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对宿松县文广新局创作研究室回复的质疑

  [复制链接]

2012-10-26 12:52 27658 17

asdfgasdfg 发表于 2012-10-21 18:03

asdfgasdfg 11#

2012-10-21 18:03

楼上踏遍青山网友很认真,但可怕忽视了一个细节:1921年前,世间只有黄梅调、黄梅采茶歌、黄梅采茶戏,没有黄梅戏。关于《打猪草》,原名叫《bie竹笋》,故事就发生在柳坪。纵使是解放后,该戏仍不能在柳坪上演。原因是当地的当事人家的后代对此有反感。对这个问题,要是你有兴趣,我们可以结伴去问问廖老师。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0-21 20:55

踏遍青山 12#

2012-10-21 20:55

asdfgasdfg 发表于 2012-10-21 18:03
楼上踏遍青山网友很认真,但可怕忽视了一个细节:1921年前,世间只有黄梅调、黄梅采茶歌、黄梅采茶戏,没有 ...

感谢朋友的点拨。可能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只是猛然间看到那句“第一个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出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打猪草》”的话,从字面理解有问题,认同“黄梅人”的质疑,没有涉及《打猪草》故事发生的历史。朋友说,1921年前,世间只有黄梅调、黄梅采茶歌、黄梅采茶戏,这话也对也不对。我认为时限上不准确,应该是建国前。有很多朋友认为黄梅调是歌曲形式,而实际上它是戏曲形态在安庆地区(主要是怀宁)的名称。不想在此深入探讨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因为我没有这个功力,也许看花容易绣花难。如何方便的话,请你帮忙问问廖老师采茶季节是不是黄梅季节?这只是一个基本常识问题。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10-21 22:01

宿松布衣 13#

2012-10-21 22:01

asdfgasdfg 发表于 2012-10-21 18:03
楼上踏遍青山网友很认真,但可怕忽视了一个细节:1921年前,世间只有黄梅调、黄梅采茶歌、黄梅采茶戏,没有 ...

关于《打猪草》,原名叫《撇笋》,清代流行于赣南、赣东和鄂东一带,是采茶戏的常见剧目,故事主人公是男金三矮子,解放初由艺人改编成今天的《打猪草》,故事发生在柳坪一说早在1993年黄山书社出版的《安庆掌故》宿松三小戏一文,后来有人在我处借去利用简文扩充加以升华就成了今天这一出。《安庆掌故》所有文章均未署名,不知作者是谁,宿松三小戏一文作者又是哪来证据?你编得再好也不行,除非你把所有的采茶戏文史都抹杀掉。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0-21 23:01

踏遍青山 14#

2012-10-21 23:01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10-21 22:01
关于《打猪草》,原名叫《撇笋》,清代流行于赣南、赣东和鄂东一带,是采茶戏的常见剧目,故事主人公是男 ...

这位朋友你说《打猪草》在清代就有,我也知道这出小戏清代就有,稍有采茶戏知识的人都知道是采茶戏的保留剧目。但问题是廖老师他坚信 “第一个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出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打猪草》”是真理,不仅《打猪草》是宿松人“第一个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出”的,而且是“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我对这句话的字面理解是:20世纪50年代初之前还没有黄梅戏剧目。如果这句话成立,那么他说的这第一,哪第一也就不攻自破了。剧目剧目一剧之目,没有剧目黄梅戏艺人何以闯江湖?没有剧目黄梅戏发源地又从何说起?朋友说《安庆掌故》上有记载,恐这不足为凭。因为廖老师在他的板块上发贴,标题就是全国书报刊也记载了《黄梅戏与宿松》,其中就有“第一个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出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打猪草》”,能作为依据吗?我看不能。不知大家怎么看?不知廖老师自己怎么看?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10-22 19:48

宿松布衣 15#

2012-10-22 19:48

“1921年前,世间只有黄梅调、黄梅采茶歌、黄梅采茶戏,没有黄梅戏”。此说大概源于民国十年(1921)宿松县志对黄梅戏的记载,此版县志如在1980或某某年出,那么您会不会说在1980年或某某年之前没有这,没有那?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2-10-23 00:18

一介农夫 16#

2012-10-23 00:18

这片乌云在宿松只是暂时的!掠夺人家文化迟早是要受到报应,个别学者弄虚作假把黄梅戏发源地定在宿松到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相信正义会即将来临,信不信大家就都等着这一天,因为宿松不是唯一的一片天空。
一介农夫 发表于 2012-10-23 00:23

一介农夫 17#

2012-10-23 00:23

所谓“1921年前,世间只有黄梅调、黄梅采茶歌、黄梅采茶戏,没有黄梅戏”。这句话有问题,无论是黄梅调、黄梅采茶歌、黄梅采茶戏它们都是黄梅戏的前称,是黄梅戏历史发展的演变。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0-26 12:52

踏遍青山 18#

2012-10-26 12:52

对黄梅人提出的三点质疑,我认同后两点,可以说是击中了廖老师那篇文章的软肋。我早就看出这句话在逻辑关系上站不住脚,如果“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是宿松“第一个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出”的,说明中国在此之前就没有黄梅戏剧目,没有黄梅戏剧目那来黄梅戏的演出活动呢?这句话不仅自己推翻了前几个第一,而且自己推翻了黄梅戏发源地当属宿松的论点。对第一条质疑,我没有看到过相关资料,也不能肯定别人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所以,只能存疑。不否定,也不赞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推荐

  • 宿松县工商联开展“千

    宿松融媒讯 7月31日,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

  • 宿松县新世纪记坛公益

    7月28日上午,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驻二郎联

  • 皖鄂赣三省艺术交流活

    “艺心向党·文润和美乡村”皖鄂赣三省艺术交流活

  • 宿松:电商助农书写惠

    宿松融媒讯 “新鲜农家特产茄子干,3、2、1,上链

  • 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

    7月下旬,程岭村石志刚先生、张晨煜女士主动联

  • 宿松公益联合4家混泥

    政企携手同行-网聚社会力量|宿松公益联合4家混泥

  • 宿松公益趾凤联络站助

    盛夏的七月,骄阳似火,如炙如烤,天地如火炉般

  • 宿松县村播联盟妇女联

    凝“新”聚力 “她”播未来——宿松县村播联盟妇

  • 2025年北浴乡“产投杯

    ——篮球争锋展风采 乡村振兴添活力 宿松世纪

  • 宿松公益蓝马甲闪耀赛

    7月17日至24日,2025年北浴乡“产投杯”

  • (视频)宿松县凉亭中学

    (视频)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八二届高中第三次全

  • 宿松公益驻凉亭联络站

    7月20日,盛夏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但凉亭万通广场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