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怨无悔侍娘亲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有这样一位孝顺的儿子:他是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他每天除了要亲自将自己做好的饭菜端到老娘手中之外,还要侍奉老娘起床、大小便;帮她洗澡、换洗衣服;有时还得用手指帮助便秘的老娘抠出大便…… 他叫聂海平,家住宿松县孚玉镇古塔社区宝塔巷。 今年52岁的聂海平命运多舛,幼年时便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们姐弟仨拉扯大。随着各自长大成人,哥哥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姐姐也出嫁他乡,家中就剩海平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聂海平也娶妻生子,日子虽然清贫但也还算顺利。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1年,他年近古稀的老母不幸脑梗死导致中风,虽经及时救治,右手右脚仍无一点知觉,只得瘫痪在床。从此,聂海平肩上的担子变得沉重起来。 夫妻同心 侍奉病母 聂海平原在粮食系统上班,随着企业的转型,他上班的岗位逐渐不景气了,收入也随之减少,所以有空他就打零工赚钱补贴家用,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幸亏有妻子一块照顾母亲。每天,夫妻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妻子扶母亲上厕所洗漱,他则煮好稀饭,然后上街为母亲买来可口的早餐。虽然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考虑到母亲是个病号,他总要变着花样给老人买来她喜爱吃的东西:包子、饺子、豆浆或炒面,有时还专门打来豆腐脑;下班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匆匆忙忙赶回家,赶紧扶着母亲到室外活动,帮助老人活动筋骨,促进老人血脉循环。每天晚上,夫妻俩总是轮流休息,因为老母一刻也不能脱人。开始几年,老母对自己突然患病、卧床不起一时很难适应,所以脾气非常暴躁,但聂海平夫妻俩深知这是一个突遭不幸的老年人的正常反应。所以,夫妇俩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哪里惹老人不高兴了,有时媳妇受了委屈背着母亲偷偷擦眼泪,海平看着心里也酸酸的。对于一个瘫痪在床的老人,难做的不是一日三餐,不是背着她出去活动,不是无休止的为其按摩,难就难在深夜侍奉她大小便。老人身体虚弱,正常情况下夜晚小便起码有4、5次。侍奉得稍微慢了一点,床单便弄湿了,他就马上给她换上干爽的。 “有一段时间老人家大小便失禁,我们每夜都要给她换床单4次。”聂海平说。 妻子暴亡 照料如常 如果说,清贫而又艰苦的生活就此持续下去,再苦再累聂海平也无所谓,但“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却遇顶头风”。2010年,一场灾难向这个不幸的家庭再次家袭来:海平的妻子因劳累过度,在一次上屋翻瓦捡漏时从梯上摔下不治身亡。望着卧病在床的老母、看着还未成年的儿子,聂海平的心在流泪:这个家庭该怎么办呢?老母、孩子,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压到了这个瘦弱的中年男人身上。他没有垮下,而是擦干泪水,挑起更加沉重的家庭担子。迅速料理完妻子的后事,他就把精力、把爱投入到老母亲和儿子的身上了。过去,老母洗澡换衣有妻子在,作为儿子的他自然无需上前。如今,妻子去世,这些事自然落到海平身上了。有人劝他:“请一个保姆吧,这样避免尴尬。”望着一贫如洗的家里,看着嗷嗷待哺的儿子,他哪里还请得起保姆啊!再说,请来的人服侍母亲有自己这么细心和周到吗?绝对不如啊!海平心一横:不请人,自己干!他理直气壮的对别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过去给我洗澡,如今母亲瘫痪不能动了,我给他老人家洗澡,天经地义,有什么尴尬的?”自此,这个中年汉子大事小事亲手干、里里外外一肩挑。为避免母亲弄湿衣裤床单,他给老人成捆批来尿不湿;为防止老人便秘,他给母亲批来她爱吃的梨子;为方便母亲如厕,他专门定做了残疾人用的坐便器……长年累月,为照顾老人,聂海平从来不随意外出就餐,从来没有下乡走过亲戚。有时因为亲戚家有喜事办酒席,聂海平实在推辞不掉,就嘱咐儿子照看好奶奶,自己前往应酬一下。当满桌的人正尽兴地吃着、菜还在陆续上的时候,聂海平便起身告辞,并让服务员拿来几个饭盒,专门带点他母亲爱吃的菜,便急匆匆往回赶了。后来他说:每次参加吃饭,主要是想带几样厨师做的菜给母亲尝尝…… 如今,聂海平的母亲张旭英老人已经81岁了。13年来,老人极少与人交流,但我们从老人的笑容中可以看得出,她内心还是充满幸福的。是呀,13年来,13个春夏秋冬,4000多个日日夜夜,瘫痪的老人就在这几十平米的空间过活,如果没有她的儿子聂海平,如果没有儿子聂海平的精心照料,老人生活得还这么幸福安详吗?自母亲瘫痪至今,聂海平也由当初年富力强的小伙子熬成了鬓发斑白的半百老头了。他的妻子死后,有人曾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但聂海平一一婉言拒绝。因为他知道:风烛残年的母亲再也经不起哪怕丁点儿的折腾,即使自己想再组建一个家庭,也是以后的事情了。他说他要等,要等到母亲“百年之后”再谈个人问题,为的是使遭受过磨难的老母亲安安静静度过幸福的晚年! 愿岁月静好!愿好人一生平安! (王宇平 吴金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