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县长程文顕与《松枚岭协议》之龙、感湖

[复制链接]

2017-1-4 16:15 43720 15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3 15:14

宿松龙湖 11#

2017-1-3 15:14

八、
没有宿松龙湖,漏掉排湖,太阳依然东起西落,季节依然春夏秋冬,小孩依然天真活泼上学,年轻人依然娶妻生子,而我耿耿于怀。
三年来,我买了道光《宿松县志》,查阅1990年版《宿松县志》、《佐坝乡志》、《千岭乡志》,《宿松古今纵览》、《宿松风韵》、《年轮》,以及宿松历年出版的有关宿松地方丛书,访问了熟悉龙湖的老干部、老渔民,写了《龙湖不是龙感湖》、《宿松没有龙湖、龙感湖》、《龙湖掀起您的盖头来》等等一系列博客文章。
情系龙湖大有人在。石冠群,龙湖上岸人,喝龙湖水长大,曾任佐坝区委书记、县农林局局长,他觉得“将龙湖与感(鳡)湖改并称‘龙感湖’不妥”,他写成《湖泊名称不能任意更变》一文交给我。
关注龙湖的还有佐坝一批老干部,包括原水利局长虞慎国、佐坝乡志主编王邦长、文化站站长田旺记、龙湖岸边生活70多年的老书记孟友全、退休教师孟良知等等,他们撰文《宿松没有龙感湖  必须还原历史真实》。
排湖在地图上消失了,但是民间家喻户晓,至今佐坝人依然叫它排湖。十几年前,佐坝乡横路村有个“排湖渔业有限公司”,一个村办企业,如今排湖归属佐坝乡“传荣公司”承包经营。
龙湖与龙感湖,仅仅是一个简单名称的替换么?没有排湖,仅仅是一个简单名称的消失么?它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消失,一种割地赔款情感的屈辱,一种的精神的沮丧。“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它们是祖宗的产业,代代相依相存。我们还喝它的水,吃它的鱼。它们还流淌在我们面前,还在默默的为我们做贡献。
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
我至今还不明白,两千年前,县令张和丹为什么要在龙湖后求雨?死后为什么要葬在龙湖后?为什么龙湖的传说都跟“龙”有关?
我的《宿松没有龙湖、龙感湖》发表在《宿松论坛》有年轻人人建议“老先生如有空,不妨编写一本《龙湖志》的民间乡土志书,留给宿松人一点文化。”并说“如老先生能发这个愿,小子不才,一定在出书上支持完成。”
文革期间造成很多冤假错案后来都得到平反,但是龙湖要改龙感湖“得经国务院批准”县志廖主编说。“龙感湖”不仅在网上广为流传,而且它已经在对外发行的国家正规地图中标注,已经名正言顺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力可去补青天!
令人欣慰的是,2010年版《宿松县志》地图上“龙湖”还在,她与龙感湖并存。在该县志第二章《自然地理•湖泊》中,龙湖名列第一。尤其难能可贵的是81页有一句话:
“建国后,有机关行文称龙湖、龙感湖为龙感湖,称大官湖、黄湖为黄大湖,实与湖名来历和区位、水文特征不符。”
龙湖还在,希望还在。
(2012.12.26)(509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3 15:15

宿松龙湖 12#

2017-1-3 15:15

写到这里,意犹未尽。
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犹想振臂一呼:龙湖不是龙感湖!龙湖、排湖、感湖并存几千年,那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3 15:16

宿松龙湖 13#

2017-1-3 15:16

这是我的《宿松龙湖 》
(第三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4 16:04

ssxfyzlscxwz 14#

2017-1-4 16:04

RE: 县长程文顕与《松枚岭协议》之龙、感湖

亲爱的宿松龙湖先生:
我写龙湖,只记载了短暂的一节历史。
由于长江奔腾直下,来到九江,江面展宽,江面宽,水流速就缓慢,从上游冲刷裹挟而来的泥沙,遇到水流速减缓,于是泥沙沉淀淤塞,就形成了湖面缩小的现象。属于上游黄梅地界的湖面,逐渐搁浅露滩,渔业面积相对地减少,这种趋势仍然在继续。
旧社会黄邑宿邑这些渔民,也有不成文的互相救助的规定,有投亲靠友来宿松的,有宿松自愿让共享水资源的。不作探索。
我写龙湖,只为历代皇帝老儿,要把龙湖划入谁的辖权范围,感到好玩。
好有一比,祖产的山场田庄,征收征用,谁敢说不?所以说家乡论坛,像宿松龙湖先生,知识渊博者太少了,心明眼亮的好人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4 16:07

ssxfyzlscxwz 15#

2017-1-4 16:07

RE: 县长程文顕与《松枚岭协议》之龙、感湖

本帖最后由 ssxfyzlscxwz 于 2017-1-4 16:09 编辑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3 15:11
三、
龙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什么时候开始有宿松龙湖?谁也说不上确切的时间。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 ...

家乡山水,引为宿松人自豪的莫过于龙湖,这里有宿松龙湖先生,关于龙湖介绍,洋洋大观,读后有相见恨晚的感受。说历史悠久,你道怎样?从有东海龙王说起。再没有哪一位超前的。如要考古,则相当难了。
之三,说“
我龙湖边的二姐夫说他们屋里人曾在龙湖“张仙墩”边打鱼,网钩兜住了龙门镇城隍庙的金钟,再怎么用力也拉不动,结果割断网钩而作罢。
我们何时可以下龙湖把【龙门镇城隍庙的金钟】打捞起来呢?湖水也不会太深,金钟价格也不菲。何不梦想成真,捞起来呢?
如要保持原貌,不忍毁损,也不是没有法子。
可以用透明建筑材料,建一个水底观赏隧道,观赏【龙门镇城隍庙的金钟】也是好的呀!
有龙门镇吗?宁可信其有,我不信其无。江河改道水陆沉浮。龙门镇坍塌与否,先要有龙门镇的记载。
要不然,即使水底隧道观察到了金钟,因找不到龙门镇的证据,东海敖广龙王说是它的,宿松的秃尾龙也说是它的。谁来拍板定案呢?可都是惹不起的主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sxfyzlscxwz 发表于 2017-1-4 16:15

ssxfyzlscxwz 16#

2017-1-4 16:15

RE: 县长程文顕与《松枚岭协议》之龙、感湖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3 15:12
五、
龙湖是一块风水宝地。
每年夏季汛期,洪水泛滥,县河大量泥沙冲入龙湖,形成冲击洲滩,俗称“龙湖口 ...

我读过,石普水老师说龙湖风水,用民间传说。恐怕是个插曲儿,作为石普水老师博文崇拜者,我相信这是引人入胜之插曲儿。
这里宿松龙湖先生也介绍了,那些谶言所预,愚以为不一定是正解。
比如说,单吊十三代,九代开花十代发。边碗吃饭,草绳系腰。沙筑龙湖口,子孙朝中走。之类,
如果朝中走,作向中间走去来理解。不排除,除非贫穷到极限,才开发干涸的龙湖滩。
单吊十三代,九代开花十代发。
如果以墓葬而言。则示不旺人丁,
你看啊。一到八不咋的,第九代开花,第十代发芽,共十三代不灭种而已。
何也?那是江河改道,水灾频繁之地,不是寄冢之所。
以道光年间水患为例,石葆元公的积德,正是迁葬了湖边许多漂白的骸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图文推荐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喜报!热烈祝贺宿松县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工

    4 月 28 日,在 2025 年度全县工会工作会议上,一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