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宿松
(唐)罗隐
解舟随江流,晚泊古淮岸。
归云送春和,繁星丽霄汉。
春深湖雁飞,人唤水禽散。
仰君邈思亲,沉沉夜将旦。
赠宿松傅少府
(唐)罗隐
江蓠漠漠树重重,来过长准到宿松。
县好也知临皖水,官闲应得看潜峰。
春生绿野吴歌急,雪霁平郊楚酒浓。
留取余波待张翰,明年归棹亦从容。
罗隐,逸闻佳话传宿松
廖理南
罗隐先生的逸闻佳话,宿松的大人小孩几乎都能一鳞半爪地说上一些。只由于l较少地见诸文字记载,因而在千百年来的流传中,难于版本统一,甚至于不少时候有些以讹传讹。最近因工作需要,笔者系统翻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7月北京第一版的《中国文学史》、长城出版社2000年1月北京第一版《中国小通史》(隋唐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第一版《宿松县志》、作家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安庆风俗记》等书籍,集焦搜找了罗隐先生的相关史料,现结合自己平时看到、听到的有关罗隐先生在宿松的逸闻佳话,把它们集中整理在一起,并作一些勘误订正,以正视听。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登(今浙江新登)人。咸通元年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乃自编所作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黄巢在乾符二年(875)六月起义后,避乱归乡。晚年依吴越王任钱塘令、谏议大夫等职。唐光化三年(900),为避兵乱,他辗转来到宿松。这期间,他游历了宿松山水,进了村舍农家。公元九零一年夏天,他在自己来宿松后结识的朋友石玉林家,与玉林嫂子的趣对和玉林嫂子对其幽默的款待,被邑内人民代代相传:玉林嫂子给罗隐先生和丈夫送茶时,见罗隐先生摇着一把破芭蕉叶扇子,自觉有些过意不去,她重新找来一把新扇,给先生送上,并不无风趣地随口说道,“户羽石皮,罗隐先生摇破扇。”罗先生听后,跟她丈夫相视一笑,然后看着玉林嫂子移动的脚步,随口吟道,“革圭不正,玉林嫂子着歪鞋。”玉林夫妇会意之后,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玉林嫂子所穿鞋子的后跟移位啦!说笑间,玉林嫂子调侃道,“先生才高八斗,我今天当好好款待你才行呵!”罗隐也兴致十足,高兴地说,“今天嫂子又要让我享口福呵。你准备了些什么美味佳肴呀?”玉林嫂子认真地说,“我将隆重备办红心萝卜韭碗菜,并筛箩吃饭”。罗隐听后想,平时常来,本就打扰不少,自己已把朋友家当成家了。今天嫂子又如此高规格款待我——弄九碗菜不说,还要鸣锣吃饭,真是太客气了。不一会儿,玉林嫂子招呼丈夫请客人吃饭,他们来到饭堂,只见一只稻箩上面放着米筛,米筛中间放着一碗韭菜煮鸡蛋。待客人入坐后,玉林嫂子端来了两碗米饭。见此情景,罗隐恍然大悟。这顿饭,大家吃得分外香。次年的秋天,罗隐骑马来到凿山脚下一个朋友家,刚下马,迎面走来了朋友家一小男孩,他拿着镰刀准备去割谷,因是熟人了,罗隐戏问小孩子“骑老马哒、哒、哒,一天能哒几千几百几十下?”小孩子没加思索地说:“请问先生‘拿快镰割、割、割,一天能割几千几百几十棵?’”大家一阵欢笑之后,把客人迎进了家门。今天的宿松县城河西山西麓、105国道旁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内,尚留有罗隐当年手书的“石莲洞”字迹哩!石莲洞的石壁上,还镌刻着他《晚泊宿松》的诗:解舟随江流,晚泊古淮岸。归云送春和,繁星丽霄汉。春深湖雁飞,人唤水禽散。仰君邈思亲,沉沉夜将旦。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漂泊无定的困苦生活及他对宿松无比眷恋的深深情怀。为了能够更多地说明罗隐与宿松的深厚情意,这里,我特地把他《赠宿松傅少府》一诗恭录于后:江蓠漠漠树重重,来过长准到宿松。县好也知临皖水,官闲应得看潜峰。春生绿野吴歌急,雪霁平郊楚酒浓。留取余波待张翰,明年归棹亦从容。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清楚地知道,作者将自己对宿松山清水秀、吴歌楚酒、县好官清的赞美,充分倾注到了自己的笔端!
晚年的罗隐,在宿松避乱、读书、游历、走访,钟情于宿松山水,热爱宿松人民;一千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宿松山水,还镂刻有罗隐的足迹;今天的宿松人民,还传颂着他的佳话。
来源石莲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