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池观感 原载廖理南先生博客。 《宿松古今纵览》第一辑2009年面世后,书中《关于“雷池”释义问题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通讯》(在网上输入文章题目也可查看。笔者注)一文,引起了社会上对家乡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的关注和重视。九姑乡财政所何景华曾因此而多次撰文谈雷池与宿松的密切关系(见宿松新闻网、〈安庆日报.宿松周刊〉、宿松新世纪论坛),并多次试图邀请一些热心人士实地考察古雷池。2013年后期,何景华、宿松公益协会会长何仁一起,专门来到我办公室与笔者商量,决定组织部分热爱家乡并有一定知识积累的朋友,实地探访古雷池。 2013年12月22日部分探访古雷池公益人士在千岭乡孙岭村如来庵附近的公路上合影留念 牛守庆 摄 2013年12月7日部分探访古雷池公益人士于杨湾闸附近的沿江公路上合影留念 郑百年 摄 我们先后分两批组织了30余人次,于2013年12月7日,实地探访了望江县的雷池乡雷港村、杨湾闸,宿松县的小孤山、复兴镇、洲头乡的坝头村、九姑乡的筑墩村;22日实地探访了黄梅县的下新镇、濯港乡、蔡山乡、龙感湖农场,宿松县的汇口镇、洲头乡、九姑乡、孚玉镇等地。 2013年12月7日 探访古雷池剪影 笔 者 摄 在这些地方,我们了解到,望江县于1986年成立了雷池乡。昔日所说的雷池出水口雷港只是有名无实——因这里几近见不到水的痕迹。黄梅县近湖的几个乡镇,个个底气十足地自称“雷池就在我们这里!”下新镇成立了“雷池诗社”,龙感湖管理区楹联学会编办起了《雷池楹联》杂志等等。 黄梅县下新镇附近墙上的宣传标语 笔者2013年12月22日摄 • 湖北省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楹联学会编《雷池楹联》刊物 笔者 2013年12月22日摄 湖北省黄梅县下新镇文化站站长石祥(左二)在向笔者(左一)介绍他们雷池诗社的活动情况。 2013年12月22日牛守庆 摄 2013年12月7日上午笔者(左一)在与望江县雷池乡雷港村(社区)主任殷明(右二)交换联系方式。 郑百年 摄 从左到右:何景华 笔者 殷明 郑百年 摄 笔者与县文史爱好者陈洁先生(右)在一起。 2013年12月7日何仁 摄 通过这次史无前例的实地探访古雷池活动,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所谓“古雷池”应当波连皖赣鄂三省的望江、宿松、太湖、彭泽、湖口、九江、黄梅等七县,而主体水域在宿松。古时,长江在没有江堤之前,这一片常常是水乡泽国。只是近百年来,人们修筑起了江堤之后,长江才有了今天的驯服情状,雷池也干涸缩小成今天的样子。 1974年中国地图学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通过这次史无前例的实地探访古雷池活动,我们还警醒地了解到,宿松西边(长江上游)的湖北黄梅县人,雄心勃勃地要“打造雷池文化品牌”,宿松东边(长江下游)的望江县人,成立了雷池乡,酿造了雷池酒!本是雷池心脏地区的宿松人,却闭口不言雷池,好像雷池于我们无干。更有不少半吊子领导,一直认为雷池是望江的。更为不能原谅的是,2011年6月出版的《宿松县志》,第二章《自然地理》中第二节《江河 湖泊》第三目《湖泊》,竟不沾“雷池”的字角,仿佛“雷水”从黄梅、隘口流出以后,竟跳过宿松而直接腾空到望江了。这种无视历史、无视事实的情况的发生,不客气地说,是对历史和事实的犯罪。 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是一个史志工作者的基本道德和必备素质。竭诚还原历史本真,更是一个史志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有幸的是,在这次探访古雷池活动中,我们的何仁会长给王华县长发了个帖子,王华同志敏锐地批示县文广新局给以关注。后在12月22日的探访活动中,文广新局亲自安排了车子参加。 文化之争,也就是经济之争。唱响品牌,也就是提高声誉。 愿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多一些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