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平 王会光 ------记共产党员、特级教师、宿松县书协副主席汪正德 最近,家住宿松县孚玉镇西畴南街的共产党员、退休老教师汪正德又获喜讯:其书法作品《国防科技日更新》斩获南京市长江书画艺术研究院举办的“筑梦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全国书法大展”金奖。这是10余年来汪正德书法获奖最高荣誉。 因为热爱 所以痴迷 年近古稀的汪正德退休前是中学校长,教书育人30多年,兢兢业业、桃李满天,是该县为数不多特级教师中的一员。汪正德出生于宿松县五里乡金龙村,自幼热爱书法艺术,小时受私塾先生的影响,7岁开始背诗、诵经、描红拓本临摹,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教学之余痴迷于书法艺术,购买颜、王、苏、欧许多名家字帖练习,专攻草书小有成就。
“练字是一门苦差事,要舍得付出……。”汪正德发自内心地说。退休前,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到工作上,只有业余时间写字。下班回家,他就钻入书房练字,家务事全撂给了妻子。“没有老伴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汪正德的大实话。爱好书法不仅要花时间和精力,还要舍得投入。一年下来笔墨纸张的花费要3000余元。他不抽烟不酗酒,更舍不得花钱游玩,但对书法情有独钟,往往出手大方。据他介绍,一幅满意的作品,至少要苦练20多遍。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行、楷、隶、草均有很深的“玄妙”。在练习的过程中,汪正德细心琢磨,潜心钻研。“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谈起书法,汪正德头头是道。“对一幅草书或行书作品的欣赏,要先‘宏观’,看全幅整体气势,领略总的印象;再‘中观’,推敲全幅的结构、章法;后‘微观’,品味全幅用笔、点划、意境等。自远而近,由快渐慢,三者相辅相成,不宜或缺。”汪老先生不仅具有很深的书法理论,而且执着勤奋自学,曾自费参加安徽、河南等地书法函授学院学习,师从全国名家,专攻行、草,终于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
不图名利 传承国粹
汪正德钟情书法艺术不图名不为利,完全是为了传承国粹。他从来没有举办过一次个人书展,但是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去年“八一”期间,该县开展“书画进军营”拥军活动,他精心准备了几幅作品参展,一幅是“国防科技日更新,培养人才百炼金。陆海空齐奋进,从今要重接班人。”形式上整幅作品线条明快、刚劲挺拔、阿娜飞逸、运墨灵活、疏密得当,给人以美感;内容上自然贴切、与时俱进,是激励人武部官兵勤学苦练、奉献军营的好作品,获得了观看书展官兵和干部群众的好评。
汪正德送出去参展的作品从来不收钱,许多人上门求字他也是康概相赠,他认为书法作品只能用来交流,切不可变卖而猥亵艺术。如果那样,心就会浮躁,艺术就不得长进。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承, 30多年来,他的学生满天下,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这些学生中许多人受其影响爱上了书法。学生张伟就是其中一例,他酷爱书法,曾连续3个暑假在汪老师家练字,汪老先生毫不保留、悉心传艺、一招一式、一笔一划。后来小张因写得一手好字,大学毕业在国考中被国务院某部门优先录用。陈小城也是他的学生,酷爱书法,经常向他请教,作品在全国书法大赛中曾入选、获奖,有些作品还在香港和日本展出。汪老先生的《论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一文,在书法界影响很大,目前他是中国青少年书协和安徽省书协会员、安庆市书协理事、宿松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为了传承书法艺术,退了休的汪正德还经常深入中小学课堂,为学生们义务讲解书法艺术,传授书法基本功。如今年近七旬的汪老先生依然不肯休息,走进宿松县老年大学不图回报,教授书法课程,让热爱书法的退休老人找到了一个书法艺术交流的平台,老有所乐。
一份耕耘 一分收获 有付出就有收获。自2006年以来,汪正德先后在全国各级各类书法大赛中获奖十余次,有纪念周恩来诞辰108周年书画大赛银奖;有纪念草圣怀素诞辰127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金奖;有“梅兰竹菊”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等。他的书法作品曾入选“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集”、“全球华人‘龙’字比赛书法作品集”,并被《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典藏》一书收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汪正德先生的书法作品正如他的艺术人生可圈可点,为人们所敬仰。 原载:先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