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25 16:10

226、回家(11) 自由论坛

226、回家(11) 自由论坛老家的生活平静而有规律。妻下午偶然跟屋里人打点小牌,更多的是跟石屋的老人们聚堆,漫无边际的进行着自由论坛。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回家对我转播。同姓兄弟发布新闻:孙女初中毕业今年外出打工,第一个月发工资,寄给爷爷300元,外婆200元。孝顺孙女啊,一屋人夸赞。有人感慨:这孙女真懂事,还寄钱给外婆。有人质疑:“孙女、外孙女不一样么?”有人引经据典:“家孙一张纸,外孙手一指。”这是民间流传的经典俗话。家孙子,清明、年节到爷爷坟头烧纸磕头,外孙只是手一指“那是我外婆坟”,如此而已。这是孙子与外孙的区别。有女人现身说法。她女儿考大学了,走时70多岁的爷爷硬是塞给孙女100元钱,叮嘱:“路上喝茶”。外公经济条件比爷爷好多了,就是一毛不拔。自己的孙女考大学走时给了200元钱,他女儿亲眼所见时,暗自流泪。有道是“千斤不压人四两压人”,她是孝顺女儿,逢年过节、父亲生日,她又是烟酒又是钱,一篮吃喝点心。回家时却是空篮,父亲没一点儿接孩子的东西。父亲到她家,买肉买鱼杀鸡;她到父亲家,头晚打电话去,但父亲却打牌去了,全然不记得女儿来要煮饭,她忍不住到母亲坟头哭一场。怎么称呼人,也是论坛的一个主题。农村80岁老人把同姓的3岁小孩叫叔,3岁小孩把80岁老人叫哥,小孩年龄小但辈分大——这是“祖宗派的”, 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他祖宗是老小,“末房占长”。但是,两个同姓人共一个岳父,辈份不同,辈份小的却要把亲姐夫叫叔,依据是“亲无三代,族无了日”。亲戚终究不过是亲戚,同姓却永远是“千百年的家庭”!所谓“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是说郎舅这一代人最亲,“除了郎舅无好亲”;第二代亲戚是“老表”,第三代有的索性不走动。新陈代谢,农村人形容为“新亲亲滴滴,老亲丢上壁”。问题是,媳妇与婆婆同姓,那自然不好理论,婆婆辈分再怎么小派还是婆,媳妇还得叫妈叫奶。农村人形容为“哪亲指哪”——哪头亲依哪头!婆媳关系自然比同姓亲。但同姓的媳妇与婆婆吵架,媳妇骂了婆婆,婆婆骂媳妇“没大人教”。媳妇却是不依不饶——“你有大人教?你把老子叫姑奶奶!我们到祖坟山理论去!”是啊,论辈份她是“长辈”,婆婆是小辈!所以“亲哪指哪”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张三母亲是李四的姑奶奶,李四自然叫他表叔;后来李四媳妇是张三的姑奶奶,张三又该叫他姑爷爷。两人喝酒为称呼吵起来了,德高望重的人出面公断停调——到张三村里,张三叫李四姑爷爷;到李四村里,李四叫张三表叔!自由论坛里咬文嚼字,农村人叫“择字眼”。中秋节到了,念初中的孙子叫爷爷买一盒质量好价格高的月饼,爷爷说不应该,孙子讲理由原话是——“你还过得好几年不是?”他的这句话却饱受争议,“你还过得好几年不是”这话说得不好。农村自古爱说爱听吉利话:“长命百岁”、“三百岁!”永远忌讳死呀活呀的。我们屋里一直流传一个笑话。正月里,两个哥哥到妹妹家做客,妹夫留他们住一晚。两个哥哥说家里有猪呀、牛呀这事那事要他们做,不能住。妹夫用黄梅佬口音说,“你一死了呢?”——是啊,你如果死了,孩子们不会做吗?他是真心实意留舅兄住一晚,说的一句大实话。但农村人正月里说“死”不吉利。论坛讨论结果是“用词不当”。童言无忌。孙子本是一句大实话。“人生70古来稀”,“老健春寒秋后热”,人生自古谁无死?他奶奶不是死了吗?他是孝顺孙子,叫爷爷买一盒好月饼,老年人省吃俭用舍不得钱啊。“不怕用心骂,只怕失口话” 。农村人忌讳“失口话”。其实,“三百岁”是众人理想追求么?白门楼一位老人80多岁了,能吃能睡,但脑子不大好使,自己拉屎用手涂得到处都是,儿媳希望臭屎满身的老人家“三百岁”?您期望自己满身臭屎 “三百岁”么?功过是非,不好说。老家聚堆的自由论坛往往不下结论,没有标准答案。农村人比老师民主,实行的是真正启发性教学。(2011.9.4.)(2016.11.7.)a(3)(2017/12/25)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26 11:28

论坛Bulletin Board System,英国发音“勃亭跛斯听”。国人念成比比爱司,译成国语,就是电子报告板系统。这与原文“论坛”两个字完全不同。是啊,原意与释义,不能完全对等。论坛自身不对等,自由论坛就不能自由了。必有探求替代词之必要。

比如战国时期赵国辞辩家,人称公孙龙子,《白马非马》,就是这样的,结果问世间既然没有无色的马,还辩说“白未与马为白,马未与白为马”,得出白马非马的怪事,使人讨厌的不对等。白话是这样说的:人问:可以说白马与马不同吗?答,可以。为什么可以,因为“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 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性,自然是不同的。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问:有白马,不可以说是没有马。既然不可以说是没有马,那末白马不就是马了吗?既然有白马称为有马,那末为什么白色的马不就是马呢?答:如果要求得到“马”,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要求;如果要求得到 “白马”,黄马、黑马就不能满足要求了。假使白马就是马,那末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便完全一样了,如果所要求得到的是一样的话,那末 白马与马自然就没有区别,但是,如果所要求得到的是一样的话,那末白马与马自然就没有区别,但是,如果要求得到马与要求得到白马没有区别 ,那末,为什么黄马、黑马有时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呢?既然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这就明显地说明要求得到“马” 与要求得到“白马”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同样一匹黄马或黑马可以答应有马,而不可以答应有白马。这就是说明原来“白马乃马”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所以,“白马区别与马”,这是清楚不过的事理。

公孙龙子《白马非马》这样的,使人讨厌的不对等原意与释义,今天看来比比皆是。一度时间,成为论坛维护著作权,话语权的不许旁人说话。其实那是适用法律不正确,既然有话语权,为何只许这个人发言了,就不许旁人议论呢?旁人议论难道就没有话语权了吗?都有话语权,则,只要不是敌对分子,只要不是恶意攻击,允许大家讲话。然,世上有些难任之事,难处之人,还真要沉默是金的——任难任之事,有力无气;处难处之人,有知无言;行难行之道,有信无惧;忍难忍之苦,有容无怨。

言归正道,农村【老人们聚堆,漫无边际的进行着自由论坛。】就压缩成——农村老人论坛>自由谈论版块>了。农村老人自由谈论,无所不谈。是改革开放后农村文化的一个亮点。比白马非马要好得多。论 亲到哪,指到哪,女方在娘家论娘家辈份,到婆家论婆家辈分,男方论辈序,看堂庭,堂上看祖宗,法庭看官阶,姻亲看场合,这就是亲到哪,指到哪。农村忌讳,与历史上忌言避讳有关系,忌言,有童言无忌,有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讳则关系甚大,成为最难处理的一件事。发帖讳敏感话题,乃至敏感单词,论坛要及时发现,定期清理。大有明清时期的“莫谈国事”之幼稚。农村子孙取名也讳,子孙发言也讳,子孙办正经事也讳,过时过节也讳,好一似思鲁迅先生《阿Q正传》里【阿Q头上有块疤,于是就讳“癞”以及一切近于“癞”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地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便骂,气力小的便打。】农村忌讳说白了,就是欺负人,不信,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就相当讲究,不许乱说话,有的就可以瞎说,还有赔笑脸打圆场的。农村老人自由谈论,挺好玩的,又得石老师从那里收集到的快乐分享,不但好玩的。还是民俗可乐,如饮一杯香茗,回味无穷。

附录《白马非马》一段文,共享。『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 白马非马』。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 之,非马何也?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 ,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 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2-26 15:20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2-26 11:28
论坛Bulletin Board System,英国发音“勃亭跛斯听”。国人念成比比爱司,译成国语,就是电子报告板系统。 ...

谢谢先生画龙点睛点评!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26、回家(11) 自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