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帮扶陈汉乡小记 陈汉乡位于宿松县城西北部,集山区、库区和老区于一体,是典型的山多地少地区,下辖的13个村全部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其中邓山村1408人,贫困人口达394人;大明村1380人,贫困人口达306人。今年3月,安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口帮扶陈汉乡大明村、邓山村脱贫工作,在该中心一系列举措下,深山里的两个村脱贫攻坚工作正有条不紊开展,取得了良好实效。 走村串户访贫 “今年3月以来,他们每月都要来咱两村,兵分两路,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群众疾苦,帮助群众制定脱贫措施。凡是农户在危房改造、子女就读、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总尽力给予解决。每到村里或农户家里,他们都要问问村民有什么难处,有什么需求。每次去山里都是翻山越岭,到贫困户家看看牛棚,看看猪舍,与他们促膝谈心,叮嘱村民有困难找他们,并鼓励农民自立自强,早日脱贫致富。”谈到扶贫工作,邓山村党支部书记邓成党如数家珍。 据他介绍,该中心先后5次在村里或县城召开扶贫对接会,及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多次召集下辖的七县(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负责人开会,共商扶贫大计。这支扶贫队伍每次都有一二十人过来。不顾旅途疲劳,一下车他们就奔赴农户家中访贫问苦,有时还肩扛大米,手提食用油。每次9点左右到,12点之后离开。他们从来不在村里或农户家吃饭,以免加重村里或农户经济负担。最多只喝一杯白开水。每次都要开会。有时忙到下午1点多,村干部或村民实在过意不去,热情挽留他们吃顿便饭,他们都是毫不犹豫地谢绝。他们总是说,我们是来扶贫的,不是来搞吃吃喝喝的。他们走进大山深处,走进贫困户家中,用双脚丈量着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也丈量出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村干部和村民们都被他们廉洁自律、清正为民的行为深深感动。 “他们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满腔热忱地帮扶贫困百姓。经常研究措施对策,落实推动扶贫工作,全方位地抓,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和所有工作人员共同抓,每个人都有联系户,各县管理部也协同作战,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乡长贺潮水介绍说。 跟踪措施扶贫 扶贫先扶志。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第一次访贫时,通过查看相关资料,走访群众,发现邓山村脱贫攻坚工作尚未正式启动,各项工作走在大明村的后头,该中心决定扶持大时村10万元,扶持邓山村2万元,以激发邓山村的工作热情。为争取资金支持,邓山村支两委积极行动,各项工作正逐步推进。该中心第二次走访时,对邓山村的工作高度肯定,立即追加扶持3.5万元。目前,在该中心的多次把脉问诊下,两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各村也得到了扶持资金22.5万元。 该中心不仅给予资金扶持,更重要的是多次与两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商量脱分的措施。大明村今年新增茶园80亩,茶叶加工场正在稳步推进中,农户种植茶叶每棵补助0.17元,农户养猪只要达3头,每头补助500元。邓山村出台了《农业产业扶贫到户资金补助办法》,现有多人成了养殖大户。“今年 5月,他们找来市农科院两名专家,到两村开展茶叶、香菇、木耳种植技术指导,并给农户留有联系方式。农户如有问题咨询只需拍图片传过去,就可以网上联系解决。”大明村书记陈义芳翘起大拇指说,这些干部能吃苦,真务实,扶真贫,每次他们都要看措施,看成效,使该村开始从别人“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该中心的各项措施大大激发了贫困户养殖种植的积极性。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心负责人焦玲更是身先士卒,有时她还带着市里的专家和扶贫办人员,对村民在技术和政策上进行指导。入户了解农户上月准备情况,村里和农户分别做了哪些事,上月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如果没有落实,她就赶紧找原因,迅速采取措施。针对农户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养猪、养鸡或养羊等等不同的措施。
放飞希望脱贫 有耕耘就有收获。目前,大明村已成立了茶叶合作社,去年种植茶叶60亩,今年新增80亩,共计140亩。养殖户陈义福,种植香菇木耳,安置农民在那里做工,租用农户田地,还有4户参股,以小额贷款方式入股,能带动10多户农民发家致富。贫困户已种植了茶叶40多亩,还有70多户养猪,每户存栏均在3头以上。村里计划拿出10万元资金兴办茶叶加工厂,用于购买茶叶加工设备,兴建厂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农户提供茶叶加工优质服务。 邓山村也不甘示弱,已流转茶园50亩,正新增50亩。该村22户60人受到帮扶。贫困户邓先卫已养猪13头,邓自为养牛3头,养羊13只。邓爱君弟兄3人,母亲去世早,家境贫寒,现已养牛18头。邓国强养殖土鸡2000只,邓桂良已养土鸡2万只,长势好。 “每月一次访贫问苦,驱车200多公里,深入群众,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措施;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及时解决乡村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经济手段激发村干脱贫激情,起到了积极的鞭策作用。两村近年脱贫大有希望。多亏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该乡党委书记朱建钢十分感激地说。(吴金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