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稿· 驰骋皖鄂驱日寇 ———听新四军老战士余孝生讲述皖鄂边界抗战故事
驰骋皖鄂驱日寇———听新四军老战士余孝生讲述皖鄂边界抗战故事宿松新世纪论坛
现年93岁的余孝生老人是一名新四军老兵。1941年,正值我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19岁的余孝生在李先念师长率领的新四军第五师二旅警卫连服役,随部队在皖、鄂、赣抗日前线英勇杀敌。当过首长勤务员、通讯员、侦察员,多次与日本鬼子面对面交锋。近日,笔者一行人走近了这位老人,他在宿松县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向我们讲述了几个亲身经历过的抗战故事。 无为激战 化险为夷 1942年春夏之交,新四军五师二旅转战至安徽无为县。一天响午,余老所在的警卫连护卫着首长行至距该县县城大约30华里的地方,突然,前方传来“有紧急情况”的报告。他想:可能是遇到了鬼子。当时,那里是敌占区,鬼子巡逻队和巡逻装甲车每隔一段时间在主要控制区和路段来回巡查。大家正行走在两边高山中间是开阔地带的道路上,不利于与敌人硬碰硬作战。此时此刻,作为警卫连的战士,余孝生意识到保护首长安全是他们的首要责任。所以他一边作好战斗准备,一边大声喊“保护首长安全,大家赶快撤退!”。话音未落,几个鬼子冲了上来,他和战友们的快速出击,长枪短枪并用,机枪和手榴弹齐上阵,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血肉横飞。枪声惊动了附近的日本鬼子,他们迅速向新四军集结,大家边打边向山上撤退,敌人的炮弹和子弹像雨点般向这边倾泻过来,一颗子弹打在余老右手上,他顾不得伤痛,献血沾满了衣衫和枪托,他全然不知,此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首长赶快走出危险地带,撤至安全地方……”。很快地,大家无心恋战,警卫连及旅部直属人员100多人集结到了指定地点,化险为夷了。“幸好撤离得快,否则随后来到的大批日军肯定会把我们包了饺子……”说到这里,余老脸上露出了笑容。 黄梅突围 血染衣衫 1943年秋,新四军五师在李先念率领下,转战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余老对我们说:“9月28日那天,我们警卫班随旅部直属人马从湖北蕲春转向邻近的黄梅县,时至傍晚,天渐渐黑下来,部队命令原地休息。我们警卫班负责旅部首长所驻村庄一个大院的警戒任务。” 当天夜间10时许,尾随的日本兵追赶上来,刹那间,枪声四起。 “情况紧急,准备战斗!”。随着班长的一声令下,全班战士各就各位,作好拼死一战准备,余老和几名战友守着院门,掩护首长们从后门转移突围。这时,敌人的曳光弹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群日本鬼子从大门外往院子里冲,余老身边的一个战友中弹倒下了。关键时刻,他甩出几颗手榴弹挡住鬼子不让他们跨进大门一步。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用完了,鬼子“嗷嗷”直叫,反扑过来,嘴里还“八格牙鲁,抓活的”地乱叫着。没有了子弹的余老奋不顾身扑向敌人,与鬼子进行肉搏。“当时三个鬼子上来想把我按倒,我使出全身力气挣脱他们,继续战斗。我防不胜防,敌人的刺刀从我腰间捆绑三层厚的子弹袋上划过,一个日本兵的刺刀捅向我大腿内侧,当时鲜血涌流,染红了衣衫,我倒在地上,晕了过去……”紧要关头,护送首长转移回来接应他们的战友及时赶到,把倒在血泊中的余孝生救起来,冲出了鬼子的包围圈。后来余老被送到部队后方医院疗伤,几个月后才重返部队。 潜山救人 机智勇敢 1944年底,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抗日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余孝生所在的新四军五师二旅此时在安庆、桐城、怀宁、岳西、潜山一带狠狠打击日寇。日本鬼子如热锅上的蚂蚁,在正面战场上节节溃败,他们只好集中兵力龟缩在县城大据点里不敢轻易露面。 那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一,正值年关,余孝生所属旅部直属侦察尖刀班派他和另一名战士到梅城(现潜山县)去侦察敌情。他们化装成商人模样,佯装进城做生意,走街串巷,把鬼子的碉堡位置、集居地、火力配置等情况掌握清楚立即返回。途经该县一个叫余井的地方,看见两个日本兵一边追赶着一个年轻女子,一边不停地叫“花姑娘……”。正当鬼子抓住姑娘露出狰狞的面目,欲实施强暴时,余孝生不由怒火燃烧,一个箭步冲上去,一声断喝:“不许动,举起手来”声音如晴天霹雳,吓得两个鬼子兵魂飞魄散,慌忙转过身来,叽叽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张牙舞爪扑向他和战友,他俩迅速拨出驳壳枪三下五除二就把两个日本鬼子干掉了。挣脱了鬼子蹂躏的姑娘看到他们,“噗”的一声跪倒在地,连声说道“谢谢两位恩人……”边说边流泪。“我连忙把这姑娘扶了起来,说我们是抗战的新四军,专门打鬼子的,不用谢。姑娘,快回去吧………”说到这里,躺在病榻上的余孝生老人用手指着前方,仿佛沉浸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久久回不过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