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国家规定的建制 是解读桑落洲属于宿松的证据之一 作文/谢友交
一幅地域,属地管理,国家规定叫什么建制,就要按规定建制编制在册,德化县其他地方都按规定编制,而不是他的地盘,就一定不是按照规定建制,编制在他的县志了,就叫别的名堂。别人看来新鲜,自家看来越闹,国家检查没犯法。
从清代史得知,朝廷强行地方改制,宿松县明代6乡41里。朱维高写志,康熙前六乡改为四乡,每乡六里,县城两里,相当于宿松38里, 康熙二十二年改为24里,按人口,县城外20里。县城内东西南北4里。各个里的户口表,前面有个标识,叫丁田图,简称图。
其中让清下乡>临江里> 明朝仪凤乡,两庄:今小孤、泾江二庄。 泾江庄北部划给了让清下乡的归化里。 归林里那时就叫归林,也属于恭化下乡的吴城里。
乾隆十四年,各个里的户口表(图),参考嫌麻烦,撤销里设庄。丁田记载在庄上。宿松县城外四乡共46庄,县城内设四厢。
嘉庆十九年,分管更加细,十家一牌,每牌给门牌十张,牌长将本牌户口、姓名、年数、执业详填牌内,以便稽查。内有结会烧香、敛钱聚众、煽诱愚民及成群打降、赌棍、盗贼等人,专责牌甲据实举首,纵容者连坐。 十牌一甲, 那时执行改制拖拖踏踏,一直坚持里长制度,这时要里长编排,哪些牌划入某某甲,哪些甲划入第几保。县城外46庄共99个保。 其中南乡有十四庄三十三个保,沿江有小孤庄(明朝叫小姑)、泾江庄,归林庄。 小孤庄 五保。 县东南八十里至界。东望江县,南彭泽县,滨大江,西泾江,北九城,西北滨湖,介九江卫、蕲洲卫屯地,约广四十里,袤二十里。有小孤山、复兴镇。 泾江庄 二保。 县南六十里至界。东小孤,南大江,西归林,北洿池,约广十里,袤十五里。有坝头镇。 归林庄六保。 县南一百里至界。东泾江,南德化县、湖口县,西黄梅县,北佘庄、孟庄,介湖港,约广四十五里,袤十里。有桑落洲。 你想想,几个人在一起烧香都犯罪。一家犯法,十户连坐。还敢违抗清朝下令改制吗? 唉!!德化县志,就把不属于他的地盘叫洲。而不是他的乡。在起先设图的时候,也不是他们的里。 那个所谓桑落洲的地方,宿松县志有名字,是宿松县的恭化下乡。则桑落洲是宿松县的辖地,而不是德化县的辖地。 按照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来说, 智信是排列最后的。 九江同治十一年《德化县志》叫德化县,区域编制分五个字号:信、仁、义、礼、智。 《德化县志》排列,信字为先,说明属于反孔的朝代编制的,即外族当权,大清时期。所以处于黄梅县的智字号,封一路封二路排在最后。是大清更加晚些时候编排的。信字号也有桑落乡,应该是原来的江心洲吧,绝对不是长江北岸宿松的桑落洲。《德化县志》只是借元代江西人范柠的诗, 桑落洲前秋兴孤,白云远见近还无。 传闻酒吏经年罢,美酿家家得纵沽。 感叹了桑落洲。 而他的县志里没有写入江心洲。显然《德化县志》的桑落乡就是江心洲了。
乾隆二十年《德化县志》排列还有一个明显的问题, 那时江北没有划为德化县的乡,在《德化县志》中叫封郭洲、桑落洲。而德化所辖的街道和农村,都划为乡。这是清朝规定改制的头等大事,违者犯法的。 (宿松县是嘉庆十九年才正式改的。参见《宿松县志·古代宿松区划乡里》)
乾隆二十年德化县的乡都位置我把位置标在同治十一年《德化县志》表的小括号里了。 排列顺序是: 泰宁(不叫太宁)、通津乡、仁贵乡、甘泉乡、德化乡、 南昌乡、仙居乡(不叫仙乡)、白鹤乡、楚城乡、赤松乡、 新民乡、封郭洲(不叫封一乡封二乡)、桑落洲(不叫桑落乡)
从这些区域名看。不管是街道还是农村,都称为乡,唯独江北地面叫洲,则说明这些洲内纵然有德化人,还不确定属于德化的疆域。就是说,大清时期,分两段, 乾隆三十八年以前,封郭洲,桑落洲是没有地域管辖权的。 《德化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三年十月内奉准》 蕲州卫委托德化代管四项。 1、蕲州卫管辖地盘上小江口的治安保卫托给德化代管。 2、德化代蕲州府审理民事诉讼。 3、一百四户人的供应食盐从德化供销。 4、就近入学德化学堂,包括招生考试。 委托时间从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十四日起。 从此,黄梅县清江镇称为小江口,小江口的人,记入了德化管理的人口。 宿松桑落没有委托他人代管的证明,只是由于地名的雷同,江心洲人,陆陆续续买地到宿松的桑落洲的地面,统计员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同治十一年《德化县志》小江口,又改成了小池口。桑落洲成了桑落乡,封郭洲,成了封一乡、封二乡。毕竟只是代理他人管理某一项治安而已,犯得着如此这般。但仍然不能说明德化有地域所有权,(见《捋清楚一脚踏三省根由看宿松县志才不糊涂》分析之江堤占比)
【提请注意:至今有宿松的刘左,也有黄梅的刘左。两家相邻。地名雷同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