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什么叫没有文化? 石普水 中央电视台一套星期天有一档好节目叫《等着我》,非常富有人情味。 有一位老母亲24年前四女儿被她丢失了。这位老实巴交的乡下女人出门遭人暗算,吃了一碗面条,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发现这里不是自己家。她开始逃跑。第一次被追回来了,第二次又被追回来了。第三次,大约跑了三、四里地,实在抱不动了,而她的四女儿却在哭。慌乱中,她放下女儿,心想自己先逃出去,然后跟丈夫一块来找女儿。总算是死里逃生逃回家。但是,女儿丢失的那个陌生的地方,黑夜她辨不清楚东西南北,她说不清楚到底在哪里,所以无法找到女儿。 经过节目组人员多方面努力,丢失24年的女儿终于找到了。 “我没有文化,我给大家鞠个躬!”退场时这位没有女人给大家鞠躬,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场24年的冤案是因为女人“没文化”,不认识字,遭人暗算,被人拐卖…… 什么叫没文化?一个新的话题。 屋里女人们无事唠嗑,说笑话。 有一个女人在省城里买房子,水电工在家装修。几次对话,水电工似乎发现女人的别扭的普通话里有熟悉的乡音。问她哪里人,女人回答说:“宿松江西的!” 自然是一阵哄堂大笑。 另外一个故事似乎更加好笑。 一对夫妻去人家做客。妻子先步行,丈夫驾车随后到。但是丈夫到了宾馆,没有看见妻子。打电话问妻子:“你在哪里?”妻子回答非常滑稽:“我在电线柱子下!” 一阵更加激烈的哄堂大笑!有人甚至象林黛玉那样叫人揉肚子。 ——“宿松江西的”是个常识性的错误。宿松属于安徽省,与江西不能相提并论。可以说“靠近江西的宿松”;因为从地域概念讲,宿松在江西东北方向。“宿松佐坝” 是唯一标准答案。 ——说“我在电线柱子下”这话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路上电线柱子何其多,从哪里找起?她可以说在××路上,或者说在××大建筑旁边。可能女人不认识字,不知道附近建筑。 电视剧《独家新闻》里面有一位黑社会性质的工头,恭维老板时把“独占鳌头” 说成了“独占鳖头”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意义却是天壤之别,恭维自然也成了讽刺! “‘哪’、‘ 那’不分,昼、夜不明白,不辨‘芦苇’和‘芦席’,错把‘脑勺’当做‘脑匀’” ——这是一位教导主任的听课评语。这个老师一节课竟然出现了四个错误。老师不是百科全书,可以有不认识的字,也可以有不懂的东西。前不久,一位同事问我:“石校长,员外是什么官?”员外,本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员外郎简称外郎或员外,通称副郎。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好比现今的某些“顾问”、“调研员”之类头衔。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所以,员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含义,不是简单一句话说清楚的。我们不能把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那就不仅不是没有文化,那是误人子弟,应该下“十九层地狱”! 一位老大姐去医疗室打针,赤脚医生把她叫“死不脱的” 。几年前她肚子疼,县医院医生说是“肠梗阻”, 治不好,年纪也不小,不要花冤枉钱。言外之意是不治之症。但是,她回家非要儿子叫医生给打针。死马当活马医,她终于好了!路上来来往往的卖菜车来了,她会问“有萝卜圆子吗?”她说“现在好世情!”老大姐也不识字,但是,她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乐观进取,与疾病作斗争,享受生活,这何尚不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文化? 前不久,我的同事坠楼死了。一位卖豆腐酱干的老头是他本家长辈,骂同事是“畜牲!”说他没有知识,头上还有四个老人“怎么舍得死呢?这些老人怎么办?” 热爱生命是人类本能,养老送终是人类的责任。 一位大学生媳妇生孩子,死里逃生生下了孩子,她问婆婆,男孩还是女孩?婆婆说,女孩。并且安慰她,男孩女孩都一样。媳妇说“她的孩子不姓h!”——这是关于男孩、女孩区别最高的度概括!一语中的。这位媳妇是一个60后大学生,是真正有文化的人,融合现代的,传统的文化。 文化不是写在脸上,而是表现在行为言语上,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我的小学同学只读了三、四年书,不是所谓的文化人。他非常孝顺母亲,经常买好吃的东西给母亲,而且,这些好东西都是叫他的儿女送给奶奶。老同学说,他们长大以后,也会记得给我送好吃的!潜移默化。身教重于言教,那是无声的教育。 谨言慎行。多读书,少说话,言多必败。成也萧何,败萧何。 几天前,佐坝村支部书记碰见我,说:“以后村里有什么活动请你参加!”一个“请”就是文化表现。我笑着答应了。这之前村主任曾经叫我去参加“××党小组活动” ,但是,我没有去。我退休了,妻子是我唯一的领导。我完全可以不参与他们的任何活动。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佐坝人,但现在我毕竟不是佐坝村的农民,或者没有很多共同语言。所以我终于没有去——我还有一点起码的尊严。(或者他们看见我在网上写文章,看见我不久前写洪岭、周湾的文明乡村建设文章,有一点利用价值吧。) 6月14日中考,晚上看电视节目《十年徒步中国》让我深深感动。雷殿生只读了三年半书,13岁母亲离世,15岁父亲跟着撒手人寰。这个东北汉子从1998年到2008年,用了10年时间,徒步穿越中国大部分地区,行程8.1万多公里,取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徒步旅行距离最远”认证。 1987年,雷殿生注意到中国邮政发行的徐霞客邮票,被这位中国古代的行者深深感动。为了练就一副好身板儿,他坚持每天中长跑;为了避免可能的炎症,他甚至去医院割了阑尾。10年,他穿烂了52双鞋,走掉了19个脚指甲盖儿,遭遇了19次抢劫,经历了雪崩、泥石流、沙漠风暴、野兽袭击等40多次生死考验。他走访了中国56个民族聚居地,加盖了7000余枚邮戳,拍摄了近4万张照片,记满了42本日记,扛回了重达2吨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 一直以来,雷殿生的内心都有一个声音在呐喊:证明自己!向他们证明自己! 什么叫没文化?其实,文化不是文凭,不是职称,不是读了多少书。读万卷书,重要的是还要行万里路。真正有文化的人必须让事实“证明自己” ,“告诉世界我能行” ! 从这种角度看,文化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人格魅力的表现。 (2015.6.16)2017/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