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北浴乡位于皖鄂交界的大别山深处,通行不甚便利。针对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白天忙于农业生产的情况,北浴乡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工作方式,自今年4月份以来,开展“乡村夜话”“民情夜访”“民事夜办”等干部服务群众活动,上门谈心交流,征集意见建议等,有效解决了群众议事难、办事难问题,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骑上摩托访农家 10月14日晚,北浴乡干部们刚吃过晚饭,就在准备着晚上的入户访问。深山地区,白天农民起早到地里干活,晚上住得远的干部们回不了家,夜访正是干群沟通的好方式。常务副乡长吴留国介绍说,山路曲折盘绕,晚上很不好走,乡里不少干部住得都比较远,周一至周四晚上基本都不回家,晚上还要签到。老百姓白天要忙农活,也没有空到村里乡里办事,晚上是干群沟通的好方式。从今年4月开始,每周乡干和村干总要一起夜访几次,没有硬规定,根据工作任务来。 不到7点钟,天已全黑,深秋山里的晚上格外寒凉。来到马厂村,吴留国和村书记朱仁飞等4名村干一起,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山路上,去往农户家中,第一户便是朱材召家。朱材召家在马路边二三十米的土山上,下了摩托,他们掏出随身携带的手电筒,开始爬坡。村干梅东启说,因为晚上常要夜访,乡里和村里干部每人都配了一只手电筒,走夜路是常有的事。昏黄的灯光从朱材召家的窗户中透出,这时响起了《新闻联播》的开场音乐,朱材召一家还没吃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弟弟朱材东走失8年被送回家中,现和朱材召住一起,作为五保户,兄弟俩43年的瓦房子成了危房改造对象。新房建了3个月,工人忙不过来,催促其寻找其他工人。夜访干部们为此而来,询问进展。朱材召说,他已经联系到了4个工人,3天后就来。“我家那三间两层的新房,干部们来了好几次,协调资金、屋基、水电……”朱材召说。吴留国和村干程继祥、汪爱华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记着。 他们来到村民汪训练家时,其妻朱荷花正在门口劈柴。看到干部们来夜访,汪训练和妻子从厅里搬出小椅子、长凳子立在门口,大家一起坐在门灯下聊了起来。说到村里后天开始的自来水改造,作为老用户,汪训练可有话说了。近几年自来水用户从100户猛增至200户,水质需提升,管道、净化池需改造,干部们来征求意见。汪训练说,村里改造自来水,他完全支持,因为老用户不需要出钱,对用水也没有影响,不会断水,改造完成后水质也可以提升。 访出问题,访出成效 北浴乡35名党政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分批分次夜访农户,这已经成了北浴乡的一项工作机制。政策告知、听取建议、解释化疑等是夜访的初衷,半年以来,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今年7月,马厂村黄白岭组级公路修建时,乡里就修还是不修、如何集资、修建标准、资金比例等问题走访了四五十户村民征集意见。9月,乡里计划在政府集镇边建一座垃圾中转站,前期乡村干部们6个晚上走访了4个组一二十户村民。开代表会的时候,大家仍然是不理解,认为将垃圾中转站建在人口较多的集镇边易造成污染,气味难闻,影响生活。最后尊重大家意见,改选址到离集镇3公里外的四吉村。马厂村程屋组村民程丙南,以前因宗族内部有部分人对村换届选举工作有意见,他也受到影响。得知这一情况后,下派干部宗凡中和朱仁飞等一起前往他家,坐在他床前整整谈了一个晚上。从进门时满脸疑惑,到出门时下床相送,程丙南表示今后一定会理解支持乡村工作。“今年村两委换届后,把走访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作为突破口,立办立改。目前,白岭黄岭公路路基硬化已经完成,集镇环境卫生整治得到持续巩固,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中转站已经迁址异地建设。”朱仁飞说。 对种养大户上门走访,话家常、聊生产、问点子、展未来;针对换届选举中的问题,听取意见、了解民意;针对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很多村民对惠民政策、现代农业种养技术不了解、不明白的问题,包村到户宣传……截至目前,北浴乡已在6个村开展“夜访”“夜谈”“夜办”等活动200多次,征集意见建议374条,化解纠纷5起,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扶持发展马厂村实用瓜蒌、滑石村银杏及红豆杉、四吉村泡桐及蚕桑、迎宾村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家庭农场4个,帮扶养殖场5个,发展规模养殖户22户。北浴乡党委书记吴成明总结道,通过夜访,给北浴乡党组织带来了新气象,乡村工作站在了新起点。( 罗少坤 本报通讯员 孙凯华 虞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