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文人墨客】到石莲洞拜谒罗隐

[复制链接]

2016-12-8 21:51 14909 0

admin 发表于 2016-12-8 21:51 |阅读模式

admin 1#

2016-12-8 21:51

        今年的秋末冬初,在省作协许辉主席率领下,去了一趟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位于宿松县城南,紧贴高界高速公路,石莲洞是森林公园的主景点, 因以命名。同行者皆是写散文的朋友,一天下来,各有目标,我则利用此行,拜谒唐末诗人罗隐。

罗隐诗名不甚显,连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 也不曾入得,可我偏偏在七十年前就记住他的名字。那时我为村学里的蒙童,一次随父亲到刘(铭传)老圩走亲戚,表叔刘肃曾在九间房的客厅赐茶,几上摆一把景德镇瓷壶,茶壶的正面绘的是花间数蜂采蜜图,背面是一首诗,题为《蜂》,作者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此诗寓意清浅,易懂易记,至于罗隐是何方神仙?不晓得,也不敢问。好在我的大伯是前清末代秀才,在六安东乡,算得上腹笥丰瞻,回家就向大伯求教。大伯说:我家紫砂壶上也有他的诗,你却没留意。这罗隐,家住浙北新城,字昭谏,本名横,早年读书到长安应试,十次科考,十次名落孙山,易其名为罗隐,转而优游山水,著有诗集《甲乙集》,《甲乙集》我不曾寓目,清人辑其作为《罗昭谏集》,倒是有一本,等你大些再拿去研读吧。大伯谢世时,我在合肥读大学,又过了两年,大伯母也走了,《罗昭谏集》我始终没能与之谋面。然而数十年来,我时常往返于合肥与杭州之间,在诸暨,在余杭,在湖州,在九华,在东至,多次与罗隐有过邂逅。所谓邂逅,自然仅止于他的诗文与传说层面。比如诸暨是西施故里,克林老弟就住在那里的湄池镇乡下,他有个本子,专门用来抄录吟咏西施的古诗,内中就有一首是罗隐写的:“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老弟说:自古诗文贵见识,罗隐此诗直接否定西施倾吴的传统说法,称得上振聋发聩。——这无疑是一次邂逅,虽然只在文字上,虽然浅了点。

没想宿松之行,有幸瞻仰罗隐曾经栖迟过的石莲洞,于不经意间,就突破文字与传说的层面。    64cdfe6.jpg

宿松以“一山一洞”闻名遐迩,山是小孤山,有显名;洞是石莲洞,有幽名。陶渊明、李白、王安石、苏轼、陆游等硕彦大家,先后在宿松的一山一洞间,流连往返过。对于有名气的古人,能做到“所谓伊人,于焉逍遥。”则可,做到“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惟有罗隐一人耳!

考槃,注家有两种解释:一为“架木为室,盘结之义也”,一为“扣盘于山水之间”显然,二者都是隐者的勾当。我站在石莲洞前的两株古老朴树下,遥想千年前的罗隐,忽焉考槃在涧,忽焉考槃在阿,忽焉考槃在陆,与这片土地,与这片山林,朝夕守望,休戚与共……,这样想着想着,似有一股隐者的神韵,潜入我的身体,令我心为之旷,神为之怡,于是不由自主地对着洞口,长揖作拜,心中暗地祷告:罗老夫子,晚生有礼了。

朴树之下,即是洞口,紫萝翠蔓,蒙络摇缀。拜毕,遂尾随同行诸友入洞。初极窄,稍行渐宏阔,洞壁为石为土,生苔蕨,挂水滴,虽无石钟乳之玲珑奇崛、五彩夺目,但近听松涛,无望湖山,可游可栖,可掘可筑,能避风雨,能宿幽人,自是别有天地,别有幽情。

出了石莲洞,一行人绕山入林。石莲洞外的山林,是针叶阔叶混交林,杉、松之外,间有三角枫、青冈栎、黄檀与梧桐,偶见一株两株山桃。这个季节,在长江两岸,当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然而眼前呈现的,依旧是白云红叶两悠悠。陪伴登山的文友吴忌先生告诉大家:西南望,可见“大姑小姑嫁彭郎”,正南便是“庐山秀出南斗旁”。经他一提示,众友的目光一齐向南投去。大姑山、小姑山近在咫尺,常时读“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此番身虽不能至,心却向往之。至于匡庐,湖波江水相隔,深秋初冬,风烟俱净,山舒水缓,阳光之下,又似乎“屏风九叠云锦张”的景色历历在目。

下得山来,道旁数株梧桐,杰然卓立,看上去恰似山林骄子,独秀于林。蓦然间似有人咏:“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我左顾右盼,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让我不得不疑心,这声音,来自唐代末年,来自罗隐之口。也许他是想透过《大雅·阿卷》,告诉我这后辈:凤凰之性高洁,非梧桐不栖。他便是凤凰,而石莲洞一如梧桐,梧桐菶菶萋萋,凤凰雝雝喈喈,恰是他隐居石莲洞的写照。

翌日离开宿松之前,想了解一下罗隐在石莲洞驻足多长时间,得不到确切的答案。但我读过他的《经耒阳杜工部墓》:

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

旅魂自是才相累,闲骨何妨冢更高……

这表明他后来去过湖南的耒阳。

3691ba4.jpg

又听说他远赴魏博,见节度使罗绍威,人未至,信先行,称绍威为“侄”,节度使乃一方诸候,手下人见信,以为不恭,说:一介布衣,竟敢称大王为侄!罗绍威却不以为忤:罗隐名动天下,那么多王公大臣他都瞧不上,如今竟然肯来我这里,还视我为侄,这是我的荣幸啊!——此说有趣,但传说而已。

他自己写的诗,自可视为信史,传说则姑妄听之。反正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一半是狂傲,一半是自卑。有唐一代,他以布衣终,到了五代,他回到故乡,在吴越王钱镠手谋得一官半职,死后葬于杭州。他的境遇,有点类乎孟浩然,以布衣名世,却又沾上一点官场腥气。他如果一直隐居于石莲洞,或许别有一番气象吧。只是,后辈不能苛求古人,连王维都是半官半隐,矧彼罗隐。他的诗我喜欢,他的故事,也很动人。我在七十年后,能有机会到石莲洞拜谒他老夫子,至少说明我们有缘。

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迎大家加入宿松世纪网!有你们的支持,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管理员
:
786531056@qq.com
:
未填写
:
http://
:
未填写

主题802

帖子4045

积分6449951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