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乡镇 进入微博 微信抖音

宿松世纪网

【讲台三味】4、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探索

[复制链接]

2017-1-3 09:33 10653 0

宿松龙湖 发表于 2017-1-3 09:33 |阅读模式

宿松龙湖 1#

2017-1-3 09:33

【讲台三味】4、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探索
习惯,一般指长期形成而不易改变的风尚、倾向或言行,具有长期性、固定性的特点。文明习惯主要指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规范,通过学校教育训练而形成有益身心健康、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科学生活方式和高雅言行举止。
一、习惯重要性——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您之所以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大学者沉思片刻,出人意料地回答:“在幼儿园。”他解释说:“幼儿园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的奥秘在于他从小养成了文明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可以这么说,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我们应该努力养成文明习惯。
二、选题针对性——“留守孩子”缺教养
佐坝初中是典型的农村初中。学生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我们抽样调查,双亲常年在外的占42.4%,父亲常年在外的占18.2%,“留守孩子”占60.6%。这些“空巢家庭”的“留守孩子”从小缺乏亲情的感染,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生活在爷爷奶奶的溺爱娇纵中,懒惰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课堂无纪律约束。
我们开展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最不满意”的是学校卫生脏、纪律差、早操乱、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不文明,100%的学生都认为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项科研活动非常有必要,并热切希望自己所在班成为“实验试点班”。
课题组选定“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科研课题。这个课题从学生实际出发,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以马克思主义生存实践哲学理论为指导,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为理论基础,核心理念是“引导生成人”,目的是训练养成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训练渐进性——“一周一主题”、“一日一进步”
1、充分准备,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动态,征求学生意见,在全校十二个班中挑选四个试点班作为“实验试点班”。四个班主任作为课题组成员。在四个试点班开展工作。
课题组负责人召开试点班学生骨干会议,到试点班作专题讲话,告诉学生什么是习惯,什么是文明习惯,文明习惯有什么积极意义。
课题组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主题口号——“向陋习开战,向文明迈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一周一主题,一日一进步”、“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没有一人厌学,没有一人辍学”、“初中发奋学三年,幸福人生六十年”、“今天佐中助我成长,明天我为佐中争光”。
2、分阶段有步骤地训练
第一阶段:“向陋习开战。”这一阶段我们主要训练学生克服生活中的陋习,“克服坏习惯用减法”,一周一主题。如“讲卫生周”、“遵守班规周”、“早操整齐周”、“就寝安静周”、“文明礼貌周”等。
第二阶段:“做合格初中生”。这阶段我们主要依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一日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课题组要求学生先读熟、记住,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对照实施,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我们要求学生相互督促,对一些违纪的学生我们要求他对照《规范》,检讨自己。
第三阶段:“学会学习”。这阶段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早晨起早读书——书声朗朗的习惯,一边读一边诵记的习惯,认真听课做笔记的习惯,先温习课堂知识再做作业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我们要培养成绩好有一定学习经验的同学作榜样,作专项总结,召开主题班会,全班推广。
3、有重点有创造性地进行训练
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统一部署工作。各班针对具体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七O二班分为六个“爱心行动小组”,各组分设背书、纪律、午休、好人好事、宣传、卫生六个正副组长,班级设正副班长,六个班干,全班学生都是班干组长,“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班级逐项量化评分,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评,评选“文明之星”。七O三班采取的是抓典型带一般。该班有两个典型的“捣蛋生”,在“向陋习开战”中发现他们的优点,评为阶段标兵。八O二班原是一个纪律性较差的班,班主任首先从“纪律”开始“两到位”。“讲到位”——讲纪律的重要性、违反纪律的危害性,周会重点讲,发现问题专题讲,典型学生家访讲。“训练到位”——对违纪学生班干专人负责,督促其改正,对照《规范》,哪条违纪哪条训,直到规范到位为止。三O三是毕业班,班主任老师主要采用攻心战,着重解决心理问题。坚持写周记,同学生进行心理交流,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快乐。政治老师用“八荣八耻”对照学生日常行为,要求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文明习惯。
四、成效显著性——行为规范,成果突出
通过一年来的科研实践,学校面貌已有较大的改观,学生行为已有明显好转,校容校貌已出现“七多七少”,即环境干净整洁多了,纸屑果皮少了;寝室工整多了,脏衣臭袜少了;早操动作规范多了,乱伸腿脚的少了;起早读书的人多了,睡懒觉的人少了;见面热情打招呼的人多了,粗话绰号少了;遵规守纪的人多了,吵嘴打架的人少了;做好人好事的多了,做坏人坏事的少了。实现了课题组提出的六项行为要求:环境干干净净、早操整整齐齐、早读书声朗朗、就寝安安静静、行为规规矩矩、同学和和睦睦。
五、形成长效性——坚持不懈,任重道远
文明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我们的科研有一定的成效,但不少学生有“回潮”现象。往往这个星期这方面很好,隔不多时又旧病复发。班主任要求做的,其他老师不这么严格要求;学校要求这么做的,家庭社会则反其道而行之;四个试点班也要求不一致。所以不少好习惯未能持之以恒,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
我们课题组的共识是:培养孩子习惯,家长老师退一步,孩子进一步——放手让孩子大胆体验;培养好习惯用加法——习惯重在“养成”而不能“速成”。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般经历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基础,情感过程是关键,意志过程是目的。文明行为习惯对学校管理、对学生成长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必须一以贯之,继续探索,积累经验,形成特色。同时取得其他科任老师的共识,取得家庭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探索生活德育、生活教育,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大课堂、社会大课堂中成长进步。
(2580字)
(本文系课题结题报告,有改动。刊载于2007年第一期<<宿松教科研>>第一期,作者为该刊特邀编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
版主
:
306678504@qq.com
:
未填写
:
未填写
:
未填写

主题0

帖子0

积分0

图文推荐

  • 宿松新世纪论坛公益协会程岭联络站开展“庆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劳动精

  • 宿松县柳溪初中八〇届毕业40周年首聚

    宿松县柳溪初级中学(入学时名宿松县枫驿初级中学)

  •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

    防溺记心中,安全你我他——洪岭初中开展防溺水系

  • 他任安徽中医药高专党委书记,籍贯宿松

    日前,安徽省委决定,陈海俊同志任安徽中医药

  • 新派龙婚纱摄影为龙跃社区50岁以上夫妻免费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新派龍婚纱摄影联合宿松公

  • 发布新帖

  •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

  • 客户端

  • 返回顶部