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1-27 11:02

106、我给自己吃“特供”(2) ——回家(65)

106、我给自己吃“特供”(2)——回家(65)石普水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金风送爽,艳阳高照。没有伸不出手的冷,没有酷暑难当走不出门的热,没有蚊子,没有苍蝇。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院子西边柿子红红的吊在树上,惹得远近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又吃又叫。捏在手上,软弱无力,吃到嘴里,甜遍心头。可惜,我没这嘴福,糖尿病不敢吃。偶然忍不住大胆吃一个。橘树是一个漂亮的景致。成熟的橘子红中透黄,黄中透红,紧紧的挨着,或者在绿叶里,或者在绿叶外。看有看像,吃有吃味。酸中带甜,甜中有酸。吃一个,生活中都是美好味道。院子东边菜园里丝瓜还在,大大小小的丝瓜掉在滕上炫耀着。空心菜还在,只是它不很老实,没有大片的叶子,而是长出一些长长的藤蔓,新陈代谢,它老了,过时了。辣椒雨后还在开花,还在结果。这是一个优良品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茄子雨后也开花结果,嫩的茄子炒着吃别有风味。甚至,还有豆荚,粗粗的豆荚是家乡土生土长的老品种。这些是夏天继往开来的菜。白菜萝卜生命力旺盛。地里还有庄稼,生产着我所需要的农副产品。秋天最早种的是土豆。施点农家肥,隔壁人家三头猪,女主人说,水粪任你挑。用草烧火粪,随便施点复合肥,然后打除草剂。最多,春天随便锄锄草。万事俱备,只等收获。大大的土豆,隐藏在黑乎乎的土壤中,给人意外的惊喜。劳动,更多的是收获时的喜悦。苦荞麦。什么时候种荞麦?农谚说“荞麦不过社”。古代人所谓“社”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分春社和秋社。分别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一般在农历春分前后播种,立夏后收获。古代荞麦不纳粮,是一个不够格的下里巴人。现代社会苦荞麦却是身价百倍,它是养生佳品,尤其是胃病、糖尿病患者,更是不可多得的食品。妻每天晚上用苦荞麦粉、红薯粉、小麦粉加一个鸡蛋,“焻豆耙”,美味佳肴。“清明后,种黄豆。”也种花生,种绿豆,种白豆。不需要耕地,下午我随便挖挖草,晒两天,打窠,下种,打除草剂,就这么简单——现代化的播种。夏天先是割油菜。油菜地里种花生,或者种绿豆、白豆。在原来的墒子上打窠,下种,打除草剂。在油菜的墒子上搭一条沟,撒点复合肥,做成墒子,打除草剂,等下雨天种插红薯。种芝麻原来要耕种。现在也只要在地里把杂草打除草剂,然后撒种,撒肥,等着收获。不用牛耕田耙地,现代人种懒庄稼,我也与时俱进。(2012.11.7.)(952)(待续)2017/11/2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6、我给自己吃“特供”(2) ——回家(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