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宿松民歌《新嫁娘(之二)》(8) 石普水 还有一首《新嫁娘》,是司国庆先生收集的,出自韩文 虞菊英。 鸦雀(喜鹊)尾巴儿撒(sa),女儿梳头到婆家。红绸的袄,绿绸的花,齐整背褡撒(洒)莲花。娘叫儿上轿去,爷叫痛儿莫恋家,身上衣裳勤勤洗,莫等别人嫌吖渣(腌臜,脏)。早晨起来事又多,又梳油头又洗锅;提着金盆去打米,问声公婆打几多?昨日人多三升半,今日人少二升多,何必要问我公婆。碓下簖米碓下粮(量),公婆说我捞米供爷娘。“爷娘手上宗宗有,金子打碓插,银打屋梁。打的金盆猪吃食,打的银盆浆衣裳。金碗吃饭银碗装,金碗筷子银碗筷子几千几百几万双?”(12) 其二,碓下簖米碓下粮,公婆说我捞米给爷娘。爷娘手上般般有,金打桷子银打梁。打一口金缸装水吃,打一根银竹晾衣裳,中间晾的蛟龙边,沿下晾的花衣裳。四块金砖垫床脚,八块银砖垫土仓。县里官是我亲叔叔,府里官是我亲母舅,北京的皇帝是我老家公。(千岭石……)(13) 宿松乡下把喜鹊叫“鸦雀”,把乌鸦叫“老鸹” 。说喜鹊叫是报喜,乌鸦叫是报丧。女儿出嫁自然是喜事,所以是喜鹊叫,而且喜鹊叫时尾巴撅起来——谓之“尾巴撒”读做“sa”,散开的意思。民歌先写新嫁娘梳妆打扮。你看——“红绸的袄绿绸的花,齐整背褡撒莲花”红绸袄上面是绿花,绸袄上还穿着背褡,背褡上面是莲花朵朵,不仅漂亮而且寓意吉祥——多子多孙,大富大贵。 接着写父母对女儿的叮咛嘱咐:“娘叫女儿上轿去,爷叫痛儿莫恋家,身上衣裳勤勤洗,莫等别人嫌腌臜。”不要恋娘家,不要想爷娘;衣裳要勤换洗,不要让人说你身上脏。 接下来这段突出表现这首宿松民歌的艺术性。早晨起来 “梳油头”、“洗锅”、“打米问声公婆” ,这些都是爷娘叮咛嘱咐的话,但是民歌没有把它们写一一出来,而是通过写女儿在婆家怎样做事来反应爷娘叮咛嘱咐的内容。这样行文简洁明快,避免了重复啰嗦。 民歌重点是写新嫁娘在婆家的勤快。她把爷娘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在婆家勤快麻利。早晨很早起来,先梳油头接着下厨房洗锅,然后提着金盆去打米,还不忘问一声公婆打几多米。这是尊重公婆,做事小心谨慎。“昨日人多三升半,今日人少二升多”说明婆婆家人多,这么多人还在睡觉,只有新嫁娘一个人起早煮饭。这样一个勤快麻利的好媳妇,公婆还无中生有:“说我捞米供爷娘”——新嫁娘不是窝囊废,她能说会道:我娘家父母样样都有:碓插是金子打的,屋梁是银子打的;猪吃食的盆是金打的,浆衣裳的盆是银子打的,平常吃饭的碗是金子、银子,金筷子、银筷子几千几百几万双?还要你家的一点米么? 公婆哑口无言。 民歌,刻画了一个勤快麻利明理懂事能说会道的新嫁娘! 第二首民歌则是婆媳对话。新嫁娘不仅说娘家富有,而且还是高官。你看:我娘家爷娘手上般般有,房屋是金子打的桷子银子打的屋梁。打一口金缸装水吃,打一根银竹晾衣裳,中间晾的蛟龙边,沿下晾的花衣裳。四块金砖垫床脚,八块银砖垫土仓。县里官是我亲叔叔,府里官是我亲母舅,甚至北京的皇帝都是我沾亲带故的老家公。 好一个能说会道好胜心强的新嫁娘! (2014.12.29)(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