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墩”的故事 黄梅县鲁锡安提供材料 廖理南记录整理 宿松县千岭乡筑墩村的“筑”不能简写为“竹”。易“筑”为“竹”,没有易来“竹”,相反却甄没历史地易却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传说唐天宝年间,黄梅县黄港东边的丘陵地边有一口约三亩面积的水塘,水塘北边有个秀美的小山包,山包的背后有一座气势巍峨的大山作倚靠,水塘的西边是一群逶迤的矮山护绕,南边则有玉练般的溪涧横亘着。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路过这里,他时而驻足环视,时而昴首远望,时而往返踱步,时而席地凝眸……就是不愿离开这里。几乎徘徊了一整天,直到日薄西山,才恋恋不舍地朝附近的村庄走去。夜幕降临时,他信步来到一村民屋前,幸好这时,屋主人从家中出来,遇上了他。简单寒喧后,这个周姓屋主人友好地把他邀到家中并让内人杀鸡宰鸭煮酒,热情款待了他。晚上无事,两人情趣相投地聊了相互情况,均有相见恨晚之慨。原来这鹤发童颜的老人,是皇家的一个风水先生,他常年四处游走,专为皇家择取风水宝地。而这好客的周姓村民,虽然身为平民,但家中三代都有读书人,在当地也算诗书之家。风水先生感念这周姓屋主人一家,阴德深厚,善良真诚,于是,把自己当天发现的鲤鱼跳龙门这一穴风水宝地向周姓主人讲了,并且帮助推算出了周姓移葬先祖之坟的吉日良辰。 转眼间,风水先生推算的好日子到了。当天,丽日蓝天,鸟语花香。周姓人家请早前几天接来的风水先生亲自到现场指导,让蛮工们按要求破土挖穴。也真怪事,开挖的墓穴里,泥土干爽,气味清香,给人一种特别温馨舒服的感觉。挖了一会,地底现出一块颜色发亮的绿玉似的石板来。风水先生见此,欣喜地感觉到,自己的判断准确,所挖处,正是他要找的墓穴。周姓主人见此,更是十分高兴。他于是让大家停下手中活儿,一起回家歇息一下,并专门为庆贺喜事而特别增设一顿盛宴。只留下自家一兄弟在此看场。 大伙儿都走后,这看场的人坐在新挖的墓穴边,闻着泥土的香味,听着小鸟的鸣叫,拿起了烟管,吸了一袋烟,正准备起身到附近解一下小便,忽然听得穴道中似有水动鱼跃之声。他十分奇怪,当倾下头细听细看时,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当他想离开时,这水动鱼跃几乎由声音显出情状来。出于好奇,他拿起锄头,下到穴中,脚跺锄敲,摆弄着那穴底上的石板。这时,他自己犹如坐在船上一般,晕晕乎乎的,似进入了人间仙境。过了好一阵子,他意识到,自己真的是要小便了,于是,情不自禁地解开裤衩,小便起来。当他小便后,石板下面波翻浪涌,碧绿绿的秀水竟漫过石板溢了出来,一双鲤鱼从水中跃出,从他面前飞身跳到下边的水塘中去了。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他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待他反应过来后,立即疯了似地跑回去,把这里发生的事报告给了大家。人们都感到惊奇,便顾不得其它,一齐朝新挖墓穴边的水塘处跑来。 两条鲤鱼见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也紧张起来。它们好似相约了一样,趁人们不注意,突然腾空跃起,跳到前边水深些的黄港里了。周姓主人见此,急促而又大声高叫道:“营!营!营!”(黄梅地方口音,意思是“捉、抓”等),话音一出,黄港出口处,马上凸起一个土墩(后来人们把这个土墩叫做营墩),但这双鲤鱼机灵得很,它们飞过土墩,直跃进湖中了。周姓主人看到这情况,声嘶力竭地嚎叫着:“勘住”(勘住,黄梅地方话的意思为拦住),湖中应声凸起一个土墩,仍然是没有拦住这双鲤鱼。现在黄梅湖中仍留有“勘墩”、“塞墩”、“炸墩”,据传都是当时为拦鲤鱼而骤然长起的水中陆地。这双灵性的动物,像在与人们变戏法似的,若即若离,就是没法子捉住。后来,它一个劲地往下跑,周姓主人不停地喊,最后,当来到宿松龙湖中时,周姓主人高喊着“筑住、筑住”。宿松龙湖边即刻凸出一个大土墩,大概这双鲤鱼也累了,它们跳到这墩上,有一条再也跳不动了,另一条则被“筑”起的土墩堵在龙湖中了。筑墩也因此而得名。 大伙儿忙活了这阵子后,都很累,周姓主人很扫兴,风水先生亲历了这一切后,宽慰周姓主人道:活性风水虽然没得到,但这儿灵气还是有的。我们照样在这里按原计划做完该做的事。你家仍能子孙兴旺,诗书传家。1300年后,会有朝官问世。筑墩那边,因这一稀奇珍宝留驻,富贵发达会比这里更显。
(欢迎朋友们补充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