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宿松县一所民办学校里,有一位90后女教师,她用园丁的纯朴和美丽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待学生如弟妹,爱学生如子女,全身心扑在教学事业上,学生们称之为“最美老师”,她就是宿松县博雅松安中学青年女教师、文科精英班班主任李春英。 姐,我让您操心了 在学生们眼中,班主任李春英就是他们的“姐姐”。1990年出生的她,比刚进高中的孩子们大不了多少。她长着一张娃娃脸,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她的个头不高,如果不是站在讲台上,人们还真的把她当成了班上的学生。 这不,上第一堂课,就有几个男生阴阳怪调、大呼大叫,压根没把她这个比他们大不了多少的老师放在眼里。她喊破了嗓子也没用,一甩教鞭,伏在桌子上抽泣……
后来,是校领导的一番谈话让她平静了心情。领导说:我们这里是民办学校,招收的学生也是中考录取分数线以下的,而且大多数孩子由于父母在外缺乏家庭管教,出现这些现象也就不奇怪了。“但是,他们本质是好的,潜能是不错的,这就看你怎么去引导、去挖掘了……”领导意味深长地说。学校领导的一席话,让小李足足想了一个通宵,仔细玩味其中的深意,李春英认识到要让学生接受自己,就必须转变教育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能“高高在上”。 为了上好第一堂课,李春英开始不是急着翻开课本进行教条式教学,而是跟大家“闲聊”,聊天文,聊地理;聊家庭,聊自己;聊文学,聊历史,从李白到高尔基、从爱迪生到牛顿……大家劲头很高,兴趣很浓。接着,李老师开始“步入正题”了:“其实这些名人并非都是天生的,他们有的当时成绩还不如在座的;这些人家庭条件并非都好,他们有的甚至靠要饭来维持生活……”在随后的日子里,大多数学生表示:一定努力学习,服从管理,争取考入理想学校。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学习上染上了坏习惯,如厌学、偏科、贪玩等,李老师耐心细致像亲人般因人善导,让这些学生逐渐养成好学上进的习惯。 班上有一位姓周的女学生,数理化几乎一窍不通,其他学科成绩也很一般,所以学习老打不起精神。平日里,她也总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敏锐的李春英心想:这孩子学习基础差只是原因之一,但心里肯定有秘密没有表达出来。于是,在一个周末,李春英试着给她留下了一封短信:“妹妹,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你。姐姐数理化原来也不好,但是……”几番交心,终于发现,这个女孩子性格异常内向,但酷爱写作。找到了“闪光点”也就是找到了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为了激发该生的积极性,李春英不但鼓励该女生好好写作,还找来本校写作“高手”来给该生作品加以评议和指导。这个内向的女孩子一直以书信的形式与李春英交流。其中有句话这样写道:“姐,我让您操心了,今后我一定认真学习其它学科知识,争取全面发展……” 我的班主任妈妈 博雅松安中学实行的是全封闭管理,没有得到学校许可,学生是不得随意走出学校大门的,数百名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部在校园内进行。李老师班上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关爱,也经常缺少温暖与呵护。李老师知道,这对孩子的成长弊多利少。为此,没谈过恋爱李老师决定在生活中充当孩子们的“妈妈”角色。 去年秋季的一天下午,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班上两个学生因感冒咳个不停,如果不赶快治疗加以控制,孩子病情就会加重,也因此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李春英便用自己的电瓶车,将他们一个一个地送到卫生院进行检查、开药,一直忙到别人吃完晚饭。两孩子的病情都得到了控制,而李春英却因此患上了感冒,但她顾不了这么多,见食堂里的饭已经吃完,又忙着给这两个学生下鸡蛋面条,充当起了孩子“母亲”的角色……。
王某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孩,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去年12月,在一次上课中,她发现小王坐在位子上瑟瑟发抖,走上前一看,原来是穿得非常单薄。后来,她通过家访,了解王某的父亲前几年因为一场大病离世,为治病也花光了家中的积蓄;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和年过古稀的奶奶。全家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体弱多病的母亲身上,日子清苦异常。 家访回来后,她抽空来到大街上,购买了两件厚厚的羊毛衫和一双布暖鞋,亲手给这孩子穿上,并递给他几十块零花钱。小王后来逢人就说:“这是我的班主任妈妈送给我的……” 一定要干出点名堂 当一名教师是李春英儿时的梦想。2012年,从家乡河南某高校毕业的李春英慕名来到安徽宿松应聘教师岗位,被民办学校博雅松安中学聘用,从此,她开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教书生涯。一开始,学校领导和同行对这个刚走出校门没什么阅历的“学生娃”不抱什么“指望”,“只要班级平平安安就行了”,一位学校负责人这样对她说过。对此,她深知其意,但并不心服。“一定要干出点名堂让大家瞧瞧!”李春英这么想着也是这么做的。她每天第一个赶到办公室,打扫卫生、为大家办好开水,然后匆匆来到教室,带领学生晨读。下班后,大家都纷纷忙活自己的事儿,她仍一心铆在工作上,除了认真批改好学生作业外,就是潜心吃透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课。每逢节假日,李春英都不外出逛街,更不回家,而是把自己关在寝室里钻研业务知识。 李春英的家在数百里外的河南省,父母均年事已高。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作为90后的女孩子,那个不想常黏在父母身边“撒娇”,但李春英知道,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肩头就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何况学校还把班主任的重任交给了自己!在想念父母时,她就通过电话来沟通,这样,她每个月的通话费就超过200余元。一次,母亲来电话说让她回家“有急事”,她以为是父母身体有什么不适,挂断电话准备请假。此时恰逢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部分教师来该校听课交流。“能不能不请假呢?”李春英犯难了,她立即回拨了父母一个电话,追问究竟有什么“急事”?这回母亲说真话了,原来她的父母看见她年龄也不算小了,在家乡的城里帮她“物色”了一个男孩,这次准备让她回家“相亲”……听到这里,李春英“扑哧”一笑:“我还以为您二老身体哪里不舒服,原来是这事儿呀,等下回吧,我忙正事儿呢……”撂下电话,李春英马上走进了教室。 短短两年多来,李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一名教师的诺言。 “李老师虽然来我校时间不久,但她干事业非常执着,是我校年轻教师中的榜样!”校长王孟鸣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