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对宿松县文广新局创作研究室回复的质疑

  [复制链接]

2012-10-21 17:37 27654 17

论坛编辑 发表于 2012-10-17 13:30 |阅读模式

论坛编辑 1#

2012-10-17 13:30

发表人:黄梅人  发表时间:2012-10-16 14:41:21
信件内容:
张书记:冒昧打扰,请见谅!在网上拜读了贵县文广新局对网友的回复,其内容完全是不尊重历史,坐井观天,睁眼说瞎话。仅举两例说明:一、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县城公演,唱戏的并不是宿松人。据湖北史载,唱戏的戏班和艺人都是来自望江、太湖、黄梅、湖口等地。清嘉庆(1796)至咸丰(1861)年间,黄梅县知其姓名的黄梅戏艺人就有近百人,而宿松最早的黄梅戏艺人方玉珍(1869——1920)出生在咸丰三年之后,据网上查实,至今宿松官方仍然找不出比方玉珍更早的黄梅戏艺人。如果有人认为1853年请进县城公演的戏班是宿松的戏班,请列出戏班名称和艺人的名字。二、宿松最早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921年版《宿松县志》只是记载了:“邑西南与黄梅接壤 ,梅俗好演采茶小戏 ,亦称黄梅戏 。”就凭这句话,就定论把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也太幼稚了吧?既然黄梅是采茶歌,不是戏曲,怎么可能定名为戏呢?而黄梅县早在明崇年间至清初的方志及史籍中就记载了采茶戏,还需要等到宿松1921年才为黄梅戏定名?(实际上只是记载,不是定名,逻辑关系要搞明白)有文章说:第一个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出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打猪草》。这个小戏早在清代就有,而且是黄梅戏72小曲的保留剧目,1952年严凤英老师把改编后的《打猪草》带入上海,一炮走红,从没听说这个剧本是宿松创作的。宿松官方网站上发的有关黄梅戏的文章,经不起论证的史实多的是。 靠东拼西凑,道听途说,自发网站传播,虚构历史事实,玩文字游戏,是对历史极不负责任的,对宿松是百害而无一利。抱歉打扰领导。

全部回复17

王总 发表于 2012-10-17 16:52

王总 2#

2012-10-17 16:52

路过不知怎么评价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2-10-17 17:07

宿松布衣 3#

2012-10-17 17:07

有调查过的人可以评价!趁闹哄的人卑鄙!
清晨的阳光 发表于 2012-10-17 17:23

清晨的阳光 4#

2012-10-17 17:23

有理有据啊
何仁 发表于 2012-10-18 09:20

何仁 5#

2012-10-18 09:20

宿松布衣 说的很对
啊哈哈 发表于 2012-10-18 15:20

啊哈哈 6#

2012-10-18 15:20

998 发表于 2012-10-18 21:15

998 7#

2012-10-18 21:15

有争议不以为然,我认为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宿松的
asdfgasdfg 发表于 2012-10-19 08:19

asdfgasdfg 8#

2012-10-19 08:19

网监查得,这个“黄梅人”是宿松逆子冒名的。“据湖北史载,唱戏的戏班和艺人都是来自望江、太湖、黄梅、湖口等地”。稍懂事的孩子恐怕也会知道,这叫胡扯瞎说。“湖北史”根本不存在,纵使有这子虚乌有的东西,它也是乱七八糟的。一个“湖北史”怎么不务正业地跑去记宿松的史实呢?
其它牛头不对马嘴的地方多的是,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我说了也不一定懂,与这下三流的逻辑混乱的人说,我还是算了,懒得讲。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0-21 16:44

踏遍青山 9#

2012-10-21 16:44

asdfgasdfg 发表于 2012-10-19 08:19
网监查得,这个“黄梅人”是宿松逆子冒名的。“据湖北史载,唱戏的戏班和艺人都是来自望江、太湖、黄梅、湖 ...

呵呵。民国《宿松县志》上也记载过:“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湖北史载不好说,搞不清楚是真还是假。但有一点别人说的是真的:依据黄梅人质疑所说的情况,网上搜索1952年严凤英、王少舫、郑立松改编了《打猪草》,并到上海参加华东会演,一时轰动上海。很多老艺人传记中显示,建国前,黄梅戏传统剧目“36大本、72小出”中就有《打猪草》。由此可以推定,《打猪草》绝不是廖老师文章中所说的“第一个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出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打猪草》”。如果廖老师的观点成立,那么记述老艺人在民国初年就演出过《打猪草》传记,就只能是神话。郑立松老先生不知是否健在,他最有发言权。
踏遍青山 发表于 2012-10-21 17:37

踏遍青山 10#

2012-10-21 17:37

廖老师的“第一个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出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打猪草》”是经不起质疑?这篇文章我看过,而且很多媒体都转载了,很有轰动效应。就事论事,不带其它观点,刚发贴时我突然看到这句话确实有问题。这句话表达了两个观点:一是《打猪草》是宿松人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二是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第一个观点上面说了,不再多说。第二个观点就太不真实了。廖老师文章说“黄梅戏发源地当属宿松”,而且说在清代就有黄梅戏的演出活动。有演出活动就有黄梅戏班,有黄梅戏班就有黄梅戏剧目。按照廖老师的观点:宿松“第一个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出全国首个黄梅戏剧目”,也就是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还没有黄梅戏剧目,那么“第一个于清朝中叶(1662—1821年)开始固定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调采茶戏”、“第一个于1853年将其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城公演整整早81年)”、“第一个于1887年起组织专班演黄梅调歌剧不间断卖唱献艺60余年”,这些宿松的黄梅戏艺人没有黄梅戏剧本,“专演”、“公演”、“献艺”的又是什么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少尉2
:
786531056@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1384

帖子2055

积分415033

图文推荐

  • 宿松县新世纪记坛公益

    7月28日上午,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驻二郎联

  • 皖鄂赣三省艺术交流活

    “艺心向党·文润和美乡村”皖鄂赣三省艺术交流活

  • 宿松:电商助农书写惠

    宿松融媒讯 “新鲜农家特产茄子干,3、2、1,上链

  • 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

    7月下旬,程岭村石志刚先生、张晨煜女士主动联

  • 宿松公益联合4家混泥

    政企携手同行-网聚社会力量|宿松公益联合4家混泥

  • 宿松公益趾凤联络站助

    盛夏的七月,骄阳似火,如炙如烤,天地如火炉般

  • 宿松县村播联盟妇女联

    凝“新”聚力 “她”播未来——宿松县村播联盟妇

  • 2025年北浴乡“产投杯

    ——篮球争锋展风采 乡村振兴添活力 宿松世纪

  • 宿松公益蓝马甲闪耀赛

    7月17日至24日,2025年北浴乡“产投杯”

  • (视频)宿松县凉亭中学

    (视频)安徽省宿松县凉亭中学八二届高中第三次全

  • 宿松公益驻凉亭联络站

    7月20日,盛夏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但凉亭万通广场

  • 孚玉镇农村公益事业建

    1、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为宿松县孚玉镇2025年农村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