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09:54

【宿松石氏】二十二、宿松石姓九进士

【宿松石氏】二十二、宿松石姓九进士(1)石普水    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黄梅戏《女附马》里唱道:“中状元名扬天下,蒙圣恩帽插宫花。”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它始于隋,历经唐、宋、元、明、清六朝,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诏令废除,计1300多年。科举考试一般分为三级考试。所谓“三年大比”,即考试分三年举行。第一级是“州试”,或称“郡试”、“解试”,合格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级是“省试”,或称“乡试”,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中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或“省元”;第三级是由中央礼部在京师举行“会试”,后举行“殿试”或称“廷试”,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其他合格者称“进士”。    状元名称起于唐代。但从唐代一直到辽代,还只是士大夫和民间流行的一个通俗称谓,还不是朝廷规定。“状”取自“投状”。唐朝的会试,规定各州贡送到京城的举子,应试前要向礼部呈递州、府的解状和考生的出身履历等案状,统称为“投状”,相当于现在中考、高考上报的考生档案材料;经礼部会试合格后,礼部又要将新进士前若干名的身份材料、考试试卷和成绩评定一并呈报给皇帝,称为“奏状”;最后由皇帝亲策于廷和钦定名次。“元”即第一名,居榜首之意。类似当今把各省高考的文、理科第一名称为“文科状元”、“理科状元”。    宋、明、清,都对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和各级考试第一名称谓有了明文规定,所谓“状元”即为进士第一名之谓也。我国历代有多少状元?如果从隋炀帝大业中设进士科考试算起,有进士十多万人,“状元”有800多人。但据典籍,自唐至清开科次数为745次,有姓名、事迹可查的状元为653人(指文状元,不含武状元),其中有很多人的籍贯、字号不详。    安徽省历代有多少状元?安徽省始设于清康熙六年(1667)。此前诸状元的籍贯多只注明所在州、府,不可能注明属安徽省;此后即使是安徽籍的考生,有在客籍地参加考试。经考查其祖籍现为安徽省所属市、县的,一并计列在内,安徽籍历代状元共有41人。    休宁、歙县历属徽州府,两县状元共有23人,占了安徽籍状元总数的56%,这是全国其他县无可比拟的。徽州府原有“连科三殿撰”之名,即连续出三个状元,据现在所掌握的资料,应更正为“连科五殿撰”,即乾隆年间,连续五科出五个状元,他们是:乾隆辛卯科状元、休宁县人黄轩,壬辰科状元、歙县人金榜,乙未科状元、休宁县人吴锡龄,戊戌科状元、祖籍休宁县、寄籍江西大余县人戴衢亨,庚子科状元、祖籍休宁县、寄籍浙江杭州人汪如洋。    历代科举考试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个人“连中三元”,即在州、郡、府解试中取得举人第一名的解元,再在乡试、省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会元或省元,最后在会试后的殿试或廷试中取得进士第一名的状元。全国“连中三元”者,有案可查的只有14人,其中安徽籍有2人,他们是:唐代庆历二年(1042)中状元的合肥人杨寘,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中状元的贵池人黄观。    一位太湖的朋友说太湖县有“三位状元,八十多位进士”。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东与望江县共抱泊湖,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西同湖北省蕲春县、黄梅县接壤,北和太湖县毗邻,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宿松地跨东经115°52′~116°35′,北纬29°47′~30°26′,处长江下流顶段北岸。县域南北长约71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公元前184年(汉高祖四年),设松兹侯国,隶属庐江郡,始有行政建制。公元前164年(文帝十六年)建县,公元5年(汉平帝元始五年)称松滋县,公元327年(晋成帝咸和二年)设松滋郡,梁武帝天监初称高塘郡,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始称宿松县,一直沿用至今。宿松县全县耕地64万亩,山场73万亩,可养水面84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宜渔淡水面积居全国第二、安徽第一,养殖条件优越,名优特水产品有较高知名度。面积2393平方千米,人口2007年81万。    用今天的眼光看,宿松地理条件优越,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值得自豪的家底自然不少。宿松不可谓“人杰地灵”,宿松是“诗歌之乡”,除了我大都是诗人;宿松是黄梅戏故乡,谁都会唱几句黄梅戏。但是,宿松没有状元,这是宿松的遗憾。1990年《宿松县志》有名有姓的进士32人,武进士3人。32名进士中我们石姓中进士9人。    1、石鼎,嘉庆四年己未科(1799年)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2、石葆元,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第二甲第三名进士。
    3、石纶,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第二甲第六名进士。
    4、石广均,道光六年丙戌科(1826年)第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
    5、石寿淇,光绪二年恩科(1876年)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四名进士。
    6、石镜潢,光绪十二年丙戌科(1886年)第三甲第八名进士。
    7、石长信,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二十五名进士。
    8、石长佑,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
    9、石光暹,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8年)第二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blogid=6d9355ef0100mlcu&url=http://s12.sinaimg.cn/orignal/6d9355efh947938cbe64b    石鼎,乾隆丙午经魁,嘉庆己未进士,福建同安知县,辛酉甲子乡试同考官,署厦门同知;    石葆元,乾隆己酉拔贡,戊申举人,嘉庆乙丑二甲三名进士,翰林院编修,武英殿修,庚午贵州乡试正考官,诰封朝议大夫,崇祀乡贤祠;    石纶,嘉庆戊辰顺天乡魁,甲戌二甲六名进士,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刑部主事、员外郎,吏部郎中,道光乙酉湖南乡试副考官,壬辰甲午顺天乡试同考官,辛丑会试同考官,诰授中宪大夫,晋赠荣禄大夫,祀乡贤祠;石广均,嘉庆己卯举人,道光丙戌进士,兵部职方司主事加三级,诰授朝议大夫,崇祀乡贤祠。著有赋草诗钞、内讼斋随录,入谱诗箴行世余诗文集待梓;    石镜潢,同治庚午举人,光绪丙戌进士,朝考一等,刑部直隶司主事、员外郎衔;    石长佑,丙子举人,内阁中书、主事衔,乙未进士,改江西即用知县尽先补用、同知衔;    石长信,郡禀生,戊子举人,国子监财学肄业生,觉罗教习期满以知县用,壬辰会试挑取誊录,乙未进士,朝考一等,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本科散馆,钦定一等第四名,授职检讨;    石寿淇,癸酉举人,甲戌进士,蓝翎同知衔,江西安福、广丰、南城知县,乙酉乡试同考官。    石光暹,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1898年)第二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2011.1.26)(2014.4.25)2018/4/19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0:02

【宿松石氏】二十二、宿松石姓九进士石鼎(2)
石普水

    宿松石姓共有三支,民间俗称 “衙户石”、“捏壶石”、“大脚石”。我们这支来自江西乐平——称“菱田世系”,因明代有“田园宰相”石良,“宰相碑”、“宰相坟”、“宰相屋”,清代有举人29人,进士9人;且石葆元、石广均、石长佑是宿松赫赫有名人人仰慕的“祖孙三进士”,称之为“衙户石”,即做官的一支门户。
    三家石姓是三个先祖在不同时间从不同地点迁徙到宿松的。我们这支系宋代从江西乐平菱田迁至宿松荆桥,始祖万一公石兴宗,谓之“菱田世系”;另一支则是明初(1369)从江西浮梁迁至宿松黄金咀,始祖妙四公,成化九年(1473年)首修族谱,谓之“浮梁世系”(1990年菱田世系十三修宗谱决议与浮梁世系“合族公修”)今称“黄金股”;还有一支则是明初从江西都昌白水迁至宿松马家坂,始祖仲盈公,谓之“白水世系”。
    本文“宿松石姓九进士” 都是我们这支“衙户石”“菱田世系”的九人,材料均来自《石氏族谱》。
石姓九进士第一位是石鼎,嘉庆四年己未科(1799年)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进士。
    鼎公,宿松石氏17世祖,祚字辈。生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那年(清乾隆甲戌年1754)八月初四日寅时,卒于鸦片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清道光辛丑(1841年)五月二十三日卯时,享年88岁,是那个时代少见的寿星。
《石氏族谱》介绍石鼎说:
    大陛五子,字蓝田,号敬斋,又号伯贞,清乾隆丙午科第十名举人,嘉庆己未进士,分发福建知县,历署宁化、武平、长乐、光泽县事,宁化、光泽二县立有长生禄牌位,补授同安县知县,署泉州府夏门厅同知,清嘉庆辛酉充福建乡试同考官,敕授文林郎。生于清乾隆甲戌八月初四日寅时,卒于清道光辛丑五月二十三日卯时,葬高墩山桂家湾,艮坤兼丑未向。妣汪氏,监生述善女,敕授孺人,生于清乾隆丙子九月二十六日卯时,卒于清嘉庆甲戌正月初七日酉时,葬同夫墓。子五:沄、泽、恩照、璋、海洲。副室颜氏,生于清乾隆乙巳四月初七日酉时,卒于清咸丰癸丑十二月十六日巳时,葬江西南昌县永和门外左宅前。又副室王氏,生于清嘉庆辛酉十一月初一日子时,卒于清光绪癸未二月十五日午时,葬江西进贤门外丁家山。子一,森。女三:长适监生司暲。次适庠生朱树芳。幼适广东南雄州平田司巡检刘颐。
    我把鼎公的世系简排如下:
    第一世:始祖万一公,讳兴宗,字克承。宋都总辖。
    第二世:真一公,讳应祥,号南山居士。
    第三世:仁八公,真一六子,讳子良,字均达,号松颜。居豆溪。从明太祖累功,授统兵元帅,敕封武德将军,后升授武节将军,世袭管军正千户。
    第四世:钺祖,仁八次子,字仲英,行义十五。
    第五世:济祖,钺幼子,字启惠,号尚古,行礼十。
    第六世:桓祖,济三子,字致霖,号云庄。
    第七世:瑀祖,桓长子,字美器,号仁庵。
    第八世:佾祖,瑀子,字列之,号守素,寿官,诰封文林郎。
    第九世:序祖,佾次子,字邦教,号南湖,治诗。明嘉靖庚申岁贡,隆庆己巳除河南洛阳丞丁艰服阕,补江西分宜丞,甲戌升吉府典宝正致仕。
    第十世:可贵,序长子,字如玉,号少湖。邑增生,治诗,诰封奉直大夫。
——今人称可贵后裔为“济祖上股”。
    第十一世:尚润,可贵次子,字载素,原号沾余,改名尚贞。邑廪生,明万历丙申选拔任苍梧县令,升胶州牧未到任,迹载通志、郡志、邑志宦迹传。
    第十二世:信古,尚润长子,字衷然,号乾密,增广生。(与我共12世祖)
    第十三世:硄祖(文字派),信古幼子,学名宗发,字斐石,庠生。
    第十四世:钟珒(圣字派),石光 长子,学名钟英,字次吕,监生,赠修职郎。生于清康熙壬寅四月二十日酉时,卒于清康熙丙辰二月十五日巳时,葬虞家松峦,亥山巳向。
    第十五世:佐邦(贻字派),钟珒次子,字右傅,号艮弼。贡生,貤赠文林郎,福建同安县知县。
    第十六世:大陛(泽字派),佐邦三子,字见舞,号韶亭,庠生,清敕赠文林郎,福建同安县知县。
鼎公父亲大陛,佐邦三子,字见舞,号韶亭,庠生,清敕赠文林郎,福建同安县知县。生于清康熙己亥正月初二日酉时,卒于清乾隆甲寅十月二十日亥时,葬石家湾。祖父佐邦,钟珒次子,字右傅,号艮弼。贡生,貤赠文林郎,福建同安县知县。生于清康熙甲戌十一月十二日巳时,卒于清乾隆戊子九月初七日子时,葬虞家松峦。妣熊氏,黄梅生员文炘女,生于清康熙癸酉七月十二日申时,卒于清乾隆癸巳十月初五日酉时,葬同夫墓。曾祖钟珒,石光 长子,学名钟英,字次吕,监生,赠修职郎。生于清康熙壬寅四月二十日酉时,卒于清康熙丙辰二月十五日巳时,葬虞家松峦,亥山巳向。
    鼎公兄弟七人,排行第五。32岁举人,45岁进士。
    历署福建宁化、武平、长乐、光泽、同安县县事,口碑极佳宁化、光泽二县立有长生禄牌位,补授同安县知县,署泉州府夏门厅同知,清嘉庆辛酉充福建乡试同考官,敕授文林郎。妣汪氏,监生述善女,敕授孺人,生于清乾隆丙子九月二十六日卯时,卒于清嘉庆甲戌正月初七日酉时,葬同夫墓。子五:沄、泽、恩照、璋、海洲。副室颜氏,生于清乾隆乙巳四月初七日酉时,卒于清咸丰癸丑十二月十六日巳时,葬江西南昌县永和门外左宅前。又副室王氏,生于清嘉庆辛酉十一月初一日子时,卒于清光绪癸未二月十五日午时,葬江西进贤门外丁家山。子一,森。女三:长适监生司暲。次适庠生朱树芳。幼适广东南雄州平田司巡检刘颐。
    鼎公出身官宦之家,用俗话说福、禄、寿三全。他官运亨通,“历署福建宁化、武平、长乐、光泽、同安县县事,口碑极佳宁化、光泽二县立有长生禄牌位,补授同安县知县,署泉州府夏门厅同知,清嘉庆辛酉充福建乡试同考官,敕授文林郎。”兄弟七人,六个儿子,14个孙子。“辛丑夏,无疾而终,时年八十有八。”
为什么宁化、光泽二县为公立有“长生禄牌位”呢?
    《石氏族谱》有篇《敬斋先生传》,署名赫然是“两广总制林则徐侯官人” 。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近代中国极具远见的政治家,这位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第一人”是极其钦佩赞赏我们这位石敬斋公的。
    我们不妨先看《敬斋先生传》原文。
    敬斋先生传
    两广总制林则徐侯官人撰
    “敬斋石公,讳鼎,皖松博洽君子也。性淡泊,无所干求,惟于古人之嘉言懿行,永矢弗谖。嘉庆丙午科,偕堂侄北江、筠岩同举于乡。丁未北上,与同年山阳汪仪征阮辈竭相朱,并见称京师,一时同为名下士。继由己未(1799)进士。历任福建宁化、武平、长乐、光泽、同安五县,迁升厦门同知。凡善教善政,不枚胜举。口碑载道,立有生祠。莅光泽,召邑绅,建奎阁,兴学校,是时该县琼无名,已百六十年矣。厥后龚氏兄弟联翩三入词馆,皆公修文学之验,至今尤称道不衰。迄莅厦,与当道不合,癸酉请咨,决志遂退,侨居豫章,唯日搜旧存文稿及阅历语言以自娱,汇成附样,垂为后训。辛丑夏,无疾而终,时年八十有八。呜呼,余自辛酉受知,迄今三十年未尝一晤公颜,今在粤东见公遗集《阅世琐言》,临文嗟悼,眷怀旧德,愧不能如公之激流勇退,克自完其清白。爰就所见而为之传,以示来学,非若世俗捃摭夸饰,导扬盛媺者云。”
    林则徐为什么为敬斋公作传?
    林则徐佩服敬斋公的人品学识。他写道:“敬斋石公,讳鼎,皖松博洽君子也。性淡泊,无所干求,惟有古人之嘉言懿行永矢弗谖。”林则徐称石述为“博洽君子”,肯定他“古人之嘉言懿行永矢弗谖”。结尾说,“呜呼,余自辛酉受知迄今三十年未尝一晤公颜,今在粤东见公遗集《阅世琐言》,眷怀旧德,愧不能如公之激流勇退,克自完其清白。爰就所见而为之传,以示来学,非若世俗捃摭夸饰,导扬盛媺者云。”作者赌物思人,缅怀旧德,可见其感情之真挚。
林则徐佩服敬斋公为官政绩卓著。林则徐是有为的政治家,对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石述是极赞赏的。他在文中写道:(石鼎)“历任福建甯化、武平、长乐、光泽、同安五县,迁升厦门同知。凡善教善政不可枚举,口碑载道,立有生祠。莅光泽,召邑绅,建奎阁,兴学校。是时该县琼林无名已百六十年矣。厥后龚氏兄弟联翩三入词馆,皆公修文学之验。至今犹称道不衰。”石鼎各地为官始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深得老百姓的拥戴,他为老百姓做的好事,数都数不清。到处都能听到老百姓为他歌功颂德。现在我们常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的石述公就在老百姓中留下极好的口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而且极具远见卓识,重视老百姓的教化教育问题——“召邑绅,建奎阁,兴学校”,并且成效极为显著。用今天的话说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在三百多年前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其三,林则徐佩服敬斋公刚正不阿的傲骨。石鼎在升厦门同知后,一心为民为好事的他不肯与贪污吏同流合污。“迨莅厦,与当道不合。癸酉(1753年)请咨决志遂退,侨居豫章。唯日搜旧存文稿,及阅历语言以自娱,汇成附梓,垂为后训。辛丑(1781年)夏,无疾而终,时年八十有八。”石鼎象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正是他最受人敬重之处,是他政治生涯的最辉煌之笔,是他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宿松石氏该当骄傲,先人中有“江湖廊庙一般心”的“布衣宰相”石良,又有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石鼎!“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鼎公没有回家卖红薯,他卖的是精神食粮。他把自己的人生阅历“汇成附梓,垂为后训”。“心底无私天地宽”,鼎公无疾而终,88岁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算是最高寿星了。
    石鼎,敬斋公名垂青史,光宗耀祖。族谱有圣旨可作证明。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贡生石佐邦,乃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知县石鼎之祖父。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佑笃一堂。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文林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知县锡之敕命。于戏!聿修念祖,膺茂典而益励新猷;有谷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制曰:册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績;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芳徽。尔熊氏,乃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知县石鼎之祖母。箴戒扬芬,珩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其贤声;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孺人。于戏!播徽音于彤管,壶范宜光;膺异数于紫泥,天庥用劭。
    敕命
    嘉庆    年   月 日
    之宝
    其二: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宜猷服采,中朝抒报最之忱;锡类推恩,宠命示酬庸之典。尔石大升乃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知县石鼎之父,令德践修,义方夙著。诗书启后,用彰式谷之风;弓冶传家,克作教忠之则。兹以覃恩,赠尔为文林郎,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知县。于戏!笃生杞梓之材,功归庭训;巫焕丝纶之色,荣播天章。
    制曰:壶教凝祥,懋嘉猷于朝宁;国常布惠,播休命于庭闱。尔曹氏,乃福建泉州府同安县知县石鼎之母。勤慎宜家,贤明庭训,后相夫以顺,含内美于珩璜;鞠子有成树,良材于桢干。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宜人。于戏!昭兹令善之声,荣施勿替;食尔劬勞之报,遗范长垂。
    诰命
    嘉庆   年月日
    之宝
    按明清封赠典制,官员七品以上可以向朝庭请求封赠前代:
    一品官,封赠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
    二品、三品官,封赠祖父母、父母两代;——敬斋公封赠祖父母给足了面子。
    四品至七品,封赠父母。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
    在世的称为“封”,去世的称为“赠”。
    七品官因品级不够而封赠祖父母的,则以自身职貤(移)赠。受封赠的前代,未担任实职,但其官爵品级皆同子孙。
    对女人的称谓,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妇的等级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硕人、淑人、夫人。清用以封赠九至七品官之妻。
    网上一幅对联最妙:
    上联 夫人淑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都是贵妇
    下联   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同为官僚
    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称“诰”,六品至九品称“敕”。一般都用“锡之诰命”、“锡之敕命”诰和敕用不同的玺印。
  一品、二品是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九品是孺人。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
淑人——宋徽宗时定制。文官正、从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恭人——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为六品。明清为四品官之妻的封号。清又以奉恩将军之妻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间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阶相当者同。元明后,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则为六品官之妻的封号。
  孺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鼎公还是个有个性、懂生活的人。晚年辞官侨居豫章,江西南昌,可能是宿松籍石姓中的第一个城市居民。唯日搜旧存文稿及阅历语言以自娱,汇成附样,垂为后训《阅世琐言》。功成名就,流芳百世。
    附:(族谱记载鼎公曾孙“长”字辈645—662号,共18人。但不知何故22世却无后人续谱)
(2011.1.28)(2)(2014.4.24)2018/4/19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0:03

附:嘉慶四年己未科(1799)
  第一甲三名
  姚文田   蘇兆登   王引之
  第二甲七十四名
  程國仁   湯金釗   吳賡枚   汪桂   汪如淵   程同文
  梁運昌   白鎔   李翃   鮑桂星   宋湘   史致儼
  張惠言   李端   丁履泰   陳汝梅   徐名紱   蔣雲官
  沈士煋   吳榮光   戴聰   盧浙   李本楡   蘇琳
  涂以輈   李象鵠   趙學轍   方應綸   陳超曾   汪恩
  莫南采   吳鼒   趙在田   陳謨   花杰   黃鳴傑
  牛坤   毛謨   何朝彥  張師泌   黃思宸   張錦珩
  彭蘊輝   韋運標   余霈元   賈履中   俞恒潤   余本敦
  朱淥   孟晟   楊世英   周悌   朱學邃   胡秉虔
  許鋐   張述燕   湯志堯   胡大成   曹汝淵   任伯寅
  周開謨   邵自錦   吳其彥   馮大中   孔昭銘   陸言
  錢昌齡  何南鈺   陳壽祺   劉尹衡   趙玉   彭良裔
  俞恒澤   象會
  第三甲一百四十三名
  趙敬襄   劉陶   程祖洛   張紹學   壽星保   黃維烈
  蔡本俊   何蘭馥   唐先甲   彭昌運   許宗彥   楊騰達
  黃翼堂   蔡夢麟   張業南   張運煦   吳賢湘   林東垣
  李光晉   馬丕基   張傅霖   汪桂林   萬雲   董大醇
  周錫章   錢枚   朱桂楨   王廷紹   莫與儔   淡士濤
  羅志謙   孫鵬越   王田穎   蔡鴻捷   柏齡阿   明安
  齊正訓   王藩   彭鳳儀   王庭華   廉能   張光曙
  張鱗   康紹鏞   伍士超   蔡鑾揚   周璽   李友竹
  李熉   蔣翎   徐寅亮   毛式郇   楊本昌   椿齡
  王檢   羅世材   張之屏   賴勳   莊詠   王家景
  高渭占   許亨超   蕭鴻圖   李景嵩   柯雨官   蹇滋善
  翁有儀   張富業   珠爾杭阿     孫喬齡   崔永福
  陳斌   宋其沅   廉善   黃郁章   楊樹基   徐文驤
  楊汝達   黃燮   吳鼎臣   覺羅桂芳      王東林
  姚廷訓   李向榮   蕭應午   高世書   楊名昇   石鼎
  何鍾泰   張澍   貴慶   唐儼   沈世求
  歐陽厚均      王維鈺   林鍾岱   溫際淸   尹澍
  賈聲槐   劉台斗   朱嗣韓   陳鍾麟   劉志惓   張蕙圃
  馬德表   吳準   林颺華   高映奎   葉立笙   郝懿行
  葉馥   林天培   王顯文   羅宸   周維翰   應軒
  李遠烈   劉企埰   徐旭曾   倪模   張兆安   邱音越
  賞鍇   劉開泰   杜剛   楊良木   祝孝憑   張汝緒
  佛保  李炳南   苑鴻緒   蒲亨晉   呂淸   李嘉禾
  孫猷   陳若疇   楊鳳臺   張聖愉   陳詩庭   盧坤
  淡士淳   蔡文蘭   崔象山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4:47

十六、宿松石姓九进士石葆元(3)
石普水
听族人说,湖北黄梅县有一处古墓,用糯米饭加瓷瓦锋筑成,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在上世纪90年代被盗。棺椁里面主人栩栩如生,陪葬文物很多都被盗走。
这所古墓主人公是我们宿松石氏十六世祖婆。《石氏族谱》记载:“杨氏,国学生颖长女,例封安人,诰赠太宜人,生于清雍正辛亥(1731年) 八月二十七日寅时,卒于清嘉庆辛酉(1801年)四月初十日巳时,葬湖北黄梅县西乡考田镇茅栗尖,地形仰天螺,内酉山卯向,外庚甲兼酉卯,存有墓田载邱龙图下,事迹见墓碑。” 墓主人的儿子就是宿松“祖孙三进士” 大名鼎鼎的石葆元。
石葆元,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第二甲第三名进士(第六名)。乾隆己酉拔贡,戊申举人,嘉庆乙丑二甲三名进士,翰林院编修,武英殿修,庚午贵州乡试正考官,诰封朝议大夫,崇祀乡贤祠。
《石氏族谱》记载: “葆元:之琮幼子,字聿臻,号镜心,又号笠村,清廪生,清乾隆己酉(1789年)科拔贡,先于戊申年(1788)考取即中式,本年戊申预行正科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选国子监博士中式,清嘉庆乙丑科进士殿试二甲第三名,朝考第二十五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戊辰(1808)年散馆考试钦取一等第七名,授职编修充武英殿纂修文颖馆纂修,书成,议叙奉旨加二级纪录二次,万寿覃恩加一级,钦命庚午科贵州乡试正考官,辛未年告请终养回里,屡助义赈,议叙加一级纪录四次,道光癸卯以好善乐施旌表建坊,道光戊申奉旨崇祠乡贤祠,诰授奉直大夫,晋赠朝议大夫,兵部职方司主事加三级。生于清乾隆壬辰(1772年)三月二十一日寅时,卒于清道光己亥(1839年)七月二十六日辰时,葬污池庄石家湾山,辰山戌向,事迹见神道碑、本传及邑志名贤传。妣张氏,监生国栋次女,诰封宜人,晋赠恭人。生于清乾隆壬辰八月初三日寅时,卒于清嘉庆甲戌十月十一日子时,葬合夫墓,居穴左,山向同。子一,广均。女三:长适儒士郭敦槃,次(殇),葬杉秧峦庄屋后山,三适湖北省黄梅县庠生喻树善。副室金氏,生于清嘉庆戊辰十月二十七日卯时,卒于清道光癸巳五月二十一日申时,附葬家长棺右稍下,山向同。女一(殇)。”
葆元公是宿松石氏十七世祖,祚字派。葆元公生于清乾隆壬辰1772年,卒于清道光己亥1839年。十三入邑痒,17岁中举人,33岁中进士。《镜心公传》说:“母梦月而生。”“少即惇笃嗜学,虽体羸慈病不少辍。年十三入邑痒,十五食廪饩,十七由选拔登贤书,益自刻励,从当时名者游。”
葆元公是宿松石姓九进士第二名进士,又是惟一一个最优秀的才高八斗学子。在243名进士中他名列第六,离状元仅五步之遥,难能可贵!
嘉慶十年乙丑科(1805)
  第一甲三名
  彭浚   徐頲  何凌漢
  第二甲九十六名
  徐松   李兆洛   石葆元 
要了解葆元公的仕途我们先解释几个名词述语。
葆元公供职“翰林院”。在中国历史上,“翰林院”是曾长期存在着一个带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官署,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是传统社会中层次最高的士人群体。
  “庶吉士”,官名。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才可成为庶吉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皇帝起草诏书,是皇帝的秘书,权力很大。
“翰林院编修”县处级文职京官,正七品官衙。“充武英殿纂修文颖馆” 是具体工作。“纂修” :编辑修撰。
葆元公是一个才子,少年得志“年十三隽邑庠,十五补博士弟子,十七以拔贡举于乡。” 他又 是一个官僚,“越二年,乾隆庚戌考取咸安宫教习。嘉庆乙丑成进士,改庶吉士。戊辰,授翰林院编修,充武英殿文颖馆纂修。庚午,充贵州乡试正考官。”他在京城为官,从七品至五品,有无限发展空间。但是他并没有激流勇进,平步青云;他无心仕途,退而归隐。一方面是他性格决定,“半生兼仕隐,万古总尘埃“(清徵士汪桂月《送镜心太史归葬污池山》)。客观上又因他体弱多病,“以故强仕(40岁)归田,而遂无出山志矣。”时人桐城马瑞辰(清工部郎中)最了解他:“长剑短衣悲出塞,白云明月羡归山。相逢莫话升沉事,握手殷勤认旧颜。”(《再过宿松赠石镜心同年》)。湖北人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蒋祥墀则夸他才高八斗,只因为孝敬父母不愿为官“驾部才名万口夸,佳儿早看上林花。只缘孝思绵家法,不咏皇华咏白华。” (《寄挽 石 镜心 太 史》)
虽没有走入仕途,但尽忠尽职“体弱善病,闻试吾黔时,以劳故鼻衄不止,医者令以两足置黄酒器中,危坐披阅不倦。”他是一个学者。
《石氏族谱》录诰命三道:

天承运
皇帝制曰:庞渥朝章,锡类不遗于一命;祥开家庆,貤恩谖及夫重闱。尔候选县丞石述,乃翰林院编修加三级石葆元之祖父,弓裘衍泽,瓜瓞绵庥。作述相承,再世式彰其祖武;渊源有自,一经早裕夫孙谋。兹以覃恩,封尔为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锡之诰命。于戏!旧德维昭,用广显场之志;新纶特贲,永增泉壤之光。
制曰:礼由义起,宏孝治干中闺;命自天申,贲荣施于大母。尔罗氏,乃翰林院编修加三级石葆元之嫡祖母,德懋兰仪,光生槐里。式垂淑慎之型;荇藻流芳,丕振光昌之绪。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宜人。于戏!鸾书焕采,合彤史以扬休;象服增辉,荷云章而锡庆。
制曰:懋绩孔昭,国宪重五章之命;贤声克缵,母仪流三世之祥。尔杨氏,乃翰林院编修加三级石葆元之生祖母,婉嫕承徽,柔嘉济美,裕孙枝而式谷,群堆簉室之贤,循内则以无违,用启亢宗之彦。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宜人。于戏!殊荣于三锡,懿德弥光;集繁祉于一堂,新纶本焕。
诰命
嘉庆十四年正月初一日
之宝
——按明清封赠典制,官员七品以上可以向朝庭请求封赠前代:
一品官,封赠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
二品、三品官,封赠祖父母、父母两代;
从这道诰命看,葆元公享受三品官员待遇,他的祖父母受石述、罗氏、杨氏封赠。

天承运
皇帝制曰:宜猷服采中朝抒报最之忱,锡类推恩宠命示酬庸之典。尔捐职布政司理闾石之琮,乃翰林院编修加三级石葆元之父,令德践修义方,夙著诗书,启后用彰式谷之风,弓冶传家,克作教忠之则。兹以覃恩,封尔为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锡之诰命。于戏!笃生杞梓之材,功归庭训,巫焕丝纶之色,荣播天章。
制曰:壶教凝祥懋嘉猷于朝宁,国常布惠播休命于庭闱。尔杨氏乃翰林院编修加三级石葆元之母,勤慎宜家,贤明庭训,后相夫以顺,含内美于珩璜,鞠子有成树,良材于桢干。兹以覃恩,赠尔为宜人。于戏!昭兹令善之声,荣施勿替,食尔劬勞亡报,遗范长垂。
诰命
嘉庆十四年正月初一日
之宝
其二道光:

天承运
皇帝制曰:考绩疏庸,特重推恩之典,服官资敬,聿推式谷之功。尔石葆元乃兵都主事加三级石广均之父,世擅清门,代传素业,家风淳厚,垂万冶之良模,庭训方严,启诗书之令绪。兹以尔子,克襄王事,赠尔为朝议大夫,锡之诰命。于戏!薄籯 金而示诲,世泽常延,锡鞶 带以加荣,天休弗替。
制曰:官学方成,读父书而继志,爱劳交备,禀母训以扬名。尔张氏,乃兵部主事加三级石广均之母,克树芳型,尤多慈教,著承筐之雅范,早知率礼元愆,禹徙宅之深心,果见克家有子。兹以尔子克襄王事,赠尔为恭人。于戏!彤毫润,爰推顾复之恩,彩翟流芳,允荷宠绥之典。
诰命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之宝
葆元公最值得研究的是教子有方。他儿子广均,道光丙戌进士,兵部职方司主事。孙子:长绳竿,副贡生,癸未举人,候补内阁中书。曾孙长佑,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1895年)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
葆元公最宝贵财富的是精神财富。“幼即有志树立,性敏益自攻苦,凡经史百家悉博采而撷其菁华,手钞默识。长游朱文正之门,以实学为所嘉许。诗文以醇正为宗,有一字未安,必推勘尽善乃止。工楷法,偶取片纸作字,必裁截方正端谨书。著有诗文集共六卷,临摹及手书楷法共九册。”葆元公受国家级表彰“乐善好施”旌表牌坊。“葆元,字聿臻,号镜心。事父母生尽养,殁尽哀。忠君爱国,捐资建忠信孝悌祠,捐资修大官桥,捐资修松滋书院复课。道光辛卯后岁洊饥,输数千金佐官赈粜施廉粥,乡贫无以为生者,阴给钱米。湖滨、洲坝枯骸暴露、纳以小槥徙瘗高阜,男女异坎。道光癸卯以乐善好施得旌表。”
这是一张奖状,尽数葆元公六大善举。
孝父母:生尽养,殁尽哀;
热心捐资建公益事业:捐资建忠信孝悌祠;
捐资修大官桥,“如大官桥以便往来,体仁局以施棺槥,比岁乡赈以恤流亡,其出数千金,倡众襄事者不具论。”
捐资修松滋书院复课;
荒年“输数千金佐官赈粜施廉粥”;
乡贫无以为生者,阴给钱米;荒年“湖滨、洲坝枯骸暴露、纳以小槥徙瘗高阜,男女异坎” 。“辛卯癸已间,连岁大水,往往阖户无炊烟,公遣人侦视给钱米,全活甚众。滨湖遗骸漂露相枕藉,又出金付人,各纳以槥,实以灰,徙瘗高阜,计将三千棺。”
一篇《镜心公神道碑铭》写得极有水平,出自清赐进士出身诰授通奉大夫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前翰林院编修道光辛巳壬午顺天乡试同考官乙酉湖南乡试正考官戊子河南乡试正考官受业张日晸之手,谨附于后。
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晋赠朝议大夫翰林院编修
武英殿文颖馆纂修嘉庆庚午科贵州乡试正考官加四级纪录八次
镜心公神道碑铭
清赐进士出身诰授通奉大夫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前翰林院编修道光辛巳壬午
顺天乡试同考官乙酉湖南乡试正考官戊子河南乡试正考官受业张日晸顿首拜撰文
清赐进士及第诰授资政大夫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上书
房行走前翰林院编修道光辛卯贵州乡试正考官丁酉湖北乡试
正考官庚子顺天乡试副考官年愚侄贾桢顿首拜书丹并篆额
呜呼!此吾师镜心夫子墓。日晸今日执笔而铭之,此非徒有知遇合离之感,而芳徽茂实,亦不可不详挈以昭示来兹也。夫国家重熙累洽①,贤才奋兴,凡握瑾怀瑜之彦,靡不亟思表见。若业巳致身金马,内陪侍从,外司文衡,又复盛年抽簪,望重儒林,仁孚里党,则如吾夫子者,非前史所不多觏欤!日晸受夫子知,以第一人领乡荐。明年春拜谒京邸,谆谆承教诲。未几而夫子归,光仪隔矣。己亥冬,从西蜀署中接哀问,悲不自胜。今年,哲嗣卜得宅兆以状乞铭。窃维少不诔长,且风尘奔走,学殖荒落,恐不足表扬芳烈,然义不敢辞。按公讳葆元,字聿臻,镜心其号。宋时有官都统辖名兴宗者,由江西乐平迁安徽宿松,代有闻人。高祖石先       ,赠承德郎,旌表孝子,与都统公同祀邑忠义孝弟祠。祖讳述,即用县丞。父讳之琮,候选布政司理问。皆以公贵晋奉直大夫,妣皆赠宜人。公诞之夕,太宜人梦双月照堂上,故生而颖敏,读书目数行下。年十三隽邑庠,十五补博士弟子,十七以拔贡举于乡。越二年,乾隆庚戌考取咸安宫教习。嘉庆乙丑成进士,改庶吉士。戊辰,授翰林院编修,充武英殿文颖馆纂修。庚午,充贵州乡试正考官。贵州居万山中,故僻壤,然渐摩②圣朝文教久矣。常时,考试正副使者率分卷取中,畛域所限,每致遗珠。公力破成见,矢公矢慎。适副使聂蓉峰师所得佳卷最夥,以合中故皆得脱颖出。各省中额惟吾黔最少。今成进士,历官令守至岳牧者,盖亦得十数人,较他科为盛。公之充纂修官也,精心编勘,虽饕风虐雪,辰入酉出,不辞劳瘁,人多目为拘。盖凡膺是任者,率任意校仇,如公之勤慎者盖鲜。文颖告成,得加二级。公授职三载即归。词臣报国不出文章,故功业罕所表见,然亦可知其大概矣。生平学问主于诚敬,行事皆期称职,试士以敬,事后食句发题,知素志所在矣。夫以公之敏练而加以敬慎,使乐为世用,何往而不克有为哉!然体弱善病,闻试吾黔时,以劳故鼻衄不止,医者令以两足置黄酒器中,危坐披阅不倦。公盖自念职有未称,则心有不慊,事事期于称职,力又有所弗逮,且未必尽合时宜也。以故强仕归田,而遂无出山志矣。公之告归以养太翁,故归甫八阅月,太翁遽弃世。先是辛酉会试届期,以太宜人疾弗赴,太宜人遂以是岁四月卒。不以功名易一日养,公始终盖如此。公既归田,不期复有所展布于世矣。而时出厚力以济于里党,皆得觇其性情学问。如大官桥以便往来,体仁局以施棺槥,比岁乡赈以恤流亡,其出数千金,倡众襄事者不具论。又如捐田租百数十担,储为近支备荒用,族党姻友间之恤急难,存孤寡,全婚葬,或数十数百金为分所当为,事所时有者不胜书。文庙定制旁得祀邑忠义孝弟士,宿松旧无专祠,公捐资鼎建闳壮视他祠有加。祀典修风厉广矣。辛卯癸已间,连岁大水,往往阖户无炊烟,公遣人侦视给钱米,全活甚众。滨湖遗骸漂露相枕藉,又出金付人,各纳以槥,实以灰,徙瘗高阜,计将三千棺。此二事皆公恻隐所流,阴为而不名,其德至殁事始彰云。道光乙酉邑有修志之役,计距初修时百四十年。公偕邑人士厘订编辑,五载乃告成。复偕同志汇苦节千七百余人,历代孝行著闻者二十人,呈请旌表。夫徵文考献,发潜阐幽,固旧史氏之责,而非宏才巨识讵易以为任耶!公为人严毅修洁,词厉而气和,未冠以计偕历燕赵间,时同行多豪放士,饮酒征歌,公扃门独宿,再三强不一顾。治家有常法,布衣蔬食泊如也。子若孙各一,爱甚而教必以义。三兄皆早世,抚诸子如子。交友久而益敬,诱掖后进,孜孜如不及。遇拂意事,能容人所难容。虽待平人,无疾言迕色。家居廿余年,非大典礼、大兴革,不轻见有司。都中故交偶通音问,如与穆鹤舫相国书,惟以知人安民相劝勉;与朱干臣中丞书,竞竞于察吏经武积贮诸大政。相国答书云:“非读书阅世之深,陈义不能如此其高;非明于忠告善道之谊,爱仆不能如此其挚。阁下一笺一帙,皆仆之嘉谟嘉猷也”。呜呼!公虽高卧不出,非动可为法,而处不忘君者欤!幼即有志树立,性敏益自攻苦,凡经史百家悉博采而撷其菁华,手钞默识。长游朱文正之门,以实学为所嘉许。诗文以醇正为宗,有一字未安,必推勘尽善乃止。工楷法,偶取片纸作字,必裁截方正端谨书。著有诗文集共六卷,临摹及手楷书法共九册。生于乾隆壬辰三月二十一日,卒于道光己亥七月二十六日,年六十有八。诰授奉直大夫,以子广均晋朝议大夫。配张氏,太学生讳国栋次女。封宜人晋恭人。于归时,公举孝廉巳有年,无矜色;公既贵,一切缝纴庖厨洒扫事,犹同侍婢仆妇辈操作。虽敝衣汗濯补缀弗忍弃。室有大喜庆,或谓宜用品服,卒不肯自异,以嘉庆甲戌年先公卒。侧室金氏,亦前卒。子广均,道光丙戌进士,兵部职方司主事。娶徐氏,前直隶香河知县讳志祖长女。女三:长适太学生郭讳辉长子敦槃;次适湖北黄梅县举人署直隶新河县知县喻名元霈长子庠生树善,皆恭人出。三早殇,侧室金氏出。孙二:长绳竿,副贡生,候补内阁中书。娶黄氏,江西德化县进士钦加道衔,前福建兴化府知府讳绥诰长女;次绳箾、幼殇。孙女一,适湖北黄梅县进士前浙江巡抚帅讳承瀛孙户部主事讳宗栻次子拔贡生、钦赏举人候补内阁中书远熠。曾孙三:长祜、长裀、长祐,俱幼。卜以今壬寅年十一月十二日葬公于邑南乡之污池庄石家湾,恭人及侧室金氏附焉。铭曰:麟凤之文,以见于天下为瑞;糜鹿之清,以藏于山林为贵。畴仕隐之偕臧,合初终而遂志。岳岳我公,生禀间气。髫龀能文,名场拔萃。飙发云驰,蓬山竦翅。以人事君,蒐奇拔异。校理秘文,虔共尔位。鹏翼正举,鹤田高寄。纯德外周,穆行内备。善不近名,恩不市义。嘘生泽枯,完分内事。乔木忽摧,幽宫将閟。峨峨松楸,荫庇后嗣。式乡先生,永诒百世。
(2011.3.8)(2)(草稿)(5971)2018/4/19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4:48

附:
再过宿松赠石镜心同年
清工部郎中马瑞辰(桐城人)

忆昔新春一叩关,十年浪迹鬓毛斑。重来林下呼莺友,绝似辽东化鹤还。长剑短衣悲出塞,白云明月羡归山。相逢莫话升沉事,握手殷勤认旧颜。

尚书昨岁到柴门,说子山中宰相尊。(穆鹤舫同年过桐一见,即问镜心起居)身有千秋兼富贵,家藏万卷付儿孙。昔栽桃李春风普,今会鸡豚古道存,回首华胥成旧梦,同年几辈酒重温。

题石镜心夫子冰厅秉尺图
清河南布政张日晸(贵州人)
琐院沉沉夜,翛①然秋有声。文章咸托命,辛苦旧关情。簾外灯千点,楼头月五更。感恩重知遇,慷慨念平生。

寄 挽 石 镜心 太 史
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蒋祥墀(湖北人)

一从握手潞河滨,逝景驹光三十春。早识隐侯身太瘦,计年却近古稀辰。

题名我值校闱时,姓氏亲从唱榜知。回忆长安同过夏,登瀛直到八科迟。
(乙丑礼闱、余预分校。君座师谢芗泉先辈以礼部官进拆封,及得君卷,大语余曰:“石某中矣”)(乾隆已酉同寓长椿寺始订交)

玉堂巨手冠材翘,每出新篇洛纸抄。一片虚怀真若谷,谘询几度逮刍荛。

词曹星使指黔阳,多士都凭玉尺量。试看墙门骐骥选,后先骋步到康庄。

养亲为谢九重阍,宛转庭闱早闭门。车马无喧蓬满路,偶因徐孺识陈蕃。

①翛:读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养疴窗下叠书重,药鼎茶铛味在胸。手把丹铅忘岁月,阶前早有作鳞松。

孜孜好义古人心,公举私蠲过万金。月旦至今评语在,故应奕叶启簪缨。

驾部才名万口夸,佳儿早看上林花。只缘孝思绵家法,不咏皇华咏白华。

凤雏庭下引新雏,殿榜先声肇集梧。况复含饴看四世,幼聪何止识之无。

林泉老福正优游,仙诏忽催记玉楼。泡影电光空里现,千秋赖有典型留。

送镜心太史归葬污池山
清徵士汪桂月(邑人)(石广均受业恩师)
从此归山去,何年化鹤来。半生兼仕隐,万古总尘埃。华表插云耸,穹碑纪事哀。如君尚电露,况我终蒿莱。

我死君不见,我歌君可知。云龙昔追逐,车马此驱驰。纵信名山业,难忘翦烛时。交情幸弗替,风雨两家儿。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4:58

十七、宿松石姓九进士石纶(4)
石普水
   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石纶以第二甲第六名考中进士。
石纶字纬昭,号愚泉,又号如轩,生于清乾隆庚寅(1770年) 正月二十二日亥时,卒于清道光甲辰(1844年)十月初七日亥时,“年七十五卒于官”。
纶公家道显赫,祖先都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
父亲毓栋:(116)大琳长子,字卓棼,号立堂,清廪生,乾隆丁酉科拔贡考取四库馆腾録,选授江苏六合县教谕,敕授修职郎。
纶公官运亨通。
《石氏族谱》记载:“清廪贡生,中式嘉庆戊辰恩科顺天乡魁,辛未考取宗学教习,甲戌会试中式第六十六名进士,殿试二甲第六名,钦兼内阁中书、内府中书,科协办内阁待续国史馆分校,玉牒馆协修,文渊阁检校管理,诰敕房京察一等,宗人府主事,调任刑部湖广司主事,转升刑部直隶司员外郎,转升吏部检封司即中,道光乙酉湖南大主考,壬辰、甲午顺天乡试同考官,辛丑会试同考官,诰授奉直大夫,晋授中宪大夫,晋封通议大夫,覃恩封赠荣禄大夫,道光戊申奉旨崇祀乡贤祠。”   
我试图给他排一份履历表:“清廪贡生”——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相当于官费生资格;“中式嘉庆戊辰恩科参加科举考试1808年参加科举考试乡试称解试, 考取顺天乡中式的举人第一名。;辛未1811年考取宗学教习;甲戌1814年会试中式第六十六名进士,殿试二甲第六名。
他第一个职务身份是钦兼“内阁中书”,从七品。内府中书,科协办内阁待续国史馆分校,玉牒馆协修,文渊阁检校管理,诰敕房京察一等。清代的内阁中书清代在内阁中设中书,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清代在进士参加朝考以后,除择优任翰林院庶吉士者外,较次者部分用为内阁中书,经过一定的年限,可外补同知或直隶州知州,或保送充任军机处章京,一般很受重视。
“宗人府主事”,正六品。宗人府主事,宗人府是中国古代管理皇室宗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项事务的机构。分别职掌收发文件、管理宗室内部诸事、登记黄册、红册、圈禁罪犯及教育宗室子弟。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嗣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帝报告,记录罪责过时之机构。
调任“刑部湖广司主事”,转升“刑部直隶司员外郎” ,官阶为从五品,副厅级。
转升“吏部检封司即中”(吏部检封司司长),官阶为正五品,正厅级。
道光乙酉“湖南大主考”,壬辰、甲午顺天乡试同考官。
覃恩封赠“荣禄大夫”,官阶为从一品。据《清史稿》介绍:“荣禄大夫系文职封赠之阶,原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后改荣禄大夫。“封赠”皇帝赐予官员父母、祖先与妻室以爵位名号,存者称封,已死称赠。封赠先世,起自晋、宋,大抵封赠一代,极少延及祖父,唐末以后,宰相贵臣方追赠三代。明、清文武官员一品封赠三代,二、三品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八、九品只封本峰,亦按不同品级封赠其妻以不同名号,一般在有庆典时封赠。看来纶公生前实官为正三品的通议大夫,从一品的荣禄大夫,是荣誉称号。
纶公仕途平步青云,登峰造极。可能是我们宿松石姓的第一位显赫一时的高官。
道光戊申(1848年)他死后第四年,奉旨崇祀乡贤祠。生前身后皆荣耀!
纶公长子元善,读书考试不及乃父,做官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石氏族谱》有如下记载:元善:纶长子,字詹初,号小遇,又号詹如,清考取内阁供事,议叙府经历,补授永平府,栾州知州,蔚州知州、井陉南宫知县,清河县知县,调补正定县知县军需,议叙赏加知州衔,巨鹿县知县,因防剿异常劳勚,保奏赏戴花翎,升授景州知州,保升知府留直在任候补,又以率练拒敌勇跃同仇,加盐运使衔,并赏给三代三品封典,旋以开州久被黄水抚赈提工最关紧要,由景调署开州在任两年,百废备举,调蔚州补知州,屡奉覃恩加三级,奏特旨准请从一品封诰授典通议大夫,晋授荣禄大夫。生于清嘉庆甲子正月二十二日戌时,卒于清同治甲戌三月二十八日亥时。妣太邑沈氏,封诰淑人,晋封一品夫人,生于清嘉庆甲子六月二十八日午时,卒于清同治戊辰三月二十日卯时,夫妇同葬凿山后蟒蛇盘金龟地,与曾祖考、暨长男长增等五棺合葬,庚申兼卯酉向。子三:长增、承武、长庚。以次子承武兼承胞弟正善为嗣。女二:长盟浙江巡抚守城殉难谥庄节公罗遵殿长子湖北候补知府忠祜(未婚卒),次适彭邑道光辛巳举人,直隶河间府同知项兆松三子宜晟。副室白氏、赵氏,俱生卒缺,葬京都安庆义园。又副室林氏,生于清嘉庆己卯四月十三日丑时,卒葬缺。女一,适浙江、山东候补知县张清绶。再副室陈氏,生于清道光乙酉六月二十八日亥时,卒葬缺。子一,长定。女二:长适山东诸城县直隶曲周县知县壬延桂长子维翰,幼适怀邑直隶候补理问姜德义。
——晋授 “荣禄大夫”,从一品官阶。
石纶公主要是任京官,其子石元善一直在曾国藩手下任职,授荣禄大夫, 从一品职衔。元善与一代名人曾国藩关系密切。兄弟石强在网上搜寻一则资料:硃批 吏部議奏
曾國藩
官職 直隸總督調補兩江總督
事由 奏請准以石元善調補蔚州知州缺
具奏資訊 同治9年8月29日
石纶公葬荆桥庄邓家屋,乙辛兼卯酉向。妣孙氏,诰封宜人,晋封恭人,晋封太淑人,覃恩封赠一品太夫人,生于清乾隆丁亥十一月初一日亥时,卒于清乾隆辛亥十月十七日辰时,葬虞家松峦,与堂侄孙长祺、嗣曾孙汉章合墓,居长祺棺左,庚甲兼卯酉向。女一,适江苏试用府经历世官。继妣彭氏,诰封宜人,晋封恭人,晋封太淑人,覃恩封赠一品太夫人,生于清乾隆丙申十一月二十七日戌时,卒于清嘉庆乙丑九月二十七日亥时,葬同夫墓。子一,元善。女一,适庠生张云翼次子近楼。又妣洪氏,诰封宜人,晋封恭人,晋封太淑人,覃恩封赠一品太夫人,生于清乾隆戊申正月十七日子时,卒于清咸丰癸丑五月二十七日未时,葬同夫墓。子一,正善。承四弟纽为嗣。女一,适庠生直隶侯补巡检式金。
石纶公光宗耀祖,他兄弟五人,二人受封赠,父母两次受封赠,甚至祖父也受封赠。
《石氏族谱》录诰命六道:
《石氏族谱》有《愚泉公传》。赞其为官与为人:“官刑部时,司寇庐南石荫溥,祁竹溪土贡 皆其世好,李锡民振祜更其旧交姻戚,皆弗一干以私。” “官京朝三十年,清直之声溢于辇下,而卒以曹郎终。” 照顾兄弟“兄弟四,伯仲以中年卒,抚其子如子,并为恤其嫠妇。季弟纽与妻卒于甘肃高台丞署,距家八千里,纽亦狷介士,殁不名一钱,纶力为设措,遣人护丧以归。”(载《通志•仕迹、邑志•儒林》),全文如下:
愚泉公传
    石纶,字纬昭,号愚泉,毓栋子。嘉庆甲戌进士,历官吏部验封司郎中。道光乙酉典试湖南。壬辰甲午分校京兆,辛丑襄校礼闱,皆破除情弊,尽力搜罗,故得士最盛。制府李文襄星沅,巡抚劳崇光、吴鼎昌并先后出其门。官刑部时,司寇庐南石荫溥,祁竹溪土贡 皆其世好,李锡民振祜更其旧交姻戚,皆弗一干以私。尝语人曰:“大丈夫岂由窦而入哉!”以故官京朝三十年,清直之声溢于辇下,而卒以曹郎终。性教友,居家时以教读供菽水,曲得亲欢。兄弟四,伯仲以中年卒,抚其子如子,并为恤其嫠妇。季弟纽与妻卒于甘肃高台丞署,距家八千里,纽亦狷介士,殁不名一钱,纶力为设措,遣人护丧以归。皆人所难者。年七十五卒于官,祀乡贤。
(2011.3.13)(2)(2830)2018/4/19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4:59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4:58
十七、宿松石姓九进士石纶(4)
石普水
   嘉庆十九年甲戌科(1814年),石纶以第二甲第六名考中进士 ...

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贵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前翰林院编修受业李星沅顿首拜撰文,
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户部尚书南书房行走军机大臣前翰林院编修年愚弟祁隽藻顿首拜书丹并篆撰额二人为其撰碑铭,谨录于下:

清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吏部验封司正郎道光乙酉科湖南乡试
大主考壬辰甲午顺天乡试同考官辛丑会试同考官加四级
愚泉石公碑铭
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云贵
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前翰林院编修受业李星沅顿首拜撰文
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户部尚书南书房行走
军机大臣前翰林院编修年愚弟祁隽藻顿首拜书丹并篆撰额
道光二十四年冬十月,吏部正郎吾师愚泉夫子以疾卒于京邸,星沅时巡抚陕西,闻讣涕零,莫能自己。先是癸卯岁,星沅奉天子命陛见京师,退而谒公于邸第。时虽年迈,神明不衰,窃以公寿且康为喜。乃越年余而公竟长逝。职守所限,未能走奠。公卒之明年冬,星沅调任江苏,入觐、抵都门,则哲嗣先巳扶榇归江南故里。苏州距公家千里许。哲嗣既卜得宅兆,遂致书具状,谓先大夫日月有期,请余铭。余谨按公生平本末,盖晦而显,显而仍晦者也。赠公立堂太老夫子,为邑名宿,文章行谊,一时矜式。公悉禀承无少越。读书作文,刻自深励。以故年二十二以县试第一人入邑庠。年三十补上舍生。屡试南闱不利,至年三十六始得魁京兆。又三试南宫成进士,是科为嘉庆甲戌,公年四十有五,盖晦已久矣,而显有时矣。然考是科得上第者,自一甲三名例授翰林外,二甲前十二名改授庶常,而惟公以第六名得内阁中书。越四年协办侍读,六年始补授中书实职,又四年始迁宗人府主事,又六年始转刑部湖广司主事,又五年始迁刑部直隶司员外郎,又四年始迁吏部验封司郎中,时公年七十有四。明年遂卒。盖公以进士历内阁,潦倒郎署,似显而实晦者三十有一年。公为诸生时,李锡民司寇偕其从兄枞亭给谏 受业赠公,公与读书,每共篝灯达曙。司寇少公齿七岁,先公十三年成进士,亦以中书起家。乃司寇历崇阶,膺显职已越二十年。而公犹止以一郎官老。公在刑部时,长刑部者,若庐南石相国、祁竹轩尚书,其子若侄皆出公门下,故每见公有加礼。至后,锡民司寇则公之旧交姻好,而公皆弗以私意干。公尝语人曰:“予愿遁晦以终老;由窦而入,大丈夫断不为此。”此可见公之志矣。公未达,即早以文章显;在秋曹虽久,未握大权,不能以经术饰吏事。报国之道亦仍不出文章。乙酉典试湖南时,正考官为今方伯张晓瞻师,公之世好友也。常时,正副使者率分卷取中,佳卷每以额隘遗。公与晓瞻师约,合阅合中,榜揭得张学庭等四十七人,后多入为翰林、侍御,出为监司、守令者。如星沅之不敏,现亦滥膺节钺。续壬辰甲午分校京兆,矢公矢慎。当时陋习,多以关节求幸进。公独破去情面,故所中卷较他房卷为多。壬辰闱中,主考官有索一大臣子之卷于各房者不得,至公房,公谩语以应之;旋得之官卷内,不以呈,遂不获中。辛丑,襄校春闱,年七十有二,精力已就衰,然犹振刷精神不稍懈,一如壬辰、甲午之于京兆也。故于本房取中外,拨入他房者三人。当其在内阁也,历充国史馆、玉牒馆协修,文渊阁检阅;管押诰敕房内府中书科事务,皆以勤慎克称厥职。在秋曹时,遇大狱必研鞫详慎,不轻入人罪,凡有牵诬多人待质堂下者,察其冤辄改免之。公为人清直敏慎,内方而外和,接人温温怡怡,若无所不可。遇事则确然不可夺,而又不露介然不可犯之色。以寒儒官京朝数十年,未尝轻取一介。凡各省之司印结局者,人每视为利薮,多争竞,盖以每月所嬴皆自取故也。公独以清正为同年所推,俾主其事,每月除所分金外,凡有奇零皆留后一月同分。人无所议,遂至公殁后始易人。且夫晚近之时,世道不古,若士大夫多骛声华而忽内行。公孝友敦笃,居家时以教读为事,于贫窭中曲得其欢。赠公生兄弟四,公居三,自毁齿至终身,友爱备至。伯仲皆中年卒,抚其子如子。仲有三子,长及季早卒。公为恤其中子。季弟选授甘肃高台县县丞,将率眷属赴任所,季与公原早析者,以窘故,亦久同其配夏孺人住公邸舍,公遂为措资斧数百金送之任。乃越数年而夏孺人殁,又数年而季弟亦殁,高台距公家在七八千里外,季又无子,且素性亦狷介士,在官廉于取,遂不名一钱。公先许以次孙为之后,至今遂复为设措,遣人护二丧归里葬之。伯仲及其配皆久殁,未安窀穸,公遗命:于吾身殁后归葬时必悉买山以葬。非笃行君子,其能若此欤!公既久不得志于时,知此身不能大有所施设,间与同辈语及,只愿得一厕身谏垣,庶少有所建白,以无负圣明之遭遇。乃亦尝由部臣保送御史,而卒不获用。嗟乎!世之老师宿儒,韬晦林泉,不得一挂名仕籍者多矣。公犹获以迟暮取上第,及其历官亦屡膺清要繁剧之任,且天复假之年,视听至没不少衰,又其清德硕望为一时所推重,而故旧之跻卿相,为天子所倚任者更布列朝端。此即置身通显,当亦易易;而卒如冯唐之止于如此则何如!夫国家以贤能课吏治,原冀其有为有守,为国纯臣。而踊跃功名之徒,每止炫才鬻能以为务,攀援结纳,然亦往往得骤踞津要。下僚沈抑之士,因共望风而靡。间有一二老成恬淡,秉方持正者,名位或转弗之逮焉。此殆古今事势之常,无足深怪者欤?!然公生平豪于饮,至老犹然。年未六十时,颓然发巳白矣。每与朋辈晏会,犹脱帻欢呼,如少壮时。遇后进之惬意者,必霁颜相接,人几忘公之为前辈人也。呜呼!其有所得而自乐于中欤,抑亦有所弗得而以此自晦欤?公讳纶,姓石氏,字纬昭,愚泉其号。始祖讳兴宗者,官宋都统辖,由江西乐平迁松,遂世为宿松人。曾祖讳佐邦,贡生。祖讳大琳,庠生。父讳毓栋,拔贡生,四库馆誊录议叙授六合县教谕。祖若父皆以公贵,赠中宪大夫;妣皆赠恭人。公生于乾隆庚寅正月二十二日,卒于道光甲辰十月初七日,享年七十有五。诰授中宪大夫。原配孙氏、继彭氏皆早卒,赠恭人。继洪氏,封恭人。卜以今丙午年九月二十五日葬公于邑东乡之荆桥庄邓家屋,孙恭人前巳葬,形家以为吉。彭恭人生于乾隆丙申十一月二十七日,卒于嘉庆乙丑九月二七日,享年三十岁。合葬于左。铭曰:
晦显以时兮公早安之,晦不终穷兮历曹部以委蛇。显不大耀兮,卒亦未究厥施。璞玉之巳献兮,固共识为不世之姿。如精金之就冶兮,卒不屑为脱颖之锥。梁木坏兮哲人萎,留盛德兮子孙诒。树丰碑兮蟠虬螭,千万斯年徵铭词。
①閟:关闭。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5:04

十八、宿松石姓九进士石广均(5)
石普水
族弟石强兄长家中珍藏着一张道光年间的宿松石氏老六房分家合同,这是不可多得的珍藏品。族弟把它全文打印标点于下:
                三大房老分单
立分单人:方墀,同侄:驾彭、绍洪、布三、检三、师弼、丹琳,侄孙:集奎、万顺等。
情因我等三房将大东门老屋西边,先年接买柴人、高人、并续买张人各屋宇,共建造新屋一镇。三股公共,内方墀一股,驾彭、绍洪、布三、检三兄弟一股,师弼、丹琳、集奎、万顺兄弟叔侄共一股。
    今编立天、地、人字号,请凭亲族三股均分,拈阄为定,自分之后,各管各业,永敦和好,寝炽寝昌。立此分单,合三纸,永远存照。
    天字号师弼兄弟叔侄拈得:
屋宇系上重,一重东西两头,正侧屋宇左齐洪家弄墙,右齐侧屋西边院落子外己直墙,前齐与中重交界公共横墙一直,后齐祖堂后天井,外与公房交界公共一直为界.界内正侧屋宇、天井、院子、隙基、余坦及祖堂后横房一间、横房外天井一个,俱系独管。
    三股公共大园外,西边朝南学堂一镇,前齐公弄己花墙,后齐三股公共店屋墙,左齐公共大园西边公共直墙,右齐己直墙为界。又连身西边学堂一镇,前齐与地字号公共花眼墙,后齐三股公共店屋墙,左齐己直墙,向南抵己学堂东边门柱头曲,己门曲转向西抵己腰墙,曲转向南一直抵与地字号公共花眼墙,左齐己直墙抵张人屋为界,以上俱系独管。
    己学堂腰墙外廊一小间,并公共过廊门,与地字号学堂公共出入。公共大园后边朝南东头第一侧屋一间,公共大园西边朝东挨北头第一侧屋一间,以上俱系独管。
    道光二十六(1846)闰五月二十七日
分单人:方墀(押 )
    侄:师弼、检三、驾彭、丹琳、绍洪、布三
    侄孙:集奎、万顺(俱押)
    凭亲族:罗艺团、周文衢、徐直源、曹志鹏、罗日宣
    云舫、德钊、黎阁、击拊、诵轩、钟乔、
    秉经、篑符、绍基、监明、泮池(俱押)
这个分家的主持人 “方墀”就是 宿松石姓九进士中大名鼎鼎的石广均。
《石氏族谱》介绍石广均:“葆元子,字方墀,号榘生,清廪生,中式清嘉庆己卯(1819年)科举人,清道光丙戌(1826年)科进士,殿试二甲第二十七名,朝考第四名,钦点主事兵部职方司行走加三级,清同治癸亥奉旨崇祀乡贤祠,诰授朝议大夫,事迹见本传及邑志名贤传。生于清乾隆甲寅(1794年)十月十三日卯时,卒于清咸丰辛酉(1861年)七月初六日子时,葬。妣徐氏,直聿香沛县知县志祖长女,诰封恭人,生于清乾隆乙卯三月十七日卯时,卒于清道光己酉七月二十二日申时,葬合夫墓,居穴右,山向同。事迹见邑志慈孝传。子二:长子绳竿,次子箾(殇)葬长岭罔庙嘴庄屋前。女三:长适道光丁未进士翰林院编修,江西补用道殉难,谥文毅世袭骑都尉帅远燡,次三俱殇,葬长岭岗庙嘴庄屋前。”
在宿松石姓九进士中,石广均居第四,道光六年丙戌科(1826年)第二甲第二十七名进士。
第一甲三名
  朱昌頤   賈楨   帥方蔚
  第二甲一百一十名
   石廣均 
石广均的社会经历不复杂。生于1794年十月十三日卯时,卒于1861年七月初六日子时。1819年中举人,25岁, 1826年中进士,32岁,(其父33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
石广均做官不很大,正六品。“主事兵部职方司” 兵部职方司全称“兵部职方清吏司”,是明清两代兵部衙门的一个办事机构,类似于今天的总参谋部,长官是兵部郎中,下设员外郎从五品,主事六品。诰授“朝议大夫”,虽也是正四品,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荣誉称号而已。
在宿松石姓九进士中,石广均很受人尊敬。
《石氏族谱•矩生公传》 (载《通志•儒林、邑志•名贤》)
“石广均,字方墀,号矩生,内翰葆元子。性仁孝醇粹。少侍父读即嗜学,长受业于邑徵士汪桂月,谆谆以圣贤相勖,本心得为躬行。嘉庆已卯登贤书,道光丙戌成进士,授兵部主事。时习竞声华,独以绳检自持、衣冠舆马若寒素;虽座主不轻投一刺(名片)。以亲体羸善病,寻乞养归,依依如孺子,十有四年。居忧,哀毁尽礼。而孝尤在继志,凡修学宫、兴书院、建文峰塔、增置戚族义庄、祀田,及救灾、恤贫瘗骸、成梁诸义举,综计无虑数万金。晚年,财烬于寇,犹毁家纾难,一切修城、练勇、请兵、犒师外,复变产得二千金,报助军需。将军都抚军福方伯李俱深嘉奖,曾(即曾国藩)节相尤器重之。咸丰辛酉,自东流以戈船迎商戎务,礼遇最优。是秋七月卒,年六十有八。居恒治家整肃,身寡兄弟,事从兄友爱甚笃,待诸子如子。处已以敬,接物以诚,劝人以善,一言一动皆足为楷模。熟悉性理诗书,撷其精粹,著有《内讼斋随录》、《亦园诗钞》、《人谱诗箴》、《渠生试帖赋草》行世,又《帝鉴刍言》,《臣鉴诗规》,《茶余诗稿》,《亦园遗集》待梓。中多发明正学有关风教之作。祀乡贤。”
石广均从小好学。小时“侍父读即嗜学” ,师从颇有名气的邑徵士“汪桂月”。25岁中举人, 32岁中进士,少年得志。他品行端正,性情“仁孝醇粹” ,一个夫人,在封建士大夫中不多见。难能可贵的是节俭朴素,“时习竞声华,独以绳检自持、衣冠舆马若寒素” 。孝顺父母,是难得的孝子。“以亲体羸善病,寻乞养归,依依如孺子,十有四年,居忧,哀毁尽礼。”他热心公益事业“凡修学宫、兴书院、建文峰塔、增置戚族义庄、祀田,及救灾、恤贫瘗骸、成梁诸义举,综计无虑数万金。”
《石氏族谱》收录了石广均两道诰敕。
这是道光皇帝给他父母亲和妻子的,封建社会所谓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是也。皇帝称赞他“敏练多才,恪勤莅事” ,“式襄枢务,俨军礼之严明;克佐戌机,壮国威于清晏” ,评价相当高。
难能可贵的是《石氏族谱》上还有一篇金字招牌的传记,——《榘生先生传》,作者是赫赫有名的曾国藩。
对于曾国藩,人称 “中外一才子,古今一完人”。他的文章,他的学问,他的为官之道,他的军事才能,没有人不佩服的。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亦对他推崇备至。
曾国藩与石广均是至交,且十分崇拜石广均。《矩生公传》载:
“晚年,财烬于寇,犹毁家纾难,一切修城、练勇、请兵、犒师外,复变产得二千金,报助军需。将军都抚军福方伯李俱深嘉奖,曾(即曾国藩)节相尤器重之。咸丰辛酉,自东流以戈船迎商戎务,礼遇最优。是秋七月卒,年六十有八。”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初攻宿松。这之前,石广均积极支援帮助县官加固城防,训练乡勇,犒劳官军,同时派人向湘军请援。用今天的话说为了保家卫国,石广均倾其所有,乃至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曰:“义分所在,行吾心所安耳!”钱用光了,公又“复变卖田产得二千金,捐助军需”。“ 将军都抚军福方伯李俱深嘉奖,曾(即曾国藩)节相尤器重之。”太平军初攻宿松城后,财尽于乱,家毁于难的石广均,只得到湖南避地寓居。1860年,曾国藩驻兵宿松,便派兵船到湘乡接广均还,同时把办公室由县衙移到石广均家仅存的旧清贻馆内,一住就是半年,与广均晨夕抵掌,谈论古今,情深谊厚,结为至交。次年七月,广均病卒于故里,享年68岁。因为这段缘由,曾国藩为石广均写下这篇情感真挚的文章。
《石氏族谱》收录的是一件珍品,全文如下:
矩 生 先 生传
武英殿大学士世袭一等侯爵曾国藩撰
君名广均,字方墀,一字矩生,姓石氏,安庆宿松人。先世有名玉修者以孝行得旌。父葆元嘉庆乙丑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典试贵州,旋以思亲乞养归里。君赋质醇实,性行和易宽厚,复内禀庭训,终其身嗜善不倦。历盛衰治乱之变,未尝贰其行。君中道光丙戌进士,用兵部主事。时新贵者多务华饰,竞声援,君独衣冠如寒素,每出乘蹇驴车,虽座主不轻投一刺。供职数月遽请归养,时年甫逾三十。自是终日侍亲旁,不求仕进;传授家政,不使一事撄亲心;睦婣任恤之行,皆能推广其心之所欲为。笃学好礼,如出天性。邑中义举每乐为之倡。凡修学校培植文教者,所费以巨万计。邑滨江,道光间水灾尤剧,君公私拯救,亦以巨万。或曰:频岁劝分①力惫矣,宜少减。君慨然曰:一人减,人人效之,如民命何!拯益力。咸丰癸丑(1853),粤贼窜江南,君初助县官为守御,后屡遣人迎犒官军,密团练乡兵以待助战。及城克复献壶浆。是时,家毁于贼,犹破产不惜。曰:“义分所在,行吾心所安耳!”先是,编修君捐立义庄赡族人,君复捐租千担。其他善行,乡人类能道之,不胜书也。辛酉(1861年)春,君避地楚北,予时驻师东流,以舟迎君至。七月卒,年六十八。初,编修君卒,君继志述事,有德于乡。人人感之,请祠编修君于乡贤。及君卒,乡人追思君德,复请祀乡贤祠。君所著书,有《内讼斋随录》、《亦园诗钞》、《人谱诗箴》、《试帖赋草》,皆刊行;未刊者有《帝鉴刍言》、《臣鑑诗规》、《茶余诗稿》、《示孙录》若干卷。子一绳竿,癸卯举人,候补内阁中书;先君卒。孙三人:长祜光禄寺署正;长裀,同治甲子举人;长祐县学生。
论曰:昔孔子言,富而无骄易,而深叹好礼之难。注家以安处乐善循理为好礼之实事,君盖慕此而兴焉者也。君守义介如,仁心为质,不乐仕进,而蕴其所有以施于家邦,上贻父母之令名,下积德泽于孙。子殁而父子俱祭于社,以为法于后世。孔子所称善人有恒者,其君之谓耶!
   石广均与曾国藩是故交,石广均中进士后,任兵部主事属司官,曾国藩任兵部侍郎,二人是同事,且意气相投,关系很好。
石广均老家宿松五里乡万元墩石家新屋老人们至今还津津乐道石广均与曾国藩的一段故事。
咸丰年间遇洪杨之乱后,石广均卸职在乡归养,侍奉多病的父亲,曾国藩督师江南,二人曾有书信。传说有一次,石广均派人送一封信函给曾国藩,曾国藩写好回信后,考虑到石广均家因洪杨之乱遭到兵毁,所以曾国藩想让送信人带去二百两银子给故交石广均。但他深知石广均有士大夫清廉性格,可能事先给送信人有交待,送信的家人肯定不带。曾国藩就让人把二百两银子(也就是二十斤左右)放进一个坛子里,再装进油漆,说是上好的山漆,送给老朋友漆寿方的。所以来人不得不带,送信人就挑着一担漆往回赶,里面装着银子实在太重,送信人在过江时,在江边就卖掉一罐漆。回家后,石广均发现油漆太重,往里面一捞,才发现里面装了一百两银子,石广均体会到老友曾国藩用心良苦。
这个故事非常可信。
“辛酉(1861年)春,君避地楚北,予时驻师东流,以舟迎君至。” 这是曾国藩自己写的。
石广均有一首诗《奉曾涤生枢帅复书感呈》,诗曰:
整顿乾坤手,非公孰担当。弘文唐诸亮,胜算汉张良。
部曲皆奇杰,江淮此保障。馀威分一旅,鲸浪靖钱塘。
诗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曾国藩崇敬与赞美之词。
至于曾国藩为什么给石广均作传,我曾有篇《曾国藩为石广均作传》,总结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佩服石广均的优秀家风。“姓石氏,安庆宿松人。”——肯定石广均乃宿松名门望族。史书记载宿松自隋朝开科举考试以来共有进士40人,而《石氏族谱》记载石氏仅清朝一代便有举人28人,进士9人;且石葆元、石广均、石长佑三人均为进士,是宿松赫赫有名人人仰慕的“祖孙三进士,”,石长信、石长佑“兄弟两同年”是读书人的榜样,宿松读书人的楷模。“先世有名玉修者,以孝行得旌” 。这里讲的“先世有名玉修者”指宿松石氏钺祖后十三世祖石玉修公,此公在强盗抓住他的有眼疾的父亲后,大义凛然折回来,换回父亲,“被火灸发突肤焦三月无完体”,“舟过龙湖父失足坠没,公跃入猛浪中负父出水面”。乾隆九年以孝子旌祀忠义孝悌祠,事迹载通志府志邑志孝友篇。博闻广见的曾国藩知道宿松有这么一位国家级表彰的劳模。
“父葆元嘉庆乙丑科进士”,该公乐善好施,“尝置田数十亩为本族备荒用“,“捐金数百以培家塾”松滋书院以岁荒停课“捐金四千”。光绪举人周永济曾为石氏宗祠写过一副对联,下联是:“六顺堂,称一邦望族,多甲科,多乙科,家声扬谱牒;数近日,诗书门第,只一姓,出色松滋”。出身这样全国闻名的道德楷模、官宦世家的名门望族,聪明的曾国藩以此作为收买地方人心的好机会。
其次佩服石广均的人品学识。出身诗书门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石广均“君赋质醇实,性行和易宽厚,复内廪庭训,故终身嗜学不倦,历盛衰治乱之变,未尝贰其行”为官清白廉洁自律,不阿谀奉承,“君守义,介如仁心为质,不乐仕进而蕴其所有,以施于家邦。点贻父母之命名,下积德泽于子孙殁”。公一生好学,著述颇丰,文章列出八部著作名称。且博学、正派、清廉,二人多相似相通,故欣然为之作传。
其次佩服石广均的精神道德。“君守义介如,仁心为质,不乐仕进,而蕴其所有以施于家邦,上贻父母之令名,下积德泽于孙。子殁而父子俱祭于社,以为法于后世。孔子所称善人有恒者,其君之谓耶!”平常“衣冠如寒素”,但捐资助学“巨万计”,抗洪救灾,捐资“亦以巨万”。在贼盗横行乡里时,为民请命“助县官为守御”“密团练乡兵以待助战”“捐立义庄赡养族人君复捐租千石”。族谱《公传》说“居恒治家整肃。”“事从兄友爱甚笃,待诸子如子处”“一言一动皆足为楷模”。他的家财慷慨捐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自己节衣缩食,清贫度日,他留给后人的是精神财富。他感动了族人、乡邻,也感动了曾国藩。
感谢曾国藩,给我们树立了一个精神道德楷模,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石广均是饱学之士“君所著书,有《内讼斋随录》、《亦园诗钞》、《人谱诗箴》、《试帖赋草》,皆刊行;未刊者有《帝鉴刍言》、《臣鑑诗规》、《茶余诗稿》、《示孙录》若干卷。” 这些著作今天大多失传,谨录二首于后。
宿南镇
  吟魂小觉境蘧蘧,夜籁萧骚感故吾。短轭冲霜牛铎冷,枯萁入栈马声粗。地连东海诗逾壮,天远西山梦渐无。最是五更残月里,照人镫影一星孤。
长溪山途中作
  一登云外岭,世界自羲皇。日薄山岚重,溪喧水碓忙。松阴高不落,竹气暗生凉。何处红尘到,风来草亦香。
(2011.4.19)(草稿)(2)(5326)2018/4/19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5:14

十九、宿松石氏进士石寿祺(6)
石普水
石寿祺,光绪二年恩科(1876年)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四名进士。
寿祺公,字友三,号竹梅,是宿松石氏第五位进士。石氏二十世祖,长字派。本是“老六房”之琮公后裔,曾祖葆真却过继给了五房之璋。癸酉举人,甲戌进士,蓝翎同知衔,江西安福、广丰、南城知县,乙酉乡试同考官。
寿祺公,31岁中进士,比其叔祖父石广均还早一年,是宿松石氏中少年得志的一位,在六县做过知县,“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他是一个得实惠的官僚。他官运亨通,“钦加二品衔,诰授通奉大夫” ,本来应该大书特书,但是《石氏族谱》在“传赞”中对他却是与《笑山公、竹梅公合传》,且寥寥数语:
“弟寿祺,字友三,号竹梅,同治甲戌进士,即用知县,签分江西,历署安福、广庆、南丰、南昌、宜黄知县,均以严明称其职。补南城知县,政平公理,无滞狱,无冤民。在南城时,适山洪暴涨,民苦荡析。祺多方赆济,请帑不足,捐廉助之,全活无算。”
《石氏族谱》介绍寿祺公:“寿祺绳箴次子,字友三,号竹梅,庠生,同治癸酉举人,甲戌(1876年)进士,殿试三甲第十五名,朝考二等第六名,钦点江西即用知县,补授南城知县,历署安福、广庆、南丰、南昌、贵溪等县知县,钦加二品衔,诰授通奉大夫。生于清道光乙巳(1845年),卒于清光绪丙申(1896年),葬。妣段氏,清道光乙未举人,浙江按察使司,诰封光禄大夫光清二女,诰封夫人,生于清道光乙巳三月二十六日午时,卒于清光绪乙亥正月十二日未时,葬同夫墓。继妣太邑韦氏,监生凤女,诰封夫人,生于清道光癸丑正月二十二日酉时,卒于清光绪庚子十月二十九日巳时,葬合夫墓。子七:恩沛、义、恩森、玉辉、恩荣、德、恩铭。义、德幼殇,以四子玉辉承长兄寿春、五子恩荣承三弟寿康为嗣。女一,适监生朱王森。副室张氏,生卒缺,葬合夫墓。”
“墙内开花外香”。寿祺公还是身世显赫,光宗耀祖。《石氏族谱》收录其四道诰赦。
其一

天承运
皇帝制曰:沛酬庸之庆典,茂对皇庥;敷锡类之殊恩,典成臣孝。尔石葆真,乃同知衔加五级江西南城县知县石寿祺之曾祖父,箕裘绍绪,诗礼垂声。贻厥孙谋,树芳规于珂里;绳其祖武,奏茂绩于彤廷。兹以覃恩,封尔为通奉大夫。锡之浩命。于戏!开堂构以培基,德钟家庆;沛丝纶而锡命,光贲天章。
制曰:德门衍庆,渊源早裕夫孙谋;盛世推恩,丝纶载扬夫母范。尔梅氏,乃同知衔加五级江西南城县知县石寿祺之曾祖母,高门毓德,华阅传芳。有谷贻孙,赖同心于内助;自天申命,表异数于中闺。兹以覃恩,赠尔为夫人。于戏!光生褕 翟,常昭彤管之辉;德媲珩璜,用焕紫泥之彩。
诰命
光绪十五年正月初六日
之宝
其二

天承运
皇帝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石广猷,乃同知衔加五级江西南城县知县石寿祺之本生祖父。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佑笃一堂。兹以尔孙克襄王事,貤赠尔为通奉大夫,锡之诰命。于戏!聿修念祖,膺懋典而益励新猷;有谷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制曰:册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徽芳。尔胡氏,乃同知衔加五级江西南城县知县石寿祺之本生祖母。箴戒扬芬,珩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其贤声;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尔孙克襄王事,貤赠尔为夫人。于戏!播徽音于彤管,壶范弥光;膺异数于紫泥,天庥允劭。
制曰:
懋绩孔昭,国宪重五章之命;贤声克缵,母仪流三世之祥。尔陈氏,乃同知衔加五级江西南城县知县石寿祺之本生祖母。婉嫕承徽,柔嘉济美,继前修而式谷,群推簉室之贤;俾后嗣以寝昌,用启亢宗之彦。兹以尔孙克襄王事,貤赠尔为夫人。于戏!沐殊荣于三锡,懿德弥光;集繁祉于一堂,清芬允著。
诰命
光绪十五年正月初六日
之宝

其三

天承运
皇帝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石广谟,乃同知衔加五级江西南城县知县石寿祺之祖父。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佑笃一堂。兹以尔孙克襄王事,貤赠尔为通奉大夫,锡之诰命。于戏!聿修念祖,膺懋典而益励新猷;有谷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制曰:册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徽芳。尔张氏,乃同知衔加五级江西南城县知县石寿祺之祖母。箴戒扬芬,珩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其贤声;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尔孙克襄王事,貤赠尔为夫人。于戏!播徽音于彤管,壶范弥光;膺异数于紫泥,天庥允劭。
诰命
光绪十五年正月初六日
之宝
其四

天承运
皇帝制曰:考绩疏庸,特重推恩之典;服官资敬,聿推式谷之功。尔布政司理问石绳箴,乃同知衔加五级江西南城县知县石寿祺之父。世擅清门,代传素业。家风淳厚,垂弓冶之良模;庭训方严,启诗书之令绪。兹以覃恩,赠尔为通奉大夫,锡之诰命。于戏!薄籯 金而示诲,世泽常延;锡鞶 带以加荣,天休弗替。
制曰:官学方成,读父书而继美;爱劳交备,禀母训以扬名。尔张氏、罗氏、韦氏、汪氏,乃同知衔加五级江西南城县知县石寿祺之母,克树芳型,尤多荻教,著承筐之雅范,早知率礼无愆;寓徙宅之深心,果见克家有子。兹以覃恩,封尔为夫人。于戏!彤毫洒润,爰推顾复之恩,彩翟流芳,允荷宠绥之典。
诰命
光绪十五年正月初六日
之宝
“妣段氏,诰封夫人”,但80道诰赦惟独不见这道诰赦。为什么?待考。
查寿祺公直系五代:
高祖之琮:(26)述幼子,字礼苍,号翰亭,清监生,候选州吏目,加捐布政司理问,例授儒林郎,诰封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有诰轴。
曾祖父葆真:(76)之琮次子,之璋嗣子,字润泉,号翠轩,庠生,
祖父广猷:(158)葆真幼子,字秉经,号云溪,清监生,分发福建候补县丞,
父亲绳箴:(314)广猷长子,广谟嗣子,字绍基,号墨庄,亦号树人,清监生,即选布政司理问,办赈抚宪奏请议叙纪录二次,
寿祺公七个儿子,三个孙子,五曾孙,五玄孙。不少不明处,待考。倒是知道他的后人们大都在排山庄沙坡屋,今五里乡万元村沙坡屋。
(2011.4.23)(2)(2369)2018/4/19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8-4-19 16:01

二十、宿松石姓九进士之石镜潢(7)
石普水
石镜潢,同治庚午举人,光绪丙戌(1886年)进士第三甲第八名,朝考一等。宿松石姓进士第六位,宿松石氏十九世祖,禧字辈。
《石氏族谱》这样介绍他:“镜潢,希懃次子,字宅三,号星渚,又号心矩、竹醉生,清附贡,刑部直隶司候补主事,清同治庚午(1870年)科举人,光绪丙戌(1886年)进士,殿试三甲,朝考一等,钦点主事,提升贵州司员外郎,直隶司员外郎,考取御史,奉旨记名总办秋审处兼司务厅京察一等,提升广东司郎中,改补法部补授编制司掌印中,补辽沈道监察御史,掌江苏道监察御史,兼署掌云南道监察御史,己酉京察一等,拟升给事中,诰授中宪大夫,晋授中宪大夫,春秋九十,民国徐大总统赠硕德耆年匾额一方,寿联一副。著有《竹醉生自订年谱》及《诗文集》待梓,事迹载邑志名贤传及本传。生于清道光庚寅(1830年)八月初八日子时,卒于民国八年(1919)己未二月十六日寅时,葬,有议据载邱龙图后,甲庚向,有墓志,墓表,碑图。妣邓氏,清广西候补同知署永安州知州嶙次女,累封恭人,晋封淑人,有诰轴,生于清道光辛卯十月十九日未时,卒于清宣统庚戌十月二十七日亥时,葬合夫墓,居右,山向同,有墓志碑图,事迹见邑志慈孝传及本传。子二:长点、长芝。女六:长适监生祝义,次适花翎知府用北河即补同知段士浤,三适太邑监生李作鼎,四盟廪贡生张文鸑,(未嫁卒),五适监生张文源,幼(殇)。”
在宿松石姓九进士中,镜潢公首先是一个高寿寿星。“生于1830年八月初八日子时,卒于1919年二月十六日寅时,” 享年九十岁。在那个年代是极为罕见的。清举人河南布库大使外甥张灿奎在他墓志铭说“生平崇道义,敦气节,淡利禄,慎交游。刚而不棱,直而不激,质而不里,文而不华,介而不隘,和而不随,姜桂之性,金石之心。”人能够这样,非常不容易。
    他大器晚成。“清同治庚午(1870年)科举人,光绪丙戌(1886年)进士”40中举人,56岁中进士。镜潢公出身世家,但其父亲、祖父都是“监生”,即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府,照规定必须贡生或荫生才有资格入监读书,继而考取功名。为什么56岁中进士?清光绪丙戌翰林江西学政内阁学士柯劭忞撰文说出了原因。“君幼而夙成,长而劬于学,为诸生有声庠序。是时洪秀全窃据金陵,江南罢乡试十余年。君与伯兄凤池间道走京师,应顺天乡试。报罢,遂入资为刑部主事。已而贼再窜安徽,宿松陷于贼。君叹曰:“吾父母避地无宁岁,而吾犹羁官守,是不可以巳耶?”即请假归,归而丁内外艰,里居十年不复言仕进。洎江南大定,君亦举于乡,入京师应会试。”“予试南北闱共九次,庚午举于乡。会试七次,丙戌始通籍。年已五十有七,所以至老不倦,犹得捷南宫,而次第升迁者,大都其内助也。”——他有一位志同道合的贤内助!(见公为夫人撰《清故淑人邓氏墓志铭》)
第三,德高望重。“民国徐大总统赠硕德耆年匾额一方,寿联一副。” 徐世昌,北洋政府总统,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号水竹邨人)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等。生于河南卫辉城内曹营街四号寓室,乳名卫生,两岁时随家迁往开封,后又随母迁回卫辉贡院街居住,7岁丧父,家道败落,成年后在沁阳、太康、淮宁等县署做文书和家馆教师。祖籍浙江鄞县,出生于河南卫辉,晚年长居天津。他曾是一位袁世凯的支持者,与北洋军阀关系密切。清季翰林,官至东三省总督,体仁阁大学士。并曾担任末代皇帝——溥仪的“帝师”。辛亥革命后,於一九一八年曾任大总统。工山水,颇清秀。书宗苏轼,略变其体。能诗,设晚晴簃诗社,罗致诗友,编印清诗汇。有归云楼题画诗集,成於一九二四年。集画家、书法家、诗人、帝师、民国大总统于一身的徐世昌与镜潢公徐世昌是同榜进士,徐世昌中二甲,镜潢公中三甲,古代官场称为同年之谊或年谊,赠匾并送寿联,肯定让镜潢公身价百倍。如果这幅“硕德耆年”匾额和寿联还在肯定价格不菲。
第四,为官清廉。刑部直隶司主事,正六品;员外郎,从五品,相当于副厅级,官职不大,但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己酉“京察一等”,即相当于今天京官考核获一等。官不大,核核评价高。他晚年自号“竹醉生”,居住“草堂”,曾国藩为草竹醉生草堂题写一联:
“自有琴书增道气,且将诗句答年华。"
公自拟一幅对联:
两三亩荒园,也种梅花也种竹
八九间老屋,半藏农器半藏书

一个纪委书记,住“八九间老屋”,足见清贫;“半藏农器半藏书” ,一个封建士大夫耕读传家,实属难能可贵。
(2011.5,4)

公自称“监察御史” ,官职为从五品,相当于今天市纪委书记。但可贵的是公心忧天下,为民请命。“当官涖事,不为厓岸。迨为御史,则侃侃直言,论新政尤切。其建白之大者,户部议厉行印花税,君曰:‘有厘金而再税印花,病民莫甚矣;且苛娆非政体。’抗疏力争,事始寝。然卒以不得其言谢病去。”(清光绪丙戌翰林江西学政内阁学士柯劭忞语)面对喜怒无常的老佛爷慈禧太后,他大胆上疏“缓行印花税”,《奏请缓行印花税疏》掌江苏道监察御史镜潢。(略)
时任宿松县令周永济为其八十寿辰作诗,足见德高望重。《寿石御史心矩老人八十并引》周永济(略)
他死后,清光绪丙戌翰林江西学政内阁学士柯劭忞撰其表,《心矩石公墓表》。清举人河南布库大使外甥张灿奎恭为其撰墓铭。

镜潢公两个儿子。
长子长点:“字慕臧,名少渚,监生,国史馆誊录议叙,两淮盐大使,钦加五品衔,历充三河缉私委员,四浦掣验委员等差,诰授奉政大夫。生于清同治乙丑十月初九日未时,卒于民国乙卯四月二十六日辰时,葬新安庄墩下屋前地岭上,壬丙向,有墓志,有碑,有图,事迹见本传及邑志笃行传。妣张氏,贡生例封奉直大夫记和女,诰封宜人,生于清同治壬戌八月二十一日丑时,卒于清光绪辛卯十二月初八日酉时,葬荆桥庄洪家楼祖茔,与伯考右溪公合墓,居右,壬丙兼亥巳向,有碑图,事迹见本传及邑志慈孝传。子二:秉铸、秉巽。以幼子秉巽承胞弟长芝为嗣。女一,适清花翎知府,候补同知段士农次子曾欧。继妣大邑李氏,甘肃知州,尝戴花翎德如女,诰封宜人,生于清同治辛未三月十二日巳时,卒葬缺。”
镜潢公两个孙子。公亦从孙自豪“最喜两孙俱可读,亟思回里度残春。”
秉铸:第二十一世(秉字派)长点长子,字容七,名元九,又名醉孙,号忠恕,清府试案首入泮,京师法律学校毕业,奏奖副贡,签分京师地方审判厅学羽,正六品推事,任京师第四级警察厅警察官,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官,京师高等检察厅检察官。河北高等法院检察官,历充司法官,考试监试委员,北平各大学毕业试念监试委员,河北承審员、典嶽员,审查会委员,获四等嘉禾章,司法部一二等金质章,司法行政部年终考试记功一次,进级六次,领有律师合格证书,生于清光绪癸未十月十七日寅时,卒于一九五二年,葬八里凉亭石湾。妣张氏,清光绪甲午科主人灿枢女,例封宜人,生于清光绪己卯七月二十八日申时,卒于清宣统辛亥七月初八日卯时,葬新安庄墩下屋地岭上,居父莹左,壬山丙向,内有墓誌,有碑图。继妣陈氏,河南固始等县知县均幼女,生于清光绪甲午七月三十日亥时,卒于民国壬申四月十六日戌时,葬排山庄白许山朱家嘴,艮山坤向,有碑图。子一,荫曾。又妣浙江杭县汪小吕,宋领事大经长女,生于清光绪丁未五月十九日辰时,卒于一九七六年九月初三日辰时,葬南塘屋西,坐东向西。副室张氏,北平荫堂女,生于民国癸丑四月二十日寅时,卒于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五日,葬蒋圩谢屋红花寨山脚下,坐北向南。子一,念曾。
秉巽:长点幼子,长芝嗣子,字梅孙,名画一,又名矩孙,安徽高等学校预科毕业,国立北京法政专门学校经济本科三年毕业,四届知事,挑选县佐,分发安徽候补,应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及格,分发交通部,应河北省县长考试及格,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复核及格,署河北三河县长,生于清光绪戊子十月十七日卯时,卒于一九七二年,在北京火化,请回葬与同处,有碑。妣唐氏,光绪癸巳恩科举人光彬女,生于清光绪丁亥正月二十七日巳时,卒于民国丁丑九月二十九日戌时,葬武龙庄屋西头,坐北向南。子一,同曾。女一,静娴。继妣刘氏,天津刘梦华女,生于民国戊午三月初二日戌时。子一,宪曾。
镜潢公曾孙念曾就住在佐坝。“念曾:(二十二世)秉铸幼子,字克明,生于民国甲戌五月初八日寅时,卒于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寅时,葬鲤鱼山。妣余春英,生缺,卒于二零零四年十月十二日午时,葬南塘山,南北向,有碑。子一,宣根。”
同曾居陈汉乡舒家冲。
公诗书门第,耕读传家。事迹载邑志名贤传及本传,待我暇日补录于后。
镜潢公著有《竹醉生自订年谱》及《诗文集》。均待梓,未刊印,“时艰已负千金债,业少徒存二顷田。入世毫无匡世策,还山又乏买山钱。”
留传下来几篇,文笔流畅清新,平淡自如。我最喜欢《七十感怀四律》
七十感怀四律
心矩镜潢

欲赋归来志浩然,离家弹指十三年。时艰已负千金债,业少徒存二顷田。
入世毫无匡世策,还山又乏买山钱。枌榆每忆空搔首,未卜何时始息肩。

衰龄艳说古来稀,百事 无成愿屡违。天上鵷鸾飞载止,梦中蝴蝶是耶非。
原知宦海收帆好,怎奈乡园苦岁饥。追想椿萱增隐痛,谁怜游子寄当归。

素安义命复何尤,卅载刑曹气巳秋。侥幸科名恩泽渥,浮沈郎署爪泥留。
风尘物色谁青眼,岁月蹉跎我白头。读律读书两无得,祗余傲骨耻干求。

天留不死不才身,昆季同堂剩一人。质本樗蒲秋未败,性非姜桂老偏辛。
山妻仍守荆钗旧,驽子初添采服新。最喜两孙俱可读,亟思回里度残春。

太白读书台怀古
心矩镜潢
荒台遗址在,峻岭郁葱笼。古道樵夫识,禅房碑碣空。登高一以眺,芳草青濛濛。在昔谪仙人,匡坐读其中。图书日万卷,下笔吐霓虹。光焰万丈长,文骨建安同。清平调三章,绮丽钦唐宗。梦游天姥吟,蜀道悲蚕丛。不有贤邑宰,何缘栖梵宫。携手对酌亭,稷稷聆松风。桃花潭水深,啸嗷轻飞蓬。汪伦差解事,踏歌声何工。迳入翠螺山,骑鲸抱月终。至今南台寺,千古少奇踪。造化谁与游,精魂莫为通。大雅如复作,长揖闾邱公。人事有废兴,往来成今古。郁郁峻岭松,荒荒南台圃。抱此岁寒心,赢得苔岑土。大雅不复作,抑郁谁与语。行歌来牧童,谈笑偕樵父。披襟坐石磴,风尘夙挥麈。天宝羁狂客,日与古人处。诗书若太羹,子史为杂俎。高文亦何绮,词章编乐府。山青爱谢眺,饭颗怜杜甫。未遇韩荆州,东道闾邱主。俯仰梵王宫,诵读非小补。茅亭相对酌,汪伦差堪伍。安知千载下,潭水深如许。仙台翠作堆,芳草迷鹦鹉。桃花夹岸开,伊人在南浦。


清故淑人邓氏墓志铭
清授中议大夫赐同进士出身前掌江苏道
监察御史加四级八十五岁夫石镜潢心矩撰
淑人邓氏,予发室也。邓为宿松著姓。氏父讳嶙,号丹崖,仕清广西同知,屡权烦要。前署永安州篆时氏生。先嫡母生氏长姊,同母兄三,厥行五。貌端重而性温和,父母最钟爱。丹崖公居官清介,归来不名一钱,晚年多负累。氏年及笄,父母商欲称贷为治奁具。氏闻之,泣曰:“儿年尚小,若借债备奁,是加父母之累,以重儿之罪也”。公怜之,曰:“汝年虽轻,尚知大义,但愿源头日活,嫁必从丰;多筑债台本非计也”。笑而慰之。有妹双瞽,动辄需人,凡起居饮食梳洗,氏必随时加护,使无拂意。妹私语人曰:有五姐在我无苦也。其天性之厚,巳可概见。岁己酉,氏年十九归予,时予已入邑庠,篝灯伴读,相敬如宾。斋祭必诚必洁,事舅姑唯勤谨,处妯娌若姊妹。与姒各治庖三日,井井有条。性俭约,蔬食布衣,数十年不改。遇大庆贺亦只稍易新洁表衣,金玉锦绣及品服朝珠卒不肯易以自异。好施与,推食解衣,不待言矣。人有急难,必设法以救之。甚有无力续娶以延续者,必多方称贷以成之。其私惠之及人,至今犹有言之而堕泪者。余自三十以后,南北奔驰,在家日少。氏嫁四女前后两娶妇,孙男女婚嫁,皆一手经理,不肯以家事相累。予试南北闱共九次,庚午举于乡。会试七次,丙戌始通籍。年已五十有七,所以至老不倦,犹得捷南宫,而次第升迁者,大都其内助也。乙丑冬,余父病甚,日召家人分属后事。前氏与姒鬻鍼黹,各积钱若干交翁代权子母,至是姒欲取回,氏阻之曰:“翁病革矣,何忍索为”。翁前借氏金簪未偿,氏并不提。次日翁卒,越二年姑亦卒,氏皆尽哀尽礼。辛卯,子妇张氏病殁,长孙九岁,始就傅,幼孙甫四岁,氏哀痛之余,倍加怜恤,保抱提携,相依为命,劬劳无异于其母。及长,兄弟怡怡,毫无习气。颇发奋,季考每皆上取。氏顾而乐之,然督课无稍贷。故长孙试辄冠军,幼亦屡列前茅,皆教养之力也。氏生于清道光辛卯十月十九日未时,卒于宣统庚戌十月廿七日亥时,寿八十。以余历仕清朝累封恭人,宣统改元,覃恩晋淑人。子二,点清,两淮盐大使,娶张氏卒,继娶太湖李氏。长芝,幼学殇,以兄次子嗣。女六:长适清监生祝方义;次适清北河同知段士宏;三适太湖清监生李作鼎;四盟清廪生张文鸑,未嫁卒;五适张文源;六殇。孙二,秉铸,清附贡,法律毕业,奏奖副贡以法官用,现任京师地方检察厅检察官。娶张氏,卒;继娶陈氏。秉巽,法政毕业生,出嗣世父。孙女一,适段曾颐。曾孙一,同曾。前于西乡之十里庄石家弯六世祖墓侧价购余基,准葬两棺,形家以为吉。卜以今甲寅年十月初八,先奉淑人灵柩安葬,予夙有同穴之约,异日当合窆焉。铭曰:天生闺秀,才多卓越。群奉女宗,端推有德。才德兼优,淑人其特。幼娴姆教,柔嘉维则。事奉舅姑,克尽厥职。相夫起家,文章报国。性好施与,从无德色。一生俭约,不矜翟茀。族党交称,妇道无阙。定兆奉安,祖茔之侧。预订他年,同此窀穸。和泪成文,贞珉永勒。懿德不朽,千秋片石。
我喜读公文,钦慕其为人。
镜潢公在宿松石姓中德高望重,石氏十一修族谱有他作的谱序,全文如下:
十 一 修 谱序
清光绪甲辰(1904)十九世裔孙丙戌进士掌江苏道监察御史镜潢撰
族谱阅世而一修,非踵事①也,尊祖敬宗收族睦姻,志不忘也。吾谱当九修时寰海升平,家给人足,余年十四得及见之,呜呼盛矣!迨十修则值水患频仍,后迭遭兵燹②,财产多耗,巳觉左支右绌。今届十一修矣,生齿日繁,人多失业,城乡殆无一殷实者,屡议屡辍。昔朱杜溪先生曾序吾谱,有云以岁之不易,吾乡人治③粥之不暇,呼之修谱其谁应,未有不难之者。今日时势艰危,殆又过之,盖较前修尤为棘手。乃万众一心,亲是役者,佥能矢勤矢慎,畛域无分,阅一岁亦蒇厥事。与九修、十修同,长者命为序,不敢辞。窃思家乘世经人纬,固即史表遗意,第国史只录其要,家乘不厌求详。修于承平之日尚易,修于多事之秋则难。噫!余何幸,天假之年,亲见吾谱九修、十修,十一修之三次告成,辄欣然自慰。道光戊申、已酉,奇水迭灾,咸同间十年寇乱,流离转徙,艰险备尝,又不禁慨然有感。入此岁来七十有五。仰叨祖宗庇荫,十八入邑庠,三十赴京兆试,授例分刑曹,四十领乡荐,五十六成进士,用主事仍签刑部。去秋,由员外郎考取御史记名在部,前后四十余年,碌碌无所表现,良深内愧。今老矣,世界沧桑,生计日蹙,吾族之祖业荡然不克自守者多矣,合计不过十存一二,窃惴惴焉临深履薄之是惧。所幸者,人丁繁衍,科名较盛,未始非我祖忠厚所留贻,藉以绵延于勿替也。虽然,天道无往而不还之理,人事有剥极必复之机。但愿我族远宗卫大夫义方之遗谏,万石君孝谨之家规,近法迁松始祖万一公之忠节,仁八公之功业,止所公、玉修公之孝行文章,父诏其子,兄勉其弟,无论士农工商富贵贫贱安乐患难,务勤俭以执业,勿游惰以废职,六顺则法之,六逆则戒之。先伯父稼卿公十修谱序引桐城方望溪先生前序所谓“法戒以昭,匪惟尊祖敬宗收族睦姻”不至相矛盾者,则庶几彝训无忘,家声克振矣。如树木然,培养深则根之茂者其实遂;如治水然,疏濬勤则源之远者其流长。区区此心,期与吾族后嗣子孙共勉之。
镜潢公还热心公益事业,关心族事,积极倡导先祖祭祀公祭费用。亲撰《捐储仲英公祭费碑事》。
(2011.5.8)(2)(6250)(草稿)2018/4/19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宿松石氏】二十二、宿松石姓九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