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坝告急!村庄告急!公路告急!” 从6月18日晚起,我县遭受特大暴雨侵袭,此次降雨是我县自1983年以来最强降雨。截至6月21日上午9时,强降雨导致我县33.3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9934人,因灾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3.88亿元。根据《宿松县防汛防旱应急预案》,县防指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广大干部群众和3000多人组成的防汛抗洪应急抢险队伍迅速投入到抗灾抢险工作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抢险紧张进行中…… 堤岸抢险、物资调运、人员转移、水上救护……面对特大暴雨袭击,全县全体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全力投入抗击暴雨灾害的战斗中。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切实做好防汛抢险,妥善转移安置群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君毅深入我县破凉、隘口和陈汉等乡镇,实地查看灾情,指导救灾防灾工作。市军分区司令员程小云火速赶赴我县,率领武装部官兵和基干民兵40多人组成的抢险队,会同县级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县四大班子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全部赶往灾情现场,靠前指挥。同时,我县实行“地毯式”排查,全力防灾抗灾救灾,应对暴雨灾害和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我县按照省市防指的统一要求和部署,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吹响了抗击特大暴雨灾害的集结号。县防指要求,要进一步强化防汛救灾责任,全面加强巡查力量,加密巡查次数,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迅速处置,力争把险情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律取消节假日,全员到岗到位、全面进入紧急防汛状态。为了将汛情、防汛通知及时发布给全县广大群众,县防指通过电视、网络适时公布雨情、汛情及指挥部安排部署,让各地各部门及时做好人员和物资转移的工作。 在灾害面前,党员干部日夜奋战在抢险第一线。趾凤乡作为降水量最大的乡镇,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逐户排查隐患、应急救灾,转移需要转移的群众,截止19号晚上6时共转移群众190人。“我不走,我不要离开家。”龙溪村竹洼组84岁的张枝英老人,身体瘫痪,家住深山里的一处地质灾害点附近,是必须要转移的对象。在乡村干部到她家劝她转移的时候,她因受惊拒绝离开家。经过乡村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她才同意转移。南冲村杨河组的五保户七旬老人贺明春,由于房屋附近都没有人家居住,若是出现紧急情况其他人无法及时知晓,乡村干部带其转移。从贺明春家到车之间,有两条河的河水已经涨过桥面,乡干部马上背起老人慢慢淌过,晚上11点将老人平安送到乡集中安置点。趾凤乡的各个集中安置点给转移来的群众们的食宿生活问题进行了妥善安置,免费提供方便面、饼干、矿泉水等物资,并向转移安置的群众每天每人发放生活补助。 破凉镇境内农田、房屋、道路、水利、通信、电力设施等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在灾情发生第一时间,破凉镇启动抗洪救灾应急预案,全体镇村干部赶赴各村点,进农户、查灾情,积极做好群众转移和其他各项工作,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组织应急抢险救援队,奔赴各村对受灾损害的水、电、路、通讯线路及时组织抢修,确保应急、救灾信息渠道畅通。截至20日16点整,共转移群众795人,无人员死亡,转移群众情绪稳定,各村(社区)灾情得到暂时缓解。 五里乡全体乡村干部分为一线防汛抢险、应急转移两大工作组,到六圩村开展防汛抢险工作。应急转移组细分8个小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进村入户疏导村民转移,金龙小学设置为临时安置点由专人值守,安排转移群众的生活住宿问题。干部群众挑沙担石筑圩堤,不畏艰苦;走村入户劝转移,不辞辛劳。因积水太深,雷万路、雷六路部分路段被水淹没,车辆无法进入六圩境内,在群众转移过程中,村民郑先地主动用自家的农用车运载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小孩,将需要转移的群众安全送到安置点。 风急雨骤,国省干线连连告急。面对恶劣天气,宿松公路分局主要领导分组带队奔赴四条国省干线公路开展防汛抢险工作,及时处置险情,排除隐患,力保公路安全畅通。抢险队冒雨处置了国道G105线1304K+300M处出现的塌方险情,清理了五桃线S212线116K+400M处倒伏横在路面上的树木以及多处低洼处路面积水,组织大型机械和出动抢险人员,确保了国省干线道路及时恢复通行。 降雨造成我县多地出现电杆倒断、断线,多条10千伏线路跳闸停电,严重影响了广大电力客户的正常用电。自19日凌晨2点开始起,县供电公司各基层单位按照安排部署,紧急出动400余名抢修人员和70余部车辆,分赴受灾地区进行线路清查和抢修,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抢修抢险中。其中隘口供电所职工邓生明、董方早在家中店面房进水导致货物损毁和吴营元家老屋淋雨倒塌的情况下,仍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 灾情就是命令,6月19日7时,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孚玉镇龙跃村李屋、郑屋、田屋等多个村民小组的低洼处严重积水,不少居民被水围困。该局立即安排由孚玉派出所民警组成的突击小分队赶到现场。民警们在当地乡村干部和村民的协助下,利用橡皮艇展开救援工作。为确保救援工作万无一失,救援人员挨家挨户查找,看到老人就把他们背到身上,看到小孩就把他们抱在怀里。85岁高龄的田友成,是被困人员中年龄最大的,腿脚不方便。民警就和村干部一起,合力将他背上艇又背下艇。据了解,县公安局全警动员,快速集结数百名警力,奔赴受灾地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配合乡镇及有关部门抢修公路、转移被困群众。截止到19日18时,共出动警力1886人次,出动车辆130台次,救援被困群众620余人,转移灾民2800余人,协助乡镇、有关部门及时抢通12条公路,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大队在抢险一线 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一定有我们人民子弟兵。宿松消防大队全体官兵从19日凌晨3时起,就奔波忙碌在县城和周边乡镇等灾情现场,帮助群众排水除涝,营救疏散转移受灾群众,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止20日,消防大队处警18次,出动警力90余人次,疏散群众共40余人,成功营救2名被洪水围困群众。6月19日凌晨3点,大队接到第一个报警电话,称宿松路一小区出现内涝,需要救助。随后,黎河菜市场、小孤山路、古塔路、园林路、东方盛世等地,陆续有电话报警称,房屋进水,内涝严重。灾情源源不断地传来,大队主官当机立断,将大队全体官兵分为3个小组,同时出动,分别前往不同的事发地点进行救援,利用手抬机动泵、水桶对小区进行排水。 大灾彰显大爱。特大暴雨,河水暴涨,桥梁断裂,道路中断,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步;房屋倒塌,农田被毁,作物受淹,灾情严重,更加坚定我们的意志。风雨中,宿松人民挺起钢铁脊梁,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奋起抗灾,迸发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抗灾救灾壮歌。(记者 汤柯) 原载宿松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