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批前公示
安徽宿松经济开区发管理委员会委托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简称《开发区总体规划》)已完成。2015年5月由宿松县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为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市规划公示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现对《开发区总体规划》成果主要内容进行社会公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公示网站:分别在宿松县政府网、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网、宿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网。
通信地址: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联系电话:7848031
邮 编:246500
公示时间:2015年6月30日—2015年7月29日。
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5年6月30日
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简介
宿松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的西北,现105国道两侧,紧邻沪渝高速宿松出入口和合九铁路宿松站。2004年8月启动建设,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2012年8月省政府批准(皖政秘[2012]377号)更名为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2013年8月省政府(皖政秘〔2013〕154号 ) 批复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用地面积由原1.24平方公里扩大至13.74平方公里(至2030年)。
开发区作为宿松县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宿松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宿松县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带动县城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为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宿松经济开发区全面发展的需要, 2012年5月由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2-2030)》,2012年8委托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13年1月25日获得省发展和改革委扩区范围的认定意见。2013年4月27日,总体发展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根据省政府对宿松开发区要 “按照产城一体、城乡统筹、节约用地、优化生态、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和“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环境友好” 的批复要求,为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开发开放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以及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特编制《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北至通站路,西至环城西路,南至孚玉西路,东至红花寨山山脚,建设用地规模为13.74平方公里,规划控制范围面积约15.6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近期2014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三、功能定位
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皖江城市带西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宿松县产城融合的新城区。
建设类型为:综合功能型开发区。
四、发展原则
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产城融合,四化同步;突破瓶颈,再造“洼地”;合作共建,区域联动;绿色增长,生态发展。
五、产业发展指引
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
积极发展新型建材、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辅导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发展物流、商贸、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相应的生活服务业。
六、人口与用地规模
规划到2030年人口规模达到7.9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3.74平方公里。
七、空间结构规划
开发区总体空间结构为 “两片一心,三轴三组团”。
两片即为沿沪渝高速公路两侧的东片产业发展提升区、西片功能集中优化发展区;
一心为由依托龙山景区建设综合服务、开发区管委会的管理和职工服务核心;
三轴分别为沿振兴大道形成的城市城市空间拓展轴和沿沪渝高速公路、新耕河的两条绿色景观轴。
三组团为东片工业组团、西片的南部组团(韩文组团)和北部组团。
八、用地布局规划
(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主要布局在开发区管委会、沿振兴大道环龙山景区地区,同时结合人口分布规划3个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
(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主要沿振兴大道两侧安排,布局与老城区及北部破凉组团相衔接地区、开发区管委会地区。
(3)居住区级居住小区规划。主要沿振兴大道、新耕河两侧和环龙山景区安排,规划形成3个居住片区。
(4)工业生产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三大产业片区,分别为东片以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等综合片区,西片的南部纺织产业片区和西片的西北部新兴产业片区。加强东片综合片区升级改造,根据产业分区逐步引导用地结构调整。
(5)仓储物流用地
在西片结合宿松火车站进行布置,规划一处综合物流园区,作为开发区工业的运输、存储用地。
九、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主要依托纵向穿过区域的合九铁路、沪渝高速公路和105国道。根据宿松县城总体规划,未来105国道主要为西侧环城西路,规划利用宿松北路(现状105国道),孚玉西路、振兴大道、韩文路和通站路与周边及县城区进行联系。同时做好区内道路与沪渝高速的南北两个出入口及铁路站场的有效衔接。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开发区城市道路形成“六横六纵”道路网骨架。道路网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个等级。横向主干路包括通站路(城市干道)、白鹤路、湾塘路、韩文路(城市干道)、纬三路、孚玉西路(城市干道);纵向主干路包括环城西路(105国道)、滨河路、振兴大道、龙山-龙飞路、宿松北路、宏业路-茶园路-兴业路。
规划机动车社会停车场2处、汽车站2处、公交枢纽站2处。
十、绿地和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开发区绿地和景观风貌结构为 “一轴、三园、三带”。
一轴为新耕河沿岸景观轴。
三园分别为结合自然山体水体构筑的三个大型绿化园区,分别为龙山生态郊野公园、凤湖公园和郦山公园。
三带为环城西路景观绿化带、韩文路景观绿化带、高速景观绿化带。
规划沿公路、高压走廊设置宽度不等的防护绿地,工业与成片居住用地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各类基础设施按其防护要求设置绿化隔离带。
在人流集中的公共活动中心周边或居住区内部布局广场。
原载宿松新世纪论坛。
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批前公示
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批前公示
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批前公示
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批前公示
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批前公示
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批前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