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宿松龙湖 于 2016-10-4 15:18 编辑
32、走着,写着 ——写于建博6周年 石普水 1、 走着,写着,是我们学校美女老师给我布置的命题作文。 每天中午饭后,我都爱在学校走廊里走来走去,跟笑呵呵的老师们打个招呼,不明就里学生居然也向我打招呼“老师好”。都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不敢奢望能活多久,但我喜欢散步,这是我的生活习惯。美女说,“老师,你写一篇‘走着,写着’的博客。”是啊,我每天生活就是这样“走着,写着”。散步10多年了,写博客到今年也整整6年了。2000多天我都在走着,写着。 2、 我天性好静,散步是逼出来的。一生碌碌无为,教书务农,劳碌奔波。少年时爱学习却丧失学习机会,青年时教室、田地两头忙得昏天黑地,步入中年刚得一点清闲,高血压、糖尿病接踵而至。命运多蹇,哪壶不开提哪壶。无可奈何中 “管住嘴” “迈开腿”。雨天我在学校会议室里散步,晴天我在学校院子里散步,我到学校周围的松树山坡上散步,我到学校一公里的高岭头树林里散步,我到老家石屋散步。后来,我走到外婆屋里,我走到龙湖旁边的轭头湾。散步行程从一公里、两公里、三公里、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甚至,我雄心勃勃想走二十公里,从宿松县城到佐坝,我谓之《体检》。 走着,走着,由近及远,由被动到主动,兴之所至,我走遍佐坝附近的山山水水。走着,走着,放眼蓝天白云,红日晚霞,青山绿水,黄的稻谷,白的棉花。眼前景色无限美好,心情也格外舒畅。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大自然景色不断替换着;风雨云雪,老天爷脸色不断变幻着。散步的我,“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雨过天晴,我在树林里捡蘑菇;秋高气爽,我在30年前的“五七中学”怀古;夏日炎炎,我在暑热灼人的轭头湾300亩杨树林里尽情享受着的凉快;秋风阵阵,我在轭头湾里看落单的孤雁;金风送爽,一望无际的稻浪滚滚,大包户那狗坐在摩托车上人模人样……我指点江山。 回到学校,我在电脑上“写着”。 六年来,我先后辗转于安庆教育博客、网易、人民网强国博客、新浪、搜狐、百度空间、博客日报、石姓论坛、宿松论坛、定远论坛,甚至到了凤凰播报上。浪迹江湖,纵横驰骋。我马大哈一个,不善刻意经营,不追求轰轰烈烈,不喜欢表面虚荣,只是喜欢静静的写文章。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无拘无束,海阔天空。信马由缰,飘忽不定,兴之所至,天南海北。口无遮拦,夸夸其谈,古往今来,无所顾忌。“写生活,写情感,谈教育,谈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自由博,交道合友”,无忧无虑,快意人生。 走路,活动,已经成为我的生活第一需要,一种必不可少的行为习惯。晚上看电视,我喜欢看《健康之路》、《养生堂》,努力学习养生之道。平时,只要不是太热天冷,我都会手不停脚不住一边走路,一边做着我自创的“手操”、体操、颈操。我的《一步八操健身法》发表于《保健与生活》2009年第五期的[百姓体验谈]栏目, 2009.6.30《益寿文摘》登载《“一步六操”健身法》(摘自《晚霞报》第3092期)。渐渐地,我成了公路边人人皆知的公众人物,老人孩子都知道我这么一个怪物。曾几何时,轭头湾上看荒虞老、瘦子,路上袁老,芦嘴路边那个说话带黄梅腔调的女人,我们天天见面打招呼,俨然成了同事一般。如今,他们已经作古。然而,我还是精神抖擞兴致勃勃的走在路上。遇上大雨、浓雾、大雪,真的不能出门了,我还是不甘心地在家里走着,从房里走到堂屋,走到厨房。甚至,坐长途汽车,车刚刚停,我就迫不及待的下来补课——围着汽车跑步。 3、 我是一个草根博客,我在电脑上摆地摊。 博客上写的是鸡毛蒜皮,柴米油盐酱醋茶,八百年陈谷子烂芝麻。石氏家族的事,教育的事,国家的事;耳闻的事,目睹的事;过去的事,将来的事。“我要唱歌我就唱,唱起歌来心情多么欢畅”。嬉笑怒骂皆是歌。假话全不讲,真话不讲全。有滋有味的生活,有情有义的朋友,有张有弛的活动。心里留下的只有感动,只有感慨。 我写博客率性而为,没有八股文的起承转合,没有老师命题作文要求的立意布局谋篇,没有通讯报导必不可少的几要素。 文如其人。我的文字,土得掉渣。我的文章,下里巴人。喜欢行云流水,无拘无束的结构;欣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风;追求曲径通幽,一波三折的意境。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天天走着一条康庄大道。 一年四季,我在电脑前写着,6年来,零零碎碎写了800余篇,100多万文字。 “不难走?”常常有人问我。不难,习惯成自然。我笑笑。 “不难写?”也有人常常问我。开头几年是饥不择食天天写。现在,兴致减了一些,但是还是一直在写。早晨散步时我随身带支笔和一张纸,随时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言片语。源于生活,忠于生活,生活这是我博文的源头。 博客有我的精神寄托。 我的龙湖书屋获得2013年度“我与教育人博客”十佳优秀教育博客奖;同时评为教育人博客二十七期“博客之星”。 2013年我获得教育人博客第四届“岁月•老师•我”大型有奖征文活动《我的治癌症的老师》获一等奖;“回忆高考 纪念青春”有奖活动征文《我的“另类”高考》获三等奖;相约“4•23”多读书话心得有奖征文获《孩子该读什么书》获三等奖;“畅想幸福大家谈”有奖活动《经营 “不死的癌症”》获优秀奖。 教育人博客开展“每月一题”、“每月一议”活动,我相关文章都获得博客推荐精华文章,其中【聚焦两会】《透视“留守花朵”的问题》一文阅读量多达40685人次。我得到了很多奖状、奖品。人老了,自然不好意思张扬炫耀。奖状、奖品拿回家给妻看,妻说,“有钱么?”妻不是那样掉钱袋里的人,看得出,她也很得意。 4、 关于博客,有两件事令我非常感动,久久不忘。 2011年3月,我与妻去上海仁济医院看医生。我们住在徐汇区罗秀路莫泰连锁旅店五楼5803号。房间不大,但是卫生舒适。里面一张大床,一个床头柜,一台彩电,进门一张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还有一个漂亮的卫生间。妻说,我们也只要这么大的一间房,里面一台电脑、一台电视,你写博客,我看电视。 看病不可能有什么好心情,但是听到这话我心底升腾起一阵暖流——啊,亲爱的老婆,伟大的妻子,您是我的红颜知己,您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高尚的人!您把我写博客当作我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放在吃饭、睡觉同等的重要地位。您太了解我了! 2013年7月28日,一个叫“流风”的新浪博友给我留下评论:“用了5个整天,有选择性的看了先生的博文,最喜欢先生的《回家》和《看医生》!真实的生活写照,问好先生!虽然你我素不相识!” 啊,5个整天!我们素昧平生,他居然都在看我的博客!我真的好感动!我回复说“万分感谢素不相识的朋友!期待闲暇时再次光临指导!”我主动署名“石普水”, 他不肯接招。我们仅仅在网上认识接触而已。博客竟然有如此的精神动力! 每天上午到学校,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各个博客,看看哪些朋友光临我的寒舍,看看那些让人感动,让人振奋的评论。 5、 博客是青灯古佛,往往一个人在电脑前敲打键盘,而写作的动力则源于朋友们热情洋溢的评论,一些评论让人感奋,让人温馨,久久不能忘怀。下面我选择一些评论附录在文章后面—— 一位同事在我的qq日志《塘岸上的那蓬刺树》评论道:“无意中于本周拜读了老先生的作品,真是写得太好了,用地道的佐坝话写您真实的生活感悟----它是一部史书,让我们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的生活情景;它是一本哲学,让我们另眼看待人生、社会和身边的人与事;它是一部文学巨著,让我们从隽永深刻的字句里静品生活.......读后如食佳肴,口齿留涎。获益匪浅!” “momozhou”对我的日志评论道:“当年您是我的老师,学校教导主任,我是您的学生,在座位上仔细聆听着您的授课;如今,您是学校校长,我早已走出学校大门,现通过博客看着您记录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近20年已逝,物非人是。当年您的学生----我的同学也已走上了佐坝初中的讲台,在讲台上孜孜不倦讲解书本知识、做人的道理,他们如您一样教书育人,传承着师者的伟大。现如今我穿梭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深切体会着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一步一步走来,最难忘的还是儿时那些最真的东西---虽懵懂,但憧憬不断。感谢老师!感谢佐坝初中!感谢那些美好的回忆!” “每次看您的文章,总觉亲切,喜欢您的纯粹的乡土的味道!石老师,一直在关注您老的文章,特别的舒服!”(《从“文明押金”说起》) “启明星”对我的日志《咀嚼宿松话(1)》评论道“老石,非常有意思,继续收集整理,宿松土话,在普及普通话的今天,就有可能失传,许多年轻人也讲不来这些土话。” 安徽财经大学王训华:“仰慕先生博学,我也是个关心宿松的学生,喜欢看关于宿松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从先生的文章里学了很多知识。望先生多多撰文以保留关于宿松的记忆。让后人缅怀.” 陶春华:“石老师,学生斗胆简评下你的文章:通俗、有味!独具一格!以后称石“嘎”风格!支持你继续发扬宿松文化!”“校长是个有才的人,更是个有心的人,传承文明,是我们一代代人的责任和义务。离开宿松多年,在外面基本没有说乡话的机会,今拜读您的文章,不禁失声大笑,让人沉醉,令我失态,引来同事们异样和不解的目光;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叶荷瑞 :“爱读,耐读,多写点!” 春红 :“很喜欢你的文章。是教语文的吗?你的文章真棒!” Diamond:“石普水老师,是我们佐坝的奇迹啊。” 尹飞 :“姑爷爷真是文采风流啊……” 馨香怡人:“石老师,您写的太吸引人啦!您就是一个文化传承人,传承如此具有文化积淀的传统文明!相信因为您的传承会有更多人慕名而来!向你致敬!石老的空间文化底蕴很高!佩服佩服!” 小桥流水:“温雅淡静的老先生,先生之作篇篇堪称精华。先生之才非我辈能及。” 朱伟力 :“一幅乡情图,一首赞美诗,乡韵中充满感激,诗情里充满画意。” 陈年老九:“石老师,非常喜欢你的文风,内容充实,有生活,有时代感,有情感积淀,文字干净朴实,能唤起人内心的某种东西,这太宝贵了。” 洛里:“我最喜欢看你的东西。你所有关于《回家》的帖子我都看完了。老先生,我从高往低看你的帖子《回家》现在已经看到7了,文章都写的非常的好,但个人觉得文章用的最好的一个字是:妻 叫妻比妻子更亲切,也没有年轻人叫老婆的那种俏皮,显得老先生非常沉稳。” 新手博客追梦人:“文笔很美!读您的博文真的是一种享受!晚辈在这鞠躬了。”…… 茶香悠悠 :老师的文字淳朴却有魅力,虽未篇篇读,但也读过不少,喜欢老师质朴的文风,佩服老师博学,老师的健康理念和执着的坚持精神都特别值得我学习!祝贺老师,越博越好 方衡:好一个行走人生!好一个大气、丰润的快意人生! 梧桐书生:石老师,这个元旦三天假,我是主要的休闲就是看您的博客,看得有滋有味,不亦乐乎!您写的人和事,风土人情,让我回味绵长,受益匪浅。 6、 古人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走着,走着,是我一项新课题,开启了我的多彩人生。如果我能走出健康之路,如果我能写一点受欢迎的文字,那不枉费人生一世。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 (2014.3.28)(2016.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