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儿时不经意,家父和长辈们关于解缙的佳话故事,时影时现。长大细专心,解缙的佳话故事不仅在宿松民间广泛传颂,而且在宿松《郑氏宗谱》上寻到证实。
解缙:明·洪武二年(1369——1415)出生在江西吉水县城东门一户书香人家。大学士,官至宰辅,连奉三朝。幼少聪慧,才学出众,个矮,多计,人常称“矮子”。为人刚直、不阿。后人赞:“义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高祖解昭子,南宋咸淳年间入太学,被誉为“江右八龙”之一。曾祖父解应辰,元朝延佑年间做过教谕、学正、主簿。祖父解子元,元朝至正五年进士,做过判官,战乱,身陷敌手而不降,被敌打死。父亲解开,元未国子监生。明灭元,朱元璋器重授官推辞回家教书。母亲高妙莹,出身书香门第,做闺女时就喜爱博览群书,不仅经史、传记、天文、地理、医学之书皆能论析,而且善小揩、晓音律。解缙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虽不富有,但却很祥和的家里接受着正统的儒家文化教育。
吉水:自隋建县以来,文风蔚然,俊杰代出,被誉为“人文渊源之地,文章节义之帮”。是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庐陵文化的重要源头,先贤的精神、风范滋养着吉水这块地方。润物细无声,生于斯,长于斯的解缙,从小吮吸着故乡先贤的甘甜乳汁,也秉承着先哲们的大智大慧,自小就显出聪明过人的国家栋梁之风度。
郑祖三(1324__1411)宿松陈汉郑冲郑氏“迁松始祖”。字涌二,又字起松。系宋“迁松始祖、荥阳进土”郑介夫公十一世孙。娶祁氏。公深谋远虑,善交际,有大才。妣有勇力,当乱御贼保家,人称“郑娘子之锋不可犯”。父贞荣公。祖父悠彭公。曾祖父以任公,国学生,源江西瓦屑坝。高祖父配高公,邑庠生,居鄱阳。
宿松人民勤劳勇敢,爱憎分明,忠奸喜辩。吕蒙正、薛仁贵、杨家将、解缙等等无不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口口相传话题。
传说,解缙生下时,个小如田螺,体弱又多病。家庭的累坠,不是亲生,早以遗弃。长到四岁,不会走路,不会说话,都说解开生了一个哑巴儿子。一天家里实在容他不下,父亲背着母亲在一大雨过后把他装在畚箕里,用锄头拗着,准备到黄土山仔上去活埋。半路上,解缙伏在畚箕里看到许多雨后鸡脚迹,忽然自言自语开口了:“这是‘个’字。”父亲很惊呀!左右无人,哪来童声?转背看畚箕里,儿子小手指点,嘴里还在说“个”字。父子连心,解缙又被父亲抱回了家。当母亲寻子不着,又见子被抱回,那感觉不用多言且听丈夫兴致勃勃地说:“金鸡开口了,好生喂养,说不定他就是我解家的福星!”母亲小心接过,泪流满面,此时无声胜有声,好象苦日有他到尽头了。
解缙在父母的抚育下,慢慢长大。不到五岁四书五经滚瓜烂熟,且会文能诗擅对。
一日早起,母亲对他说:“解缙,,先扫地,后放鸡。”解缙马上应声:“好的!打扫庭前地,放出笼中鸡”。母亲讲他:“做事就做事,不要去念诗。”解缙强嘴:“明明是说话,怎道我吟诗。”母亲听了又欢又喜。还有一次,有人问路,打听姓董的郎中家住处,解缙童声稚气:“过街往北走,转弯你向东,门前桂花树,便是董郎中。”惊得路人半天都回不过神来。
解缙六岁时更不是一般的孩子了。调皮,搞恶作剧是常事。嫂嫂总取笑他:“矮子矮,一肚子拐!”。哥哥有多次在他看书时要他去买豆腐。这两事总惹得他老大不高兴,心想我要很好地治治你们。一日,他从家里抱出一床棉被慌慌张张跑进柴房。哥哥急问,解缙说:“不得了啊!家里发火了,我只抢了一床被出来。”哥忙丢下手里活,朝家跑去。解缙偷偷乐了又朝嫂嫂方向跑去:“嫂嫂!了不得了。哥掉水里了,不知有救否?我怕哥受冷抱了床被!你快去看看!”嫂嫂听到,如雷轰顶,嚎啕大哭也赶朝家跑去。哥嫂相见,面面相嘘,哭笑不得,都骂:“你这矮子精,前世鬼!”解缙在地上笑得连打滚。
解缙小时就有正义感。在他家不远处住着一户财主,财主家仆人常狗杖人势,欺负人,犹其是穷人和小孩。财主家门前敞阔,常常人集聚得象闹市。孩子们那里热闹那里钻。仆人们经常欺负这些小孩,解缙自然在其列,气不过总想整治一下这些恶奴们。他用米慷调糖汁,再放竹筒里,然后深夜逞没人把糖汁从竹筒挤出象大便样,放财主门口。
第二天,仆人们发现门前一堆大便,硬说是昨晚在玩的小孩拉的要他们吃掉。解缙装着为难,说:“哎!你们是那一个,也真不象话!怎么拉屎在门口,我大些,代你们吃了吧,各位,行行好!不要再为难他们了。”解缙解围,一泡“大便”众人看着他掩鼻敞口全吃了。
再过一天,解缙真的拉了一堆大便放财主门口。仆人们一清早打开门就听门外有吵闹声且门口又有一堆大便时,解缙不等他们开口就说:“哈哈!原来你们家经常有半夜在门口解大便毛病的人!这回可不要再赖我们啊,我们昨天都赶庙会去了。”财主听到吵声,气不过,问是谁干的?大家都不吭声,财主见无人认帐,就说:“既然这样,你们一人一口把它分吃了”无耐,几个仆人翻肠倒胃也不知是怎样分吃了。
事后,解缙结开谜底,乐得大伙在地直打滚。
街坊祖渊静先生非常喜欢解缙,先生爱后生——爱才。一日无事,先生就以“小儿何所爱”为题,要其作首诗。解缙兴手沾来:“小儿何所爱,爱此芝兰室;更欲附飞龙,上天看日出。”祖先生狂喜,又问:“小儿何所梦”。解缙又说:“小儿何所梦,夜梦笔生花;花根在何处?月府是吾家。”话一落地,祖先生惊喜,一个七、八岁孩子,胸襟开阔,气魄博大,真难得!
十一、二岁,塾师徐先生在五、六个学生中,最欣尝解缙才华,经常有意考他来激发别的学生智商和增加课堂气奋。一日,命其以山、竹、梅、月四字为诗眼,作一首五言绝句。解缙口吟,先生执笔:“云闲山秀丽,风静竹平安;诗兴梅边得,琴清月下弹。”佳作!喜得先生一跳老高,当场亲许女儿徐素姣为其妻。
解缙十五岁时,社会闯荡机会多,结束人也杂。有人就讥笑他个矮。解缙笑而敬道:“世人笑我矮砣砣,我笑世人着衣多。倒吊起来有点黑,身高一丈又如何?”又说:“为官岂能论因龄,前人早己有明证。甘罗十二为丞相,我比甘罗长三春。”说得那人哑口无言。
解缙年少时,常用些日用品入诗明志、皆触景生情。如锯、斧、见犯奸和尚带枷之类。《锯子诗》:“曲邪除尽不疑猜,昔日公输巧制来。正是得人轻借力,定然分别栋粱材。”《斧头诗》:“斫削群才到风池,良工良器两相资。他年好携朝天去,夺取蟾宫第一枝。”《带枷诗》:“知法又犯法,出家又带枷,四块无情板,枷着大西瓜。”吟兴未了,又作一首:“精光顶着精光项,有情人受无情棒,出家人做带枷人,小和尚累大和尚。”
传说,解缙父亲在元朝做官,明灭元后,朱元璋安排他做官不受回家做起了卖豆腐生计。解缙自我介绍是:“严父街前肩担日月,慈母屋里手转乾坤。”非常贴切。
一首名联,留传五百余年,毛泽东也引用过。此联就出自解缙少年之手。解缙年少,脱颍而出,人称“吉水才子”自然引起一些清高秀才的妒嫉,要与他比高低。一日,众秀才聚在一起谈论,见小解缙打过,其一秀才征对他摇头晃脑念道:“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解缙听后,淡然一笑,回了一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此对联应此秀才唯妙唯俏,秀才好不狼狈。
解缙家对门有一曹姓富户人家,儿子曹宝靠着父亲曹萱有钱有势,不学无术,经常寻花问柳,鱼肉乡邻。一天,解缙带着先生女儿徐素姣去郊外采笋。回来,看见曹宝和几个浪荡公子在马背上调侃田里插秧的农夫。曹宝趾高气扬:“喂!插田郎,我们来对个句,我出上联,你们对下联,如何?”说完装腔作势:“插田郎,插田郎,一天能插几千几百行?”农夫那有此闲功理他,装没听见,继续干自己的话。曹宝他们以为农夫答不上高兴得不得了起来:“绝句!绝句!”
解缙见这帮无聊之徒,闲得无事,取笑农夫开心,愤愤不平,马上回复:“跑马夫,跑马夫,一天能跑几千几百步?”素姣和插田的农夫听到解缙把曹宝比马夫,“哈哈”大笑。曹宝讨了个没趣,打马上前,指着素姣手提竹篮装的竹笋说:“竹篮装笋母怀儿”素姣这时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说她以成了母亲,羞得面红耳赤,那些个浪荡公子笑得前府后仰,认为沾了口头便宜。解缙怒不可激,指着田里一把把稻秧说:“稻草绑秧父抱子”解缙敏捷即景对句,把曹宝比作儿子,农夫们改恨,素姣也转怒为喜。
曹宝还想在素姣身上占到便宜,手指对面小木桥:“有木说是桥,无木亦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停顿,色迷迷指着素姣。“你做我的娇。”
解缙好不恼火,走上前一把夺过曹宝马鞭丢在田里,回敬道:“有米说是粮,无米也是良,去掉粮边米,加女便是娘。”停顿,用手指指素姣,又指指曹宝语气加重。“她是你的娘。”
田里农夫,素姣都笑得喘不过气来,曹宝们深知斗不过解缙,不得不夹着尾巴打马回城。
儿子丢丑,吉水县城,父亲曹员外哪来面子,决定一定要奚落一下刚穿满襟裤的毛孩子,那知一交手,曹员外比儿子更狼狈,请看对句:“小子无才嫌地窄——大鹏展翅恨天低”“水中蛤蟆穿绿衣——锅里虾公着红袍”“两猿断木深山里,小孩子怎敢对锯(句)——一马陷入泥潭中,老畜生岂能出蹄(题)”···和名联趣说“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翰林出身的曹尚书是京里官,听说家乡出了个“神童”,回乡省亲之际,专门请来看客,慕名相会。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墨迹,脱口就说:“醉爱羲之迹”解缙随口就吟:“狂吟乐天诗(取杜甫评李白诗‘白也诗无敌’句)”。曹尚书马上又出:“风吹马尾千条线”解缙立即答对:“日照龙鳞万点金”
这时迎来看客们阵阵喝采声,尚书稍有着急,见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解缙略加思索,指指桌上棋子:“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解缙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了,面输心不服,就以教训口吻说道:“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出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看客拍案叫绝,尚书顿时语塞,不得不佯醉而退。
解缙超群才智,尚书不得暗服。一日,有才之人更爱才,曹尚书正式邀请解缙进府切磋同乐,你来我去,尚书始终占不了上风,最后使出绝招——利用偕音双关,企图一题三解压倒对方。上联:“庭前种竹先生笋”解缙对:“庙后栽花长老枝。”曹尚书笑道:“我上联原意是说庭院前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原意是说寺庙后栽的花卉长出了老枝。”曹尚书又说:“我上联另有新解。说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庭前种竹先生损”解缙接着说:“我下联也有新意。说寺庙后栽的花卉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所以叫:庙后栽花长老支”曹尚书继续说:“我上联还有一层意思,说的是庭前为何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找个说法,所以是:庭前种竹先生询”解缙拍手笑道:“大人别急,我下联还有一层意,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忙去告之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所以是: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这一题三解也没能难到解缙,不禁由衷赞许:“真盖世奇才也!”心里所存终于说出:“我把小女许你为妻!”
宿松被评为“诗歌之乡”,位于全国第三,不无与宿忪民间喜好传颂解缙等名人诗、联有关。传说解缙对联许多,现缉部分,雅俗共赏:
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写春秋,演春秋,两部春秋。 /切瓜分片,上七刀,下八刀;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天当棋盘星当子,何人敢下;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 /士口为吉,吉州吉府吉水县;日月是明,明山明水明国邦。 /日升东,月落西,天上生出明字;女在左,子居右,世间配定好人。 /日好月好日月好大好江山一统;君乐臣乐君臣乐永乐天子万岁。 /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口度黄昏。 /宝塔七八层,中容(庸)大鹤(学);通书十二页,里(礼)记春秋。 /半局残棋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枪;一堂古画人不笑鸟不叫花不馨香鱼不跃。 /此木为柴山山出;白水成泉夕夕多。 /桂花香八月,宜折不折,难得狂风嫉妒以害;灯火映三更,当熄即熄,莫招烈焰戏弄遗恨。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转水,水止因车停,故须扬车威祛旱威:风火火风,风助火,火借风,风强致火量,理应压火势险焚患。 /鑫抱三金,天有不测风云,富家不幸酿悲:炎杯两火,人在难知吉祥,贫户无恙可喜。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千年老树当衣挂:万里长江作浴盆。 /二人回家,一口大一口小,哪个是夫:少女出嫁,孤山高孤山低,此来正妙。 /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上将上将军位,以位立人。 /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船尾拨钉,孔子生于舟(周)末: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竹本无心,外面横生枝节:藕虽有孔,中间不染污泥。 /五九加一九,共有几九?老年与少年,正是忘年。 /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百姓: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鹦鹉能言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纸糊屏风千个眼:油烧蜡烛一条心。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屑小欺大乃谓尖:愚犬称王即为狂。 /地楼楼上起楼,楼间无地:天井井中开井,井底有天。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啼)月[下]子规喉舌冷:(宿)花[中]蝴蝶梦魂香。 /仙子吹箫,枯竹节内生玉笋:佳人撑伞,新荷叶底露金莲。 /修撰进馐,馐馔饱充修撰腹:指挥烧纸,纸灰飞上指挥头。 /东风吹倒玉瓶梅,落花流水:朔雪压翻花径竹,带叶拖泥。 /金水池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等等。
如果把“诗、词、曲、联”称作中华文化的四大瑰宝的话,那么解缙就是把对联推向顶峰的一代“联宗”
天理自在心中,心存理,就能明理,才能辩理。解缙从小就有那么一股天生的浩然正气、胆大心细、敢说敢为、聪明绝顶、思维敏捷、曲直分明的才气。
【歪理歪说】:一日,皇上闲得无聊,别出新裁,下诏书要李尚书进贡公鸡蛋,李一听魂都吓飞了:世上那有公鸡蛋,这不是故意为难?急得李尚书回家寝食不安,夫人问其故,说:“此事一定是一个聪明题,你不经常说贤婿解缙聪明,何不找来一问?”一句提酲梦中人,快快有请,解缙一听:“小事一桩,不用着急,快叫老丈人好吃好睡,不要急坏身体。”老丈人忙问他有啥办法。他说:“你备好官船,挂上旗子,写上官衔,我替你进贡。”李尚书说:“拿什么进贡?弄不好是欺君之罪,此事尔其答上老夫,也不能害了贤婿呀!”解缙说:“天机不可漏,到时自有分晓!”第二天,解缙到了京城,皇上宣见,进宝人是一小伢,站立盯看:“你是何人?来做什么?”解缙不慌不忙:“小民解缙,来替岳丈李尚书进贡的”皇上又问:“你岳丈为何不亲自来?”解缙说:“岳丈在家生小孩,不能前来。”皇上哈哈大笑:“男人怎么会生崽?”解缙忙说:“是呀!男人不会生崽,世上公鸡哪会下蛋?”皇上一听,有道理,进贡公鸡蛋一事从此不提,并留下解缙,封以学士官衔。
【审鹅】:且说解缙邻里曹宝通过父亲关系和钱财给他弄了个秀才。全家皆大欢喜,自然要庆贺一翻。十多天前买了两只鹅还差几只一直没买到,宴席临近,菜没配齐,曹宝见此自告奋勇,拿了钱带了两个公子哥上街买鹅去了。上得街来,街上稀奇东西又多,曹宝就见什么买什么,一会儿功夫把正事都忘了,钱也很快花光了。这时,他才看到一农妇拿着六只鹅在街上叫卖。钱没了,鹅出现了。三人一合计,曹宝稀皮笑脸上前:“我们来对个句,你对上,我出三倍价买你的鹅,对不上你的鹅就归我了。”也不管农妇是否同意就吟出一个上联。农妇未读过书,哪知对句?曹宝不管三七,三人抢了六只鹅跑了。这不是光天化日之下抢劫吗?街坊气不过纷纷拥农妇上县衙告状。这时解缙正在街上卖豆腐也听说此事,心里立即产生一个念头:去看看。
当时,吉水县令牛知县一见此势头不问情由就知道其中原委,孰轻孰重待惦量,为息事宁人,他作出“按价还鹅钱给农妇,抢鹅之事暂不追究”的裁判。农妇莫耐何,底下一片哗然。解缙忍不住,高声说道:“大人,不妥,您虽解了农妇之围,但长了恶人之威,此例一开,怕是空了官府,民无安宁之日了。”牛知县见是解缙,理亏且知其利害,就问:“依你之见?”解缙说:“起码要罚三倍价钱,有功名还要革除功名”众目睽睽之下,牛知县没法,只得吩咐衙役把曹宝带来问话。曹宝哪有那么老实,一口否认,多方狡辩,弄得牛县令也无法。解缙听不下去了,又站出来说:“去把他家鹅全部捉来,我来审鹅”。事以至此,牛知县也只有听解缙的了,就吩咐衙役把曹宝家鹅全部捉来,一共八只。八只鹅捉到,解缙叫人在地上铺上一块白布,让八个衙役一人按住一只在白布上蹬着,不要弄错秩序,解缙走上公堂案前,一拍惊堂木,一脸严肃样,指着鹅说道:“鹅呀鹅!惹事多,今日解缙来审你,皆因尔等有罪过。引得贼子起歹心,引得主人泪滂沱。按理判尔以极刑,送进人肚亨安乐。”说到此,走下台,继续念,“若要免去吃一刀,赶快扃出屎一砣。”念完来到每只鹅屁后,用手靠近屁股背用力一压,八只鹅个个都屙出一堆屎。这时,解缙站起回到审判台,惊堂木一拍,说:“罪鹅原地不动,请验屎官验鹅粪便”这还用验,八只鹅,两只鹅是曹宝家天天吃大米拉出来的白粪便,六只鹅是农妇家鹅在外吃野菜、青草拉出来的绿粪便。案件大白,曹宝无可抵赖,牛县令顺水人情满足了解缙和百姓愿望,平息了事端。
【辩卷】:解缙有如此雄才大略,这是民间不争的事实,但还没得到当时官府科举的证实。洪武二十年(1387),18岁的解缙赴洪都(南昌)参加乡试。谁知,一进考场,答卷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兴致交上考卷,只等发榜。那料,黄榜无名,无端入牢,莫明其妙,问之情由,答曰考卷犯忌:诽谤皇上,诽谤朝廷。按律当斩,念尔年轻,是个人才,悔过毁卷,放你回家。
解缙可是吃素的,死也要死个明白。但既以入牢,只有暂时应下毁卷之事再说。原来考卷没问题,考场出了鬼。兵部尚书沈潜出面要主考官给他外甥中头名举人,可主考官凭考卷,无论从哪方看,这第一名,非解缙不可。主考官犯难了。这时,一考官再仔细审卷后,对主考官如此这般一番就出现了解缙莫明入狱。难怪乎古今考场都绝不了有许多以身试法之人。科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是天大之事,考生要自毁考卷,事情也不小,要经地方长官、监察御史、正副主考和部分学子等相关人员到场。主考官说:“各位,今有考生解缙,一时糊涂,答卷语言有些犯冲,自愿烧卷,请各位做个见证。”又对解缙说:“这是你的考卷,自己烧掉吧!”解缙接过考卷,立即改变主意,问道:“各位大人,主考官,你说我在考卷里诽谤皇上,请指出在哪里?我也心服口服!”各官员、学子一听都附和着“有理”。主考官一听,傻了,心想一个乡下毛孩,说他在考卷里发现有犯上的死罪证据,好意救他,指条生路——毁卷,还不感恩带涕,谁知他敢出尔返尔,众目睽睽之下,主考官顾作镇定:“解缙你是要辩卷哦?”解缙说:“对!有错甘当死罪。”主考官还在劝他:“要想好了,本官指出来了,就没你后悔的时候了?”解缙这时并不理会主考官,而是转向御史大人,问:“要是我答题没错,该如何处置?”御史说:“答卷没错,挖去主考双眼。”主考官不得不根据那考官主意装腔作势地说:“各位大人,学子,考题是《颂君》,可解缙却写‘大明灭,元国立,邦兴刑,治顽弊,德法并,施取信,万民苦,役免行···’这哪里是颂君,分明是诽谤。”解缙一听,觉得好笑并温和地说:“‘大明灭元,国立邦兴,刑治顽弊,德法并施,取信万民,苦役免行···’大人!你违背我本意了,句句是颂君,怎说是诽谤?”这就是人人可知的“下雨天留客”古人作文不断句,意思洽洽相反的效应。主考官听解缙如此一辩,傻了,看着看着考卷不觉又象找到了救命稻草:“有了,有了!‘大明江山’的‘大’字上多了一点,成了‘犬’字,这不是骂君吗?”解缙上前一看,说:“还没挖掉你双眼,眼怎么就瞎了?这不是一点,是一只绿头苍蝇。”说完,把手一挥,苍蝇飞去,解缙冷笑:“哼!一只苍蝇也想玷污我的考卷,可笑!”众人一致称赞:“解缙不愧是江南第一才子,举人第一,解元之才。”主考官慌乱神了,忙向解缙赔罪带叩头。地方官也不想事情闹大,调解道:“念主考官初犯,用黑笔圈其双眼代刑,解解元,你看如何?”于是,解缙见好就受,拿着笔,口里道“是”。把主考官两眼涂黑,大家发出一阵阵“唏唏”笑声。
洪武二十一年(1388),解缙、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科取士,这一消息轰动了整个南京城,连皇帝朱元璋也要破格召见。在这一次,朱元璋对解缙“甚 见 爱 重”并授“中书庶吉土”。虽不是正式官职但可终日陪王伴驾。解缙父亲解开是太祖老朋友。老朋友儿子,如此才华,朱元璋对解缙又许“恩 犹 父 子”
皇上对解缙有如此器重,从此解缙步入了人生第一个发展高峰。上《万言书》、承《太平十策》就是见证。但“伴君如伴虎”、再者与群臣共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解缙再为大明江山、大明百姓,一腔热血,天地可鉴也办了三件为皇上大为不满奸臣借事生事之事。但朱元璋还是对解缙恨才惜才。在“千叟宴”后朱元璋单见解开谓解缙“十年后再来朝廷,到时大用未晚”
洪武二十四年(1391),22岁的解缙尊皇意与老父回到吉水老家。回乡后,解缙发奋读书、创作诗文、校补史书、弘扬书法、宗谱作序、游山玩水等等,凡有益之事皆为,名誉天下。
吉水与鄱阳同省,鄱阳瓦屑坝是宿松65姓187家洪武年间迁徙之地,十几年来,两地往来信息频繁,解缙故事几乎都是那时带入宿松。郑祖三也是那时慕其名与之相识结为忘年交的。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驾崩。当时,解缙29岁,郑祖三74岁。两人相遇“梅邑”,解缙奔国丧,郑祖三办家事。先帝驾崩,新主登位,七十多岁文韬老汉“甚深”三十未逾奇才后生,“临行赠额曰:‘重 望 可 风’”。“重望”——重托、厚望也!宿松人民的信任、希望;“可风”——肯定,佳风度、风格、风范。进京侍君,日后勤民,充分体现出其才华,且信任。解缙没有辜负郑老夫子和宿松百姓重望。在他短暂的后半生中为国、为民,亲侍三君,办了几十件大好事。其后引来佳话更为宿松百姓乐为广传。
解缙入朝后,那是处处是非地,时时存介心,不是他聪明才智,任何人都不会有如此口碑、如此幸运。
【献宝】:解缙名望早在明三朝深根缔固,嫉妒、害他的人大有人在。李至刚就是一位,在他“首发建都北平议”上正合皇上意,但又苦於“靖难之变”之困而无力行使又荐各官员献宝集资,且特意提到解缙家有稀世奇宝——公鸡蛋。皇上好奇也真信了命其献出。解缙想抗旨死路一条,也只有用老办法,以“莫须有”的东西解“莫须有”难题。
一日解缙庄重地托着用红布包裹的“公鸡蛋”献给皇上。皇上接过红包,看看——外表精致:摸摸——软硬适中,里三层,外三层真有一乳白色椭圆体的东西,心想“世上真有公鸡蛋?”兴致正浓,弄破其皮,粒粒白米露出。皇上脸马上一变::“解缙,这是怎么回事?平日你忠诚老实,今日为何戏弄于朕?”解缙“哈哈”大笑。皇上怨问:“你笑什么?”解缙:“我笑皇上不识宝啊。”皇上不以为然:“几粒白米,算何之宝?”解缙答道:“皇上爱宝不识宝,误了国事怎得了,天下倘若缺此宝,不出三天人要倒。来之不易方为贵,黎民百姓血汗浇,今朝解缙献米死,来日田间尽长草。”说得皇上频频点头:“解缙啊解缙,此确确是宝,莫须有的公鸡蛋朕要你献,朕不就成了糊涂的朕吗?无非是考考你智彗,测测你真心!”
【解缙救宫女】:贪官纪纲向皇上献了一双玉桶就摆放在宫殿里,被一宫女在清冼时,失手打碎了一只,正好被纪纲撞见。这还了得,必死无疑。宫女求救于大人,纪纲非常恼火:我心爱之物,割爱献于皇上被你打碎,本想一脚踢死她,转念一想,整解缙的机会来了,手托起哭得象个泪人的宫女:“现谁也救不了你,只有求解缙发慈悲!”解缙遇到这事,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凭着解缙敏锐他采取了孔子“以直报怨”解决方法,应下了此事。
第二天早朝,皇上就直出话题“是谁打碎了玉桶?”解缙出班禀报:“是宫女。”皇上说:“把宫女推出斩了。”解缙不慌不忙:“慢!皇上息怒。玉桶是宫女无意打碎,我看这是天意,不但不该治罪,而且还要该奖。”皇上问:“这是何道理?”解缙说:“皇上请想:您是要一桶(统)江山,还是要二桶(统)江山?”皇上说:“当然是要一统江山啊!”解缙说:“这就对了,如今天遂人愿,打碎一个,只剩一桶(统)天下,正应皇上心意,这不是大吉大利之好事?”皇上说:“免宫女死罪!”这事平息后,正气死一人,牙齿“格格”作响···
【说是风流不下流】:一日,皇上寻猎,解缙侍旁,娘娘、宫娥、彩女随后,皇上猎至正兴,忽望一宫女内急往山坳小解。皇上为助乐故意为难解缙,令其赋诗一首。解缙不失文雅,不显低俗随兴口粘来:“顾望四无人,淑女解罗裙,露出石榴缝,珍珠出蚌门”话音未落,一片叫好,史笔官马上记下。
【听是风流做下流】:“扒灰”一词是公公与儿媳有染的专用词,而有人总泛指用于男女不正当关系,确实不妥。“扒灰”民间不多,它总会恬不知耻地出现于历代皇宫之内。据说,皇上偏爱且立为太子的朱高炽是源于喜欢其妻张氏。但此事别人不知可逃不脱特务头子纪纲的耳目,他要利用此事为引线再害解缙。
一日,皇上又去朱高炽家私会张氏。纪纲知道了找来太监转告解缙,说皇上找解缙到太子家去,有要事相商。解缙是太子老师,皇上找去太子家,肯定与太子学业有关,就葱葱忙忙去了。左脚一跨过门槛,右脚就抬不动了——一幕情景让他确实吃惊不小:皇上正搂着张氏亲昵。解缙的突然到来,皇上吃惊不小,但必竞皇威在身又马上镇静,一脸不高兴反问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的解缙:“解缙进不进?”尴尬的解缙这时也回过神来,抱着必死念头回答:“永乐乐不乐?”皇上听了此话,暗暗佩服哈哈大笑,对张氏说:“人说解缙善对,果真名不虚传。”一场生死攸关的陷害在两位智者谈笑中烟消云散。
【江西麦地免粮】:解缙凭着自己能耐,一步登天,总不忘如何有机会回报家乡之念。明朝的税多、繁且杂。江西本是富庶之地,因税也折腾得满目苍夷,民不聊生,百姓寻土地要吃,只要有一线生机都不会放过。这不,江西冬闲田本不适应种荞麦,百姓种上了,收成甚微。朝廷知道税照加不务,这一下子真难到了地方官,找解缙在皇上面前呈述其事。可解缙这时己不是那时正红的解缙了,明知有难度,解缙还要绞尽脑汁去办——为国为民。
解缙在皇上必经之路上,用糠麸在地上洒上“江西麦地免粮”几个大字。地下有吃的,蚂蚁嗅觉最灵,马上黑压压的在糠麸上爬过,就形成了“江西麦地免粮”的蚂蚁字。皇上来了,后面跟着一帮大臣,当然解缙也在其列。大家都远远看见一怪现象:地上有字。其它人都不敢做声,皇上一看,一读:“江西麦地免粮”正要问究竟,解缙马上出班上前跪倒在地三呼:“万岁!谢主龙恩。”你看皇上是“金口玉言”。皇上明知这又是解缙固弄小动作,耳边又想起江西官员的情况汇报,也不得不为解缙的用心——感叹:“解缙呀!解缙,真有你的,好!准奏。江西麦地从此不再征收粮税了。”
【解缙解哑谜】:一日解缙与李至刚在谈论到吉水人文胜事,大家都赞叹不已。特别是民间歌谣:“铜锣滴漏叮当响,石鼓敲打文星降。五獭过河出状元,六马翻山拜将相,更喜有个文峰山,代代秀才穿官衫”。谈到至兴,解缙夸言:“不是我吹牛,吉水就是山樵农夫,也能吟几句诗、作几副对。”此话一出,那想李至刚就又有在皇上面前告状解缙的把炳了。说解缙吹牛:家乡山樵农夫也能吟诗对句。皇上本一想:你这个李至刚也太无聊了。又一想:吉水为何有这样的文风气象呢?其中必有原因,想亲自去体验一下。皇上这一要去,而且是冲着他那句话去的,自然不是一件好事。解缙当然极力阻挠:“皇上去吉水,真乃吉水百姓有幸,但不知是水路还是路?”皇上说:“水路怎么说?旱路怎么讲?”解缙说:“回皇上,走旱路,要过二十八都(村)的藤桥,村夫都被摇得翻肠倒肚,晕头转向,况皇上?···水路更去不得,您没听说‘吉水流急,峡江江面窄,鲶鱼江里过,挤紫一点血’吗?水急江窄,龙船怎样得过?”皇上一听解缙如此一吹,马上倒吸了一口冷气——摇晃的藤桥,挤得鱼也流血的峡江,也就打消了此念另叫李至刚去吉水取证。李至刚巴不得自己一人去,就来到了吉水,那可真的是鸡蛋里挑骨头。他在城东门,见几个挑柴樵夫,便钻出轿子拦住一位问:“听说吉水文风好,人人才华高,今以宝塔为题,我出上联,你对下联。”他也容不得对方答应否,手指太平山上的龙华塔呤道:“宝塔巍巍,六面四方八角。”樵夫那知对句,见同伴走远,就焦急地伸出手掌摇了几摇,表示听不懂他的话,挑起柴飞快地走了。李至刚奸笑着又转到城西码头,看见一菜农在赣江边冼菜,上前说道:“我出上联,你对下联。”不等菜农同意否,就又指着河里装着油漆桶的船念道:“船装大桶,油桶漆桶,七桶八桶。”菜农听不明,觉得此官好笑,就指指担子前头十把韭菜,又指指后头九捆香葱,意思是说:我还要忙着去卖菜,哪有时间与你闲扯,随即挑着菜担朝街上走了。李至刚哈哈大笑,心想:“解缙你吹牛,这次可有你的好戏看”立马回朝报皇上,皇上一听追问解缙,解缙一听这次难逃,但解缙还没到砍头前一刻,他还是要一博的。就问当时情景,解缙听后哈哈大笑:“李大人,这就是你的不是了,那樵夫菜农都已对出了下联。”皇上和李大人齐问,解缙说:“樵夫伸伸手掌,摇了摇摆了摆,不就是‘玉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正对你‘宝塔巍巍,六面四方八角’。菜农指了指挑着的韭菜香葱,是说‘肩挑小菜,葱把韭把,九把十把’正好对‘船装大桶,油桶漆桶,七桶八桶’”皇上听了连点头,说:“妙!妙极了。”李至刚不得不点头哈道。
【敢打皇上】:一天,陈瑛请解缙去喝酒,解缙有心不与他们同流,但又一想,共事同僚,盛情难确,也就去了。酒过三巡,陈瑛哽是要与解缙斗赌:平时都说解缙胆大,如果解缙敢当着众大臣的面打皇上一巴掌,就承认解缙真的有本事,是个有胆有识的英雄,不然,就是个外强中干的狗熊。解缙有多聪明,有哪样事他不敢做,就认真地问:“若我赢了怎讲?”陈瑛见解缙入套了,内心那个喜就别提了,说:“随你怎么说!”解缙边吃边慢慢说:“我也不要求你怎么怎么样,只要你也当着皇上面叫我一声爷爷。”陈瑛连说:“行!一言为定。”此协定一出,早传扬出去了,只是几人欢喜几人忧。箭在弦,解缙不得不作好充分准备。一日两,两日三,解缙终于找着机会:解缙与皇上、陈瑛等几位君臣一起闲聊。解缙突然给皇上来了一巴掌,这一突然举动,痛在皇上脸上,惊在皇上心中。皇上大怒:“大胆,你竟敢打朕,真是无法无天!”解缙伸出右手给皇上看:“启禀皇上,微臣就是借十个胆子也不敢打皇上呀!我是给皇上打蚊了,请看!”皇上看到他手上被打死的蚊子和鲜红血迹,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可见你对朕一片忠心。”陈瑛这时就想溜。解缙叫住,要他叫爷爷。皇上感到奇怪,陈瑛比解缙大,他俩又不是同姓,这爷爷从何而论?解缙也不隐瞒,就把两人打赌之事一说,皇上虽挨了打,这打,打出了解缙的真心,也就哈哈大笑高兴地说:“对呀!输了就输了,就要信守承诺,不然今后大事怎么去执行呢?”陈瑛没法,只好对解缙作揖叫了声“爷爷”这一情景,皇上更来劲了,说:“哪有站着叫爷爷的,要跪着喊才像孝孙呢。”陈瑛又只得扑通一声跪下叫:“解爷爷!”解缙这一巴掌打出了威风、胆量;扬了正气。他真希望有机会对那些奸臣都能受到如此报复。
【吃屎的故事】:一次,机会来了,解缙知道朝房里明天轮到自己值班。在这天,他就在家里拿了一包红砂糖,夜里趁人不注意溜进朝房,偷偷将红砂糖倒竹筒,使劲地筑,筑得圆圆的硬象一堆狗屎放在地上。第二天清早,解缙进朝房,大叫起来:“今天是那一位值班,不负责任,怎么让狗跑进朝房来拉屎了,该罚,要他吃掉。”大臣们一查:“哈哈!今天不正是你,自己订条款自已违犯,你吃吧!”解缙装出后悔没及的样子,连忙求饶。文武奸臣差不多都吃过他的亏,那个肯依饶?解缙无法:“好吧!自作自受,我吃我吃!”他张牙咧嘴,把“狗屎”吃光了。大臣们一齐起哄。不几天,轮到一个对他成见最大的经常想害他的一个大臣值班。头一天晚上,解缙在朝房拉了一堆屎。第二天,走进朝房,他又大叫起来:“嘿嘿!我那天吃了一堆屎,今天是那个值班,他也要把地上的屎吃掉。”大家都望着那位大臣,那大臣慌了,站都站不起,解缙扣着:“我当朝宰吃狗屎都吃得,你吃人屎还不是便易了你,快吃!”那大臣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吃了一半,实在吃不下去了,大家也实在看不下去了,群臣都替他求情,解缙点到为止,说:“看在众位份上,算了就算了,你把地打扫干净。”
俗话说“官有十条路,九条人不知”解缙一生是如此坎坷,他何尚不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解缙从举人第一名获解元桂冠,仕明太祖朱元璋,从中书庶吉士——江西洪都监察御史到仕建文帝朱允 派做河州卫史——召为翰林侍诏再到朱棣封侍读——任命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文渊阁首辅——贬广西做布政司参议——改贬交趾布政司右参议。永乐八年进京汇报工作等不回而去向监国太子汇报却成了结交太子图谋不轨罪入狱,后以朱棣一句“缙犹在耶?”为由被纪纲为据弄死雪地。这一事实是真是假宿松百姓从来避而不论——这样聪明绝顶、正直清廉、用聪明忧国忧民、用身正为人处世的明三大才子之首不会是这样归宿。他是司马迁的再世、是韩俞的论回。
解缙时时知道自己处境,一些大臣既恨解缙又斗不过解缙。解缙也觉得自己为国为民树敌太多,有朝一日败下来,吃不消,不如好早给自己早作安排。最后事情无中生有出来了。南京城大街小巷都传出小孩歌谣:“解缙矮又矮,方心斗大胆。今朝嬉皇帝,明日要谋反。”传出解缙要谋反这是阴谋者多阴损一招!其后果就是要杀头、诛九族。解缙知道后,如果不能辨解,必冤死无疑。他交待好所有善后事宜,便脱光衣服打着赤膊来到皇上大殿,皇上问:“解缙,有何急事?如此打扮?”解缙说:“有人编歌谣害我说我要造反。”皇上说:“歌谣怎么讲?在那里听到的?”解缙说:“现南京城里到处可听到孩子们在唱什么‘解缙矮又矮,方心斗大胆。今朝嘻皇帝,明日要谋反。’”皇上坦然地说:“这是小孩唱着玩的,不要当真!可能吗?”解缙心里踏实了,继续解释:“这首歌谣,前两句编得不错,有根有据;后两句编得不实。我解缙是个矮子,心虽如方形,却是方心为忠国;胆虽如斗大,却是斗胆进忠言。但我没有谋反之心,我是赤胆忠心保大明江山。说了这么多,或许皇上有所疑惑。今天,请皇上给我开膛破肚验证我的方心斗胆吧!”皇上说:“别开玩笑!开膛破肚,人不就死了。”解缙说:“皇上,不会的,我有起死回生术。”皇上兴趣来了,问:“怎么个起死回生法?”解缙说:“我先在手掌上写好咒语,你们破开我的肚子,看了我方心斗胆后,立即用线缝合起来,再打开我左手,皇上你念一下咒语,静一会,再打开右手,皇上你再念一下上面咒语,我马上就能活。”皇上惊奇地问:“真的么?”解缙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在家试过多少次了。”皇上叫人破开解缙的肚了,一看,哪是什么方心、斗胆。还不和平常人一样。这时皇上清醒过来了,立即叫人缝合上,打开解缙左手的巴掌,只听皇上念道:“解缙,解缙,我的儿,死在金銮殿,埋在紫金山!”再打开右手,迫不急待地念道:“解缙,解缙,我的肉,武官来戴孝,文官来扛丧。”皇上明白了,解缙手里不是什么咒语,而是一篇死后遗言。皇上边念边流泪,对着解缙尸首说:“朕依你!朕全依你。”解缙为何要文官扛丧而不用武官?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忠孝正直与文官相侵,积怨较深。皇上果真照了解缙的意思,按皇子的葬礼把他埋在了紫金山上。这天武官全部戴了孝,文官轮流扛丧,把文官都累绝了气。解缙死得光彩,葬的安乐。解缙虽然比郑祖三晚死四年,但“重 望 可 风”四字铭是郑祖三慧眼识人,解缙莫负重望,两人最好心结,更是宿松百姓情结。
传说解缙是仙鹤下凡,他的死不叫死,叫回归仙境。但愿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