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见忍法师【出家人的责任】

[复制链接]

2016-3-9 13:16 15100 0

何仁 发表于 2016-3-9 13:16 |阅读模式

何仁 1#

2016-3-9 13:16

见忍法师

见忍法师
(2011年9月9日在黄石东方山为新戒比丘开示)

主持人: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你们的尊证阿阇梨,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梅五祖寺方丈,上见下忍大和尚,今天晚上请大和尚给众位新戒讲开示。

见忍法师:阿弥陀佛,各位新戒,大家请坐下。

众人:阿弥陀佛!

听大家的声音非常洪亮,说明我们的开堂和尚用功很深,所以大家的声音非常洪亮整齐。

我用弘忍大师的几句话,来给大家开个头,也可以说是开宗明义。弘忍大师讲: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这几句话,是五祖大师他一生的总结,他对当时的佛法传承的一个偈语,但也是对我们讲的。今天就用这四句话,来跟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刚来的时候,你们的得戒大和尚慈悲,他说叫我来给大家做一个开示。实在讲,开示不是我做的,我不够资格讲开示,我可以跟大家分享,可以给大家介绍,把我这几十年来对佛教的研究、认识,跟大家做一个汇报,提供大家在今后的修学过程中作一点点参考。

因缘殊胜,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弘化禅寺是一个千年古刹,一千多年来,在这里诞生了不少的祖师大德,称为“荆楚第一山”,也可以说是“三楚第一山”。能够称为“第一山”,有这样的名,当然也就有这样的人。在92年我第一次来东方山,那个时候是上常下乐老和尚在主持这个道场,尽管那个时候条件很差,但是还是保存了祖师道场的风范。我们的大和尚很好地继承了东方山的事业,弘化禅寺如今更有影响力。

今天大家能够来到湖北,来到东方山,可以说这是多生累劫的宿愿,也可以说是多生累劫的因缘。

佛在经典里面对受戒和持戒的赞叹,非常之多。“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若能一心持净戒,是则如来也赞叹”。这是对受戒和持戒的赞叹。

但是对来到东方山的因缘的赞叹,更不得了。佛经里面讲,“多生累劫,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才有这样聚会在东方山的因缘。佛经里虽然没有说东方山,但是同样值得赞叹的是我们相聚在一起的因缘。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能够聚会到这里。我听慈和尚介绍,说本次传戒戒坛有三百多位新戒,我听了以后非常欢喜,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是宝啊,宝贝,谁的宝贝呢?佛的宝贝,三宝之一啊。但是我们这个宝,虽然佛把我们看成宝,把诸位看成宝,我们自己这个宝光能不能发挥作用,能不能照亮自己,照亮别人。这个受戒就太重要了。受戒,我们不是在这里来拿一个戒牒就可以了,如果是这样,那就麻烦了,那我们就不能称为三宝了。之所以称为宝,就是我们在这短暂的时间,在这个地方,来学习,获得戒体,才能称为宝。

戒为根本,万丈高楼平地起

戒法从此开始,你先要忏悔。不要小看这几天的辛苦,这几天的辛苦必定会终身受益。因为只有这样的经历,我们真正的受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我们才完成了修行的第一步。刚才讲,“戒为无上菩提本”。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的根基在哪里,就在于持戒,就在于行持。戒有很多,很细微,我们要慢慢去学习,但是根本的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是我们的根基,这是我们未来有没有成就,是我们未来能不能深入经藏、获得智慧的重要保障。修行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难度在于什么?难度在于我们的烦恼、妄想、执着。

大家能够剃度出家,能够来这里受戒,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因缘。因为这个社会诱惑太大,要做好一个僧人,太难。如果把祖师大德再请回来,他也会跟我一样说,太难。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整个世界生病了,大家的福报看起来是大,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福报在减少,我们的智慧也因此而被覆盖。为什么?因为,现在资讯发达交通便利,表面上给人类提供了种种方便,给我们的生活中提供了很多的参考,但实际上,对修行是无益的,对修成功的人是有利的,对刚发心修行的是不利的。

过去为什么祖师大德把丛林建在深山里面,原因是什么,就是为了远离尘世,远离资讯,我们佛门讲什么?佛门讲“定”,我们为什么没有定,因为资讯太发达,世界各地每天发生的事情,几分钟我们就知道了,知道了是不是好事,知道了就是麻烦事,好事坏事通通知道了,通通知道了就更麻烦了。所以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观自在菩萨告诉我们真相,但是我们很难明了。

世尊出世,以大事因缘教导我们,教我们什么?教我们明白自己,把自己搞明白,如果我们做一个不明白的人,出家没有意义。

曾经有很多媒体采访我,问我为什么出家。我是这样跟他们回答的,我说从我的本意来说,为了生死而出家;从现状来讲,是为了奉献自己而出家。听起来很伟大,但是没错,这是我们每一个出家僧人都必须具备的愿力和思想,这样我们的正念才能生起,我们才能抵御社会的各种诱惑。

我们现在面临的危机是什么,就是太复杂的资讯,让我们一刻也不得安宁。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想真正发心出家修行,我们没有认清这些道理,我们就过得非常艰难。

虽然每天都在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只是念一念而已。

在这个时候,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第一个应当做的,是发心,发心是我们的第一步,发心按照戒律的要求行持,发心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太重要了,我想要什么,我能做得了什么?

也有大德这样讲,要放下我执。那我刚才讲,我想要什么,跟我执有关系吗?实在讲,是没有关系的。我所讲,我能做什么,是借假修真。古德讲,放下我执,是放下贪嗔痴慢执着妄想。

所以五祖大师告诉我们,“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我们今天把这个种子种下去,只要好好的护持,你的“果”就会生起,你就会得清净自在,你就会在这个复杂的、资讯发达的环境中不受干扰。

看破放下,续佛慧命获新生

过去我每年还可以抽上半年的时间去托钵,后来只能抽一个月的时间,到现在呢,能够抽两三天也就了不起了。有两个原因让我无法去做,第一个原因,事务太忙,第二个原因,误解太多。事务太忙,名气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看起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往自己身上套枷锁。但是不要行吗?不要也不行。为什么?因为弘法需要。你没有名,你没有影响,你讲话谁也不听。你有影响,有一定名气了,好,你坐下来讲一讲,大家还听听,还用点心,还起点作用。所以,我们的名,非名,是用来为弘法服务的,不能从世俗的角度去看一个人有多大名气,有多大的影响,那是没有用的,虚名而已。

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未来种种譬如今日生,我们好好的去理解一下。过去一刹就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一刹已经开始。

我在五祖寺常常这样跟我们的清众讲,我说:大家没有进这个门的时候,你做过什么,跟你跟我都没有关系。但是你进了这个门,你所作所为都跟我有关系了。我们既然是一个丛林,是一个团体,我们得有点规矩吧,形成一个团队吧。所以我在五祖寺制定规矩:一者,不说他过,二者,不学他过,三者,不起嗔恨障碍嫉妒之心,四者,和颜爱语。让大家去了解规范制度。

我经常早餐开示的时候这样讲,我说等天亮了,建议你到火葬场去看看,别人旅游到黄山、到什么地方去玩,我就叫他们到火葬场去看看。

有几个胆子真大的,早上吃完早餐问我:师父,我不明白你为什么叫我们到火葬场看看?我说叫你去看看,看你排队排到第几号了!你还放不下,你还不抓紧时间修正自己、搞明白自己?大限来时,可能推进去的就是你!所以我们放得下,是我们出家人必须要做的,怎么放得下,就是我们在座的人要学习的,要了解的,要发心啊。

发心研究佛教,发心学习佛法弘扬佛法。从学习、研究里面,来帮助自己,彻底地认识自己,你才能放下,这些都是有方法的。如果我们的发心没有真正的发出来,装模作样,混口饭吃,那到最后就得害人害己。


发大乘心,孝养天下众生父母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多变的社会,更需要我们,出家人是社会的老师,出家人是有责任的。不是说我出家了,我什么事都不管了,我只是敲木鱼念经了,大错特错啊。

出家人是有责任的,起码有这几种责任,第一,孝顺父母的责任。有人说,我已经出家了,父母已经不存在了。又错了,出家人视天下众生为父母。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要孝顺。天天伴随供养帮助我们的都是我们的父母。古德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用这样的心去看待,都是我们的父母。

我们用什么方式去孝顺我们的父母?唯有满父母之愿望。那好了,父母的愿望是什么?父母希望我们身体健康,天下父母都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女身体健康,平安快乐,这是父母希望的,第一。第二希望自己的儿女有成就,世间人希望儿女当官发财,我们出家了,父母希望我们成为高僧大德,希望我们明了生死,成为高僧大德可以讲经说法度无量众生。了生脱死,也受人尊重和恭敬。

孝顺父母有三:一者,养父母之身,二者养父母之心,三者养父母之志。

我们出家了,我们没有能力养父母之身,因为我们的钱财来自十方供养,我们不能给父母,没有办法以财物养父母之身,那我们还可以做到,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养父母之心就是我刚才讲的,父母希望我们平安吉祥,健康快乐。我们在出家人的大团体里面,我们要和颜爱语,我们要努力去凝聚大众,努力的去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给人欢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你在寺院里面,你把你的身体不当回事,你是不孝顺父母的。我们出家,不仅不能给父母添麻烦,还不能给寺院添麻烦,你自己的卫生不讲究,行持坐卧不讲究,你就会感冒、生病,你的身体出现问题,你就给寺院添麻烦,你就是不孝顺父母的人。

我们作为一个僧人,首先应当规律的生活,规范的生活,如法的生活。只有这样做,父母不担心,看到你们每天都开开心心,来寺院烧香拜佛看到每一个和尚都很开心,父母安心,养父母之心啊。

养父母之志,就是要努力修正自己,潜心研究佛理,熄灭贪嗔痴,使我们的智慧增长,化解我们的自性三毒,让自己的形象真正的改变,因为心有所想,相有所生,当你走出去,每个信众看到都欢喜,都赞叹,都聆听,你就是有孝心的,你的父母听到会非常欢喜,有志啊。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母亲她是教书的,请了很多老师来跟我辩论。为什么你要出家呢?刚刚改革开放,家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出家呢?正是挣钱发财的时候,你丢开了?整整一天我跟他们辩论,我不知道他们是真明白,还是不明白,但是他们被我说服了。

我母亲还在怀疑,看你能坚持多久。后来再过几年以后,她跟我联系上,看到我,她的态度就转变了,她认为我出家是对的,为什么,因为我出家以后,一天比一天快乐,思想也一天一天改变,我所说的话,学的东西,在世间都学不到,只有在佛门里能学到,所以后来她慢慢的也改变了。后来,听说我当上了五祖寺的方丈,她更高兴。有一次我回家聚会,我们家大部分都是当官的,结果我有一个姑妈,说是开玩笑,但她也是真实话,哎,她就这样讲,她说你们看,我们家就是当和尚也是当官的!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有志。

我不是一个很成功的,但是能做五祖寺的方丈也还不容易。我们出家,不是以荣誉名利为目标,但是,我们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要朝着弘法的方向去做。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到五祖寺去当一任方丈,大家有没有信心?(大众:阿弥陀佛!)

是你们说的啊,我只是问一下,说明你们都想去。没问题,三年一任,都可以去!

真的,我们出家,如果不想去领众修行,你发的心是小乘。小乘和大乘的区别在哪里?大乘者,利他利己。我们不仅仅自己要成就,要成就更多的人,要有这样的大愿。你看地藏王菩萨,愿力有多大,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愿力多大,成就就会有多大。普通人就害怕了,不敢发这样的愿。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都在说明愿力最重要。也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有没有设立我们的目标,设立目标的时候,是不是在考虑,如何去振兴佛法。未来的佛法需要大家,需要大家有正确的知见,有菩萨一样的大愿,需要大家真正去行持。


方便多门,不依成规弘佛法

世间人常讲,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修行也是一样的,古人告诉我们,“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也是如此,你付出有多少,你一定收获有多少,这也是古人告诉我们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有多大努力,你就换回多少收获。

六祖大师告诉我们,“忏其前愆,悔其后过”,过去我们做了什么,没有关系了,只要我们从今天起,开始如理如法的生活,用自己的愿力来推动自己的行持,如法的生活,我们收获就大了。

最近新浪、腾讯找我,他说见忍大和尚,我们想送你一个微博,给你开通微博怎么样啊?

我说微博是什么东西啊?他说微博就是给你一个平台,让你在上面讲讲话,把你要讲的通通放上去。让大家都来关注,可能对生活,对家庭,对工作有帮助的,你都可以放上去。

我一听这个话,说,可以,你给我开一个吧。哦,结果他们就给我开通了,我就试一下看有什么反应,写几句话放上去,哇,一下子几千个人跟帖。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现在需要佛法的人太多了,但能讲法的人太少了。大家现在的思想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各种竞争压力非常之大,如果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老师,不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那我们就浪费了,我们的愿力就不能圆满。

佛经里告诉我们,一切法以方便为最

过去在沙弥戒里就有,“不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

06年出了一个殊胜的因缘,我认识了一位音乐家,跟他交流的时候,他就跟我讲,他说见忍法师,他说现在的人心态扭曲,你能不能想办法用音乐来弘法?

我说音乐怎么弘法呢?他说把你想要讲的话告诉我,我给你谱成曲子,你唱给大家听。

我说这个办法也是个好办法,但是我能不能唱我也不知道。我闭关在寺里看经,在经典里忽然看到: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切法以方便为最……

我看到这几句话,心里非常欢喜。第二天我打电话给他,我说好,我把我想要说的话告诉你,你帮我把它谱成最好听的音乐,我来唱,唱给大家听。

结果06年我在武汉沌口体育中心,办了一个大型音乐会,大概有6、7万人参加,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希望我每年都做一次,但是实在是耗资太大。所以我现在转变方法,你们回去以后上网,浏览我们的微博,通过这种方式,也给人带来欢喜,带来快乐。把佛法里面所要讲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

我说这个话不是叫大家都去唱歌,我说这个话就是告诉带大家,当自己在生活当中,在修行当中,体验到受益的东西,一定要表达出来,让大家分享。我们有没有好东西跟大家分享,跟父母分享,这个太重要了。

奉事师长,爱惜常住护持正法

所以我们的责任第一就是孝顺,第二是恭敬师长。我们的剃度恩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是引导我们、成就我们的第一个人,剃度之恩,脱胎换骨,永远不能忘记,要倍加珍惜。在这里受完戒回去,第一件事情,就是拜自己的恩师,拜谢师父。无论你的师父,是名人也好,普通僧人也好,有文化也好,没有文化也好。

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把我们引进门,这一个功德我们累世也还不起,所以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师父。

在戒律里面有规定,在师父有病时,你有没有离开,有没有护持,在师父有需要的时候,你会不会全力以赴。尽弟子的责任,同时也是让我们修福修慧的最好的机会。

我到现在还后悔,我出家以后给师父做了三年侍者,后来,被师父派到五祖寺任监院,由于寺院建设需要,这里跑那里跑,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师父,现在后悔了,可是来不及了,师父不在了。

跟师父在一起的时候学到了不少东西。我记得我刚出家几个月的时候,我跟师父打饭、行堂。师父他虽然是方丈,但是他很慈悲,他从来不坐方丈的位置,他只坐在纠察的位置,跟侍者面对面的坐着,我是跟他面对面的坐着。有一次,我给他打饭,不小心有一匹菜叶掉到地上,我也没理,我过来只坐到我的位置上,我看见他,结果他站起来,走出来,把这匹菜叶在地下捻起来,抖一抖,放到嘴巴里面吃掉了。什么表示都没有,也没有一丝毫责怪我,也没有一丝毫其他的不好的那种脸色,很欢喜的坐在那里。

过完堂以后,我扶着他到禅堂去,我跪在禅堂里面不起来。他问我为什么跪着,我说我错了。他说你怎么错了?我说我以前不知道爱护常住,师父用一匹菜叶告诉了我,“粒米大于须弥山”,来之不易呀!

我们出家人如果还要来比奢华、比享受,那就麻烦了。要放得下,要知道所有一切跟你都没有关系的。古德告诉我们,出家,就是把自己这身体一百多斤交给常住,听常住的安排,叫“依教奉行”。

所以我们的责任,一个就是孝顺父母;一个是恭敬师长;第三个,就是爱护常住。我们在这个寺院,哪怕住一天,我们就有一天的爱护它的责任。护持常住,这是第三。

第四,护持正法。正法久驻,这个难度大一点,这个要靠我们发心,要靠我们修行,要靠我们发心去学习。我们有文化的,我们还需要去上大学、去学习。我们中国现在第一所被国家承认的佛学院已经诞生了,就是在深圳弘法寺,跟北大联合办的一所佛学院,是可以拿到国家的文凭。文凭对我们重不重要?说不重要它也不重要,说它重要它也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是国家的需要。我们弘法跟国家有没有关系呢?是有的。1700年前,道安大师就讲过,“不依国主,法事难立”。我们生长在中国,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更应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站出来。我说的政治责任感,不是我们要去像有些人那样去逢场作戏,去做事。不是的,是要主动站出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主动站出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主动站出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用你的智慧,这个才是我们出家人要做的。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是我们出家人、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意呀!但要维护这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怎么办?要倡导节俭的美德。经济越发展,大家吃饭、睡觉、穿衣、吃药都需要钱。我们和尚做什么?我们和尚就是好好的修正自己,用如来的教法影响大众,让千千万万的家庭都能幸福安康,自然社会就和谐了。

我们要知道,走出了这个戒坛,你们就是比丘了。比丘是什么?比丘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用戒定慧来普度众生,用熄灭贪嗔痴来成就自己。戒是什么?戒是规矩。国家有国家的法律,佛门有佛门的戒律,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虽然出家,但我们还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我们还得有爱国爱教的这种高度思想境界,才能成就自己呀。

赵朴老曾经就讲过,他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的事可能目前还不需要我们管,但起码,我们要管我们身边,要让我们身边的人都能和谐相处。你这就是在做贡献,我们遵守这样的规矩,不做犯法的事情,这个是第一。第二,不做破戒的事情,戒律上规定的,我们不要去违背。为什么?我们就像小孩一样,还在扶着墙壁走路。戒,就是规范我们的行为,戒就是为犯者而定,你不犯,不犯这条戒就跟你没关系了。戒,也要合情合用。戒不是用来指责别人要求别人的,戒是用来要求自己的,是成就自己最好的法宝,比照自己最好的镜子。

修正自我,不断完善人格

古德制定了这么多的戒、设置清规,意图就是帮助我们完成我们的人格,规范我们的行为,成就我们的智慧,拓展我们的发心、信仰,它起到这样一些作用。我们的责任重大,越往后走,我们出家人的责任越大,为什么?这个社会充满贪婪,充满诱惑,充满陷阱,你没有高度的智慧,随时随地,你就会下地狱了。

所以,大家说做慈善好不好?做慈善也好,可是做慈善也能下地狱,为什么?因为做慈善不如法,照样下地狱。我做了20年的慈善,我后来总结了一件事情,慈善是一定要有高度的智慧来推动,否则,损人也不利己。每年我们湖北省都给我发一个“十大慈善家”的奖励,每年我都会发表一篇文章,我说我不是慈善家,我是一个弘法者。

慈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的,“慈悲喜舍,广结善缘。”这是菩萨告诉我们的,行菩萨道之要义,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是我们用来修福修慧的一个方法。所以我说,我不是慈善家,但是我们还会去做,无论别人怎么看,我们看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还要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因为天下众生皆为父母,我们的责任在这里。

我们出家,释迦牟尼佛出家,表演给我们看,他出家得到智慧以后,成就以后,第一个去度五比丘,随后僧团成就,然后再去度父母,居士成就,信众成就。

所以我们出家人也一样,“不想当元帅的士兵,都不是好兵”,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不想当高僧大德的和尚不是好和尚。一定要有理想才有努力,有目标。要做高僧大德,做不做方丈没有关系。做方丈太辛苦了。过去,古人告诉我们“不当家,不知油盐柴米贵”。做上了方丈我才知道,太辛苦,但是辛苦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还是有办法解决。

过去我在五祖寺,还不觉得,有老和尚在的时候,什么事情往老和尚那一推,和我没太大关系。老和尚不在的时候,把我放到方丈的位置上加一把火,把我给烤着,什么事情来都找到我头上,我还没地方推,我再推就推到舍利塔上去了。

所以你们刚刚受戒,我有几句话劝大家,也是我的心里话奉献出来给大家:

受完比丘戒之后,不要急于去做弘法的事情,不要急于去建庙修庙。要做什么?第一件事情,是要测试一下自己。“磨炼自性,降伏其心”,先做第一件事情。什么叫“磨炼自性,降伏其心”?就是下苦功夫,去搞明白自己。

第二件事情,就是要亲近、守护善知识,亲近你的师父,守护善知识。

第三件事情,有机会就去求学。学有三种,一种就是上佛学院;二种,就同参道友,在一起参禅打坐;三种,游走四方,参学。

这三件事情,用它三五年的功夫,你就有资本。不是说现在会搞经忏会唱念,就可以了。经忏需不需要?也需要的。因为敲打唱念,这是一个对佛的赞叹,也是一种威仪。超度十方众生是我们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把经忏拿来作为我们的职业。那就特错大错。

过去,有一个法师这样跟我讲过,他说他在入定的时候,看见地狱里面很多出家人。

我说你看见那些出家人在干什么呢?他说,他们拿着像萤火虫一样的灯在看经,看得眼睛都流血。我问他,这什么意思呢?他说,这些人都是用不好的心去赶经忏,结果欠了别人的,到了地狱以后,还要还,没有灯光,用萤火虫来看着诵经,一个字一个字的诵,结果看得眼睛出血。因果啊!

我们出家人,首先应当做到的是深信因果。如果我们都不知道因果,那是非常可怕的。但,深信,需要我们去见证,深信,需要我们真正的发心。

特别是现在,社会的急剧变化给修行带来一些干扰。过去的寺院叫“无事不登三宝殿”,而现在的寺院,大部分的丛林都变成了旅游和寺院相结合。这个有没有错呢?我们也不能说它有错。因为在旅游开放的时候,也有很多的人群、众生、信众随着旅游也来到寺院了,在这个时候我们有机会帮助他们认识佛教、了解佛教,并不是坏事。但是呢,麻烦是什么?麻烦是我们的僧人要有很高的警觉心,要真正的能抵御诱惑,要真正的弘法利生。

所以在我们没有获得智慧,没有获得正确的知见之前,我们老老实实的去把这几件事情做好。护持正念,奉事师长,护持道场,努力去学习,去认识自己,这个太重要了。所以大家受完戒以后,可以回去师父那里,守护师父。今后大家觉得可以了,你们可以一个一个来,或者一起来也可以,到五祖寺来当方丈。因为十方丛林不是我一个人的,能者皆可。

反观内照,认识自己本来面目

我们能够做到像六祖慧能大师一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的心里面无有挂碍,无有障碍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可以的。在我们还有烦恼习气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多余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明白,我们剃了光头,就是和尚。每天早上起来摸一摸自己,是光头,我是和尚。和尚是什么,是社会的老师,是做大众的模范,是修正自己的名称。要有这样的意识,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越来越有成就的人。所以修行不能急,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是我们每天都要有所得,学习也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有一个正确的思想。

有一年,我准备去上佛学院,我师父在斋堂里坐着,正在吃早餐,我很急,我过来就告诉他,我说师父,我想去上佛学院。他没有回答我,他抓起一把馒头就放在嘴里嚼,把馒头吐在手上,全是口水,他给我:你把它吃掉!我不吃吧,又不是依教奉行,我吃吧,又全是口水啊。

没办法我就吃了,吃完他就问我,他说:你说这个馒头好不好吃啊?我想一想,我说什么都不好,我干脆问他:有两种答案,你想听哪一种啊?(笑声)

他说,怎么有两种呢?

我说一种是真的,一种是假的。

他说有点意思,你真的假的你都讲。

我说,您老人家是我的恩师,让我脱胎换骨,您老人家吐出的口水,对我来说是恩赐,是加持,所以我吃了智慧增长。但是我告诉你,从我内心讲,是假的,我是奉承、拍马屁。(笑声)

师父说,那,那,那,那你说说,你讲的真话是什么呢?

我说真话是,你把嘴巴张着,张着,我吐给你吃。

你想一想,别人的口水吐给你吃好吃吗?我胆子也真大,老和尚70多岁,我还敢说吐口水给他吃,你们敢吗?不敢,谁也不敢,但我敢。

老和尚笑笑:好,你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我为什么给口水你吃?想明白了你才去佛学院。

过去祖师大德真是有办法治我们,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治大家。祖师大德有办法治我,他用这个办法。

结果我就跑到禅堂里面坐,一坐坐了六个月,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禅堂里面坐。坐了六个月,也没有想明白师父为什么吐口水给我吃。

六个月还是有点收获,把我的腿功坐出来了,我可以坐在那里八个小时,双盘坐在那里,我不起来。练了一点功夫,但是其它的收获都没有了。

有一天早上,不知道是什么人放了一本书在禅堂门口,哎,我一看,有一本书,我一看是虚云老和尚的开示,翻开来看看。突然让我的眼睛一亮,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啊,让我真正的见到了。我眼睛一下就亮了,我很高兴的跑到方丈室去,老和尚正在那里写字。我说:师父。他说你怎么这么高兴啊?我说,我准备去上佛学院去了。

他说,好!

我说,哎,你不是说要我想清楚了再去吗?你怎么就说好呢?我打破沙锅问到底。

老和尚说,你有这么足的底气,说明你已经想明白了。

我说你老人家也给验证验证吧。

他说好吧,那你说,我帮你验证验证。

我说,你老人家的意思是,古人所著的书也好,讲的法也好,都是他的,跟你没有关系,你一定要在生活中领悟自己的东西,你才够资格上学。结果我这样一说,老和尚第一次赞叹我:好!去吧!我就这样上学了。

我说这个的意思,提供大家参考,我们要去上学,要去学习,所有祖师大德的这些精神,这些过程都是提供我们明心见性的参考,而不是把他的东西拿来变成是自己的东西,没有意义,浪费时间。

心经是般若部,整个般若部里面的核心。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其中有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金刚经》,《金刚经》再浓缩,就是心经,两百六十个字,这两百六十个字啊,字字都有无量意义。我们讲一个字吧,观,观字太重要了,从现实意义上来讲,观,有两层意义。

第一层,就是内在的。就是我们要有功夫,要观照自己内在的东西,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观自己的习气毛病,观自己的贪嗔痴,执着妄想,观照它、熄灭它,这是内在的观。禅宗把“观”放在第一位,其它宗派也把观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净土宗有观像,密宗也有,观太重要了。观自性才能观自在,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观察自己的念头,观察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那些贪嗔痴爱能真正放下,这是内在的观。

外在的,就是观外在的因缘。千百年来,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果我们没有敏锐的智慧去观察它,你就会上当受骗,你如果没有敏锐的智慧去观察现在社会的变化现象,你就无法做到弘法利生。我们现在信教群众和社会人士,都是大福报大智慧的,如果我们没有很强的对社会的观察能力,你如何去把佛的种子种在他们的心中,没法做到。

所以出家人除了经典的研习,还要研究社会,观社会的因缘,我们要有很高的智慧来观察社会的因缘,你才能说服刚强难化的众生,因为我们的愿力是度尽无量众生。十大愿王里面,普贤菩萨告诉我们方法:礼敬诸佛,称赞如来,随喜功德,恒顺众生,都包含着告诉我们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佛法才能昌盛。

当然,我们在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守古德的精神和传统的方法,对自己,要用传统要求自己,跟着祖师走,跟着祖师大德的脚步,不会有错。对社会,我们要与时俱进,要善于观察、要善于认识、要善于找到我们弘法的立足点,这样才能激励我们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我们才能不绝世缘。

守护正念,获得戒体而不是戒牒

作为一个出家人,我们的责任就是这些。所以,既然我们下了这个种,我们就要守护好它。就是我刚才讲的,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我们每走一步,都种上了如来的种子,每做一件事都在积功累德,这个才有意义啊。所以诸位,这几天是非常辛苦,但是也是很有意义的,一定要把真实自性忏悔出来,一定要真正的拿到戒体,而不是戒牒。戒体要靠三师七证得戒的和尚和各位引礼大德的护持,成就我们的戒体,也就是说在我们心中,这个种子种下去了,今后能不能成长,就要靠我们自己,要靠我们自己真正去护持它。

一切法以方便为最,刚才跟大家讲的,以音乐弘法,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的,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总之,不要给社会带来争议,不要给自己带来麻烦,要给别人带来欢喜,要给别人开拓智慧,把握这个原则,一切法都可用。佛经是经,世间的事也是经,所有的缘都是好的,要在你那里都变成好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皆大欢喜。所以最近我在博客里讲,我说:在生活中修正自己,在觉悟中认识自己,在处世中奉献自己,在过程中去成就自己。

修行,出家在家都是生活的一个过程,只是你用什么态度去生活,用什么方法去生活。生活的好坏在于自己,生活的好坏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而在于自己放下多少。不在于自己收获多少物质,而是在于自己收获了多少智慧。这个才有意义。所以希望诸位,把今天讲的话,大家可以慢慢去嚼。我吐出来的口水,也不好吃,但是希望大家也能够对着我,告诉我真话,让大家有信心去修行。

最后,既然是以音声弘法,就给大家唱一首歌好不好?

最近唱了十几首歌,在全国来说,影响还是蛮大的。现在的人很奇怪,新闻媒体也很奇怪。有一个居士告诉我,他说师父啊,你知不知道现在的媒体很奇怪呢?我说怎么奇怪呢?他说,如果一条狗咬了一个人,这不是新闻,为什么呢?经常有狗咬到人。如果说一个人咬到狗,那这个新闻挺大的。他说你们和尚唱歌,这个新闻也就跟“人咬了狗”差不多大了。我在想,他说的的的确确是那么回事。我讲的这么多,大家不一定记得住,但我唱一首歌大家一定能记得住。

跟大家刚才讲了心经的观字,我就把心经改编的一首歌唱给大家听,叫《佛在你心里》。

用心做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2383289468@qq.com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http://www.ah788.com/home.php?mod=space&uid=12719
:

主题5249

帖子9645

积分1391614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