈一指。我啧啧称赞好,先生却说,他算佐坝最有钱的人家,有几千万甚至有上亿元钱,堪称亿万富翁。但是,他的母亲是自尽死的,父亲吐血死的。其实,钱应该花在该花的地方。生前给父母用是雪里送炭,死后是马后炮。一个读书人说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生前半斤肉,胜似死后管两个灯!”钱到底是不是好东西? 我不知道。(2013.5.17.)(2017/10/8)先生文到了若干年后,就是现代《史记》,值得珍藏。钱是不是一个好东西?就要问钱到底是什么。最先钱是作为等值量化的金融流通形式,或说易物交换工具。那时把它作为等价物来看待,抛开物以稀罕为贵,不说,钱那是公平的,依据物在人兴,于是有制造加工,出现工价,抛开工价差异,和用工需求不说,钱还是公平的。但是,随后事在人为,开始钱就不是公平的了。
从奴隶到将军,从亭长到高祖,少不了侵占掠夺,从流氓到市长少不了欺诈抢夺,一部分不劳而获,一部分沦为钱的奴隶。钱就不是公平的,即使是小范围也不是公平的,因为小范围也有利益再分配不公,所以钱是作为专制措施,代表专制的工具,就没有公平可言了。
大凡,不公平就不是好东西,使万事具两面性,不公平某种意义上走俏,走俏又是好东西。这两样,都超出钱本身的价值,出现一种人,花钱买不来,出现一种人以灵魂当卖,以血肉当卖,都一钱不值。
钱,远道说,遥不可及,民国应该知道,接管晚清一个烂摊子,废除了晚清逐年向外还贷制度。银元升值,光绪含铜银元就是废屁。
袁大头三两个子儿,就可以买头牛。不久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形成地方币,用纸质钱币代替银元,甚至于一个对账单就代替了。初解放,发展到一元人民币代替民钱十万,随后民钱废屁。
初解放那时,保留了资本家,上海资本家大量囤积大米。陈毅从安徽江苏大量征集粮食填补上海,很快,粮荒传播向长江黄河沿线各省。工价就以一个人一天所需的粮食布匹煤食用油做标准。粮食经济杠杆撬动了当时的一个怪胎。——牌价。也叫折实价。就像近代的土地财政经济杠杆撬动了当时的一个怪胎。——房价飙升一样。
民国三十八年的钱—金圆券出来不久,就没有流通,说解放了,2500元只能兑换一元人民币,一元是最小单位。(另有二元五元十元币)上海解放后10万兑换一元,相当八百分之一个大头银洋。各地使用地方的票子,通货膨胀后,很快一部分人从富户轮为贫民。店家破产店面倒闭,开出的票子找不到兑汇就作废了,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民间组织工商联合会。我国的工商联是由地方到省到府到中央的。这个民间组织工商联合会,为什么会发挥联合而不破产呢?物价飞涨,有资金的不可能全部囤积商品而不进行交易吧?他们要存款吧?存款就跌价,就想了一个办法,把人的生活必须(一斤大米,一斤面粉,一斤煤一尺龙头细布,一两食用油,)为一个单位,这个单位价格每天都在变,每天都换牌标价,叫牌价。银行叫折实价。例如上海折实价,49年10月821元,11月1993,12月2861,50年1月3973,2月5799,3月6229元。如果用6229÷821=7。587倍,半年功夫,一个富户守财奴,就成了不富,两年后就成了奴。而存款保值,还保持有购买能力一个折实价。1952年7月折实牌价5520元,1953年5488元1954年5479元直到1955年折实价才取消。例如1952年上海折实价(元)1月5452(元),2月5499(元),3月5527(元),4月5521(元),5月5520(元),6月5520(元),7月5520(元),8月5499(元),9月5424(元),10月5392(元),11月5380(元),12月5371(元)。回先生话,钱还叫钱吗?
1953年钱币改革,纸币,黄一分蓝二分绿五分棕一角紫五角红一元,蓝二元绿三元酱五元,后来又有十元大钞呢!吓死着,我没有用过那么大钞。一分顶一百呢,牌价五元钱顶满贯了。至今乡人还说“标准牌价”“大行大价”。其实,在1956年就灭掉了那一种说法。之后两年,一个手工业者,就一块钱一天。帮人干一天活给三餐吃,不要钱,干十天活,可以换回一洋纱袜米,作为找不到事做的两天伙食。帮人放三年牛,每年给做一件月褂小衣。那时候,民以食为天,就相当有含义了。1958年吃饭不要钱,做工不记工,凭票供应。问题是谁要你做呢?谁允许你外卖工呢?谁给你吃呢?1959年到1961年街市上,我没有用过钱。蓼子粑,糠粑,那么香!我饶了三匝为闻香,身上没有半个子。那时候,民以食为天,不知从何说起。回先生话,那钱还叫公平吗?
有说物价是从工价上涨的,其实不是。有说猪肉,有说大米,有说石油价是标准,有说钢铁价是标准,有说是平均可支配收入是标准,越发离谱了!应该是作兴什么就是什么,《增广贤文》说:“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 于钱来说,生前半斤肉,抵死后两管灯。如果是59年,人没吃的,猪是濒临灭绝动物,猪肉就不行。文革不准迷信,一百斤肉也不给管一灯。两者是有时头的。所以钱演变后,已经不属于钱,而属于专制措施。所以钱,谈不上“不是好东西”。也谈不上“是好东西”。只说是身外之物。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0-10 11:50
先生文到了若干年后,就是现代《史记》,值得珍藏。钱是不是一个好东西?就要问钱到底是什么。最先钱是作为 ...
万分感谢先生精彩点评与热情鼓励。我的文章永远是下里巴人,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不少人叫我结集出版,我不敢。这年月,几个人读书?几个人读无名之辈的书。而且,不知不觉写多了,1200多篇,两百多万字。所以,我在宿松世纪网上设一个“龙湖泛舟”专版,无事按照博客分类作简单修改,然后发表。
所以能够一口气写整整九年,其实是一些热心读者热情的鼓励。几年前一个叫“流风”的朋友,一个什么节整整五天看了我“悠悠岁月”和“百味人生”两个栏目的文章,如今,先生您又经常热情教诲。我们素不相识,这是人世间最无私的情谊!
高山流水知音难求,可遇不可得。
先生健康长寿!幸福快乐!佐坝石普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