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香溪文集卷十六
《答胡英彦書》白话解详后:英彦同志:
你听到美好的名声,我没有接受这姿态。远蒙书信相赐。如此厚意,愧不敢当。
你论学问,关于师,关于友,与我的看法一致。千里相望,无限欢喜。
你拿孔子的礼乐观,否认韩愈。 孔夫子大公无私,善待别人与善待自己一样。问人犹如问心,不分彼此,怎么会因为问礼乐感到羞愧呢?
曾子問禮,孔子答:“吾聞諸老聃”。
賔牟賈問樂,孔子答:“丘聞諸萇弘”。 他从来不说礼乐观是自己首创的。他的伟大就在这里。为此崇拜孔子的人很多,如海纳百川。
接下来范浚讲到孔子与賔牟賈讲礼乐的事。
禮記樂記。賔牟賈侍坐於孔子,孔子與之言,及樂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
對曰:病不得其衆也,
咏歎之。
淫液之何也?
對曰:恐不逮事也。
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
對曰:及時事也。
武坐致右憲左何也?
對曰:非武坐也。
聲淫及商何也? 對曰:非武音也。
子曰:若非武音,則何音也?
對曰:有司失其傳也。若非有司失其傳,則武王之志荒矣。
子曰:唯丘之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賔牟賈起免席而請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則既聞命矣。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
子曰:居吾語汝!夫樂者象成者也。
范浚依据这一段古文记载,就说孔子虚心听取賔牟賈的礼乐见解。尽管賔牟賈都是错误的,孔子问得反而详细些。孔子耐心询问并指正。但是賔牟賈不知道自己错了。
孔子不以学到的知识多而自满。多学而且多问。达到那种忘我的程度。
後世學者,有一点知识就显摆。像蜗牛夸自己有好大好大触角一样。不懂装懂。岂肯低声下气向别人学习呢?
从不懂事的孩子开始到老掉秃顶都脱不掉迷惑。鄙陋冒充清高。心想自比孟子,終不得志。错在不能克制自己啊!
孟轲学孔子,是他拜孔子的孙子_子思_做老师。选择那种学习方法是很好的。 韩愈则说:“世界上没有孔子,就不形成儒家弟子队列。”他哪里懂师的含义什么意思呢?
孔子學無常師,大而師天地,故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小而師萬物,故扵山樂其髙,扵水取其有本。
扵《易》之象,《詩》之比興。
孔子做比喻的都是日常所见的万物,举重若轻,来说明道理的。作文论据,上至古时候的圣贤尧舜。法典周制。下至无所不是师,所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改其恶。
在夫子看来,凡可法可鑒者,都是师。何须是说哪个人的弟子?
古人之所学,追根一个理字,理在则师在。依物說理。依物說理来处理身边的事情。
没有师又怎么样呢?
大树和灌木丛共处,是父子之师。
棠棣树花一朵挨着一朵,是兄弟之師。 小鸟的呼唤互答,是朋友之師。
羔羊跪着喝乳,是敬礼之師。
蚂蚁从小就会衔土垒窝,是進學之師。 石泉潛流,不因独居幽境而不淸,是愼獨之師。
勁松凌寒而秀,是历操之師。
兰花香鲍鱼臭,是善惡之師。
玉之可撓,蒲之可卷,是剛柔之師。推理而言,是物必有理。
目見耳聞,無非吾師,何况以人为师吗?
舌头柔软。影子在后,自己都是自己的师。何况别人为师吗?
假设韩愈懂这个道理,先前一定不会说:“世界上没有孔子,就不形成儒家弟子队列“。那句话。肯定会自动对号入座进入儒家队列中。
他自己忘记了他自己的《師說》。所謂_無贵、無賤,無長、無少,惟道之師。與弟子不必不如。
師之論,如果用韩愈之矛,攻韩愈之盾。則敗矣。
诸位学者诸位先生,请看敝人对上段文点评:
你如果看韩愈《答吕医山人书》, 原文有“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 诸位, 一篇文章语言是搭配的,前后文意思是连贯的,读作品不要只择语句的一个词组就歪曲原意,范浚断章取义就是搞这个名堂的。 诸位,听真! 韩愈在《答吕医山人书》原句是_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韩愈原句意思是说:“对我韩愈来说,我想如果世界上没有出现过孔子,我就不会成为任何人的门徒。” 意思是我唯一从师于孔子学说。 却被范浚断章取义改成,“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 改成后的意思正好相反_“世界上没有孔子,就不形成儒家弟子队列。” 在封建社会尊孔守礼的时代,范浚断章取义把韩愈的尊孔变为反孔。 范浚断章取义,篡改原意,糊弄没有看到原文的读者, 读者如果回看韩愈的《答吕医山人书》,可以看到韩愈讲到周朝以后文化人乱立说,韩愈不愿意与乱立说的人为伍。 书中暗表,孔子时期礼崩乐坏,他提出恢复周礼,在《论语·尧曰篇》提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与韩愈的主张高度相似。韩愈有_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说明韩愈在批判周朝以后的文化人的同时,唯一崇拜的只有孔子。不愿意与乱立说的文化人为伍。 范浚以断章取义的手法,把韩愈的尊孔篡改为反孔。显示一个十足小人打压名声赫赫的人的目的。 在封建社会信息闭塞,文化不普及的时代,靠乱立说,就可以实现舌头打死人的目的。范浚也是舌头打死人。范浚篡改原意,外加无中生有宣传韩愈反孔。其目的,打击韩愈。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这封信解释比较长,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