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武读做太武,这个配音乐的舞蹈,它表现的故事是周武王领导各路诸侯消灭商纣王,以及建立西周政权后一系列安置措施。简称为《武》舞。孔子的周礼培训班里有一个听众叫賔牟贾,为了考核这个賔牟贾(读音_鬓某古)培训成绩,有孔子与賔牟贾的一段对话,收录在《礼记》卷39_《乐记》第19上。
【白话通解】
周人賔牟贾陪孔子坐着。孔子和他谈话,涉及到乐舞,
孔子问:"《武》舞开始前长时间地击鼓警戒,这是什么意思呢?"
賔牟贾回答说:"这是表现周武王出征前,担心得不到士众的支持,需要长时间地准备。"
孔子问:"声音拉得长长的,绵延不绝,这是什么意思呢?"
賔牟贾答道:"这是在表示周武王担心自己完不成安民和众的大事。"
孔子问:"乐舞一开始就猛烈地手舞足蹈,这是什么意思呢?"
賔牟贾答道:"这是象征周武王在寻找征伐的最好时机。"
孔子问:"《武》舞中右膝跪地,左膝抬起,这是什么意思呢?"
賔牟贾回答:"那不是《武》舞的跪姿。"
孔子问:"那歌乐中过多地涉及表示杀伐之气的商调,又是为什么呢?"
賔牟贾回答:"那不是《武》舞中所应有的音调。"
孔子问:"如果不是《武》舞应有的音调,那应该是什么音调呢?"
賔牟贾回答:"这是乐官在传授中出现的失误。"
孔子说:"是的,我以前从周大夫苌弘那里听说的,与你说的一样。如果不是乐官们传授中出现错误,那真是武王心志迷乱糊涂了。"
賔牟贾起身,离开坐席,向孔子请教说:"《武》舞开始前长时间的击鼓警戒众人的象征意义,已经承您提问,领教了。请问武舞开始后表演者站在舞位上,长时间地等待,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请坐下,我来告诉你。乐舞是来表现事业成功的。
1.手执盾牌,如山般的站立,象征武王稳重的做事风格。
2.忽然猛烈地手舞足蹈,象征姜太公的雄心壮志。
3.《武》舞的末章全体表演者整齐跪坐,象征周公姬旦、邵公姬奭辅佐武王治理国家的成功。
再说《武》舞的章节,
第一章表示武王出征北上;
第二章表示武王灭商;
第三章表示功成后南下;
第四章表示收复南方诸国;
第五章表示以(河南陜县)陕为界,将国家分而治之,周公旦治理东方,邵公奭治理西方;
第六章中表演者都回到原来的舞位,表示天下诸侯前来朝拜,尊崇天子。
表演当中,有表演者在舞者的两边摇动金铎,舞者则挥动矛戈随着铎声有节奏地向四方刺击,表示讨伐与纣同恶的四方诸侯,从而显示了周武王的军队威震中国。
舞者随后又分成两列前进,就像分陕而治,这表示战事早已成功。
至于表演刚开始时,表演者站在舞位上,长时间地等待,那是在表示武王等待各路诸侯前来会师。
至今你难道还没听说过牧野战役的传说吗?
周武王攻克了殷都,就把当地的统治权交还给了殷商的后裔。
还没进商都,就把黄帝的后裔分封到蓟地,
把帝尧的后裔分封到祝地,
把帝舜的后裔分封到陈地;
到达商都后,
又把夏后氏的后裔分封到杞地,
把殷商的后裔分封到宋地,
增修了王子比干的墓地,
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
派人去寻找商容并恢复了商容的官职,
解除百姓殷纣时所担负的苛政,
成倍地增加官吏的俸禄。
随后渡过黄河后西行,
将驾车的马散养在华山的南坡而不再乘用,
将拉辎重的牛散养在桃林的原野上而不再使用,
战车兵甲则涂上牲血收藏在府库里,以表示不再使用,
将盾牌、长矛倒置并包上虎皮,
分封将帅为各地诸侯,这一系列的活动称之为'鞬橐',即封存战备。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周武王不再用兵打仗了。
武王解散军队而在郊区的学宫里学习射礼,
在东郊学宫习射的时候,奏《狸首》乐来节射,
在西郊学宫习射的时候,奏《驺虞》乐来节射,
从而贯穿皮革盔甲的杀射就停止了。
臣子们身穿礼服,头戴官帽,腰插笏版,从而勇猛的战士解除了佩剑。
在南郊祭祀后稷,从而使百姓懂得尊父。
在明堂祭祀上帝而配享先祖,从而使百姓懂得孝道。
实行朝拜觐见之礼,然后诸侯就懂得了如何做臣子。
亲自参加耕籍之礼,然后百姓就知道如何尊敬父母。
这六方面,是天下重要的政教。
在太学中宴请三老五更,天子袒露左臂,亲自切割牲肉,端着肉酱向他门献食,食毕,又亲自端着酒爵请他们净口,
而后,天子亲自戴上官冕,手执盾牌,跳起舞蹈,向他们表示慰问,
这样做是为了教导诸侯敬重兄长。
这样一来,周朝的政教就畅达四方,礼乐各处通行。
因此,《武》舞的表演持续很长时间,不也是理所应当的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