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年逾七旬的农村大妈,她不图名、不图利,不怕“吃亏”,爱管“闲事”;她是一个普通的村民小组长,大公无私,敢于担当起村组发展的重任,尽心尽力为民谋福利;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使不完的热心和真诚,留给乡邻一个又一个最美的感动。她就是许岭镇灯塔村羊宿组组长朱桂梅。 朱桂梅现年70岁,善良淳朴。本想着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安享天伦之乐,不料在2013年年底举行的村民组长选举会上,大伙一致推荐她担任羊宿组组长。面对乡亲们信任的目光,她打消了过安逸生活的念头,积极发挥余热造福乡邻,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一致称赞。 修塘筑路无私奉献 灯塔村羊宿组地处偏僻,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组里有一口当家大塘,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如今淤积严重,无法蓄水。朱桂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心把当家塘进行重新修缮,彻底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状况。 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成功申报了一个五万立方米以上当家塘整治扩挖项目。然而,资金缺口还是很大。“由于年久失修,重新建好这口当家塘需要投入资金13余万元。”朱桂梅说。于是她带头捐了1万多元,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号召大家投工投劳、出钱出力。在朱桂梅的带领下,2014年10月底,项目终于顺利动工了,乡亲们自发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劳动,当家塘焕发新容颜。村民们投工投劳100余人次,大型挖机工作了400多个小时,新建了5个涵管口,深挖了2米,扩容了38亩,能蓄水10万立方米以上。“最苦最累的是朱桂梅,缺少资金,她一次又一次登门,一遍又一遍承诺,终于感动了挖机老板。”村委会主任许天一说,为了节省开支,寒冷的夜晚,她接通自家电线,借来抽水电泵,守在塘边抽水,连续抽了半个多月,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当家塘建好后,朱桂梅又在谋划修建一条砂石路直通到当家塘边,改善组里的交通状况。施工过程中,有几处老旧房子需要拆掉,她带头拆除了小儿子家的3间旧房子,还上门做通了其他几户村民的思想工作,让二十余户居民彻底告别了走泥巴路的日子。“没有朱桂梅组长,这当家塘恐怕建不起来,这路也修不起来。”村民詹银凤说。 德高望重和睦乡邻 朱桂梅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而且非常注重家风教育。1966年,她嫁给了灯塔村的黄和生,育有三个儿女。因为家庭生活困难,三个孩子没有读多少书就常年外出务工。朱桂梅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辈身上,希望他们个个都能成才有出息。她先后带大8个孙子孙女,有5人考取了重点大学。“记得很小的时候,奶奶经常教育我们要诚恳向善,勤奋好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在北京大学攻读学业的黄恩青说。 今年春节期间,隔壁邻居叶柳林在家门口放烟火,不小心把朱桂梅家的房顶炸开了一个又一个窟窿。那段时间正是阴雨天气,朱桂梅一家子没少遭罪受。叶柳林上门道歉,主动要求赔偿。朱桂梅却没放在心上,她不仅原谅了他,还宽慰老叶不用过于内疚,自己花了5万元重新换上了琉璃瓦。“我真没想到,她一个农村妇女,胸怀却是如此豁达。”叶柳林感慨地说。 3月初,村里鼓励村民把家里的田地流转给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动村民组长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朱桂梅在组里的威望高,大部分村民一致拥护土地流转。叶红林却不买账,他不同意将自家的5亩田地流转出去。“我知道他心里有一道坎过不去,组里修路时拆了他家两间老房子,按照一户一宅的政策,他不能享受任何补偿。”朱桂梅说,哥哥叶柳林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羊宿组率先在全村完成流转任务。 一心为民不图回报 朱桂梅爱管“闲事”,是四邻八村公认的义务调解员和热心大妈。“她嫁给我快50年了,从来没有跟我吵过一次架,斗过一次嘴,一家老小和和睦睦。因为受人敬重,她常常被村民们接去管闲事。”丈夫黄和生说。邻村有一位八旬老母疾病缠身,儿女服侍左右。天长日久,儿女们有懈怠情绪,不好好赡养老人。于是村里请朱桂梅来调解,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老人的儿女狠狠训斥了一顿,从此一家人尽心竭力孝顺老人。 “朱组长是我的大恩人,没要她,说不定哪一天我老死病死都没有人知晓。”村民黄焰火说。黄焰火是羊宿组的一位五保老人,孤苦伶仃,一辈子住在茅草屋里,家中没有一件电器,生活非常贫困。朱桂梅总是上门关心帮助老人,送米、送菜、送衣服。为切实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今年2月8日,朱桂梅想尽办法把老人送进镇敬老院,让老人安享晚年。 “朱桂梅喜欢做好事,乐于助人,哪家有人生病,她都要登门去看望;哪户人家有重病,她带头去捐款;哪里有邻里纠纷,她总喜欢当和事佬。”许天一说。有的人不理解她,“你年纪这么大了,整天忙前忙后,图个啥?”朱桂梅很坦然,她把这份心系百姓、回报社会的真情,付诸到实际行动中,为构建幸福灯塔默默奉献、余热生辉。( 孙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