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0-11 15:59

82、什么叫没有文化?

82、什么叫没有文化?石普水中央电视台一套星期天有一档好节目叫《等着我》,非常富有人情味。有一位老母亲24年前四女儿被她丢失了。这位老实巴交的乡下女人出门遭人暗算,吃了一碗面条,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发现这里不是自己家。她开始逃跑。第一次被追回来了,第二次又被追回来了。第三次,大约跑了三、四里地,实在抱不动了,而她的四女儿却在哭。慌乱中,她放下女儿,心想自己先逃出去,然后跟丈夫一块来找女儿。总算是死里逃生逃回家。但是,女儿丢失的那个陌生的地方,黑夜她辨不清楚东西南北,她说不清楚到底在哪里,所以无法找到女儿。经过节目组人员多方面努力,丢失24年的女儿终于找到了。 “我没有文化,我给大家鞠个躬!”退场时这位没有女人给大家鞠躬,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场24年的冤案是因为女人“没文化”,不认识字,遭人暗算,被人拐卖……什么叫没文化?一个新的话题。屋里女人们无事唠嗑,说笑话。有一个女人在省城里买房子,水电工在家装修。几次对话,水电工似乎发现女人的别扭的普通话里有熟悉的乡音。问她哪里人,女人回答说:“宿松江西的!”自然是一阵哄堂大笑。另外一个故事似乎更加好笑。一对夫妻去人家做客。妻子先步行,丈夫驾车随后到。但是丈夫到了宾馆,没有看见妻子。打电话问妻子:“你在哪里?”妻子回答非常滑稽:“我在电线柱子下!”一阵更加激烈的哄堂大笑!有人甚至象林黛玉那样叫人揉肚子。——“宿松江西的”是个常识性的错误。宿松属于安徽省,与江西不能相提并论。可以说“靠近江西的宿松”;因为从地域概念讲,宿松在江西东北方向。“宿松佐坝” 是唯一标准答案。——说“我在电线柱子下”这话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路上电线柱子何其多,从哪里找起?她可以说在××路上,或者说在××大建筑旁边。可能女人不认识字,不知道附近建筑。电视剧《独家新闻》里面有一位黑社会性质的工头,恭维老板时把“独占鳌头” 说成了“独占鳖头”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意义却是天壤之别,恭维自然也成了讽刺!“‘哪’、‘ 那’不分,昼、夜不明白,不辨‘芦苇’和‘芦席’,错把‘脑勺’当做‘脑匀’” ——这是一位教导主任的听课评语。这个老师一节课竟然出现了四个错误。老师不是百科全书,可以有不认识的字,也可以有不懂的东西。前不久,一位同事问我:“石校长,员外是什么官?”员外,本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好比现今的某些“顾问”、“调研员”之类头衔。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所以,员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含义,不是简单一句话说清楚的。我们不能把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那就不仅不是没有文化,那是误人子弟,应该下“十九层地狱”!一位老大姐去医疗室打针,赤脚医生把她叫“死不脱的” 。几年前她肚子疼,县医院医生说是“肠梗阻”, 治不好,年纪也不小,不要花冤枉钱。言外之意是不治之症。但是,她回家非要儿子叫医生给打针。死马当活马医,她终于好了!路上来来往往的卖菜车来了,她会问“有萝卜圆子吗?”她说“现在好世情!”老大姐也不识字,但是,她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乐观进取,与疾病作斗争,享受生活,这何尚不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文化?前不久,我的同事坠楼死了。一位卖豆腐酱干的老头是他本家长辈,骂同事是“畜牲!”说他没有知识,头上还有四个老人“怎么舍得死呢?这些老人怎么办?”热爱生命是人类本能,养老送终是人类的责任。一位大学生媳妇生孩子,死里逃生生下了孩子,她问婆婆,男孩还是女孩?婆婆说,女孩。并且安慰她,男孩女孩都一样。媳妇说“她的孩子不姓h!”——这是关于男孩、女孩区别最高的度概括!一语中的。这位媳妇是一个60后大学生,是真正有文化的人,融合现代的,传统的文化。文化不是写在脸上,而是表现在行为言语上,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我的小学同学只读了三、四年书,不是所谓的文化人。他非常孝顺母亲,经常买好吃的东西给母亲,而且,这些好东西都是叫他的儿女送给奶奶。老同学说,他们长大以后,也会记得给我送好吃的!潜移默化。身教重于言教,那是无声的教育。谨言慎行。多读书,少说话,言多必败。成也萧何,败萧何。几天前,佐坝村支部书记碰见我,说:“以后村里有什么活动请你参加!”一个“请”就是文化表现。我笑着答应了。这之前村主任曾经叫我去参加“××党小组活动” ,但是,我没有去。我退休了,妻子是我唯一的领导。我完全可以不参与他们的任何活动。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佐坝人,但现在我毕竟不是佐坝村的农民,或者没有很多共同语言。所以我终于没有去——我还有一点起码的尊严。(或者他们看见我在网上写文章,看见我不久前写洪岭、周湾的文明乡村建设文章,有一点利用价值吧。)6月14日中考,晚上看电视节目《十年徒步中国》让我深深感动。雷殿生只读了三年半书,13岁母亲离世,15岁父亲跟着撒手人寰。这个东北汉子从1998年到2008年,用了10年时间,徒步穿越中国大部分地区,行程8.1万多公里,取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徒步旅行距离最远”认证。1987年,雷殿生注意到中国邮政发行的徐霞客邮票,被这位中国古代的行者深深感动。为了练就一副好身板儿,他坚持每天中长跑;为了避免可能的炎症,他甚至去医院割了阑尾。10年,他穿烂了52双鞋,走掉了19个脚指甲盖儿,遭遇了19次抢劫,经历了雪崩、泥石流、沙漠风暴、野兽袭击等40多次生死考验。他走访了中国56个民族聚居地,加盖了7000余枚邮戳,拍摄了近4万张照片,记满了42本日记,扛回了重达2吨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一直以来,雷殿生的内心都有一个声音在呐喊:证明自己!向他们证明自己!什么叫没文化?其实,文化不是文凭,不是职称,不是读了多少书。读万卷书,重要的是还要行万里路。真正有文化的人必须让事实“证明自己” ,“告诉世界我能行” !从这种角度看,文化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人格魅力的表现。(2015.6.16)2017/10/11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0-12 20:13

员外是官吗先生文《82、什么叫没有文化?》[老师不是百科全书,可以有不认识的字,也可以有不懂的东西。前不久,一位同事问我:“石校长,员外是什么官?”员外,全称为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其实,员外不是什么官,是以前地方有钱有势的人,大约相当于现在叫大老板、暴发户。]先生解释为[员外,全称为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是对的,至于什么时候说的【员外】不是官,没有说清楚。这里补充说明,先生不会见怪吧? 【员外】是官,官阶还不算小呢!清朝顺治皇帝入关后,基本上沿用明朝六部管理制度,设官级初以贝勒(亲王、郡王)分别总理各部部务;各设满洲、蒙古及汉——承政、参政、启心郎、额哲库等官。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停贝勒总理部务;改承政为尚书,改参政为侍郎,改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改额哲库为主事;启心郎未改,至顺治十五年裁。雍正元年(1723)以后常以大学士兼管各部,尚书以下各官时有增减。据光绪朝<大清会典>及<历代职官表>记载,清代各部职官设有: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以及堂主事、司务、笔帖式、七品小京官等。 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属于扶植的理事官,明清腐败,财政空虚,这类官衔,是国家向富户用一定的高额募捐的形式,可以获得这种副职的捐官,说白了就是买官做。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一官半职的富户老爷,比七品县官大了不少。到了晚清,巴灰拍屁的弥漫朝野,是不是员外官衔的,歪好有些财富的,不是喊老爷就是叫员外地乱叫着。乱叫的假员外,其实,那是让听者心里舒坦,而富人脸上略微有不好意思的。不够员外职称的哔叽打趣。久而久之脸皮厚了,假员外也笑容可掬。别人那样叫,也真的答应。就像现在尊称别人叫先生,其实不是先生。实际不是先生,请帖上写先生某某,也是听者心里舒坦,而脸上不好意思的。相反,实际是先生,请帖上写某某先生,也是不妥的,先生某某与某某先生,差别可谓大了。假员外,因为算不得员外。所以,不好说员外不是官。真的员外说算不得官,就不对了。比如说《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村长本身就是干部。村长虽然由村民委员会选举产生,但一定会是共产党员,在达到退休年龄的时候,依据安徽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关于认真做好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皖组字〔2013〕22号),也按照干部期长,有一定的生活补贴。虽然村长没有国家干部级别,谁敢拿村长不当干部呢?就像2008年,属于村民组所有的土地征收,本来依法应该村民组法人同意的。而村长兼书记钻出来,充当法人,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级政府,我是你们的法人”,同意征收。论征收法属于违法行为。嘿!谁也不敢说话。谁敢拿村长不当干部呢?所以说员外,应该就是官,五品理事官的副官职位。比先生文《您几时开始三只脚?》2#楼【“执事官与散官不同,”应该是执事官,而不是散官。像先生所说的早年的一位学生家长。老人的儿子在安庆上班,走到哪都是官模样——至少县处级的。平时吃香喝辣之际是否常常想到农村颤巍巍的老父亲?父以子贵!也会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兹以覃恩,封尔为奉政大夫,锡之诰命。】员外,可能比锡之诰命的“奉政大夫”还要光彩。员外副五品,为什么倒比锡之诰命的五品“奉政大夫”还要光彩呢?原因是,毕竟员外副五品,是拿钱要干活的执事官,当然就比拿钱不干活的散官威武。 而明清以前这副职的官是不卖的,更是正经巴拉的官衔。例如: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0-13 09:31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0-12 20:13
员外是官吗先生文《82、什么叫没有文化?》[老师不是百科全书,可以有不认识的字,也可以有不懂的东西。前 ...

谢谢先生指教。我的确没有说清楚。
员外,本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好比现今的某些“顾问”、“调研员”之类头衔。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0-13 10:00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村长是干部吗,村长是干部。村长既然属于长,就有权掌握一定职权。管理权的行驶,时代赋予干部的称谓。时代也规定职务干部级别和享受干部级别,拿清朝比较有九品十八级,每级都分正品从品。九品以外,虽然是官,则是未入流的官。附于从九品。新社会行政级别(部队级别从略)国家级正副省部级正副厅局(地)级正副县处级正副(相当于七品知县八品县丞)乡科级正副股所级(科员)正副普通科员办事员 从以上官名录里看到村长了没?没有,看到了某某村人民政府没?也没有。九品十八级一竹竿也打不到村长级别,村长不是干部级别。所以,村长不光是未入流,而是不入流的官。一个好村长,护卫一方清平,一个恶村长,是直接吸血的。就像2008年,属于村民组所有的土地征收,本来依法应该村民组法人同意的。而村长兼书记钻出来,充当法人,大言不惭地说“我是一级政府,我是你们的法人”。同意征收。论征收法属于违法行为。首先,村不是一级政府,说村长是一级政府,更是【没文化】,因为个人不是机关。村就算基层,也不是政府。至今也没有村委会门前挂村政府牌子的。其次,说村长是村民组法人也是【没文化】。因为村民组的土地权属属于村民组,村不享有村民组的土地所有权,于是村没有占有收益权,就没有处置权,就不能代表村民组同意征收。于是讲村长是村民组法人,不光是【没文化】,而且是【侵权】,占有村民组土地征收补偿款就是犯罪。2008年某组面前坡山油松山26.58亩,是有县档案的,某组另有26.58亩面前坡山荒山,入伙给村栽杉树,当年县档案叫某大队面前坡杉树山26.58亩,不久改栽三针松,村同意征收后,三针松砍伐了,某村民组油松山上,还有树龄超过三十多年的油松未动,征收方说两个地名相同,面积相同,认为是重复。完全不考虑油松山上仍然有树的现实,动用挖机毁山,村民必然要阻止侵犯,这才查找档案。但是,在已经证明属于某村民组地皮时,征收方仍然依据村长同意征收了为名,动员村民把树木砍伐卖掉,要让出地皮。事后说算11亩征地补偿给村民组。最后给没给就不了了之。在丧失土地房屋的村民们,自顾不暇,认为地面积都是村民组集体的事,都害怕村长。谁还敢拿村长不当干部呢?只要这个某村民组人没有死绝,虽然一直以来没有公道理讲,为反侵略的复仇怒火依然存在。这绝不是【没文化】造成的,而是村长官太牛了。就像清朝的员外是不是官的讨论。是超出了【没文化】的讨论。员外太牛了。纵观近代史,不但员外牛,任何哪一朝代的,不是官的官都牛。都是是直接吸血的。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0-13 10:19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0-13 10:00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村长是干部吗,村长是干部。村长既然属于长,就有权掌握一定职权。管理权的行驶,时代赋予 ...

首先,村不是一级政府,说村长是一级政府,更是【没文化】,因为个人不是机关。村就算基层,也不是政府。至今也没有村委会门前挂村政府牌子的。
其次,说村长是村民组法人也是【没文化】。
因为村民组的土地权属属于村民组,村不享有村民组的土地所有权,于是村没有占有收益权,就没有处置权,就不能代表村民组同意征收。于是讲村长是村民组法人,不光是【没文化】,而且是【侵权】,占有村民组土地征收补偿款就是犯罪。{:5_158:}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0-13 10:19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0-13 10:00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村长是干部吗,村长是干部。村长既然属于长,就有权掌握一定职权。管理权的行驶,时代赋予 ...

niu!tainiul!{:5_158:}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0-13 10:40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0-13 09:31
谢谢先生指教。我的确没有说清楚。
员外,本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


明清买官,是解决财政亏虚的办法,还不止买员外,根据捐资多少,军政双收,级别花样很多,这都是齁子吃盐越吃越齁。因为捐官的只顾有钱不顾有没有文才,有没有武艺。学问出了问题,有的就是【没文化】,无才能怎么能当官执事呢,吏治不就只有借助土匪黑社会吗。
其实哨聚民间资金解决财政亏虚,有很多种办法,让百姓获利。
在封建社会,没有高瞻远瞩,关键是解决参政集团内部利益互相补充。决定了它们不可能真正解决财政亏虚问题。只能使穷富矛盾激化,内忧外患,最后动摇,然后转嫁危机,废弃制度,废弃钱币,让全民族资金重新洗牌,从零开始。
新社会集资就不同,既解决财政亏虚,又能让将后,涉及人员只赚不亏。
如建设公债,国库券,养老金,五样保险金等等的征集都行。
还有赌博似的彩票、股市证券。还有,私人独资,股份参股,外资参股,国有控股,央企。都是从解决资金不足开始,到平等竞争发展。
这样吸引资金模式,只要产品有足够的推销市场,就不会互相吞并,龙头企业就不会生产过剩。就有机会维持相对繁荣。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0-13 11:00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0-13 10:40
明清买官,是解决财政亏虚的办法,还不止买员外,根据捐资多少,军政双收,级别花样很多,这都是齁子 ...

{:5_17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2、什么叫没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