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北部山区传承几百年的小吃——臭叶豆腐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也是我国素食菜肴的主要原料,被誉为“植物肉”。一般说来,豆腐有南北之分,南豆腐水多适合煮汤,北豆腐水少适合煎炒。不管是南豆腐还是北豆腐,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大豆作为原料制作而成。而我今天要说的主角“臭叶豆腐”却不是用大豆制成。https://p1-ad.bytecdn.cn/large/pgc-image/7efed43cc72b44649b9edf23c942a330臭叶豆腐成型 臭叶豆腐并不臭,相反,成品的臭叶豆腐还有植物的清香,不像一般意义上的长沙臭豆腐有刺鼻的臭味。成品的臭叶豆腐不仅色泽似玛瑙,口感似果冻,而且清香十步可闻。有人要问了,既然如此清香,又为何叫臭叶豆腐?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制作臭叶豆腐的原材料是臭叶树。https://p1-ad.bytecdn.cn/large/pgc-image/574b90a01e344fb180f4417960352456
臭叶树 臭叶树名大青木,又叫斑鸠叶,臭黄荆,属于落叶灌木,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初闻有异臭,细闻含药之清香,常见于安徽省宿松县北部大别山山区。说起臭叶树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人间饥荒,饿殍遍野,寸草不生。一日,观音菩萨路过,于心不忍,乃用杨柳枝洒甘露于人间。稍倾,只见甘露所到之处,簇簇绿树破土而出。饥民遂摘其叶取其汁做成豆腐,食用充饥。所以,臭叶豆腐又叫“观音豆腐”,臭叶树又叫“观音树”。https://p1-ad.bytecdn.cn/large/pgc-image/5feb66fc9a9b47f7a217f8f40adc9ba9
宿松县柳坪乡 臭叶豆腐到底是如何发明?又是从何时开始,已经无从考证。在宿松县北部山区,柳坪乡、陈汉乡、北浴乡等山区乡镇居民,祖祖辈辈都流传着这项制作工艺。每年4-9月,是摘叶制豆腐的旺季,孩童会随着大人们上山取叶,回家做豆腐。https://p1-ad.bytecdn.cn/large/pgc-image/10b05bae9a4d43a09d682b3f1828d444
乡民手工制作臭叶豆腐 雨后的大别山,清朗,灵秀,雾气萦绕宛若仙境。将新摘回的臭树叶洗净,搓成稠汁,滤掉叶渣,再用比例草木灰用水调和均匀,倒入稠汁之中,静置一刻钟,待至清香扑鼻,即可成型。臭叶豆腐最大的奥妙就是草木灰的配比,量多会失其清香,量少不能成型,这便是传承的精华。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这里大多还没有通电,老人们讲,每至酷暑,至日暮西山,便是铺席乘凉的好时节,而此时必有臭叶豆腐,那丝滑入口,芳香清凉的口感和味道成为一代人最美好的记忆。https://p6-ad.bytecdn.cn/large/pgc-image/1017a2eb5e5347afb8f7e40f7269e254
臭叶豆腐不仅食味俱佳,且药食兼备,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去火、开胃生津、润肺止咳等功能,是真正的绿色健康食品,蕴藏着平凡而深厚的食品文化。品味它的前世今生,不仅蕴含了山区人民勤劳、智慧和朴实的本色,而且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发展的烙印。
来源:柒小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