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1-28 15:37

117、蛇年清明祭祖

117、蛇年清明祭祖石普水我们宿松石姓清明祭祖不容易,因为祖坟太分散。一世祖墓地在趾凤的九重城村,二世祖墓地在程岭,三世祖墓地在九姑杜溪,我们从家出发坐汽车大约要走200多公里。清明祭祖算是大事。不知是心里有事还是祖宗真的有灵,破天荒第一次早晨5点就醒了,天还没有大亮。6:30从家动身,但是佐坝街上出殡,车从梁岭水库绕了一个大圈转到佐坝,再绕道洪岭到王岭,然后集中进城。啊,真的不容易。该不是祖宗考验我们的虔诚吧?一世祖墓坐落在趾凤乡的九重城,族谱写作“九重堘”,从凉亭镇街道西北边的一个弄道转弯,稍不留心,就会走错路的。四年前我就跟族委会的头头们提过建议。今年路边真的有一个指示牌“蜈蚣山万一公墓由此前进”。蜈蚣山是真正的山。山脚下一个小村庄叫“大石门”,房子全部都是依山而建,四年前修了 “村村通”公路,每年清明前后,宿松石姓清明祭祖时就显得格外拥挤,人好说,汽车则要到老远的地方调头。上山全部是蜿蜒曲折的山路。陡坡,冲水沟,有的地方还有点儿滑。走不了多久身上便发热,我有备而来,没穿多少衣服,解开外衣,并不觉得怎么热,也没觉得怎么难。不知是祖宗保佑还是坚持天天锻炼,兼而有之吧。蜈蚣山祭祖犹如朝圣,山上山下沿路到处是人,男女老少,大人小孩,热闹非凡。到处有人坐下来休息,喊累,我并不觉得怎么累,与侄子一路精神抖擞来到墓地。另一块碑是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一日立的,“宿松县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名   称:石兴宗墓;时间:宋;文物所在地:宿松县趾凤乡九冲城村。碑文是 :石兴宗,字克承,祖籍江西,生于宋宁宗嘉定14年(1222年),卒于元大德6年(1302年),享年80岁。南宋末年,安抚使张德兴驻军太湖司空山(今属岳西县)抗元复宋,闻兴宗英勇且贤,乃邀兴宗共持宋节,授其都统辖之职,在克复黄州、寿昌诸役中,兴宗英勇无敌,屡建功勋。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块碑!有这一块“宿松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我们的祖墓就不仅仅是石氏这家族的,还是受国家保护的 “重点文物”,有人破坏那就是违法行为了。三世祖,早在1984年就是宿松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这一块碑,我写了两篇文章。《神秘蜈蚣山》发表在《振风塔》和《宿松周刊》上;《万一公传奇》发表在《松兹历史文化丛书》。蜈蚣山充满传奇。“(石兴)宗亦为神,乡人疾祷辄瘳” ,《宿松县志》这寥寥数语,把我们一世祖写成了神人;《宿松名胜·石兴宗墓》说“(一世祖)葬时风雷交加,棺殡突然失踪,顷刻风雷即定,山上新冢隆然高起。葬后,宗亦多神验,乡人常焚祷于墓前,不敢侵害墓地一草一木。”这就是传说的“天葬”!传说万一公灵柩抬上山后,突然天气陡变,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众人吓得四处躲避。一个时辰后雨住后,人们战战兢兢出来,一座坟墓高高耸立在人们面前,所以700多年来,附近的人一直把我们一世祖当神人供奉。也许真的是一处极佳的风水宝地吧,要不为什么一世祖偏偏选择这人迹罕至的高高荒山上来葬?为什么葬后单根独苗700余年怎么繁衍三万男丁?信神如神在。祖墓后边几面旌旗上书“有求必应”,就是证明。为了这块风水宝地,几百年来附近其他姓氏常常有明的官司纠纷,暗地里有人偷偷“挖断地脉”。民间流传附近异姓争风吃醋的故事更有趣。我们一世祖葬蜈蚣山,九节蜈蚣象征九个儿子,异姓人把另一座山叫“鸡公山”,所谓一物降一物——鸡公吃蜈蚣;智慧的石姓人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一座山叫“毛狗寨”——毛狗吃鸡公。这是网上一位朋友告诉我的。他家就在附近,小时候听大人说的。问同宗,有博闻强记者证实确有其事。同行的同宗更是把一世祖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一位女人说去年他们那里有人拿了祖墓上的一面旗,回家无事凭空跌了两、三跤,像喝醉了酒似的身不由己,吓得连忙买了一面新旗送去才没事。祖宗显灵,活灵活现。前年上山祭祖时络绎不绝的人群中有一群女人笑眯眯地告诉我说:“我们都不姓石。你们石姓一世祖很灵验,谁家有什么事,烧柱香磕个头就好了!”我们哈哈大笑,一世祖真的成神仙了!同来的人没到齐,坐下来等人。墓地不小,但是祭祖的人太多,一排几个蒲墩前面有几个光滑的“告”,有女人双手手掌朝上,很有角度恭恭敬敬的磕头,然后铲来一点香纸灰,口中念念有词的祈祷,第一次“丢告”,两块仰着,没准;又去铲了一点香纸灰,依然很有角度的恭恭敬敬的磕头,口中还是念念有词,第二次,“丢告”还是仰面朝天。如此三次都没准。看来,我们的一世祖看准的事,铁板钉钉,绝不朝三暮四轻易反悔。果然人多。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敬宗尊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万多石氏子孙祭祖,加上众多善男信女朝拜。我们同来的石和生叔1936年生人,精神矍铄。书记出身的他一连几年都是“佐坝石氏祭祖的领导” ,统一安排车,各个屋场轮流招待吃饭。和生叔杵着拐棍,悠闲自在,不紧不慢地一步一步往上攀登。我跟他开玩笑,“看样子您老还上20年山没问题!”他笑了笑,说,“三年!”啊,人生七十古来稀,他老人家七十岁还能上蜈蚣山!时代进步了,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了。他比我至少要迟到10几分钟到,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和生叔终于来了,依然笑眯眯的,充满自信。我也虔诚地磕头,默默祈求着神仙祖宗,保佑我全家人身体健康,孩子们事业有成,家庭平安。下山时看见了族叔石思明、爷爷石经富、高祖父石长虹,还有很多跟我打招呼,我一时叫不上名字。我们石氏兴旺发达,人丁兴旺,我们的一世祖万一公石兴宗来宿松已传至29代,现在在世的这次修谱共有11个辈分,至2011年止,30624人,都共一个祖宗,前后不过700余年。回来依旧去路边“朝天庵”。“朝天庵”最初在太湖县,称“棠梨宫”,有一段神奇的传说(见《万一公的传说》)。里面供奉着“安史之乱”时期著名的英雄张巡。一世祖对张巡恭而且敬,民间流传他来安徽是受张巡神灵托梦指点的。“宗曾舍宅建棠梨宫,祀唐张巡神像。相传宗卒,巡降神为宗择墓地于此。葬时风雷交加,棺殡突然失踪,顷刻风雷即定,山上新冢隆然高起。葬后,宗亦多神验,乡人常焚祷于墓前,不敢侵害墓地一草一木。”据说,一世祖晚年在山上“闭门读书”,旁边有万一公议事堂,东西南三门朝水,北门朝天,“镶口”有城墙基石。没有考证,听说而已。我10:30下山。上山人的很多,看来我们是早到的。路上看见我的兄弟石冬祥,新全中学校长。大汗淋漓的坐下休息,他太胖,缺少锻炼。忽然想到,一世祖葬在高山之上,或许另有深意,让他的后人祭祖得到锻炼,岂不一功两得?下山后得知人太多,一辆车挡住了路。一龙挡住千江水,所有人都不能走!我坐在桥头香樟树下,清风悠悠,很舒服的。一个人静静地思想,思维活跃。这年月,国人清明祭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前年我与妻晚上从上海回家,满满一车全部都是宿松佬农民工,都是坐车回家做清明祭祖的,车费200元没有人舍不得。大路上络绎不绝的外地车牌的小车,都是大老板或者在外工作的。清明祭祖,慎终追远,寄托哀思,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他们也都很虔诚。但是,并不是所有年轻人对他们活着的父亲、母亲都十二分孝顺的。有些老父亲、老母亲病了,病在床上,望眼欲穿想念儿子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儿女都在床前尽孝的。现代人不缺钱,父母死后大操大办,花钱如流水。想到一句名言:在生吃一碗饭,抵得死后做一个七;在生吃半斤肉,抵得死后管一个灯!“常回家看看”,对父母多一点时间,或者多打电话,多给一点金钱,如何?记住:父母是活着的祖宗。但愿,把对祖宗的虔诚移到父母身上!对已故祖宗那么虔诚,对活着的祖宗那么不在意,是否本末倒置?是否,有人做清明动机不纯。祈求我们的老祖宗保佑他们挣大钱,保佑他们儿子考大学,也要祈求保佑他们父母健康长寿! 终于11点多我们马不停蹄,匆匆赶住宰相屋。我们车第一个到。我来到宰相府的残垣断壁前,偌大的“鹅塘”恐怕有上百亩,那是三世祖的士兵们挖的。“积谷仓”在它下面一箭之地的东方,一个叫石寿安的老人一直指向前方,说,那里有“杜溪桥”——为什么叫杜溪,看来是有典故的,可能与三世祖有关。可惜我没时间打听。我叫石寿安老人曾祖父,1930年生人,83岁,身体棒极了。我跟他开玩笑说,这“鹅塘”水特别养人,老人家就是喝了这里水身体才好的,这里水应该有我们的一份。他在他家门口引我看了宰相府一个“门搭脑石” ,石雕完好,我说,这是文物,要好好保护。他在引我看了经魁门,门前“八字”砖墙还在,让人明白什么是“衙门八字开”,为什么我们叫“衙户石”。宰相府两栋,一栋七重,一栋九重。老人家离宰相府不远,他说,下雨天,穿布鞋可以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湿鞋。解放前后,全屋70多户,全部姓石。他还记得小时候祭祖时,宰相府黑压压的跪着全屋男人,墙上挂着四排半身的祖宗像,画像,可惜文化大革命后丢失了。我要了他的电话,他是宰相屋的活化石。(2013.4.4清明)2017/11/28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1-28 18:09

我打开网页,搜索了一下宿松石家著作。发现——《易微》 明石思琳撰。《道光宿松县志》清石葆元等纂。葆元字隶臻 号镜心,宿松人 嘉庆十年 1805 年 进士, 入翰苑充武英殿纂 修官 嘉庆十五年任贵州正考官此志主修为知县邬正阶等 道光八年 1828 年 刻。《小孤山志》 清石颂功撰 颂功号云亭 宿松人 郡廪生 曾主讲禹江书院。《内讼斋随录》清石广均撰 广均 宿松人 此编系搜集古今哲儒嘉言懿行 博观约取。《亦园诗钞》1853 清石广均撰 此集共 卷 诗 首 咸丰三年 年 刻《医忘录》清石光甲撰 光甲字棣村 宿松人 此编能熔铸诸子 驱役九家 淘沙拣金 往往见宝。《数学心得》 清石仁镜撰 仁镜字鉴铭 又字虚堂 宿松人 同治间岁贡 候选训导。《天象灾祥分类考》1871 清石仁镜撰 此编分天 地 人 物 部皆采自史籍 分类归纳 同治十年 年 刊《立堂文集》 清石毓楝撰 毓楝字卓 号立堂 宿松人 乾隆四十二年 1777 年 拔贡 六合教谕。《北江文集》 清石渠阁撰 渠阁字步骝 一字兰台 号北江 宿松人 乾隆五十一年 1786 年 举人 文水 知县。鄙人孤陋寡闻,只看过先生介绍的有石葆元公、石广均公、石渠阁公。石家有许多名人,著书立说,留下了美名。每每想到先生写的《看医生》,就想说,先生家族有石光甲公的《医忘录》,何不翻找一下内部妙方呢?一直没有机会看你写《清明祭祖》,今天看了,正好顺便提一下。你那么多族人同堂,茶余饭后问问,会有收获的。既然有书名,说不定可以找到原作者书号的。纵然不能对号入座,医理药理总是会有的吧!先生买上一本收藏,不也很好吗?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1-29 10:08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1-28 18:09
我打开网页,搜索了一下宿松石家著作。发现——《易微》 明石思琳撰。《道光宿松县志》清石葆元等纂。葆元 ...

宿松石氏文人学者著作汇编
石普水
石思琳,字中润,号睿生,明崇祯壬午岁贡。善词章学,尤遽于《易》。著有《易微》、《清啸阁文集》,撰《孚玉山记》(242页)。(11世)
石颂功,思琳子,字九叙,号云亭,郡廪生。禹江书院山长(宿松松滋书院院长)。三龄就师授业,八岁通五传,两修府志,主修《宿松县志》,以徒壁之家主修五届族谱。著有《云亭文集》、《采山阁诗集》、《樾苍园集》,主修《小孤山志》(249页)。(12世)
石质,字星岩,号荆溪,庠生。著有《荆溪近草》(朱书作序)(251页)、《太白书台赋》、《宿松名胜。诗文集锦》。(13世)
石圣瑛,字若华,号寅斋,廪生,著有《寅斋文集》(257页)(14世)
石云龙,字殿(电)华,号黼堂,廪生,乾隆辛酉贡生,癸酉举人。考授内阁中书,著《黼堂文集》(258页)。(16世)
石效灵,字崒霄,号啸山,廪生,著有《啸山集》(261页)。(16世)
石效祥,字声和,号心可,庠生,著有《记闻录》、《心可集》。(262页)(16世)
石光翼,字诵南,号瘦生,庠生,著有《瘦生诗集》。(17世)
石光宿,字凌汉,号啸楼,廪生。著有《曝美堂文集》、《洞樵诗稿》八集。(17世)
石鸿翥,字馥泉,号秋圃,庠生,乾隆举人,择选知县。著有《秋圃存稿》、《坤元秘旨》、《史脔》、《言行录》、《星学镜源》等。(17世)
石葆元,戊申举人,嘉庆进士,殿试二甲第三名,武英殿翰林院编修,庚午科贵州主考言。著有《淸贻馆遗稿》、《倚桂轩馆课诗赋》、《黔游诗草》等诗文集六卷,临摹及手书楷法共九册(263页)。(17世)
石毓栋,字卓棼,号立堂,廪生,江苏六合县教谕,著有《立堂文集》。(17世)
石鼎,嘉庆进土,福建宁化武平长乐光泽同安五县知县,升厦门同知。著《阅世琐言》(261页)。(17世)
石渠阁,亁隆丙午举人第二名(亚元),山西文水县知县,诗文集三卷《北江文集》、《北江诗集》《兰台汇苑》(332)。(18世)
石希恕,字云舫,号惕庵,廪生,廪贡。著有《固易本义旁参》《慎斋札记》。(18世)
石希何,字藜阁,号三生,监生,著有《三生集》《三生诗赋集》。(18世)
石广均,清嘉庆己卯(1819年)科举人,清道光丙戌(1826年)科进士,殿试二甲第二十七名,朝考第四名,钦点主事兵部职方司行走加三级,清同治癸亥奉旨崇祀乡贤祠,诰授朝议大夫进士,兵部主事;著有《帝鉴刍言》二卷、《亦园诗钞》六卷、《内讼斋随录》四卷、《人谱诗箴》一卷、《矩生试帖赋草》二卷、《茶余诗稿》(有人说是《荼余诗稿》)、《臣鉴诗规》行世,又辑《清贻朋归诗文存》二卷、《矩生年谱》《亦园遗集》待梓。
石德峻,字凤台,号兆嵩,庠生,专攻六经,著有《经学会纂》、《河道乐律》、《礼制考》、《紫荆山房初稿》、《泾江风俗谣》、《病中吟草》,年39卒。(19世)
石作正,字蓉镜,号儆斋,廪贡生,著有《半影山诗钞》、《半影山文集》。
石镜潢,进士,工部员外郎,著有《樊铩疏草》、《竹醉生诗钞》《竹醉生自订年谱》。
石中琳,字世芬,号了瑕,庠生,著有《经史辩表》、《宿松利弊议》。
石燮权,字涌清,号芝生,庠生,著有《怡怡轩诗钞》,参与民国八年《宿松县志》修缮。廪贡
石长仁,字德儒,号禾庄,庠生,著有《禾庄居俟集》《冻青集》。
石长信,字鱼及,名厚庵,又名后庵、禾庄蜕叟,郡廪生,光绪戊子(1889年)科举人,乙未科(1895年)进士,著有《广业堂杂著》、《谏垣疏存》、《蜕叟集》《国史馆五臣列传稿》、《仙田集略》。
石长裀,字孚中,号荐庵,庠生,举人,内阁中书加甲级,著有《澄思园诗文集》。
石长佑,字艮庵,名位山,又名皖农,优廪生,光绪丙子科举人,候补内阁中书加主事衔 ,乙未进士,著有《菇古香阁诗章》。
石长祜,名咸,字启东,著有《完噗斋诗稿》。
石光暹,清府首入泮,光绪癸巳(1893年)科考一等第五名,中式本年恩科举人,戊戌科进士,著有《熙轩诗文集》。
石光甲,字棣林,号莩生,优廪生,著有《医忘录》。
石秉壬,字树芗,号任甫,廪生,举人,著有《诃雪簃集》、《朱孑注四书引说文解字解》。
石秉甲,字莩毓,号仲新,庠生,附贡生,同知衔,法部审录司主事,审判厅推事,检察厅检察官,民国参议院议员,宿松商会主席,人民自卫团团总,著有《醉秋圃》、《珠红竹枝词》。
石秉曦,字叔寅,号丙煦,优附生,民国八年应聘修《宿松县志》,医通内、妇、儿科,著有《临床诊验录》、《医学浅谈》、《医方辑要》、《国药指南》,曾任宿松红十字会附设中医院院长。
石秉烜,字季晖,号暾甫,庠生,著有《啸月轩诗草》。

石冠群,区委书记、林业局长,著有《六顺世家》。
石承龙,蚌埠市信访局主任,著有《杂草园》。
(2014.4.19)
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17、蛇年清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