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9-3-4 14:25

【宿松乡贤】101岁老人的 82岁孝子

【宿松乡贤】101岁老人的 82岁孝子——记五里乡牌楼村罗家禹孝老敬老轶事
通讯员 石普水
      孝子就是孝顺父母的儿子,在一般人的概念里,孝子专指年轻人。我们今天说的孝子今年82岁,而他的母亲已经101岁了。俗话说,“山上易找千年树,世间难逢百岁人”。百岁老人不常见,而82岁的孝子更加凤毛麟角。
  在五里乡牌楼村郑田组,靠近大路旁的一座普通两间三层楼房里,端坐着一位老人,头上戴着黑色的兜肚帽,蓝色小袄上套着青花背搭,胳膊上套着长袖套,腰上系着农村女人千百年来惯用的围裙,坐在木摇椅上,神态安详,眉目清秀,就像我们常见的六、七十岁奶奶们一样,看不出一百多岁的高龄。而在她身边的那位儿子却很显老,头上戴着一顶旧帽子,外面穿着一件褪了色而且破了两个洞的外套,从洞里能够清楚地看见里面颈脖子上的破衫,瘦而黑的脸上好多老年斑。
  82岁的儿子几十年如一日细心地服侍着百岁的老母亲,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照顾母亲身上。
  这位孝子名叫罗家禹, 20多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他和妹妹抚养成人,成家立业。他原来在地质队326队担任机长,是一名党员, 1990年退休后,婉言谢绝了单位领导的挽留,回家一心一意照顾母亲。
  “百善孝为先”。罗家禹深深懂得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报答恩情的机会。六年前,妻子不幸去世,儿子媳妇孙子一家人都在安庆,家里就只有他和老母亲。几十年来,他很少外出,天天在家陪伴着老母亲,女儿般地服侍她的衣食住行,照顾着她的生活起居。
  “我母亲生活非常有规律,早睡早起,吃得健康,每天保持心情舒畅。”罗家禹在谈及母亲的长寿秘诀时说。老人这些长寿秘诀看似简单,背后却付出了罗家禹无数的心血。
  “为了母亲,我什么都可以干。” 82岁的他始终给自己定位是儿子,天天都尽着儿子的职责。每天他天一亮就起床做早饭,夏天煮粥,冬天煮饭,然后服侍母亲起床、刷牙、洗脸、梳头。为了让母亲吃到营养美味的饭菜,罗家禹动足脑筋,经常请教老医生,荤素搭配,并且自己种蔬菜和养鸡,让老人吃得健康。他还从女婿那里学来按摩技术,每天给母亲按摩颈部、肩膀,还省吃俭用给母亲买了按摩机。
  罗家禹家住在五桃公路边,过往车辆比较多,为了不影响老母亲晚上睡觉,他特意安排老人家睡后面的房间里,那个房间冬暖夏凉,视野开阔,远离喧嚣和吵闹。
  罗家禹的工作不仅仅是服侍母亲的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让母亲心情舒畅。随着年龄的增加,母亲行动渐渐不便,难免孤独。罗家禹几十年来基本上足不出户,不出远门,每天与母亲交谈,了解她的思想动态和内心想法,经常搀扶她到附近散散步、晒晒太阳,消除“心病”,保持心情愉悦。他在母亲面前,永远都是笑眯眯地,时常哄她开心。母亲生病住院治疗时,他就会承担起照顾、护理的职责,不嫌脏、不怕累,从来没有表现不耐烦的情绪,给病中的老母亲最真切的亲情与关怀。
  每天除了照顾母亲, 82岁高龄的他还在坚持锻炼,这么多年来,他心中有一个信念:“我必须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照顾母亲!”
  都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罗家禹给我们树立了孝顺的好榜样,愿我们的社会有更多这样的罗家禹。



领悟 发表于 2019-3-4 17:43

孝顺的好榜样{:5_155:}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9-3-5 08:18

领悟 发表于 2019-3-4 17:43
孝顺的好榜样

谢谢支持!问好总版主!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9-3-5 15:00

人有福气,孝有孝道。宣传孝道,宣传正能量。功德无量。为先生献上一朵红花。祝福吉祥!

{:5_170:}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9-3-6 15:53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9-3-5 15:00
人有福气,孝有孝道。宣传孝道,宣传正能量。功德无量。为先生献上一朵红花。祝福吉祥!

谢谢前辈一如既往地支持与鼓励!问好!祝福!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9-3-7 16:40

百年难遇岁朝春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9-4-19 18:30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9-3-7 16:40
百年难遇岁朝春

先生说“百年难遇岁朝春。”使我想起了宋末元初的天台教高僧,俗家叫徐高峰,法号释原妙的“颂”“百年难遇岁朝春,姹女梳妆越样新。惟有东村王大姐,依前满面是埃尘”。东村的王大姐,是不是美女,是不是姹女,肯定是的。尽管满面尘埃,也掩饰不掉对春来早的喜悦。这一首讲的还有点意思,而另一首,写春,就对前途看得不够乐观了。非但前途不乐观,还批驳了元朝所崇拜的西藏喇嘛没有佛性。如“赵州狗子佛性无,十分春色播江湖。几多摘叶寻枝客,空使洛阳花满途”。也难怪,那时南宋灭亡,大好江山被元朝军队毁灭得不成样子了。到处在抓丁,春天送别的送别,许多少壮青年,逼得没法的都做了和尚。可是元朝时,汉人和尚没有地位,重用的是西藏喇嘛。忽必烈建元,一统天下,封赠吐蕃bō(今西藏)萨斯迦人八思巴为帝师,八思巴给蒙古人创造蒙古文字。忽必烈建立帝师制度,元朝君王及其家眷,须受戒皈依,为佛弟子。藏传佛教在元朝过于受宠,僧人不仅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有罪的,只要贿赂僧人或打着帝师之名就可逃之夭夭,不受法律制裁。那个吐蕃高僧八思巴的弟子--藏僧杨琏真伽,曾经勾结宰相桑哥,盗掘南宋帝后卿相陵寝一百多座,杨琏真珈挖开南宋皇家陵墓,从中拖出大宋九五至尊的皇帝理宗,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随后将宋理宗头颅割下,作了“酒器”,奉给元大都朝廷帝师八思巴。用汉人皇帝的头骨做酒器的喇嘛,不但没有佛性,不但缺善,人性也是缺失的。 至于狗子有没有佛性,则是修禅门派遗留下的一桩公案。 相传唐代有个人叫郝从谂,自幼出家,到八十岁才驻锡赵州城东观音院。是唐代著名的禅师。他的哲学“有”、“无”两概念是合一的。致使后来禅宗门派,为有无争论不休。

所谓的赵州狗子公案。有学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吗?”赵州:“有。”学僧:“狗子既有佛性,为什么却撞入这个皮袋?”学僧又问:“狗子还有佛性吗?”赵州:“无。”学僧:“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没有佛性”赵州:“因为他有业识在。”

狗子有没有佛性呢?说无为什么无?说有为什么有?这个郝从谂老头,也真是的,狗被人装进了皮袋子里,死命一条。如果说是前世业报,前世是有罪的,这狗子是该死,是前世没有佛性,今生还了业报,自愿以命偿还,已经有佛性了。前缘一笔勾销。则再也不能说狗子没有佛性。以三世因果,从善修行之人,可以忏悔。如果纠缠到前世罪孽不放,忏悔就没有什么依据了。

有人问赵州和尚,说:“柏树子也具有佛性吗?”赵州答道:“有。”僧再问:“它到什么时候可以成佛呢?”赵州道:“等到虚空落地之时。”僧又问:“那么虚空到什么时候落地呢?”赵州道:“等到柏树子成佛之时。”初一看是蛇咬鳖,鳖咬蛇,谁也不愿意先放谁,是一样的例子。其实仔细一想,似乎不是扯闲。可以想象到,在柏树子成佛之时,也可能是虚空落地之时。因为佛与佛的晋级阶梯度是不同的。也许柏树子成就一个小级别的佛。虚空就落地了。恰好这个时候虚空就落地,柏树子成一个大级别的佛。还是可以理解的。而赵州和尚关于“狗子无佛性”,我认为这不是一般的有与无。

世间凭别人一张嘴,说有就有,说无就无,虽然普遍存在。冤案也就无休无止。凭自己一心所想,心有就有,心无就无。恐怕还可以。但要说谁,善到了一个什么极限,善到一个什么程度,元史没有,以后也无。自八思巴、杨琏真珈以后,汉人绝不会相信的。但是父爱子孝,夫敬妻贤,是最有实际意义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宿松乡贤】101岁老人的 82岁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