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项学文 汪华颖谈中医药及其立法工作

[复制链接]

2014-5-25 21:14 14462 3

廖理南 发表于 2014-5-24 16:08 |阅读模式

廖理南 1#

2014-5-24 16:08

本帖最后由 廖理南 于 2014-5-24 20:58 编辑

       转载者按:
      项学文是安庆市2001年通过国考获得执业药师资格的四人之一(宿松唯一)。他至少对百余味中草药的药理、药性了然于心,他对所有求治患者心存慈善仁爱,他能够在同剂药中综合考虑患者的多种疾病,他
看重西医的便捷高效,他自信中医的辩证施治、对症治疗,他认为,中医如果与中药脱离,医难以发挥水平,药难以产生疗效,他用浅显的白话阐释中医理论中“君、臣、佐、使”为“通过药物配伍,减少毒性,提高疗效。”
       本人2012年12月检查出直肠癌淋巴扩散肺转移,手术后原请某名牌中医药大学教授给开了三个月(一疗程)的中药。我把处方给项学文看了后,他指出,该方30多味药中有两位药与我的体质状况不适应,服用后会产生相关副作用。他讲的与我服用一星期的情况较相符,于是,我停掉了后面的药而请他为我重新处方。一年多来的用药实践,使我病情得到稳定,恢复情况特好。为我治病的医生们都感到这是生命奇迹。
       下面是项学文夫妇最近一篇文章,这里把它转载出来,供关心祖国中医药的朋友们学习、参考、讨论。
    (此前有网友在我的博客上看到《项学文治癌,牛》的博文后,纷纷给我打电话索要项学文的电话号码,这里也一并告知大家:0556~7812240)

醒眼看中医

宿松县泰益中草药药酒研究所  项学文 汪华颖

         最近从网络、报刊上看到了大量的有关‘’云南白药断肠草‘’事件的报道以及方舟子先生谈中药毒性的话题。我们觉得国人包括一些所谓的精英人士对中医药的无知误解很深,作为最基层的中医药工作者,我们认为,有必要来说一说自己对中医药的看法和认识。
       中医的起始应该是我们先人在与大自然长期的争斗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一套最原始、最主观的治病知识和方法。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中,我们就可以想象最初的中医药的模样。原始时代的人们,缺衣少食,更谈不上医药,住山洞,穿树皮,饮生水,风里来雨里去,疾病一定是困扰那个时代人们的一大灾难。在生活中总有一些偶然的事情发生在有心人的身上。如某人便秘,吃桃仁后大便通了;某人发热喝了紫苏叶的水后,热退了;某人扭伤后用田三七痛轻肿消了等等。多次反复后,他们便认为:桃仁可以通便,紫苏叶可以退热(风寒),田三七可消肿止痛,并将这种最直观的感觉传递给了他人。任何时代,都有着该时代的伟人,神农就是那个时代伟人的化身,他立志为人们解除病痛而尝百草,用自身的体验(可以说是当今的人体试验吧),来发掘未知的中草药的功能并将其记录下来。就这样中医药在一代代人的反复实践中逐渐形成最初的医学,比如用麻黄治疗咳嗽,用麦芽来帮助健胃消食等等。
       后来,随着人类文字、阶级、哲学和宗教的诞生,中医逐渐吸纳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并拿来为我所用,最为重要的就是将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学说的概念引入到中医里,并成为中医指导辩证用药的核心理念。还有就是将阶级社会的等级制度也借用来指导中医药的应用。例君臣佐使的用药原则等等。更重要的是中医的发展也吸收了人类科技技术的成果。例如冶金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将朱砂、砒霜、硫磺等化合物质及海外药物沉香、安息香、苏合香等相继进入到了中药的药典。可以说中医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的缩影。
        但是中医作为一门学科,它又受到时代的局限,有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例如中医的脉象学说,它无限的放大了脉象的作用,将脉象说得高深莫测、神乎其神,远离了大众,变成了玄而又玄的学说。人体的脉搏本身就是人体心脏搏动时血液在动脉血管里流动时对动脉血管壁的一个冲击波反应。虽然它与人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生理周期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摸脉诊病应该是古人在没有更好的方法来了解病人身体状况下最无奈的选择,它不可能比得上现代B超、CT、生化检查等等对人体检查的准确。还有中医的藏象学说,认为心之官则思,这应该是古人解剖技术的不先进,对脑的认知不丰富而得出的错误结论。因此中医药发展,它一定要结合当前时代最先进的科技,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中医药延续了千年而还有大量需求,它有着不被现今医学替代的地方,这就是中医药的精华所在。首先是中医的辨证施治理念及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因此人的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四时节律的变化。如果冬行夏令,人就会生病。还有人与社会,人体自身内环境都需要平衡。阴阳平衡的辩证观念是中医的灵魂。人、社会、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都应遵循阴阳互动这种动态平衡的观点,这是中医师在临床上辨证施治最基本的指导方法。例如一个病人因寒凉而引起发热、怕冷咳嗽、流清涕等症状,作为一个中医师在对此病人的望闻问切中,应该得知此人乃受寒而致病的信息,也就是说此病人体内阴气(寒气)太重,阳气受困或不足,因此所用的药物应是麻黄、桂枝、苏叶、生姜等阳性(热性)药物,将其体内的寒气消除,则病自愈。再如一小孩不小心被沸水烫伤,因为烫伤是高温(阳气过重) 而引起。据中医的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首先是用清洁的冷水冲洗降温致不痛后,再涂上寒性药物如地龙液等。轻者两三天则愈。(当然如果是严重烫伤者则另当别论)其实中医就是这么简单、直观、朴素。中医所用中药的用法用量及有毒无毒等性能是我们先人通过自身或无数次的临床经验而总结出来的,难道现在又非要将其弄到实验室去做什么药理、病理等实验吗?也许它们在体外的试验中根本就不能杀死感冒病毒,但它们却能通过调节人体机体的平衡而让人康复,这有错吗?方舟子先生说:中医认为中药能驱寒,驱什么寒,寒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不懂中医的人来说是难于回答的。但对于一个中医师来说是可以回答的,例如:若病人因寒发热,流清涕、打喷嚏脉浮则寒在肌表;若病人发热除上述症状外还有肌肉关节酸痛,脉沉,则寒在经络肌肤等。我倒要问一下学生物学的方先生,如果一个患了病毒性感冒的病人到医院诊疗,那这个病人感染的病毒到底有多少个?目前医院很少化验病人感冒病毒的个数就直接给病人用药,这是不是孟浪行医?其实这不是孟浪行医,因为一个好的医师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如精神、气色、舌象、脉象等因素,再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来判断病人是否需化验或做其他的检查。多数病人是可以直接用药的。方舟子先生在这方面是真的不懂,却还在大声说话。
       再来说说云南白药“断肠草”的事,据中药的大词典记载断肠草是十二种中药的别名之一。其中,云南白药中的一种成分药草乌的别名也称为断肠草。这下好了,那些成天想打倒中医药的人又找到了一个好的理由。云南白药竟然含有草乌,不,决不能称为草乌,只能说是断肠草,这样就可以更让人害怕而又吸引人的眼球,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于是利用现代化的媒体信息铺天盖地地大肆宣扬,唯恐人不知。这让我想到台湾的民进党徒,一副标准的中国小人的嘴脸,还想否认自己是中国人。 草乌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块根,其生品因含乌头碱而剧毒,我们的祖先千年以前就指出乌头有大毒,并找到了降低乌头毒性的方法;草乌经高温长时间(2小时-4小时)炮制后,乌头碱分解其毒大减,如再与蜜炙甘草同用其毒性更小,是一味治疗寒湿疼痛的良药。可以说每一本涉及乌头类中药性能的书都会介绍乌头的毒性,或任何一个中医药师都知道乌头的毒性;甚至在四川湖北等大山里生活的百姓都知道乌头有毒并且熟知其减毒的方法。因为此地老百姓经常自采乌头来治疗风湿病。中国每年用乌头类的中药都在几十万公斤以上,又有几个人因此而死亡。相对于西药抗生素过敏致病人死亡、放疗化疗致病人死亡、激素致病人骨骼的损害等;还有CT、胸透等放射线对病人的残害,中药的毒性作用几乎可以忽略。我们的政府和人民对西医过于宽大,对中医药过于苛刻,以至于现在我们还没有一部真正运用于中医药的法律,而是生搬硬套地使用西医药的法律来管制中医药,这是中医药最大的悲伤。这次“断肠草”事件我真担心政府又不让中医药业者使用草乌了。
        中医的理论有着它历史的局限是因为过多地融入了中国各个时期的文化,中药则不然。中国历来的医药家对中药的研究真是到了一丝不苟的程度,他们的故事,读来有时会让人潸然泪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遇百毒。一个中医,不管你有如何高深的理论,都必通过用中药将病人治愈这个结果来验证,要让病人药到病除这才是硬道理。举个例子说吧,洋金花是一味中药,为茄科植物的曼陀罗的花,有止痛平喘的作用,有古药书记载服用洋金花浸的酒后,人笑他笑,人舞他舞。李时珍为验证洋金花的这种说法,亲自服用洋金花药酒,结果真是人笑他笑,人舞他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洋金花含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药理成分,有麻醉镇静平喘的作用,我们的先人用人体乃至自身的生命换来的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用法用量等的性能,难道比不上欧美用小白鼠来做的实验吗?方舟子先生批评中药开口闭口就是美国人不吃的中药,美国政府不批准中药作为药物,中药没有经过药理、毒理试验等等。这种言必称美国,洋人命贵、国人命贱的思维真让人可怜。美国人不用中药,是因为美国人的历史上缺乏对中药的研究,或他们对中药的研究没有我们全面、深刻。当有一天美国对中药的研究超过我们的时候,你看美国国人用不用中药。我想到了一则笑话,一个人因祖上的阴德,发了洋财,于是举家迁移法国,在法国两年后发现自己实在混不下去了,于是又回到了中国,后来他在和亲朋好友的聚会中 ,开口就是:我们法兰西......
       今天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已远远超过了中医产生的时代,航母在大海中游弋,卫星在天空中遨游,人类的触角已伸向月球和火星之上。 作为一名中医药工作者,我们不仅要读《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等古典的中医药书籍,也要学现代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知识。要懂得免疫、细胞、微生物、病毒等等的知识,要将人类科技的精华纳入为我所用。这样当你在临床的时候,思维会更加广阔。例如:一个病人每于午后双膝以下肿得很厉害,但是晚上睡一觉第二天晨起肿消,就这样如此反复循环。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人在白天一般以直立为多,而人身体内大量的体液因受重力的作用有向下运动的趋势,而人的体液又是一刻不停地在全身运转,将人的体液从下往上运动是需要克服重力做功的。正常的人阳气(正能量)充沛,有足够的能量让体液在全身顺畅地循环;如该病人之所以午后渐肿,是因为其阳气(正能量)不足,不能使膝以下的体液正常的向上输而导致积滞,所以肿胀,而晚上睡觉时身体是平躺的,脚和胸腹是水平的,体液循环不需要克服重力做功而变得容易些,所以晨起肿又消了。因此对此病人用药时应加强阳性(正能量方面的)药物,如黄芪、白术、制附子、生姜、川牛膝等,一般3-5天可愈。古人知道甘草可以解毒,海螵蛸可以治酸止痛,但不知道甘草为何可以解毒,海螵蛸为什么可以治酸止痛。当我们今天学过了现代的药物化学等学科后,我们就知道了原来甘草含有天然的类糖皮质激素样物质,所以甘草可以解毒,海螵蛸含有天然的碳酸钙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在中和胃酸的同时又对胃溃疡部分形成保护膜,因此可以治酸止痛。今天的我们,如果仅仅是学习古人的经典,我们就永远超不过古人,所以今天我们不但要学经典,还要学习现代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超越古人,让中医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中药它虽然来自天然的动植物药材,但它不同于西方的植物药或成分药,中医它赋予了中药的“寒热温凉”的四气及“辛甘苦酸咸”五味,以及“升降浮沉”和归经等中药的性能。这样中药也就有了灵气和生命(即明确的用药原则)例如中药生姜或干姜,它性温味辛,有发散解表温里的作用,如果某人因受寒而引起腹痛呕吐,那么用干姜(生姜)甘草二味煎水服用,病一般在两小时内愈。再如中药大黄它性寒味苦,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作用。例如某人如热积便秘、口臭口苦、腹胀,可单用生大黄开水泡服,则便通热退,其病自愈。现在许多批评中医药的人士,动辄就是中药的作用是臆想的,没有经过现代的实验室或在小白鼠身上试验验证,以一套评价西药(化学药)的方法来生搬硬套在中医药的身上,非要将中药离开人体来进行体外的各种杀菌抗病毒的实验。例如玫瑰花有疏肝解郁的作用,用来做实验细菌或病毒患忧郁症吗?麻黄性温味辛有解热平喘止咳的作用,那用来做体外实验的小白鼠有没有受凉咳嗽发热呢?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来做体外中药的实验,那还应该叫做中药实验吧,充其量也只能叫做植物(动物)成分的实验。我认识一位化学老师,他是方舟子先生忠实的信徒,几乎把在学生面前批评中医药当成了一个最大的能耐,任何地点都不忘批评中医药。有一次他来我的工作室,指着燕窝对我说:“现在还有人相信燕窝,它不过是一种海燕的唾液,跟人的唾液和牛肉、鱼肉的营养差不多。都是蛋白质组成的。”我对他说:“按先生的言论,人和牛都是动物差不多,但牛吃草可以挤出鲜牛奶,先生你吃草看看?燕子的唾液是蛋白质成分,那蛇的唾液也是蛋白质成分,您不妨让毒蛇咬一口试试? ”他无语。他们批评中药的时候,对中药的好处一概不承认,但对于中药的坏处却时刻记在心上,如断肠草事件。
       我们讲中药是通过调节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来实现人体的健康的,那么人体的阴阳平衡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认为人体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就是无我的状态,即人在正常状况下没有感知到自身身体的任何部分的存在,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在不知不觉中默默又优美的协调在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进程。例如某人夜晚烦燥,手脚心发热,口干渴。那么中医认为该人阴虚阳亢,所以手脚心发热,药用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等养阴药,让其阴阳平衡,则五心烦热自解。
        我们的国家使用中医药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可是由于政府的不作为,至今还没有一部规范中医药的法律。而是按照西医西药的管理法律将中医中药割裂管理,违背了中医药的规律,损害了中医药的根本利益。让中医远离了中药。不能真正熟知中药的性能。现在城里的大医院,四十岁以下的中医是有几个人能认识常用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更说不上采挖鲜药了。再看看历史上的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哪一个不是聚中医和中药一体的大家呢。中药有许多你从它的名字、气味、形状或部位都知道一些作用;如中药防风,从名字就可知道它可以祛风解表治风湿病或感冒;血见愁又可以用于止血;五味子放入口中一尝,啊,又酸又涩,满口流水,就知道其可用于生津止渴;沙苑子长得就像人的肾脏可以用来补肾;砂仁芳香,一闻就胃口大开,知道用于可和胃理气...作为一名中医师,他不仅仅要有中医的理论知识,对于中药的全面而又丰富的认知是他在临床得心应手成长为名医必不可少的知识,而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许多中医缺乏对中药的认知。
        认真研究一下《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就可以知道中医药衰亡的原因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广大的农村乡镇之间还是有不少在当地有名的中医的,他们看病、挖药、带徒,用中医药惠及当地的百姓。随着九十年代末期《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实施,中医也就在各地农村乡镇之间逐渐消失了。为什么呢?原来《执业医师法》是按照西医管理的模式来管理中医的,它扼杀了中国传承的最重要的渠道:祖传与师承。祖传的中医基本上不让参加医师考试。师承的中医名义上可参加考试,实际上那一条条苛刻的条件,会让99%以上的徒弟无法参加考试,并且考试内容中西医并存,有幸参加考试的人又有几个能通过?这些祖传或师承的中医如行医全都是非法行为,随时都面临着法律无情的打击;你治好一万人不算功,但你治坏一个人就得坐牢,甚至家破人亡,谁还敢做中医呢?这样中医的根消灭了。再说《药品管理法》吧,更是荒唐,将中草药当做化学药来管理,全然不顾中草药绝大部分出自天然的动植物药材的特性。例如现在的中医院基本上都不能也不允许用鲜药,第一是鲜药没有上一级药品销售单位的发票,第二只有乡村医生才准自采自用鲜药(这还是法外开恩的)。因此哪个医生如果用鲜药治疗的话,那他就是在使用假药劣药,可能面临卫生、药监管理部门最严厉的惩罚,中药房就更不用说了。这种不是以对治病最有效、对药品质量最好、对病人最有利的管理中药的方式,能让中医药活下来吗?
        我们的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弘扬中医、保护中医,但中医药的状况却江河日下。今天有着近十四亿人口的中国,中医的从业人数只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五亿人口的中医从业人数的五分之一。中医药危急吗?!作为中医药工作者,我们真正希望国家出台一部有关中医药的法律,这部法律他不是由专家、教授、博士或领导们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应是吸纳了千万个在中医药一线工作者的实际心声中诞生的。它不再是一部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空洞教条,而是一部实实在在符合中医药规律的法律条文。我们党和政府、卫生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们对中医药的保护弘扬说了千万遍,但却没有对中医药这个护卫着中华民族健康千年的医药做出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中医药立法!其实中医药不需要保护,它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如果说中医药至今不能走出国门为欧美服务,这是他们的福分没到,那么我们就让中医药在华夏的大地上继续壮大吧,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炎黄子孙健康服务。人类总有一天会认识到它的价值的。
       2013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伫立窗口,耳边不时传来远方彼此起伏辞旧迎新的炮竹声。想到自己已过不惑之年,感慨万千,赋诗一首岁末感怀:一年一年,一天一天;花开花落,春去春回;青春已逝,壮士未酬;江河易道,沧海桑田;日月轮回,风雨兼程;饥食葛草,寒添粗衣;念及岐黄,不悔初心。

                                                                                                                                                             2014年4月27 日



说真话,吐真心,倾真情,干真事,求真理,做真人!

全部回复3

369 发表于 2014-5-24 19:08

369 2#

2014-5-24 19:08

医术这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世纪论坛会员 发表于 2014-5-25 11:40

新世纪论坛会员 3#

2014-5-25 11:40

貌似一个广告贴。中医药法律法规确实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国家的规定越来越多的目的也是为了将很多滥竽充数的人清除出医生队伍。现在有师承和确有专长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与正规学历考试同等对待,真有实力的人不难通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世纪论坛会员 发表于 2014-5-25 21:14

新世纪论坛会员 4#

2014-5-25 21:14

有意思,白天回帖审核没通过,收到短信说被删除,我还想本论坛的版主怎么就随便删帖了,晚上登陆又看到通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优秀版主
:
贵宾
:
ssxzblin@sina.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说真话,吐真心,倾真情,干真事,求真理,做真人!

主题124

帖子519

积分64719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