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朋友聚会上,我见到了阔别十几年的故友文军。从亲切的交谈中,我俩仿佛回到了令人向往的过去。朋友向我谈到了这些年的生活,没想到听完他叙述的一段亲身经历后,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被权力惯坏了的成年人,比打小被父母惯坏了的独生子女更缺教养。
文军在基层某机关当临时工。一次参加单位的一个饭局时,席上坐着十几号人;论官职,他什么都不是;但论年龄,他在饭桌上排第二。席间,大家推杯换盏。坐在他身边的是个年轻大学生,两个月前刚被单位提拔为副科长。这位副科长首先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向比我朋友小6岁的科长敬酒;才轮到文军时,稳稳坐在椅上直呼其名。朋友心知肚明,这是以“身份”压人。
朋友还告诉我,很多年轻人刚到单位工作时,都很淳朴,都很敬业,工作几年后,便学会了社会上的低俗、顽劣的那一套,特别是提拔当领导后,以前的淳朴、友善便丢得一干二净,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高人一等、自以为是、飞扬跋扈起来,显然是被权力惯坏了。
其实,被权力惯坏了的人表现出的没教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对金钱权力的攀比,对邪恶腐败的软弱;对职业、对家庭、对爱情的不忠诚,对朋友、对同事、对群众的不尊重,对金钱、对美色、对权力的贪婪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被权力惯坏了的人,与其说是被权力惯坏了,不如说是被同事惯坏了,被群众惯坏了,被领导惯坏了,说到底就是被特权思想惯坏了。人一旦拥有权力之后,顺从观点、迁就行为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那些找你办事的群众、找你提携的同事和曾受过你恩惠的朋友,便众星捧月般地顺从和迁就你,让你丧失道德、迷失方向。这时候,你就会变得无所顾忌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干了违背家庭道德、职业道德、政治道德和生活道德的事,也不当回事。这样下去的后果非常可怕,又非常可悲。
对于那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副科长来说,在缺乏教养里面,他属于不尊重同事,这是“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思想惯坏了他的德行。对这样的人来说,对待同事尚且如此,又怎能平等对待老百姓,又怎能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
现实生活中,从事哪种职业的人容易被权力惯坏呢?我认为,只要是从事与老百姓打交道,又被国家赋予一定权力的人,就容易被权力惯坏。
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亘古不变的美德,所谓教养,就是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应该是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为人处世,往往不以术而以德,不以谋而道,不以权而以礼。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与人相处的时候则多为他人着想,淡然从容,与人为善。
所以,一个人要想不被权力所惯坏,须具备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善良、信任、谦逊、互助、勤俭、友爱;要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敬重亲情、友情和爱情;敬畏渺小、道德、法律和百姓,敬畏与自然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和谐的一切人和事物;敬仰勇敢、忠诚和坚守。
“教养”一词有两重意义:一是指教育培养,二是指文化和品德方面的修养。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会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或是受到了从中学到大学系统教育的人产生一种习惯性认识,认为这种人一定不缺教养。其实不然,对于注重应试教育的今天来说,一个人不管受到从中学到大学,乃至到博士的教育,也未必不缺教养。原因很简单,是今天的教育让他们缺乏对教养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敬畏。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教养就是讲规矩,讲规矩就是讲老一套,讲老一套就是思想落伍;教养是针对别人的,不是来要求自己的,自己可以我行我素、为所欲为;教养就是死要面子,这是自讨苦吃,没教养比有教养活得更有面子。
有人认为缺乏教养是父母的溺爱和教育的缺失;这方面的因素固然有,但更为关键的是你有没有一颗敬畏、崇尚教养的心。一个人拥有了教养,不等于他永远就有教养,教养是需要经受考验的,经受不住欲望带来考验的教养,就如同被洪水淹没的堤坝。
教养不怕挫折,却怕被娇惯。当今家庭独生子女多,很多家庭的独生子女是被父母娇生惯养长大的。对处在读书阶段的孩子来说,大可不必担心,他们可以在学校找到补救的机会,但如果在学校也难以得到这方面的教育,他们缺乏的教养就有可能成为滋生堕落的土壤了。
总之,为官为人,我们都要常常问问自己有没有教养;手握一定权力的人,更要懂得珍惜和修炼自己的教养,要把自己曾经遗失的教养尽快捡拾起来,擦洗干净,否则你就容易成为一个被权力惯坏了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