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靠近安徽的大山里,住着着几十户淳朴善良的人家。湖北与安徽地界,从弯曲的山路,不管是过湖北,还是过安徽,都是一眼就望得到的地方。走山路也就十几分钟的工夫。要坐车就得弯上几个山坡几个岙。 因为距离相近,两个不同地区的人,生活方式与风俗都是一样的。有湖北到安徽做买卖的,也有安徽到湖北做买卖的。生意不大,都是些山里人日常生活所需。两边有着不同的需求,隔省相邻的到也亲切。 生活在大山农家人,家家户户都养几只鸡,几只鸭、猫儿、狗儿的、猪、牛都有养。山村人生活是离不开这些畜生的,各家都会把养着的家禽,当作孩子一样来养。每天杂粮呀,米饭呀,草呀,喂着那些各样生畜,一日三餐的不比人少一顿。不给它们吃,就没有收获,鸡咯咯的打着翅膀,叫得响亮,鸭嘎嘎的伸出长脖子,猫儿咪咪的还想吃些有鱼味的东西,猪哼哈着在身边打转,牛也会响着嗓门,昂着头唤,只有狗儿饿着默默不做声,来了陌生人还不停的提醒主任,有陌生人来了。 在这山村里有一户孙姓人家,一家五口人,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大的男孩,生得一身黝黑,小名叫老黑,忠厚本分。老二是女儿,生得水灵又活泼,取名馨月。老三也生得顽皮可爱。父母都是老实的庄稼人。依靠几亩田地,养活一家几口人。几个孩子在几春耕种,几秋稻香,扑捉几季蜻蜓、荧火虫,数几夏星星,观几度秋月中,渐渐就长大了,对那些喜欢的事情只是笑笑,曾经那么美好,已经不再有那些趣味了。 穷乡僻壤的,山村男孩子娶媳妇成了难事。姑娘们可以选择远嫁,可男孩子只能是一代接一代的生活下去。想要走出生根的泥土,唯一就是读书,能够考取好学校,那是唯一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路。可大多因贫穷,读了几年书,都回家种几亩田地。 老黑生得忠厚,老黑没读几年书,回家帮助父母种田,喂牲口,增加家庭生活开支。不多言不多语,一门心思在田边地坝,就想着春天能多播种,秋天有好收成。这样可以渐渐改善生活,弟弟妹妹读书也好有出路。 家庭条件不好,也没有让几个孩子有同样的特遇。不是不喜欢,同样是父母生,那个孩子都是父母心头肉,只是父母也没办法。父母知道老黑忠厚,不会说什么,可心里总挂念着。 就因老黑,人生得不怎样。手脚到是很麻利,心眼好,就是没有姑娘看得上老黑。这让父母总像是一块心病压在心口,不上不下的。二老就让村里说媒的四处打听,哪里有合适老黑的姑娘,帮忙介绍一个。只要姑娘不呆不傻,煮得熟饭,能够帮助老黑一把就好。 馨月比老黑小几岁,老黑在家帮父母干农活。馨月要读书,先前父母不让,女孩子家的,读什么书?老黑在中间帮忙说话,家中有我,就让月儿读书罢了。读了书,将来会有出息。父母看老黑也这么说了,就点点头表示同意了。馨月就这样走进了学校,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因母亲生病在床,馨月就没再读大学了。弟弟还在读高中,也需要钱。一家人那么点开支已经维持不下去了,馨月只得回家照顾母亲。 馨月可是一位标志的姑娘。苗条身材,一张瓜子脸蛋,两只水灵的眼睛,清澈明亮,抿口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说起话来,声音清脆响亮,让人听着,心头甜甜的。一头乌黑的头发,梳着两辫子搭在腰间,多少人见着总要回头望一眼。心地善良又孝顺父母。村子里都说,这家姑娘谁娶回家是谁家福气。 馨月娘病在床上。这下更担心老黑的婚事来,要老头子去看看先前跟媒婆提到得事情:“看有什么消息没有。要是老黑不成家,为娘的死也不闭眼。老黑人好,就是不中看。家里要不是老黑一起支撑,月儿那里想得到读书,你将来也要一起帮你哥哥。让老黑有个家,将来你们也好。”馨月安慰着母亲:“妈呀,你就放心好了。哥哥虽然人不中看,可他心眼可好了,勤快又孝顺,一定会找到嫂子的。您就安心养病,莫要操心了啊!” 馨月父亲当真去媒婆家去打听消息。进得媒婆屋里,媒婆正好在家。媒婆忙问:“老孙家的,你来着?快坐下,喝碗水。是为老黑的事情来的吧?”媒婆一边问老黑父亲,一边在桌子上拿起红色开水瓶倒水,递给馨月父亲。馨月父亲点点头回答:“老黑他娘病在床上,老黑的事情没有落实,他娘是难得见好哦。”馨月父亲说完叹了口气! “老孙家的,上次我到处打听了。湖北那边山村倒是有一户人家有个姑娘,跟你家情况差不多。那姑娘会做事。就是从小没有娘,是她父亲当爹又当娘拉扯大的。还有个哥哥,也没有娶到媳妇。姑娘哥哥都三十了,就是因为家里穷得丁当响,没有哪个姑娘看得上,那男娃还不错,家底太单薄。她爹想让女儿来帮哥哥换一门亲,是想让哥哥成个家。 姑娘看到家里实在太穷,也就同意了父亲的意见,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你要是愿意的话,问问馨月愿意嫁给她哥哥不,你们不就两全其美了吗?”媒婆讲解着两家认亲的完美。 “好到是好,就是不知道月儿这娃会不会答应,还得回去商量。馨月父亲回答着。“月儿还不是听你们父母的,孩子婚事都由父母做主。你回家好好商量,要是中,我就去说。”媒婆提醒着馨月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