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登保,1952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宿松县。工作于江西省九江市粮食局,1998年辞职下海经商创办实业。现为九江市政协委员、专家联谊会委员。任九江市宝利源农产品购销有限公司、九江宝利粮油有限公司和安徽宿松县宝利来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并担任九江市安徽商会会长,九江市民营经经济研究会会长。近几年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杰出人物”、“全国百名改革创新风云人物”、“全国十佳德艺双馨模范”、“全国十佳创业先锋模范”、 “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汪登保,不但是一位企业家,而且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收藏家,国家一级书法师,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2009年在新中国国礼艺术家精品展中,作品被组委会推荐为国礼使用。中国书法函授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名扬中国》栏目特邀书法家,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高级理事等。文化部授予“中国艺坛十大名家”,并随同沈鹏、欧阳中石、李锋等入编《中国十大书法名家》。在收藏上,他是中国收藏协会会员,国家注册职业艺术品鉴定师,多次参加全国艺术品收藏研讨会。部分藏品在中央电视台2009年-2011年台历和《中国收藏》、《百年中国》中刊登。书法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多次荣获特别、金、银奖,获奖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画报、人民政协报、世界知识画报、香港文学报等多家媒体刊登播放,并入编《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指南》、《中国书法年鉴》、《中国收藏》、《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中国书法十大名家》、《中国文化遗产当代书画名家作品精选》、《当代美术史》、《中国当代书法史》、《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40多部典籍,部分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会议中心、人民政协会议中心、钓鱼台国宾馆、国家博物馆、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多家协会、学院、书画院及台湾、香港、澳门、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地有关部门和领导收藏。
汪登保老师不光在经济与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陶瓷收藏特别是(红色陶瓷)更是独具热爱,他说(红色陶瓷艺术品)不光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更有厚重的时代记忆与历史文化内涵。汪登保自幼就爱好艺术,上世纪80年末重点收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红色官窑瓷器,。至今他收藏的各类品种已达万件,其中红色瓷器6000多件,题材有红军长征,工农学大庆,农业学大赛,十大元帅等成套瓷版画。另外包括有十大样板戏,雷锋,刘胡兰等成套人物瓷器,各类雕塑瓷超千件。
汪登保热爱瓷器到痴迷,几十年收藏路更是有很多故事,有一年,汪登保听朋友说鄱阳县莲湖乡有人持有孙中山塑像一尊,他连忙筹钱,让朋友带他去鄱阳,当见到塑像时,他特别激动,爱不释手,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之后还是按照对方所提的价格买了下来。返程时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为了节省费用,他和朋友轮换扛着孙中山塑像顶风冒雨往回赶。赶到湖边,船因为大风不能开动,他们就在湖边等,挨饿受冷。“将近傍晚,风小了些,我们和乘客上了船,船驶离了岸边。湖上的风仍然很大,船剧烈颠簸,所有人都吓得面色苍白,还好最后终于安全到岸了。”
1998年,汪登保因为收藏欠下了巨额债务,单靠工资也是无法继续支撑的,无奈之下,汪登保放弃了粮食局的铁饭碗,辞职下海经商。2001年,他在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租赁乡镇油厂,注册了宝利来油脂公司。在企业起步时,汪登保获悉山东青岛有一套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人物瓷瓶,他内心大有不到手不甘心之意,“但企业离不开我,手头资金奇缺。十大样板戏唯独缺少‘沙家浜’,如果不将这套收于囊中,我必定寝食难安。最后,我多方筹款,将企业托人代管,毅然踏上了去青岛的火车。”到青岛后,人生地疏,经多方打听,汪登保得知藏家住在青岛偏远的农村。当时交通不便,他便租用一辆农用车,多次向路人询问,几经周折后,在傍晚时,终于找到此户人家,坐下来后,汪登保都来不及喝口茶水,就急忙向对方表明来意,当时这户人家,丝毫没有出售这套沙家浜瓷瓶之意,汪登保再三恳求,不断谈价,对方见他远道而来,又吃了那么多苦头,且颇有诚意,终于同意将这套艺术品转让给他,汪登保喜出望外,如获至宝,他的十大样板戏总算集齐了。
他说每每看到这些心爱的物品,我是喜忧参半,喜在可以拥有,可以完好地将其保留,忧在能力有限,还有许多无法收藏。这些来之不易的藏品,蕴含了我许多的心血,也寄托了我挥之不去的红色情怀……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更多地收集红色艺术品,还要开一个红色博物馆,让更多人看到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让后代勿忘历史,铭记先烈,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责任编辑:李伟)原载: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