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从王祥遗训谈殡葬改革

[复制链接]

2014-5-4 12:45 14905 3

河西山下 发表于 2014-4-29 21:29 |阅读模式

河西山下 1#

2014-4-29 21:29

从王祥遗训谈殡葬改革
王祥(公元184年——公元269年),历汉、魏、晋三代,汉末谏议大夫、曹魏时太尉,晋武帝时进爵为公,三朝元老,名噪一时。汉末扶母携弟避乱于庐江(今安徽宿松龙湖之滨),以忠、孝、著称于世,其“卧冰求鲤”“张网捕雀”侍母的孝行至今令人动容。王祥一生清廉,生性豁达,对自己身后之事也想得明白,留下遗训,说:“夫生之有死,自然之理”;叮嘱后人在他死后“不需沐浴,勿缠尸,皆浣故衣,随时所服。”而且要求后人“勿作前堂,布几筵”;葬在西芒山上“勿用甓石,勿起坟陇” ……这,就是一个生活在1740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的丧葬观:不大操大办、不多占耕地、不惊动多人,简简单单、干净利索!我想:如果当时有“火葬”一说,我们这位王祥先人一定会在遗嘱中首选“尸体火化……”。按说,三朝为官、位列“三公”的王祥,以85岁高寿辞世,后人应“请神仙、做道场、作法事”,风风光光、热热闹闹大办一场才有“脸面”,可有先人遗训在此,违背就是“不孝”了。
可是,一千多年以来,有多少人象王祥那样“丧事从简”了呢?越是落后地区,大操大办的事儿越多。多少人在先人去世时讲排场,争脸面,让老人享受“哀荣”。其实人死了啥也不知道,全都是其后人“面子”惹的祸,劳命伤财不说,还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
其一,债台高筑增添负担。有些人,老人在世时不闻不问,或者极少过问,让老人在生吃尽苦头;一旦老人去世,便“孝顺”起来,又是请神、又是驱鬼,还有人花钱请来戏班子搭台唱戏,请人哭丧、请人唱歌、请人念经、请人“超度”,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的,主人头三天就摆酒桌,一家办事全村人吃,有的吃不完还打包走,“礼尚往来”变成了“吃拿捞本”。家底殷实点的还好一些,家底贫困者只好举债!在广大农村,一般丧事花费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数万元,不仅贫困的家庭难以承受,就是略有积蓄的家庭也是有苦难言。但盛行的攀比之风使得再拮据的家庭也得 “随大流”,不敢丧事简办。有的“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场丧事全花完”,难怪有许多人直呼:如今“死不起”!
其二,土葬侵占耕地。如今,死人跟活人“争抢”土地的现象在广大城乡比比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乱葬乱埋现象十分严重,坟墓霸占耕地、林地现象普遍存在,甚至连城市周围、风景区、水源保护区、公路主干线两侧乱埋乱葬的墓葬也比比皆是。死人不仅与活人争夺耕地,还与活人争夺建设用地及宅基地,有的坟墓干脆与学校、厂矿、单位及住宅杂处。某市职业高级中学、某小学等校园内外,土葬墓群比比皆是,将中小学生的活动场所占领殆尽。报载:东北城市沈阳现有19家公墓,100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北陵公园;沈阳市每年火化遗体约4.8万具,沈阳现有墓地仅可使用30年,墓地每年吞噬20万平方米土地;而南国广西南宁市去年因土葬而耗费的木材达到10万立方米,占用土地2616亩……。
第三,其他负面效应。现如今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少数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在已经逝去的亲人身上花钱不说,还“超前”替自己“打算”起来,他们花费成千上万元,用水泥、大理石、水磨石、磁砖等建筑材料,为自己营造 “寿坟”,或不惜耗巨资为先祖砌坟地、立墓碑。报载:在从杭州到温州国道两侧的山坡上,坟茔处处,一个比一个宏伟,一个比一个堂皇。有一家陵园大墓从底层到坟头有五六层楼高,墓穴四周镶有精美浮雕,并雇有 “护陵人”守护。建此墓花费200多万元,目前仅葬有一名死者!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口袋富了不等于脑袋富了,婚丧嫁娶移风易俗势在必行,如果不及早采取措施遏制这种愚昧的做法,将会给后代留下很大的灾难。
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持久而深入地发起了以推行火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殡葬管理条例》,然而,在一些地方尤其是边远山区,由于人们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当地政府落实殡葬改革措施不力,火葬推进步伐缓慢,改革土葬的目标难以实现。最近,《安庆市殡葬管理办法》已正式启动实施。4月25日,宿松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召开,要求全县上下要按照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攻坚克难的勇气、强劲有力的措施,确保殡葬改革顺利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下,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殡葬改革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毕竟,王祥遗训就是一面镜子;虽然,他离开我们已有1745年了!

全部回复3

宿松布衣 发表于 2014-4-29 23:37

宿松布衣 2#

2014-4-29 23:37

本帖最后由 宿松布衣 于 2014-4-29 23:38 编辑

要看政府拿土地去干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陌路相逢 发表于 2014-4-30 12:46

陌路相逢 3#

2014-4-30 12:46

政府响应党的号召,实行殡葬改革。同时土地也要为民着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4-5-4 12:45

ssxfyzlscxwz 4#

2014-5-4 12:45

本帖最后由 ssxfyzlscxwz 于 2014-5-4 13:24 编辑

把烧尸,说成是殡仪改革,我不认为是什么好事。既然要有益于社会,就应该提倡零件利用,而人体零件,应该尊重死者人格,尊重死者家属的感情,没有一个国家领导人捐献过零件,也没有老百姓死者家属原意人体废旧利用而达到食肉寝皮的做法。把烧尸叫殡仪改革,说明了可以对死者不尊重人格,对死者家属不尊重情感,但是,一阵风政策来了,老百姓没有了办法,只好服从王法,一阵风过去了,老百姓还是选择传统殡仪,限制道士不搞迷信,许多年过后,文革结束,道士又成了信仰自由,死后观灯做法,子孙亲人又可以痛哭一场,文革后至2014年国泰民安。埋葬的坟墓用地几乎没有占耕地,只是空闲地和分散在高山树林里。相比之下,政府大量征收耕地,借征收为名大量毁坏稻田棉田,整个村子整个村子田地山,都用来拍卖建厂,甚至圈占荒芜头尾七八年不使用,在那圈占荒芜的地块上至今还有补偿安置不给落实的悲凉阴影。宿松县人为之蒙羞。这么大本来高产的地块上,压埋的是从别处运来的山土和乱石。长满了荒草。
总是使人忘记不了古训。有记忆的人,路过105国道1398路碑不远处,那里路东边沿原来有一块石碑,上刻了增广贤文里一句话“但存方寸地,留给子孙耕”。看上去地方是多么重视耕种土地的吔,一转眼间那里改天换地了。政府实行征收,自出了宿松县老北门向北十好几里,一路两旁田地无存,昔日的田地成了住房或厂房。有生产队集体卖屋基的,有个人卖屋基的,有政府拍卖广告到国土资源厅卖地块的。五花八门。“但存方寸地,留给子孙耕”仅仅在某一时刻说说玩的。借古训说事的最讽刺无过于此——“但存方寸地,留给子孙耕”。又借古训在死尸埋葬用地说事,可能迎合了某些需要。老百姓在无奈之下,不得不低头,甚至不敢言语,像道士迷信一样,一阵风过后,老百姓选择的一定是自己的传统,不是烧尸,不是毁尸灭迹,不是死无葬身之地。也不是选择任意分割死者零件的。
今天我看到http://bbs.news.163.com/bbs/society/157923740.html,有说:烧垃圾,气体里有污染,技术仍不成熟:温度超过850度以上时,二噁英会分解,但在降温过程中,二噁英又会重新合成。焚烧炉排出的废气,在自然降温过程中,可能会有重新合成的二噁英的产生。目前还没有“完全不产生”二噁英的技术。 烧尸能够保证比烧垃圾更安全吗?殡仪改革烧尸后果是死不瞑目,空气不好生者不安。无情的且恐怖的煽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灌水之王 宣传达人 推广达人
:
网络大伽
:
524733348@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265

帖子436

积分124462

图文推荐

  • 温情传递,爱满宿松丨宿松公益工会暖心守护

    在宿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工会大家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宿松公益高岭联络站携手高岭邮局慰问困难家

    在生活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让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