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群齐心 力量无穷
——宿松县北浴乡抗洪救灾小记
“这里原来有一座桥,现在已找不到存在的任何痕迹,已被洪水冲毁得无影无踪。”7月23日,笔者在宿松县北浴乡集镇水毁现场又一次听到同样的话语。
这里,远看一座山,近看山连山。在这四面环山的小集镇,进出只有一条公路,也是通往邻省的县道。北浴乡位于宿松县西北边陲,距宿松县城37公里,与湖北省蕲春县接壤,下辖6个行政村,1万3千多人口。
在6月和7月两次特大暴雨中,该乡累计降雨量达到969.6毫米,超历史之最,导致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公路和河道塌方、桥梁毁损、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然而,在特大灾害面前,勤劳、纯朴的山里人不依不靠,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齐心协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重中之重,转移安置群众2561人,积极直面灾害,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一曲曲爱的赞歌在山谷久久回荡。
决策指挥:有效
北浴乡党委书记李方中是一位在山区工作多年的老兵,熟悉山情、民情,为应对每年夏季降雨可能导致的灾害,该乡高度重视防汛抗洪工作,制订了科学严密的防洪抗灾应急预案,抽调青壮年成立了20人的抢险应急队伍,建立了乡干包村、村干包组的责任网络,有效保证了灾害来临之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6月19日,星期天,凌晨2时许,一直没敢睡觉的李方中电话要求所有离乡干部即刻回乡,并安排值班领导带领乡村干部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并随时报告一切情况。转移群众中,部分群众不理解,尤其是北浴集镇沿街的群众,但在乡村干部苦心婆心的劝说下,大部分群众理解了,带领家小连夜转移,至洪水到来时,连夜转移群众920人。在北浴集镇有一条北浴河,据80多岁的老人朱某讲,河里的水从未涨到集镇街道上,然而,6月19日打破了这一说法,清早,山洪暴发,洪水迅速漫过街道直冲居民家中,最深处1.5米左右,由于转移及时,沿街商户及居民没有人员伤亡。
6月19日上午洪水退去,该乡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成立防汛抗灾领导小组,再次明确每位领导分管工作及包保行政村的防汛责任,熟悉了抗灾具体方案。同时,要求乡抢险应急分队20人24小时集结待命;全体乡村干部深入群众家中排查老旧危房,限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安排4名人员对长春庵水库24小时值守,由一名科干负责;对全乡24个地质灾害点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各村情况做到每天两报送。19日当晚,全乡转移安置群众1045名。
7月2日,特大暴雨再次来袭,该乡组织干群加大对农民切坡建房、农村瓦房、地质灾害点、北浴河的巡查,对周边居住的群众及时转移,当北浴河的洪水再次涨到街面时,沿河临街群众已全部转移完毕。7月2日晚,廖河村廖某夫妇在安置点吃饭后偷偷溜回家,被发现后竟然锁门拒绝转移,乡党委书记李方中果断命令破门劝离,当廖某夫妇出门不足十分钟,房屋被滑坡山体冲毁。
李方中说:“全乡最安全的房子就是学校”。被转移的群众一律安置在学校,该乡对安置工作提出了“确保群众有饭吃、有床睡、环境安全卫生”的目标。天空放晴后,考虑群众回家心切,该乡及时组织专家对房屋进行评估鉴定,凡房屋居住安全的群众才能回家。在北浴集镇,洪水渐退时,部分商户为抢救物品要求回家,被乡村干部断然拒绝,并形成人墙予以阻止,此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党员干部:有力
灾害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不齐。在两次特大暴雨面前,北浴的乡村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一心战天灾,正是因为团结的力量,让灾害变得异常渺小。“关键时刻,乡村干部作用大。”李方中如是说。
6月19日凌晨,面对暴雨,所有乡、村干部迅速到岗到位,坚守自己的阵地。在转移群众、抢修临时便道、清理淤泥、安抚安置点群众情绪、为群众张罗饮食住宿的工作中,出现的都是乡村两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的身影。尤其是在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工作中,为了不让一名群众居住在危险房屋内,一个月来,乡村干部每天均做到再巡查、再清理、再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全体乡村干部和广大党员,在两次特大暴雨面前,经受住了考验,没有让群众失望失落。乡党委书记李方中的儿子在大学受伤住院,他只字未提,天天在一线抗洪救灾。乡党委副书记郭芳红是班子成员中唯一女性,她没有兑现“带女儿玩一天”的承诺。特别是在6月19日凌晨转移群众中,北浴乡和马厂村干部沿北浴河逐一叫醒熟睡的群众,并对年老残弱的群众背的背、扶的扶,马厂村党总支书记朱仁飞、副书记程计祥更是冲在最前沿。对集中安置后要求返回的群众,乡村干部站在水中形成人墙阻止。迎宾村委委员胡飞将怀孕7个多月的妻子送到岳母家后一直坚守岗位,确保了包片区域没有一起险情发生。洪水渐退后,马厂村党员程卫平冒着生命危险在洪水中为商户曹金保抢回2台冰箱。迎宾村党员胡文祥从合肥返乡后,主动帮助村民胡水保疏通屋旁河道和帮胡育林抢修屋后滑坡塌方。
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身体力行参与抗洪抢险,而且将灾情发布到微信群、QQ空间,并通过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努力呼吁亲朋和社会人士参与救灾。乡党委副书记郭芳红第一时间联系在上海创业的大哥郭燕华,郭燕华迅速捐赠1万元现金。马厂村党总支书记朱仁飞在微信中发布了有关灾情的图片,安庆市、千岭乡两级党代表、“安徽好人”石彩红看到后,多次发动身边人献爱心,并不顾怀有身孕三次到北浴送温暖。县文明办组织文明单位送来了价值23000元的物资。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何仁经过多方联络,第一时间从壹基金安徽民间救灾行动网络调运来5000箱瓶装矿泉水,并多次组织商家送来大米、食用油、牛奶、床垫、被子、鸡蛋、饮料等物品。宿松县优采宝家居建材馆总经理、“安庆好人”赵琴秀捐赠了50床被子及日常生活用品。县号仁青年学会会员深入灾区走访,察看现场,宣传先进个人和事迹。众多县直单位、爱心企业、社会好人、北浴在外发展人士纷纷牵挂着深山里贫穷、受灾的群众。
灾后重建:有序
两次持续降雨,给靠山吃山的北浴人民予以沉重打击。据不完全统计,冲毁农田1330亩,因灾死亡牛羊419只;冲断饮用水管线10万余米涉及8214人;堤坝、河摆垮塌6.2万余米,冲毁引水沟4988米、引水塘坝105座1500米;公路塌方及坍塌171处7.6万方,挡土墙倒塌132处,路基坍塌及冲毁20.79公里,冲毁大小桥梁14座、涵洞149个,新增危桥8座;全乡地势较低的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淹,倒塌房屋505间(唯一住房户86户),倒损房屋324间,房屋和商铺进水180余户;四吉村500亩农田被淹没或沙压,彭河组18户房屋全部被浸泡,房屋进水平均深度1米左右,洪水退去屋内泥沙50厘米以上。
直面灾害,山里干群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自救。7月4日,洪水尚未退尽,该乡立即部署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工作,成立地质灾害防范、房屋安全检查、道路抢修、救灾物质发放、防疫灭病、稳定社会秩序、应急队伍调配、灾情收集汇报等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人。
始终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要求乡村干部克服麻痹思想,在严密防范重点地质灾害点基础上,对有可能出现险情的地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排查出罗汉山村蔡屋组7户居民房屋后面山体存在地质灾害隐患,迅速转移安置群众。加强水库安全的巡查监测,落实包保责任。加大对断桥断路地段设立警示标志,确保人车安全。每天对洪水淹没区消毒,对集中安置点消毒灭菌,确保灾后无大疫。
在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对倒塌、塌方较少的通村道路,投入近25万元进行简单通行修复,各行政村道路通畅;绝大部分村组已恢复供水;对马厂村吴松河西岸可能发生约10万方滑坡的山体,已初步勘察设计;水利工作人员正在制定损毁水利设施修复方案;对倒塌房屋的五保户一律安置在敬老院、对需重建的正在勘察规划选址;集中安置点群众情绪稳定;北浴集镇和进水房屋内淤泥已全部清理完毕,广大干群正在积极开展生产生活恢复工作。
“两次降雨集中、雨量大,给北浴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但未出现人员伤亡,损失降到了最低,关键是乡村干部预防有效,干群团结一心面对灾害。”李方中如是说,脸上洋溢着坚毅和自信。是啊,“特大暴雨”、“1983年以来最强降雨”、“7月2日18时的宿松县降雨量全国第一”。这些可怕的词句,曾让位于皖鄂交界的深山北浴成为孤岛,但,山里人自强、厚重,广大干部、党员、群众心连心,在危难时众志成诚,在困难中守望相助,没有一个人被吓倒,没有一个人退缩,反而在灾害面前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顽强的意志和可贵的爱心,体现了人之坚韧,人之团结,人之拼搏,彰显了人性的色彩,谱写了生命的华章,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北浴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胡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